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佛有用嗎?為什麼說佛菩薩會保佑信眾
我們一直在強調佛菩薩是全知者,不是神,也不是萬能的,那麼我們求佛為了什麼呢?為什麼還在說佛菩薩能夠保佑眾生呢?我們學佛就應當了解,「佛」並不是向外求的,「佛」就是我們人人具足的清淨自性。求佛,不是要你向外求,而是向內求,向自己的如來藏進行祈求。換句簡單的話來理解就是。我們的潛能和佛是沒有任何差別的,佛是已經把自己的如來藏已經全面開始的智者,而我們的如來藏是被我們平時所做的業障給蒙蔽了,我們眾生就像是一塊璞玉一樣,需要雕琢以後,才能夠散發出佛性,佛的智慧,神通,慈悲,以及一切所不可思議的功德,在眾生的心中都已經具足了,只是因為被無明妄想煩惱所遮蓋住了而不能夠有所體現。
求佛的過程其實就是通過多聞薰習,如理做意,積資淨障,恢復清淨的自性,顯發種種殊勝妙用的過程。如果我們能夠按照佛陀的教誨去生活,不再造業,那麼不好的事情自然就不會找上門來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不是佛菩薩在保佑我們,而是他的思想在指導著我們,引導我們遠離傷害,就像是交通法規保佑我們能夠讓我們在道路上安全駕駛是一個道理。那接著就會有人會問:既然佛是向內求的,為什麼我們還要頂禮外在的佛像呢?這不是在自相矛盾嗎?
其實這一點也不矛盾。佛是先覺者,是我們的老師,而眾生是學生,是後覺,我們必須要通過老師的引導才能夠獲得解脫和覺悟,從倫理道德上來講,拜佛就是一種至誠恭敬的一種禮節,表達學生對於老師的恭敬,感恩,向老師膜拜學習,就像是儒家所講的「見賢思齊焉」禮佛就是要與佛心相契合。學習佛的慈悲,平等,否則的話,不理解拜佛的含義就是在搞形式主義,這和迷信是沒有區別的。
有人會說,我並沒有看到佛菩薩啊,我怎麼會知道他有沒有加持我呢?那你可以這麼想,在地震受災的時候,你也沒有看到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甚至說你連他們叫什麼,他們長什麼樣你都不知道,但是他們幫助我們的力量是真真實實存在的,這一點我們沒有辦法否認,是可以接受到他們的力量的,他們就是來幫助我們,加持我們的佛菩薩。菩薩並不是狹義的,你理解的只有供奉在寺院裡面的泥塑才可以被叫做佛菩薩。像那些110民警,醫院的救護人員,那些衝在第一線的救火人員,他們都是我們生命中的佛菩薩。但是眾生似乎不這麼想,眾生覺得只有自己親眼看到了如來的法身,才能夠知道佛菩薩是真實不虛的,這種想法真的是非常的幼稚,凡俗之人沒有天眼通,就算是如來站在你的面前你也認不出來的,佛菩薩只隨緣顯象渡化眾生的,並不是你們所想的那樣,端坐在雲端的才可以稱得上是佛菩薩。
還有人會說,我在佛前做了種種的功德,為什麼像佛祈求的心願都沒有靈驗呢?確實,我們去寺院經常會看到許多人在佛前供奉的長生牌位。或者是上供下施,祈求各種人天福報,但是如果短時間內自己所求的心願沒有實現,就會埋怨佛菩薩不靈驗,甚至會退失學佛的信心,但是佛教講究的是因果,種什麼因結什麼果,這一點都不會錯亂的,但是更重要的一件事是,我們必須要知道,諸佛對於眾生的加持與護念只是眾生受果報的一種重要的助緣,其最終決定力的還是眾生自己的思想上的行為,思想行為和作用力我們就把它稱之為業力。善的思想行為和惡的思想行為所產生的後果我們稱之為是因果,這就是佛教的因果觀念。
如是因,如是果,一切都是自己自作自受。絕對不是菩薩不憐憫我們,所以,一旦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在生活中受再大的苦難折磨,也不會去怨天尤人了。有這樣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天有一個人做夢,夢見了和菩薩一切走在沙灘上,空中划過的都是他生命中的點點滴滴,他發現每一幕都是有兩對腳印,一對是自己的,一對是菩薩的,但是當在他生命中最低谷的時候,他看到了沙灘上就只有一對腳印了,他就很困惑,就問菩薩:「菩薩,你答應我會尋苦救難,一旦我發願跟隨您,你就會一直在我身邊護持我,可是我發現,在我生命中最低谷的時候,沙灘上就只有一對腳印而已。」我不懂,為什麼在我最需要你幫助的時候,慈悲的你卻舍我而去呢?
菩薩慈悲柔聲的回答道:「我憶念你,護持你,而卻我永遠都不會離開每一個發心跟隨我修行的人,那你在最困難的時候只看到了一對腳印,那是因為在你最困難的是是我抱著你前行的」。所以,當我們在面臨考驗的時候,我們總覺得自己是在孤軍奮戰,在我們覺得自己最孤立無援的時候,你回頭看看,其實有很多的人在我們的身邊陪著我們,佛菩薩是隨順眾生的根機顯示出各種身份來渡化眾生的,不是我們想像的,端坐在雲端上的那個,我們能夠親眼看到的才是佛,在自己危難的時候,能夠伸手幫助我們的人,都是我們生命中的佛菩薩,這樣講,就能夠明白含義了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