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佛有用嗎?為什麼說佛菩薩會保佑信眾

2020-12-06 副歌學佛

求佛有用嗎?為什麼說佛菩薩會保佑信眾

我們一直在強調佛菩薩是全知者,不是神,也不是萬能的,那麼我們求佛為了什麼呢?為什麼還在說佛菩薩能夠保佑眾生呢?我們學佛就應當了解,「佛」並不是向外求的,「佛」就是我們人人具足的清淨自性。求佛,不是要你向外求,而是向內求,向自己的如來藏進行祈求。換句簡單的話來理解就是。我們的潛能和佛是沒有任何差別的,佛是已經把自己的如來藏已經全面開始的智者,而我們的如來藏是被我們平時所做的業障給蒙蔽了,我們眾生就像是一塊璞玉一樣,需要雕琢以後,才能夠散發出佛性,佛的智慧,神通,慈悲,以及一切所不可思議的功德,在眾生的心中都已經具足了,只是因為被無明妄想煩惱所遮蓋住了而不能夠有所體現。

求佛的過程其實就是通過多聞薰習,如理做意,積資淨障,恢復清淨的自性,顯發種種殊勝妙用的過程。如果我們能夠按照佛陀的教誨去生活,不再造業,那麼不好的事情自然就不會找上門來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不是佛菩薩在保佑我們,而是他的思想在指導著我們,引導我們遠離傷害,就像是交通法規保佑我們能夠讓我們在道路上安全駕駛是一個道理。那接著就會有人會問:既然佛是向內求的,為什麼我們還要頂禮外在的佛像呢?這不是在自相矛盾嗎?

其實這一點也不矛盾。佛是先覺者,是我們的老師,而眾生是學生,是後覺,我們必須要通過老師的引導才能夠獲得解脫和覺悟,從倫理道德上來講,拜佛就是一種至誠恭敬的一種禮節,表達學生對於老師的恭敬,感恩,向老師膜拜學習,就像是儒家所講的「見賢思齊焉」禮佛就是要與佛心相契合。學習佛的慈悲,平等,否則的話,不理解拜佛的含義就是在搞形式主義,這和迷信是沒有區別的。

有人會說,我並沒有看到佛菩薩啊,我怎麼會知道他有沒有加持我呢?那你可以這麼想,在地震受災的時候,你也沒有看到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甚至說你連他們叫什麼,他們長什麼樣你都不知道,但是他們幫助我們的力量是真真實實存在的,這一點我們沒有辦法否認,是可以接受到他們的力量的,他們就是來幫助我們,加持我們的佛菩薩。菩薩並不是狹義的,你理解的只有供奉在寺院裡面的泥塑才可以被叫做佛菩薩。像那些110民警,醫院的救護人員,那些衝在第一線的救火人員,他們都是我們生命中的佛菩薩。但是眾生似乎不這麼想,眾生覺得只有自己親眼看到了如來的法身,才能夠知道佛菩薩是真實不虛的,這種想法真的是非常的幼稚,凡俗之人沒有天眼通,就算是如來站在你的面前你也認不出來的,佛菩薩只隨緣顯象渡化眾生的,並不是你們所想的那樣,端坐在雲端的才可以稱得上是佛菩薩。

還有人會說,我在佛前做了種種的功德,為什麼像佛祈求的心願都沒有靈驗呢?確實,我們去寺院經常會看到許多人在佛前供奉的長生牌位。或者是上供下施,祈求各種人天福報,但是如果短時間內自己所求的心願沒有實現,就會埋怨佛菩薩不靈驗,甚至會退失學佛的信心,但是佛教講究的是因果,種什麼因結什麼果,這一點都不會錯亂的,但是更重要的一件事是,我們必須要知道,諸佛對於眾生的加持與護念只是眾生受果報的一種重要的助緣,其最終決定力的還是眾生自己的思想上的行為,思想行為和作用力我們就把它稱之為業力。善的思想行為和惡的思想行為所產生的後果我們稱之為是因果,這就是佛教的因果觀念。

如是因,如是果,一切都是自己自作自受。絕對不是菩薩不憐憫我們,所以,一旦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在生活中受再大的苦難折磨,也不會去怨天尤人了。有這樣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天有一個人做夢,夢見了和菩薩一切走在沙灘上,空中划過的都是他生命中的點點滴滴,他發現每一幕都是有兩對腳印,一對是自己的,一對是菩薩的,但是當在他生命中最低谷的時候,他看到了沙灘上就只有一對腳印了,他就很困惑,就問菩薩:「菩薩,你答應我會尋苦救難,一旦我發願跟隨您,你就會一直在我身邊護持我,可是我發現,在我生命中最低谷的時候,沙灘上就只有一對腳印而已。」我不懂,為什麼在我最需要你幫助的時候,慈悲的你卻舍我而去呢?

菩薩慈悲柔聲的回答道:「我憶念你,護持你,而卻我永遠都不會離開每一個發心跟隨我修行的人,那你在最困難的時候只看到了一對腳印,那是因為在你最困難的是是我抱著你前行的」。所以,當我們在面臨考驗的時候,我們總覺得自己是在孤軍奮戰,在我們覺得自己最孤立無援的時候,你回頭看看,其實有很多的人在我們的身邊陪著我們,佛菩薩是隨順眾生的根機顯示出各種身份來渡化眾生的,不是我們想像的,端坐在雲端上的那個,我們能夠親眼看到的才是佛,在自己危難的時候,能夠伸手幫助我們的人,都是我們生命中的佛菩薩,這樣講,就能夠明白含義了對吧。

相關焦點

  • 拜觀音菩薩時,能在心中牢記2句話,福報自然會降臨
    我有位朋友就有過這樣的經歷,老婆孩子都指著他這個頂梁柱,但是他做生意失敗,可以說是傾家蕩產,萬念俱灰。人在無奈之下,都有臨時抱佛腳的想法,我這位朋友也是如此,他無數次地念誦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因為他已經絕望到了極點,我見到他的時候,臉上明顯多了抬頭紋,顯得有些蒼老,也許是因為他的真誠心吧,沒過多久,他就從悲傷中走出來,本來沒指望的事卻有了轉機。
  • 佛教中佛、菩薩、羅漢有什麼區別?
    到了羅漢,就有了金身和法術,就好像少林寺十八銅人一樣,而且各自帶了屬性。比如「降龍羅漢」、「伏虎羅漢」、「睡夢羅漢」等等。再高一級別,就是「菩薩」,菩薩貌似中層領導,但是觀世音菩薩幹事情也是經常親力親為,並不見得去差遣羅漢——由此可以看出,這其中並沒有領導關係。而菩薩、羅漢都聽命於佛。
  • 「求佛不如求己」,拜佛的真正含義,你知道嗎?
    佛教裡常說佛菩薩廣度有情、慈悲憐憫眾生,尤其是觀世音菩薩的美名流傳甚廣,素有「千處祈求千處應」,即「聞聲救度」的美名。那這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眾生要想得到救度、脫離娑婆世界的苦海只能仰靠佛菩薩來度化了。不是的。佛門裡說「求佛不如求己」,有求皆苦。相信大家應該聽說過這樣一則佛門故事。
  • 佛前上三柱香、磕三個頭有什麼深刻含義?
    編者按:逢年過節,無論是否皈依三寶,總會有很多人前往寺院燒香拜佛。一般人可能不清楚,在佛菩薩像前,究竟燒幾柱香、磕幾次頭合適,是不是燒的香越多越好、越貴越好、越高越好?其實不然,只要一片至誠,燒三柱香、磕三個頭也就夠了。那麼,燒香拜佛究竟有何深刻含義?只是純粹求佛菩薩保佑我們身體健康或者升官發財?
  • 信了這麼多年佛,你真的理解「佛」的含義了嗎?
    每個人其實都應該有一個信仰,支撐著自己活向美好。中國百姓歷來以信仰佛教者居多。那麼信了這麼多年佛,拜了這麼多尊菩薩,你究竟學到了什麼?你悟出了什麼?你得到了什麼?小編覺得,雖然中國佛教信眾居多,但是絕大部分人都並未真正了解什麼是佛?什麼是法?什麼是佛教?
  • 菩薩在佛教中是什麼「地位」?菩薩和佛是什麼關係?
    菩薩是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菩薩道心眾生,也說覺有情,覺就是不迷,有情即眾生的意思。道心者,常行恭敬對一切事物都有敬愛,無輕慢心,所以才稱為菩薩。自己覺悟了以後,稱為自覺;令他人覺悟,叫覺他;自己究盡諸法實相 又令他人究盡實相,稱為覺滿,佛就是具備了這三種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 對阿彌陀佛了解多少,阿彌陀佛與觀音菩薩是什麼關係,你知道嗎?
    觀音菩薩神通廣大,成為我國受信眾最多的佛菩薩之一。「阿彌陀佛」想必我們也並不陌生,進入佛門之後聽到最多的也是「阿彌陀佛」這四個字,那麼大家對阿彌陀佛又了解多少呢?阿彌陀佛與觀音菩薩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說到觀世音菩薩與阿彌陀佛的關係,我想先給大家講一個佛的故事。據說,當觀世音菩薩還是一個凡人在世間修行的時候,他有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善根。
  • 佛說,「人生有八苦」,看看你正在經歷哪一苦?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這八種苦,沒有誰能逃得過?任誰都要去嘗一遍。只不過各人福報大小不同,則所受痛苦的深度也會不同。人來此娑婆世界,苦大於樂,眾苦充滿,「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人人都有難走的路。
  • 佛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不可思議功德之事
    地藏菩薩為一切眾生說諸佛名號功德地藏菩薩白佛言:『世尊,過去無量阿僧衹劫,有佛出世,號無邊身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暫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況塑畫形像,供養讚嘆,其人獲福無量無邊。』地藏菩薩對佛說:世尊,在過去無量阿僧衹劫,有一尊佛出世,號無邊身如來。
  • 佛、羅漢、菩薩,到底有沒有法力?他們如何用法力幫助眾生?
    菩薩,是通過學習佛法,解決了自己的煩惱,還要用自己的法力幫助別人解決煩惱的人。佛陀,是自己開悟成了佛,斷淨了一切煩惱,還要幫助全世界的眾生都開悟成佛、斷淨一切煩惱的人。羅漢、菩薩都是通過學習佛法,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人,羅漢和菩薩都是佛的學生。那麼,羅漢、菩薩和佛到底有沒有法力?如果有法力,他們又是如何運用自己的法力來幫助眾生?
  • 恭迎文殊菩薩聖誕——為什麼學業有成要祈求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梵名Majurī ,音譯為「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法王子」。文殊菩薩為七佛之師,一切菩薩之母,身紫金色,五髻冠其項,右手持金剛寶劍,表智慧猛利,能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徵所具無上智慧,坐騎為獅子,象徵其威猛。文殊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無上圓滿智慧的象徵,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
  • 佛是什麼?這三句話是我聽過的最客觀答案
    有個趣事,一日家中例行燒香供奉,禮佛時,年幼的外甥在一旁問我,說:「舅舅,你是在拜菩薩嗎,我看西遊記裡面的菩薩好厲害,你可以幫我向他求一個玩具嗎?」我一時哭笑不得,童言無忌,這麼點大的孩子哪裡知道菩薩是什麼,思來想去,又我讓想到一個問題,孩子不明白佛菩薩為何人,難道成年人就知道了嗎?作為禪修者,我在修佛時常會問自己:「在我心中,佛為何物?」以便印證正信佛法佛家的道心。
  • 佛前燒三支香的真正含義,你知道嗎?
    其實,這些都是會錯了意,禮佛燒幾支香,並無定法,大可不必在這些事相上執著。「香」是佛教的供養儀物,除了燒香之外,另外還有塗香、末香兩種形式。所謂塗香,即佛陀住世時,信眾以香料塗抹佛足,末香則是以研磨精細的香料灑在道場。佛法向自性中求,可以說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觀心論》中達摩祖師有言:「又燒香者,亦非世間有相之香,乃是無為正法香也,薰諸穢惡業,悉令清滅。」
  • 盧臺長是什麼菩薩的化身?
    中國佛教史上的確有一些高僧大德被信眾尊奉為佛菩薩的化身,但都是後世佛教徒根據這些高僧大德生前的功德事跡追認的,從來沒有哪位高僧大德在世時公開宣稱自己是某佛某菩薩的化身或代言人。無論是佛菩薩、阿羅漢,再來這個世界上,如釋迦牟尼佛來到這個世界上,始終也不會自己說,「我是真菩薩,你應該相信我的,我真的是菩薩。」
  • 抱佛腳的真實含義是什麼,你可以抱佛腳,親感佛的殊勝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佛祖當年在遙遠的靈山道場傳法,可以說是金剛道場、金剛聖地,我等不要執著哪裡的殊勝,實際上靈山與佛就在自己的心裡,莫要向外求。即自己的心就是修行最好的道場,佛菩薩無處不在,就在自己的心中,就在自己的身邊。
  • 貴州梵淨山的佛和菩薩,吸收山中靈氣,聽說很靈驗
    梵淨山是貴州名山,被稱作「貴州第一名山」,「武陵第一峰」,在印江縣、江口縣、松桃縣三縣邊境,其中核心景點老金頂海拔2494米,新金頂2336 米,其中新金頂的景觀最得人心,因為上面有兩座佛寺,分別是彌勒殿和釋伽牟尼殿,傳說是兩位佛陀將新金頂一劈為二,各自佔據一塊。
  • 《西遊記》:唐僧師徒最後被封的佛,使者與羅漢到底什麼級別?
    唐僧是旃檀功德佛,猴哥是鬥戰勝佛,八戒是淨壇使者,沙僧是金身羅漢。這是按照取經功勞大小的順序被封的,師徒四人的等級也就出來了。可是他們的職位,到底是如何算的呢?首先是,師父唐僧,他被封為旃檀功德佛,級別是佛。雖說這老和尚在取經過程中,有太多的扯後腿,然而它是團隊的核心,前世又是如來的弟子金蟬子,封他為佛,也屬正常。
  • 我在佛前許願,有人說我在要挾菩薩,是在做交易。這說法對嗎?
    摘錄自心上蓮花次第開博客問:我想問下,許願跟發心到底有啥不一樣?我去年曾經在佛菩薩面前發願說,如果我的工作能安排好了,我會助印一千本地藏經給我們當地的寺院,一個師兄跟我說,我這是跟菩薩談條件,要挾菩薩,我真是怕又犯錯,我該怎麼辦呢?答:「要挾菩薩」的話,說得太重了,哪有這麼嚴重呢?三寶是最大的福田,就是種植福報種子的田地。
  • 佛經故事:佛的前世鹿王菩薩與鹿野苑的由來
    對佛學略有涉獵的朋友一定聽說過「鹿野苑」這個地名。昔釋迦牟尼佛證道後,在此初轉法輪,為五比丘宣說苦集滅道四諦。從此人間有了甘露法鼓、正法妙音。其實,鹿野苑這個地方十分特別,這裡是人為的「野鹿保護區」,立此大功德的,正是我佛釋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