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為何要「上供」,花果燈香的含義,你都知道嗎?

2021-01-09 蓮荷居士

佛前上供,很多人已經司空見慣,我們常看到佛案前或者擺放花果,或者燃點香、燈,這樣做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到底是用來裝飾,亦或者如某些善信所說,是為了讓諸佛聞到撲鼻的香氣呢?

供品並非有些人認為的那樣,等於走親訪友時帶一個果籃或者一束花,用來表達友善。佛經中對於供養花果香燈的功德各有表述,如果歸結起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令眾生開示悟入佛理。供品起到了表法的作用,釋迦牟尼佛是「人天師」,供品相當於「老師」釋迦牟尼佛手中的教鞭,用來教育警醒世人。

花代表因。佛門講因緣觀,談因果論,所謂花開見果,沒有開花的因,當然也不會結果。佛前擺放的鮮花,是提醒佛弟子修一切善法,多種善因,未來才有成佛的果。何為成佛的因呢?簡單說來是發菩提心,修六度萬行,花的作用就是在勉勵眾生,在成佛之路上勇猛精進。

果代表結果。所謂萬事玩法不離因果,自種善因,自得善果;自種惡因,自得惡果。《地藏經》云:「南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每一個細微的言行,都會種下善惡因,在將來結果。佛以一大因緣出現於世,即令眾生開示悟入佛智,學佛人希望成就的佛果,是自覺、覺他、覺滿的究竟境界。為了時刻提醒自己不忘發心,佛弟子將瓜果擺在佛前,用來提醒自己精進道業。所以,瓜果絕對不是給諸佛享用的,或者用來換取世間福報的酬勞。

燈代表智慧。智慧若明燈,煩惱即菩提,智慧既包含著世間的聰明才智,又囊括出世間的智慧。所以出世間智慧,指的就是宇宙萬有存在的真實法則,無常、苦、空、無我。燃燈就象徵以佛法智慧,照亮自己的無明愚痴。

香代表信心。燃香供佛由來已久,據說佛陀成道後,常往仞利天為生母漠河莫邪夫人說法,世間信徒思念佛陀,便會燃香供佛,所以香也被稱作信香,以香為媒介,傳達的是自己對佛法的信心。另一方面,香還可以協助學佛者收攝心神,降伏煩惱。

總而言之,學佛修行的真實利益在於熄滅貪嗔痴,解脫煩惱,但是眾生根性愚劣,為了方便教化,施設了種種方便善巧。倘若我們忽略了這些內在的要義,反而執著於外在的形象,豈不是辜負了佛陀住世的一番苦心?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更多佛經解讀、佛門典故,請關注蓮荷居士。

相關焦點

  • 求神拜佛的真正含義是什麼?普解你為何永遠求不來平安富貴?
    絕大多數的小夥伴,隨口就能說上來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出門不遠就能看見寺廟,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你想逃離神佛,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既然這樣,我們就必須要正確認識神佛。時間過去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也就是前幾天,小易突然想起這個問題,便挨個問這三位:「你們當初求神拜佛許的願望都實現了嗎?」結果他們答案還是基本一致:「沒有實現,這東西不能當真。」看完小易身邊的這個小故事,是不是在你身邊也很常見,為何去寺廟拜神求佛,永遠都求不來富貴和平安?
  • 「求佛不如求己」,拜佛的真正含義,你知道嗎?
    芸芸眾生,看似活得明白,實在很迷茫、很愚痴,有多少人終其一生都是沉浸在是非名利之間,無法自拔。是非成敗轉頭空,一切都是虛妄的假相,這世上沒有什麼東西能長久,無論是親情還是生命。生命的歸處在哪裡?拜佛的真正含義又是什麼呢?佛教裡常說佛菩薩廣度有情、慈悲憐憫眾生,尤其是觀世音菩薩的美名流傳甚廣,素有「千處祈求千處應」,即「聞聲救度」的美名。
  • 佛前燒三支香的真正含義,你知道嗎?
    不過,為何要上香,以及為何要燒三支香,這是幾乎所有初入佛門的人,都要面對的困惑。如果不懂得這些道理,要麼因謹慎而不敢去做,要麼就以為燒得香越多越高,功德也就越大。其實,這些都是會錯了意,禮佛燒幾支香,並無定法,大可不必在這些事相上執著。「香」是佛教的供養儀物,除了燒香之外,另外還有塗香、末香兩種形式。所謂塗香,即佛陀住世時,信眾以香料塗抹佛足,末香則是以研磨精細的香料灑在道場。
  • 百香果的花也是香的嗎?
    百香果是一種著名的熱帶水果,那麼百香果真的有一百種水果的香味嗎?百香果的花結構非常獨特,那麼大家又知道它是由於些結構組成的嗎?
  • 百香果的籽可以吃嗎 吃百香果一定要知道的幾件事
    吃西瓜會吐籽,吃石榴有些人也會吐籽,許多水果都有種子。百香果裡也有很多籽?那可不可以吃呢?現在是吃百香果的季節,它味道酸甜,是許多人的最愛。但是百香果中的黑色種子被包裹在每個肉中,到底可以吃嗎?這是很多人提到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詳細了解下。
  • 百香果的品種你知道幾種?我們最常見的有哪幾種?
    百香果,又叫愛情果,學名:西番蓮,還有一個相關的美麗傳說:在美洲印地安人的傳說中,西番蓮是白天的女兒。她承襲了父親給予的熱情陽光,身上總是洋溢著燦爛笑容,她是森林和草地中最美的花朵。有一天,當晨星初升,西番蓮在睡夢中被一陣嘈雜聲吵醒。她張開眼睛一看,河邊有一位少年正在玩水。
  • 上香為何要點三炷?每炷香有什麼含義?
    無論是各大廟宇的祭壇,還是各家的小香爐,都插著三炷香。燒香插三炷,拜佛拜三拜,已經約定俗成了。但為何一定是三呢?而不是二或者四呢?多一柱少一柱為何不能為人接受?「三」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偏愛,比如三皇,退避三舍,三打白骨精,三思而後行等等。
  • 和尚,是信神、燒香拜佛的?
    很多人見到我,馬上就說,你是信神的,燒香拜佛的。聽到這樣的評價,我心裡就感到拔涼拔涼的。為什麼呢?出家人並不信神。出家人是在佛教教理的指導下,來了解和研究自己生命的。那麼,為什麼要研究自己的生命呢?每個人的契入點是不同的。於我個人而言,我不明白我為什麼會在緊張後暈倒?也就是,我並不能把控自己的身體。
  • 百香果常見蟲害都在這兒了!
    ,每年都會出現,小小薊馬會危害百香果的葉片、花朵和果實,還會傳播病毒,危害很大! 2、天寶農業技術服務平臺(ID:tianbaonj)提醒您懸掛藍板,薊馬在百香果花期至幼果迅速膨大期內為害最嚴重,巡園一旦發現薊馬應及時用藥。
  • 這些園林植物的花、果可以吃,你知道嗎?
    大新聞:微信又升級改版了~ 更新文章後很多花友斛友都說找不到【斛友之家】茫茫人海中 為防大家走失…
  • 拜佛為什要雙手合十?其中有什麼含義?
    我們在寺院見到別人拜佛之時,雙手合在一起就是合十的動作。那麼雙手合十除了是一種禮儀,還有哪些意義呢?雙手合十,代表的是圓滿。我們合掌在心口,則表示,自己的心經歷諸多的磨鍊,才能逐漸修得菩薩的境界。其中更深的含義,就是希望每個人都能遵守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願、力、智波羅蜜等十種條例。
  • 胃不好能吃百香果嗎?專家告訴你答案!
    可能很多人對百香果並不熟悉,其實這就是大家熟知的雞蛋果,這種水果含有豐富的營養,比如所含的果酸、纖維素等對消化很有好處,那麼胃不好的人是否可以吃百香果呢?一、胃不好能吃百香果嗎百香果含果酸、可食纖維,作用於消化系統,對食欲不振、胃脹、便秘的效果都很好。
  • 糖尿病人能吃百香果嗎 糖尿病人這樣吃百香果
    在日常生活中,百香果是一種常見的水果,大家都知道百香果裡面的營養豐富,多吃百香果對身體好,並且百香果也非常好吃,那麼請問糖尿病人能吃百香果嗎?百香果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孕婦可以吃百香果嗎?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糖尿病人能吃百香果嗎糖尿病人可以適量吃。
  • 百香果又稱雞蛋果,能增強免疫能力,百香果泡水的功效有哪些?
    你知道百香果嗎?相信稍微對養生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們都聽說過百香果吧,雖然在水果店中百香果並不常見,但是百香果卻是一種被經常提及的養生水果。百香果別名為雞蛋果,可以直接食用,但在更多時候,我們會將百香果用於泡水,因為很多人覺得直接吃百香果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 西番蓮包括百香果,百香果包括雞蛋果,雞蛋果又包括百香果……啊,我暈了……
    圖片:annmariegianni.com至於中文正式名叫西番蓮的,植物志中記錄的是P. coerulea ,花市上偶爾會看到販賣的「時鐘花」大都就是它了,它和雞蛋果同屬西番蓮屬,在外表上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不過這個種主要不是栽來食用的而是觀花。
  • 佛前上三柱香、磕三個頭有什麼深刻含義?
    編者按:逢年過節,無論是否皈依三寶,總會有很多人前往寺院燒香拜佛。一般人可能不清楚,在佛菩薩像前,究竟燒幾柱香、磕幾次頭合適,是不是燒的香越多越好、越貴越好、越高越好?其實不然,只要一片至誠,燒三柱香、磕三個頭也就夠了。那麼,燒香拜佛究竟有何深刻含義?只是純粹求佛菩薩保佑我們身體健康或者升官發財?
  • 百香果的功效與作用,百香果怎麼吃會更營養,雞蛋果是百香果嗎?
    百香果確實有很多的好處,百香果還有非常高的,維生素C百香果有潤腸通便、可以增加胃部飽腹感,所以在減肥期間也是可以吃百香果。再就是飲食方面,自己也要控制,避免暴飲暴食,避免吃一些油膩的食物,配合適當的運動,對於減肥也是能起到一定的效果。百香果怎麼吃會更有營養1.直接鮮食:將百香果剖開,用調羹挖出瓤包直接食用(籽可食用,富含高級蛋白,高級脂肪)。
  • 花果油畫 英國畫家-瑪麗安娜·諾斯:矛百合、石榴、香蕉、百香果
    美術作品一:澳大利亞矛百合和金合歡美術作品二:爪哇島,蓮霧的花和果實美術作品三:石榴花,在特內裡費繪製美術作品四:中國香蕉的花和幼果美術作品五:百香果西番蓮花的花朵和果實,巴西01澳大利亞矛百合和金合歡-瑪麗安娜
  • 佛前供養香、蠟燭、花、幢幡、寶蓋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供養具包括香、花、水、水果、衣物、幢幡、寶蓋等,具就是品類,為什麼要供養佛菩薩這些東西?佛法其實不是宗教,而是一種教學、教育。這些供養具是表法的,是佛陀留給我們的教學用具。佛門裡頭一句話,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是表法。
  • 求佛有用嗎?為什麼說佛菩薩會保佑信眾
    這不是在自相矛盾嗎?其實這一點也不矛盾。佛是先覺者,是我們的老師,而眾生是學生,是後覺,我們必須要通過老師的引導才能夠獲得解脫和覺悟,從倫理道德上來講,拜佛就是一種至誠恭敬的一種禮節,表達學生對於老師的恭敬,感恩,向老師膜拜學習,就像是儒家所講的「見賢思齊焉」禮佛就是要與佛心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