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師說參禪是為了入地獄,眾人迷惑不解,真相讓眾居士汗顏 | 文 青衫文齋
看話頭,是一種禪修方法,是禪師們參禪、接引的常用手段,通過看話頭的方式,來實現明心見性,得到大徹大悟的結果。星雲大師講禪時曾說道,禪宗總是鼓勵初習參禪的學僧要提起話頭,進行種種的參、問。
例如:「什麼是祖師西來意?」便是禪宗最常見的話頭。從字面上看,答案應該是指禪宗始祖達摩自西天來到中土的目的,但這個問題的答案往往是類似「庭前柏子樹」一類無意義語句,這樣才能說明禪宗傳法不需要立文字,也不需要各種繁複艱難的修持,只要自己截斷常識頓悟就好了。
因此,禪師們總愛以話頭的形式,來觸發參禪者的靈性,使愚迷者覺悟。
趙州禪師,六祖慧能後的第四代傳人,他對參禪者的接引手法往往最初讓人迷惑不解,最終卻能達到使其猛然開悟的目的。這位性喜山水的禪師,曾行腳四方,遊遍名山大川。一天,他發願前往五臺山清涼寺禮拜大智文殊,據說大智文殊經常再次顯現化身,有時在雲中還出現金毛獅子狀的祥瑞,佛法感應甚多。
有一位少小成名的禪師,知道趙州禪師有意朝禮五臺山,便仗著自己文採不凡,給趙州禪師寫了一首詩,打算諷刺他參禪著相了,四句詩偈是:
無處青山不道場,何須策杖禮清涼;
雲中縱有金毛現,正眼觀時非吉祥。
所謂「正眼」,是指佛家專用名詞,代表已經「悟道」的人,有著不同於凡夫的「肉眼」。
趙州禪師完全明白詩偈中的譏諷之意,但並沒有指責對方的心,只是反問了一句:什麼是正眼?
那個禪僧答不上來了,汗顏而退。
其實,做詩偈的禪僧已先著相,只要心中產生了「青山」、「道場」、「金毛」和「正眼」的觀念,自己便先著了「相」。所以,當趙州禪師反問時,這位自作聰明的禪師立即就傻了眼。趙州禪師當時就明白了這位禪師局限於自身知見,一首詩偈不外乎就是玩弄文字遊戲罷了,自己並沒開悟。趙州禪師的一句反問,勢如破竹,以雷霆萬鈞之勢,撞醒了對方,也顯示出趙州禪師不凡的禪修功底。
趙州禪師心懷慈悲,無論何時都希望世人得到開解。有一次,他正在禪房打坐,見幾位居士來到寺院觀景,一路胡言亂語,態度傲慢,對見到的僧人並不禮敬,甚至譏笑佛像。其中一人甚至走到趙州禪師身旁,輕慢地問:禪師,你終日參禪打坐,明悟世間一切真相,福慧雙修,只是不知百年之後,你會到哪裡去呢?
居士的意思是,佛說凡夫不參禪禮佛,不能解脫生死,你們這些所謂「大徹大悟」的禪師,難道死後就一定能解脫去極樂之地?
趙州禪師不假思索地答道:入地獄去。
居士一聽,大為驚訝,迷惑不解地問:禪師,是因為你的修持不精,還是你的德行有虧,百年之後你才會入地獄呢?
面對這群迷惑不解的居士,趙州禪師毫不猶豫直指真相:倘若我不入地獄去拯救你們,你們都得不到超生的。
眾居士立即明白了趙州禪師的話頭,個個汗顏,口中告罪,禮拜禪師後,恭恭敬敬地退出寺院。
趙州禪師說自己參禪是為了入地獄,這與經世濟民的精神是一致的。有大修行、大願力的禪師,都發願入地獄。同是一樣的入地獄,凡夫去了,只不過是受罪業,而覺悟者去了,卻是去度生,這就是所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真正的禪者行道,越苦的地方越要去,正如慈航法師所說:「只要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在禪師的眼裡,「地獄」是由「心」造,沒有「煩惱」就沒有「地獄」。因為煩惱心,造出許多罪業,這是地獄因,必受地獄苦果。參禪,就是在「止惡」和「行善」,無善惡分別,又哪來地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