佛教小故事:丹霞燒木佛

2020-12-04 信仰之美

丹霞天然禪師是唐代著名禪師,因曾駐錫南陽丹霞山(今南召縣丹霞寺),故稱丹霞天然,或丹霞禪師。他原來學習的是儒學,但在科舉途中偶遇禪僧,轉入佛門。曾先後參學馬祖、石頭等法師。禪師已是廟裡的方丈時,有一冬天,天氣異常寒冷,廟裡又沒有柴燒。禪師就叫人把大殿上木刻的佛搬下來劈了,用來烤火。當家師出來一看,嚇得大叫說:「燒了佛,這個罪過有多大!要有因果的啊!」可奇怪的是,這個當家的鬍子、眉毛不久掉下來,還脫了一層皮。佛像是丹霞禪師叫人燒的,可因果反而到了當家師的身上去。這就是禪宗裡面一個著名的奇怪公案,即「丹霞燒木佛,院主落鬚眉」的公案。

評語:這個故事似乎有點不合情理,但很耐人尋味。一是什麼是慈悲。看了這個小故事,使我想起前面講到的一個《刮佛金救人》的小故事,說的是日本榮西禪師為救窮人,把佛像身上的金子刮下來,給窮人換些糧食。這兩個小故事同著異曲同工之妙,正如佛教經典記載,釋迦牟尼成佛前為救鴿子能割肉救鷹,真正的慈悲能布施一切,還在乎自身嗎?

二是學佛教要真正懂得放下。為什麼丹霞禪師叫人燒了佛像,而當家的鬍子、眉毛不久卻掉下來,還脫了一層皮呢?原因在於禪師心中放下了一切,根本沒把這放在心中,而當家師父心中放不下這些困惑,最終被自己的迷茫所執。學習佛教如果老是執著於內心的妄想,內心何來寂靜!

三是從公案中我們要學會思考。中國歷史上禪宗有許多著名的公案,不少公案看似有點不可理喻,但細想之想卻往往很有深意。中國的禪宗,有時並不能用西方的邏輯思維去思考,只有懂得中華文化的意趣,懂得中國的歷史和佛教的背景去思考時,才能體會其中的妙趣。因此,佛教在學習中,要想真正有所得,就要懂得「學詩功夫在詩外」的道理。

相關焦點

  • 佛教:因為天冷,這位唐代高僧居然燒木佛取暖,反而成了經典!
    例如,唐代高僧丹霞天然禪師,就以燒木佛取暖這樣極端「大逆不道」的方式,高揚本心自性,「即心即佛」,而成歷史上著名的禪宗公案。後於南陽丹霞山建寺主持,得號「丹霞天然」。丹霞天然禪師雖無著作遺世,卻因其高明禪思、特立獨行,而居禪宗大師之列。其最著名的事跡,便是「燒木佛」,這也是他在禪宗歷史上得以名垂千古的「傑作」。
  • 唐代高僧丹霞禪師:抱美女過河,燒木佛取暖
    丹霞說道:「我打算去考官。」那禪僧又說:「考官不如考佛。」丹霞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就問:「考官我知道得去長安城,考佛要到哪兒去呢?」禪僧說道:「你難道還沒聽說嗎?江西的馬祖大師出世了,那是考佛的勝場。」丹霞聽完這個非常感興趣,於是官也不考了,直接跑到江西去找馬祖。丹霞見到馬祖後激動得什麼也說不出來,他就用頭巾一直拍打自己的額頭,馬祖盯著丹霞看了好一陣子才明白他想要出家的意圖,思索片刻後馬祖說道:「南嶽廟的石頭禪師才是你的師父,你去找他吧。
  • 一代狂禪大師丹霞天然二三事,殿前鏟草,跨騎祖像,劈燃木佛
    師曾有燒木佛取暖之奇行,有譏之者,師應答無滯礙,以此為人所知。下面講幾個禪師修行過程中的軼事,以饗讀者。殿前鏟草有一天, 石頭和尚對大家說: 」來日鏟佛殿前草。」第二天,大眾都找出鍬、鋤等工具,準備鏟草。只有丹霞與眾不同,他端來一盆水,洗淨了頭,來到石頭面前跪下。
  • 此人燒木佛取暖,院主呵責,他說了一句話,院主自眉須墮落無話說
    師曾有燒木佛取暖之奇行,有譏之者,師應答無滯礙,以此為人所知。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丹霞禪師「燒木佛取暖」一事:寒冬臘月,大雪紛飛。丹霞禪師外出化緣,路經一處廟宇,匾額上書「洛東慧林寺」,他便走進廟門,避避風雪,佛殿內空空蕩蕩,闃無一人。
  • 丹霞天然禪師打破學禪者心中的執著
    從大的方面來看,諸如中國的禪宗逐步擺脫印度佛教的樊籬,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教。,在言辭相譏丹霞焚燒佛像的主持看來,木佛像只是一塊木頭而已,找不出佛舍利,所以自然可燒;丹霞寺對丹霞天然禪師來說(《頓悟入道要門論》)丹霞天然焚燒木佛,不是偶然之舉,而是他參禪學佛過程中中大膽革新的一貫精神。丹霞寺有「我子天然」一則故事為證:(丹霞天然)便往江西,再謁馬師道一。未參禮,便入僧堂內。騎聖僧(大乘寺院僧堂安放的文殊像)頸而坐。時大眾驚愕,遽(急忙)報馬祖大師。馬躬入(親自到)堂視之,曰:「我子天然!」
  • 心中有佛佛自在,心中無佛毋須拜
    丹霞燒佛是禪宗中的一個公案名,出自《五燈會元》卷五,原文如下:五燈會元卷五(卍續一三八·八四上):唐元和中(丹霞天然)至洛京龍門香山,與伏牛和尚為友。後于慧林寺,遇天大寒,取木佛燒火向。院主訶曰:「何得燒我木佛?」
  • 賈國勇丨佛鈴聲聲(散文)
    不知道當年丹霞天然禪師走過這條鄉間小徑時是什麼樣的感受,更不知道留山迎來了丹霞天然禪師時是怎麼樣的心情。抬頭遠眺的瞬間,我看到了年邁的丹霞天然禪師肩扛著禪杖的背影;禪杖上面懸掛的佛鈴輕搖,發出柔和的響聲,而伴隨著這佛鈴的,正是僧人向深山走去的踏實的腳步。
  • 一念修行,法身等佛
    拜佛佛無知,揖僧僧現在。詩人曾經四處參訪佛教寺院,與多位僧人都有往來。詩人與佛教保持一定距離,思想上並沒有受到佛教的影響。詩人晚年的作品,呈現出坦然的心態。詩人作品中透露出佛教「虛無」的思想,但他並沒有陷入悲觀的情緒,反而表現出樂觀通達的態度。
  • 丹霞天然禪師學道因緣(禪宗)
    他聽了之後,正好遇到一個「禪者」(也就是佛教的禪宗學人)。禪者問他:「仁者何往?」您這是要到什麼地方去呀?他答:「選官去。」去參加科舉考試,考中了就可以應選補缺而做官。禪者說:「選官何如選佛!」做官怎麼能比得上做佛呢?做官只是一時的功名顯赫,只是過眼雲煙,不能長存於世。修道成佛則能夠亙今古而常存、歷滄桑而不變。
  • 佛教常識:如來佛是不是釋迦牟尼佛?
    很多人對於佛教的了解,都是從小說、電視劇中得來的,所以他們雖然沒有去過寺廟,也沒有讀過經書,但他看過《西遊記》,所以對佛教多少也了解那麼一點點。你要問他佛教誰最大?他會說孫悟空都翻不過如來佛的手掌心,肯定是如來佛最大了。一聽這些話,你就知道他是外行了。這個如來佛到底是誰?
  • 佛教文化橫三世佛,東方藥師佛,娑婆釋迦牟尼佛,西方阿彌陀佛
    三世佛」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依「三世」原本的時間意義而劃分的過去佛、現在佛與未來佛,而另一種是按地域劃分勢力範圍,此三世佛是指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前一種三世佛稱為豎三世佛,後者為橫三世佛。
  • 佛教是不是有神論?佛陀是佛教中的「神」嗎?還有佛?
    今天想聊一個有意思的事,那就是佛教到底有沒有所謂的神或上帝存在?如果有神,那神是誰?如果沒有,那佛和佛陀又算是什麼?小時候經常見別人佩戴玉佩,還有一句俗語這麼說「男戴觀音女戴佛」。所以一直以為觀音和佛就是佛教裡的神仙,而且還是多個神仙。但後來數次聽別人說,佛教是無神論的,更別說多神論。那就好奇了,什麼是無神論?是指沒有那所謂的神仙嗎?
  • 佛教:大日如來是佛教密宗中的根本佛?至高無上,能力強大
    在佛教的密宗中,有著諸多菩薩、天神以及佛,但是這些神靈都由一個至高無上的本尊佛所領導,這尊佛是大日如來。大日如來在佛教密宗有著非常高的地位,是其中地位最高的佛尊,也是佛教密宗中所信奉的最高神靈。無論是金剛界曼茶羅還是胎藏界曼茶羅中,大日如來都是處於最中央的地位,所有佛、天神、菩薩都由大日如來所出,所以大日如來是佛教密宗中的根本大佛,地位之高且無法動搖。大日如來,意為佛光普照的意思,也有意為無上榮耀還有光明照耀,在漢地可以意為毗盧遮那佛、毗盧舍那佛等等。這尊佛象徵著無上的真理,最為真摯的佛理。
  • 佛教中佛、菩薩、羅漢有什麼區別?
    而菩薩、羅漢都聽命於佛。其實從佛教義理來說,「滿天神佛」是不對的,「滿天神仙」是正確的,因為道教是多神論。對於佛教來說,和西方基督教一樣,屬於一神論。也就是說,在佛教的領域中,只有一尊佛。現世來說就是如來佛,即釋迦牟尼佛,喬達摩悉達多。
  • 山水蘭州 墨韻丹霞
    蘭州水墨丹霞以紅山灣地貌為主,兼有丹霞崖壁、孤峰、幽谷、一線天、風動石等奇特景觀,是地質歷史的天然記錄本,是西北乾旱區不可多得的原生態、高品位的風景造型地貌,堪稱丹霞地貌景觀中的精品,是目前中國離城市最近的尚未開發的原始丹霞地貌。有「科譜丹霞、生態丹霞、水映丹霞、墨韻丹霞、人文丹霞、禪境丹霞」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