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判斷中的「或」關係,你真的理解它的含義嗎?

2021-01-10 公務員考試學習

翻譯推理之"或"關係

翻譯推理是邏輯判斷中最重要的題型之一,翻譯推理的解題思路為先翻譯,再推理,我們要學習四種基本形式的邏輯關聯詞的翻譯,分別是"如果P,那麼Q""只有P,才Q""P且Q""P或Q",其中"P或Q"的理解稍微有些難度,因為邏輯中P或Q代表的含義,與我們日常的P或Q的理解稍有不同,下面我們就對邏輯中的"或"關係進行詳細剖析,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或"關係的邏輯含義

人們日常的"或"關係的理解,多為二選一,例如:"我請你吃飯或請你唱歌",日常的理解是"1、吃飯,不唱歌,2、不吃飯,唱歌"。但邏輯中的真實含義其實包含三種情況"1、吃飯,不唱歌 2、不吃飯,唱歌 3、唱歌,吃飯",包含全都的情況。這是邏輯中對"或"關係的正確理解。

2、 "或"關係的真假情況

因為"或"關係的真實含義包含三種情況,所以當"或"關係系連結的兩個部分中,只要有一個是真的,那整個"或"關係就是真的,當"或"關係連結的兩個部分全都為假的情況下,整個"或"關係就是假的,例如:我請你吃飯或請你唱歌,只要請你吃飯,請你唱歌有一項實現了,那這句話就是真的,如果兩項全都沒有實現,那這句話就是假的。所以"或"關係的真假性可總結為"一真即真,全假才假"。

3、 "或"關係替代表達形式

"或"關係的同意替代表達形式有:1、或者…或者……,例如:或者我請你唱歌,或者我請你吃飯,表達的含義與我請你唱歌或請你吃飯相同。2、…和…至少一個,例如:唱歌和吃飯至少要選一個,表達的含義為"唱歌或吃飯"3、…和…不都是,例如:小明和小紅不都是大學生,表達的含義為"小紅不是大學生或小明不是大學生"。以上三種邏輯表述均為"或"關係的同意替換形式,與"或"關係表達含義完全相同。

以上為邏輯中"或"關係的全部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乾貨來襲——1分鐘帶你理解邏輯判斷中的矛盾關係
    矛盾關係是公職類考試中邏輯判斷題型中必考考點,無疑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一個知識點。今天在這裡我們相信給大家介紹一下它。所謂矛盾關係,指的是對同一事物的描述只有一真一假兩種情況發生時,那麼這兩種關係就互為矛盾關係。
  • 科技英語翻譯中的邏輯判斷
    這說明在翻譯中常常會碰到需要運用邏輯來判斷和解決一些似乎不合邏輯語言現象,這裡說邏輯判斷,主要是指對原文語言思維邏輯判斷和譯文技術邏輯判斷。比如: 原句中but= (unless)相當於表示否定意義連詞,含義是「如果不……」。其次,我們還要正確理解remember as ……這個補語含義並恰當選擇翻譯表達形式。在翻譯中常譯為「把……叫做……」(稱……為……)。此外,句中所說the first machines通常是指electronic computers而言。
  • 行測判斷推理——邏輯判斷(矛盾關係)
    在歷年公務員考試中,判斷推理一直都是行測考試中的重中之重,而判斷推理題型涉及到多種類型比如邏輯判斷中的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還有定義判斷類的一些題型,涉及的內容較多,也是考生較為頭痛的一個難點。簡明地說,兩個不同的判斷中,如果一定存在一個真、一個假的情況(不必明確哪個真、哪個假),那麼,這兩個判斷就是矛盾的。比如:「這馬是白的」 和「這馬不是白的」就構成了邏輯矛盾。兩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這馬是白的」和「這馬是黃的」就不是邏輯矛盾。雖然它們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紅色的馬呢?兩個矛盾的命題必然一真一假。
  • 邏輯考點講解:模態判斷
    模態判斷是考研邏輯科目裡的一個必考知識點,也是許多考生的備考難點之一。下文中跨考教育邏輯與寫作教研室任子途老師就為考生詳細講解這一知識點,希望對考生複習有所幫助。  一.什麼是模態判斷  模態判斷是陳述事物情況的必然性或可能性的判斷。例如:  ①兇手必然有作案時間。
  • 公務員考試——判斷推理之邏輯判斷
    判斷推理主要考查報考者對各種事物關係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圖形、詞語概念、事物關係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較、組合、演繹和歸納。必然性推理核心考點一 智力推理必然性推理結論可以由前提必然推導出來的推理。智力推理又稱樸素邏輯,是不需要專業的邏輯知識。
  • 公務員行測考試:邏輯判斷中四種矛盾關係
    真假推理題目是邏輯判斷中的高頻考題,而真假推理題目的特點在於題幹中給出的諸多條件是真假不確定的,我們解決此類題目的關鍵點在於確定唯一一假或唯一一真的範圍,然後再根據其餘條件的真假來解題。確定唯一一真或唯一一假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找具有矛盾關係的兩個命題,一種是找具有反對關係的兩個命題。
  • 何為翻譯過程中的理解?
    第二,在翻譯理解過程中,思維是雙語(既要用原文語言又要用譯文語言進行思維)和雙向(理解與表達的互動)交替進行的,其複雜程度和所耗費的精力遠遠超出一般的閱讀甚至創作活動本身。理解是翻譯過程中的首要階段,是保證翻譯質量的前提和基礎。一般來說,理解主要是以下面幾個方面為依據的:原作的語義系統、上下文、背景與專業知識、邏輯關係,等等。
  • 佛教:這才是「緣起性空」的真正含義,你真的理解嗎?
    佛教:這才是「緣起性空」的真正含義,你真的理解嗎?緣起性空,是佛教最核心的理論,但是什麼是緣起性空,很多人並不了解。我們經常聽到、見到一些大德居士,以及專家學者也都來講「緣起性空」,但是有一些人講的並不清楚,甚至於會讓別人產生誤解。
  • 公務員考試行測:正確理解成語含義
    公務員考試行測:正確理解成語含義   在近幾年的地方公務員考試中,對成語這一重要考點的考查表現為邏輯填空、成語使用正誤判斷、成語替換三種形式,而其中尤以邏輯填空最為常見。   理解成語含義是破解成語類題目的基礎,也是關鍵。
  • 考研英語閱讀理解三大原則,幫助你弄清楚文章的邏輯,你學會了嗎
    對於考研閱讀理解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閱讀理解的文章可以讀懂,但是題目卻做不對?很多人是因為對考研英語閱讀理解的基本原則沒搞懂。下面介紹三個考研英語閱讀理解的三個原則。一、弄清楚閱讀的基本方向要串聯題幹之間的邏輯。並推測文章主題,明確方向。學會抓住作者的態度。一般根據文中形容詞或副詞來判斷。
  • 符號邏輯的基本概念
    接下來,將開始現代邏輯的第一章符號邏輯,在介紹之前還是得重複講解一下,關於語言與信息的關係,語言知識信息的載體,詞彙是構成的基本單元,詞彙其實就是一種符號,要明白的是詞彙或符號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所需要了解的是詞彙背後所承載的信息內容。我們能看懂通俗化文本,那是因為其文本是用我們所了解的日常化語言構成,但面對專業文本是,一旦我們不熟悉專業詞彙後面所承載的信息,我們就會看得十分吃力。
  • 從青銅到王者,理解數列極限的定義你真的理解了嗎?
    如果你學過高等數學(或數學分析),第一個讓你琢磨不透的定義應該就是數列極限了。如果你有一顆徵服的心,你看了定義下面的所有例題,也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的琢磨,終於有一天,你覺得你理解數列極限的定義了!那麼恭喜你,你的數學之路將迎來極大的提升空間!王者之路即將開啟!嘿,大表哥,上題![分析] 如果從理論上排除C和D選項(假設先不舉特例),非常困難,因為這是考研數學概念題中最具有迷惑性的幹擾答案,沒有之一。然而命題人並不夠聰明,因為一旦考生覺得C正確,D也覺得正確,所以立即排除CD.
  • 2020國考行測判斷備考:邏輯關係VS言語關係
    在吉林國考中,類比推理一般考查10道,題幹簡短。主要分為三種常見類型,一是兩項式,如麥克風:話筒;二是三項式,如新月:滿月:殘月;三是括號式,如()對於綠茶相當於音樂對於()。無論是哪種類型,解題核心都是尋找詞項間的內在關係。吉林中公教育為大家首先講解邏輯關係和言語關係。
  • 判斷推理:必然性推理之樸素邏輯
    今天為大家帶來判斷推理題庫之必然性推理之樸素邏輯。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在事業單位考試中常常讓考生頭疼又常考的知識點就是我們邏輯判斷中的必然性推理中的樸素邏輯題目,而這類題目,題幹往往涉及的條件信息較多,包含了背景、人物話語、真假斷定等在內的信息,對於這些信息的篩選整合對於很多的學生來說仍然是一塊容易丟分的點,但是對於這一類型的題目,其實要找準做題突破口並掌握一些解題方法,在做題過程中,學會運用,題目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突破。
  • 公務員考試中,判斷推理最繞考點——直言命題的矛盾關係
    直言命題是必然性推理中命題推理的一部分,雖然直言命題是單一命題,較為簡單,但是由於與日常生活說話的理解稍有差異,可能會給大家在一開始學習時造成一些幹擾,再加上矛盾關係這個知識點貫穿了必然性推理的全部內容,所以尚邦公考老師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這個知識點。首先什麼是直言命題呢?
  • 英語單詞難,難就難在單詞的引申含義,理解了其實也不難
    英語單詞,有時候是簡單的詞根詞綴組合,這樣的單詞邏輯清晰,我們很容易就理解記憶下來,但是有些單詞卻並不是那麼明顯的拼湊組合,而是經過了含義的引申和轉換,這些單詞理解起來需要費點功夫,但是這個學習的過程,卻可以是一個有趣的過程。今天機農就和小夥伴們分享這麼一個有趣的過程。
  • 邏輯中「不一樣」的平行結構——條件關係式
    提及平行結構,想必大家腦海中定會跳出對於英語中平行結構的認知,在英語中,所謂平行結構就指的是內容相似,結構相同,無先後順序,無因果關係的並列句。其實平行結構所用之處更多會在大家寫論文過程中,在論證某個觀點或論題時,會將其分解成具有一定聯繫的幾個方面來加以論述,而這幾個方面都是從屬於中心論題或觀點的,它們之間地位平等,呈平行關係。今天,我們不去學習英語中的平行結構,也不過多贅述如何在寫論文時合理使用平行結構。而是——一起來認識一下邏輯判斷中的平行結構,為邏輯添彩!
  • 人類現代英語漢語文字體系的形成和語言文字的邏輯關係原則
    字的發展也是從低級到高級,文字形式從形象到抽象,發音也是從原始的發音到有標音的符號,其指示的意思也逐漸多元,從自身的含義到擴展和引申出其他含義,這樣,現代文字體系也就逐步的形成。現在只要我們翻開字典,文字、文字的發音,文字的含義逐條都有詳細的記錄和解析,這都是一步步的發展出來的。
  • 在邏輯論證或邏輯推理的全局思考中去探討假設!
    思考時你會有意識地做出假設嗎?不懂得什麼做出假設?你能區分假設的類型嗎,能區分這兩種類型的假設嗎?啥是Assumption 和Hypothesis?能區分有意識的假設與無意識的假設?不懂得假設在邏輯思維框架裡是什麼運作的?不懂得什麼是備擇假設:可替代性假設,典型的表現就是一根筋的思維。不懂得假設如如應用於身邊的生活與工作(產品、商業、運營)?不懂得調整背後的假設,而只是在已有的認知中打轉?
  • 邏輯填空題
    二、命題趨勢導航通過對公務員行測歷年邏輯填空真題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特點:1題型重點突出在公考行測中,邏輯填空一直是主要的考試題型,幾乎佔據了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的半數,且題量穩定。縱觀近五年,行測對邏輯填空部分的考查一直集中在實詞與成語部分。實詞部分和成語部分呈現你增我減、相輔相成的態勢,而對成語與實詞的混合考查則是日益受到重視。題目的設置形式已漸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