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天然禪師打破學禪者心中的執著

2020-12-05 紙上談兵讀史

丹霞天然禪師住在慧林寺時,正趕上天氣嚴寒,便將該寺供奉的木雕佛像,拿來焚燒禦寒。該寺院的主持看見了,對這種行為頗為不滿意,嚴辭相譏諷。

丹霞寺

丹霞天然禪師說:「我燒它是想要找到佛舍利。」主持回答說:「一個木頭佛像能找到什麼舍利?」丹霞天然禪師接著主持的問話回答道:「既然這樣,你為什麼還要責備我呢?」

丹霞寺

丹霞天然禪師(739-824),鄧州(現在的河南)人,俗家姓氏不詳。開始時學習儒學,後來在進京趕考的途中,遇到一位禪學者,傾談之下,便放棄趕考改學禪。開始時眅依石頭希遷,隨侍三年始落髮,受戒於南嶽希律師。後來在馬祖道一處印證。印證後回到本州結庵丹霞弘法,世人稱為丹霞和尚。

丹霞寺

石頭希遷(716-790),端州高要(現在的廣州)人,俗家姓陳。弱冠之年,就前往曹溪師從六祖慧能。直到六祖慧能圓寂時,他年方十五歲,此前曾經詢問慧能自己將來所依何人,慧能告之「尋思去」,他便整日靜坐「尋思」。

丹霞寺

後經人點撥「尋思去」者,其實是「尋青原行思」也。於是他後來拜師從青原行思禪師。以此看來,他和青原行思既是師兄弟又是師徒關係。後來在青原處得法後,到南嶽寺東邊結庵於石臺七,世人稱為「石頭和尚」。

丹霞寺

馬祖道一禪師(709-788),俗家姓馬,什鬱(現在屬四川)人。年幼眅依資州唐和尚落髮,受戒渝州圓律師。開始學習禪定,後拜南嶽懷讓為師,得法入室。移住江西開元寺,禪法大揚,圓寂後,救謐大寂禪師。入門弟子有一百三十九人,著名弟子有百丈懷海、大珠慧海、大梅法常、南泉普願、西堂智藏、龐蘊居士等。

丹霞寺

在本則故事中,作為佛家弟子的丹霞天然禪師,居然焚燒木佛像以抵禦嚴寒,這在一般佛教徒看來,簡直是大逆不道之事。可是這件事在禪門公案裡卻大書特書,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從大的方面來看,諸如中國的禪宗逐步擺脫印度佛教的樊籬,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教。

丹霞寺

就此則故事中的對話來看,問題似乎很明顯,「主人曰:『木頭有何也?』師曰:若然者,何責我乎?」,在言辭相譏丹霞焚燒佛像的主持看來,木佛像只是一塊木頭而已,找不出佛舍利,所以自然可燒;

丹霞寺

對丹霞天然禪師來說,不僅可燒,在他心中早就認為木佛就是一個偶像,根本無佛性可言,只不過使用一個小小的伎倆,以「覓舍利」為名,使院主人入圈套而已。類似這種情況在禪門公案中並不少見,如呵佛罵祖之事,經常可以看到。

丹霞寺

其目的就是要打破學禪者心中的執著,包括對佛的執著。正如大珠慧海所說:苦行求佛者俱迷,離心求佛者外道,執心是佛者為魔。(《頓悟入道要門論》)丹霞天然焚燒木佛,不是偶然之舉,而是他參禪學佛過程中中大膽革新的一貫精神。

丹霞寺

有「我子天然」一則故事為證:(丹霞天然)便往江西,再謁馬師道一。未參禮,便入僧堂內。騎聖僧(大乘寺院僧堂安放的文殊像)頸而坐。時大眾驚愕,遽(急忙)報馬祖大師。馬躬入(親自到)堂視之,曰:「我子天然!」師即下地禮拜曰:「謝師賜法號。」因名天然。(《景德傳燈錄》)

丹霞寺

走進佛堂騎在文殊像的脖子上,這恐怕是前無古人的舉動了。但是此舉卻得到馬祖道一的稱讚,讓我們找到了了,為什麼像「丹霞焚佛」這樣的故事能在禪門中受到如此重視的原因。

丹霞寺

當然,丹霞天然焚燒木佛像的舉動,只能丹霞為之一次,多則惑,而模仿的人即是愚痴。

丹霞寺

相關焦點

  • 最美的禪師:我子天然,前無古人
    丹霞天然禪師(739—824)是唐代著名禪師,法號天然,因曾駐錫南陽(河南省)丹霞山,故稱丹霞天然,或丹霞禪師。籍貫不詳。原習儒業,應科舉途中偶遇禪僧,乃轉入佛門。首參馬祖,後禮石頭,隨侍三年,披剃受戒,再往謁馬祖,受「天然」之法號。曾駐錫天台山華頂峰三年,其後至餘杭徑山參禮道欽。唐·元和年間(806~821)至洛陽龍門香山寺,與伏牛自在結為莫逆之交。
  • 一代狂禪大師丹霞天然二三事,殿前鏟草,跨騎祖像,劈燃木佛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一位以「燒木佛」公案著稱的禪師,丹霞天然禪師。丹霞天然禪師(739—824)是唐代著名禪師,法號天然,因曾駐錫南陽(河南省)丹霞山,故稱丹霞天然,或丹霞禪師。籍貫不詳。法脈傳承: 六祖慧能-南嶽懷讓禪師-馬祖道一禪師-丹霞天然禪師-翠微無學禪師-溈山靈祐禪師 (溈仰宗)……作為六祖慧能後禪宗早期的禪師,丹霞天然的禪宗思想融匯石頭希遷和馬祖道一的思想,既有石頭禪師近於文人禪的溫文爾雅,綿密周到,也有馬祖一系「過激派」的電閃雷轟,峻烈高邁。
  • 天然無拘,不拘一格
    天然無拘,不拘一格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元音老人參學。遵元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 丹霞天然禪師學道因緣(禪宗)
    鄧州丹霞天然禪師,是唐代著名的大禪德。他出生於哪年、俗家姓什麼,燈錄中缺乏記載,所以圓悟勤祖師說他「不知何許人」。丹霞禪師年輕時是學儒的,飽讀五經四書,通達孔孟之道。有一天,他要去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在路途中的旅店裡做了一個夢,夢見房間裡充滿白光。
  • 唐代高僧丹霞禪師:抱美女過河,燒木佛取暖
    丹霞禪師(739年—824年)是唐代著名禪師,法號天然,因曾駐錫南陽丹霞山(今南召縣丹霞寺),故稱丹霞天然,或丹霞禪師。丹霞禪師自幼熟讀儒書,飽讀《詩》、《書》、《禮》、《易》,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出家以前,他是準備考官的。
  • 佛教小故事:丹霞燒木佛
    丹霞天然禪師是唐代著名禪師,因曾駐錫南陽丹霞山(今南召縣丹霞寺),故稱丹霞天然,或丹霞禪師。他原來學習的是儒學,但在科舉途中偶遇禪僧,轉入佛門。曾先後參學馬祖、石頭等法師。禪師已是廟裡的方丈時,有一冬天,天氣異常寒冷,廟裡又沒有柴燒。禪師就叫人把大殿上木刻的佛搬下來劈了,用來烤火。當家師出來一看,嚇得大叫說:「燒了佛,這個罪過有多大!要有因果的啊!」可奇怪的是,這個當家的鬍子、眉毛不久掉下來,還脫了一層皮。佛像是丹霞禪師叫人燒的,可因果反而到了當家師的身上去。這就是禪宗裡面一個著名的奇怪公案,即「丹霞燒木佛,院主落鬚眉」的公案。
  • 禪師竟然用佛像燒火取暖!別人問他原因,禪師的回答亮了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丹霞天然,是一名禪師,丹霞最初是一個讀書人,他最初是要考取功名的,中途遇到一個禪客,與之交流之後,便決定踏上求佛之路。丹霞來到馬祖道一禪師面前,馬祖道一看出來他不是一個尋常的人,就對他說他的師傅是希遷。經過尋找,他終於找到了希遷,可是希遷卻讓給他先當一名燒飯工。
  • 心中有佛佛自在,心中無佛毋須拜
    丹霞燒佛是禪宗中的一個公案名,出自《五燈會元》卷五,原文如下:五燈會元卷五(卍續一三八·八四上):唐元和中(丹霞天然)至洛京龍門香山,與伏牛和尚為友。後于慧林寺,遇天大寒,取木佛燒火向。院主訶曰:「何得燒我木佛?」
  • 供養羅漢像,別人問供養羅漢也不會來,禪師回應你每天還吃飯嗎
    本篇文章介紹的是無學禪師的故事,頂禮禪師,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京兆府翠微無學禪師,丹霞無然禪師之法嗣,俗姓及籍貫不詳。初參丹霞天然禪師,即問:「如何是諸佛師?」丹霞禪師呵叱道:「幸自(正自、本自)可憐生(可惜),須要執巾帚作麼?」[當人自性即是佛,若不能自肯,向外馳求,即是變主為奴,壓良為賤。故丹霞禪師斥責他執巾持帚,作人奴僕。若論此事,無你措足處,無你開口處,是與不是,全沒交涉。]無學禪師遂後退三步。丹霞禪師道:「錯!」
  • 禪師說參禪是為了入地獄,眾人迷惑不解,真相讓眾居士汗顏
    趙州禪師完全明白詩偈中的譏諷之意,但並沒有指責對方的心,只是反問了一句:什麼是正眼?那個禪僧答不上來了,汗顏而退。其實,做詩偈的禪僧已先著相,只要心中產生了「青山」、「道場」、「金毛」和「正眼」的觀念,自己便先著了「相」。
  • 農曆十二月廿五日 唐代高僧石頭希遷禪師圓寂紀念日
    日,農曆十二月廿五日,唐代高僧石頭希遷禪師圓寂日。石頭希遷禪師曾禮六祖慧能、青原行思為師,得青原行思之印可, 石頭希遷(700~790),唐代禪僧,又稱無際大師。端州高要(廣東高要)人氏,俗家姓陳,生而聰敏。鄉民畏鬼神而祭祀,不得不常殺牛釃酒,頗多弊害,師毀神祠,奪牛而歸。曾禮六祖慧能、青原行思為師,得青原行思之印可,成為青原行思禪師法嗣(青原下第一世)。
  • 「中國彩虹山」張掖丹霞 天然「調色板」引客入畫 (1/4)
    「中國彩虹山」張掖丹霞天然「調色板」引客入畫 (1/4) "← →"翻頁
  • 七彩丹霞,上帝打翻的調色盤
    雖然同為丹霞地貌,張掖的七彩丹霞卻與 廣東 丹霞山 、 福建 武夷山 、 江西龍虎山 、 貴州 赤水 等地的丹霞大為不同,上述各地大多是較為堅硬的紅色巖石,以懸崖峭壁、山形怪異而著稱,而張掖的丹霞並沒有高峻的山峰和如削的絕壁,而是非常的空曠,巖土的構成也並不是那麼堅硬,它的特點是七彩斑斕、絢麗多姿。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在出發前便極其期待。
  • 中國哪裡的丹霞地貌最美?貴州赤水丹霞獲得丹霞之冠的美譽
    丹霞地貌是「以陡崖坡為特徵的紅層地貌」。目前中國查明的丹霞地貌有1005處,主要分布在東南、西南和西北地區。2010年,中國丹霞地貌成為世界自然遺產,這其中就包括赤水丹霞。赤水丹霞屬於青年期丹霞,面積為1300平方公裡,涉及赤水市和習水縣,是全國面積最大、發育最美麗壯觀的丹霞地貌。
  • 湖南一座名字很難讀的山,是5A級景區,是天然丹霞地貌博物館
    地貌則是其一大亮點,它是天然丹霞地貌博物館,崀山丹霞是湖南,乃至是我國最為突出的一處景觀,也有很高的自然遺產保護價值,其丹霞地貌在青年、壯年和晚年各個時期都有發育,所以它也被讚譽成為「丹霞瑰寶」,在大自然的塑造下,這處景觀的發展能力也同樣很大,更是當地不可忽略的一處文化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