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假設呢?在邏輯論證或邏輯推理的全局思考中去探討假設!

2021-01-20 認知框架

今天要談的是假設,這篇文章有一定的挑戰性,希望不把大家繞暈了。要讀懂這篇文章,對邏輯學的基礎掌握就很關鍵了。在談假設之前,在這裡先給大家拋出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如下:

啥是假設呢?思考時你會有意識地做出假設嗎?不懂得什麼做出假設?你能區分假設的類型嗎,能區分這兩種類型的假設嗎?啥是Assumption 和Hypothesis?能區分有意識的假設與無意識的假設?不懂得假設在邏輯思維框架裡是什麼運作的?不懂得什麼是備擇假設:可替代性假設,典型的表現就是一根筋的思維。不懂得假設如如應用於身邊的生活與工作(產品、商業、運營)?不懂得調整背後的假設,而只是在已有的認知中打轉?啥是假設性推理呢?啥是假設性論證呢?MECE、框架、假設,這三者關係如何?今天先把問題列出來,當然我也不奢望能在一篇文章之中把這些問題都解決掉,會用幾篇文章來探討這一系列關於假設的問題。

這些問題的表現出來的形式,五花八門,花樣呈出不窮,實質就一個問題,不懂得啥是假設性思維。

很多人不懂的什麼是假設,如何去做出假設,假設是邏輯思考的基礎。假設的應用是很廣泛的,產品需要做出假設、商業需要做出假設、運營需要做出假設、創業需要做出假設,日常的生活,也需要做出許許多多的假設。

假設性思維滲透到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但很多人對假設卻知之甚少,甚至可以說達到無知的程度,這很大程度都要歸因於教育對邏輯學的無視,對邏輯思維的無視。

不會使用假設的利器,去引爆大腦更有效的思考。假設性思維,引爆你基於想像力的假設性思考來代替基於事實的思考。

每一個創業者,每一個產品經理,每一個技術人員,每一個學生,其實都是要掌握假設的,從邏輯思維來說,不懂得假設,就不懂得邏輯思考。不懂得假設,就不懂得如何調整自己心智持有的觀念。

要談假設就要從判斷說起,啥是判斷呢,判斷就是對事物某方面的情況進行斷定,這個斷定有真有假。而假設其實就是判斷,也是要對事物的情況進行斷定,心理採取的視角大致是這樣的,我認為事物是這樣的情況。

邏輯思考就是基於假設與判斷的一個推理或論證的過程。而假設本身也是一種判斷,判斷就是要基於概念進行組裝。

從邏輯學來說,假設是每個人必須透徹掌握的一種思維工具。

MECE/議題樹,需要假設。金字塔思維,需要假設。批判性思維,假設作為思維的基礎8個元素之一。

在邏輯思維所談的的思考就是採取假設進行推理。分成兩個層次

不自覺的假設,我們在推理中採取的假設,但這個假設根植觀念之中,被認為是理所當然,我們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假設,卻直接把這個假設當作推理的前提,這種思考是無意識的思考。自覺的假設,一旦能意識到自己不自覺的假設,並把不自覺的假設懸掛出來,用白紙黑字寫出來,用一張便利貼貼示出來。再把這個假設當作推理的前提,這種思考是有意識的思考。有意識的思考,得以讓自己反思背後做出的假設,也方便自己在必要的時候對假設進行調整,假設懸掛也能讓別人對自己的假設進行探詢。一個人能做出自覺的假設,是思考的一次飛躍。什麼理解假設呢?假設是一種判斷,也是對事物的情況有所斷定,但這個斷定缺少一些證據的支持,自己做出一個超出事實所能支持的判斷,這樣的判斷其實就是假設了,算是大膽假設了。我們心知肚明,這個假設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是假的,只不過借著這個假設作為跳板去進一步展開推理或論證。

相關焦點

  • 邏輯論證 vs 政治論證
    注意,前提和前件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前提是論證結構的子結構,前件是條件論證中的子結構,條件論證中的蘊涵式表達為if, then. 如果分句為前件,那麼分句為後件。if-then整個句子可以作為1個前提。隱含假設的挖掘 | 為了語言交流的經濟性,一個論證常常可以省略或隱藏了前提,前提的身份可以是假設也可以是實設。
  • 假設檢驗的邏輯
    那麼,讓舉證反駁的成本最小化與增強證據的說服力是否相一致呢?答案是肯定的——原假設被舉證反駁的成本低,意味著更容易被證據駁倒。然而,若原假設經受住證據考驗而未被駁倒,則反過來有力地表明,原假設是更加令人信服的。  原假設更加令人信服,反襯對立假設未獲得有力的證據支持。
  • 論證有效性分析中,常見的邏輯推理錯誤丨MPAcc聯考
    【MPAcc中國網訊】論證有效性分析中,15個常見的邏輯推理錯誤 。 混淆或偷換概念 混淆概念是在論證中把不同的概念當做同一概念來使用的錯誤。反例一般不會在斷定者的文本中表達出來,需要理解者把它揭示出來,因而這種矛盾是潛在的。 循環論證 循環論證指的是以所主張的觀點本身為根據來證明這種觀點為真的謬誤。其直接形式是:因為A,所以A。間接形式是:因為A,所以B;因為B,所以C;因為C,所以D;因為D,所以A。
  • 從Bengio演講發散開來:探討邏輯推理與機器學習
    實際上,我們所熟悉的字符識別、語音識別、圖像識別也可以看做是一種邏輯推理,這不過,這些邏輯推理是低層次的,已經能夠使用傳統的深度神經網絡所解決。我們在這篇文章中所討論的邏輯推理是更高層次的推理過程,即,即使是人來完成這個邏輯推理任務也是要進行一下思考的。1. 什麼是邏輯?
  • 管綜邏輯之假設題常考題型(一)
    在管理類聯考的邏輯試題中,經常會見到一種題型——假設題型。假設是支持結論成立的但未明確說明的前提,它在明確說明的前提與結論之間起著連接的作用。因此,假設是題幹推理成立或結論成立所必須依賴的東西。假設題型的本質是尋找使推理成立的一個必要條件。這類題目的問法有以下幾種:  (1)上文的說法基於以下哪一個假設?
  • 必然性推理——樸素邏輯中的「智慧」
    樸素邏輯是判斷推理模塊中比較令人頭疼的一個內容,雖然名字看起來「樸素」,但換成另一個稱呼「智力推理」就馬上洋氣了!不管是哪個名稱,歸根結底是在考查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於這一類題目,做題時是可以通過找準突破口以此更加有效的解題。
  • 《公務員考試》——邏輯推理——可能性推理!
    搭橋法:缺橋論證的特點是論據和論點的核心關鍵詞不同,可以此作為突破口,找到論據和論點的核心關鍵詞,然後利用搭橋法在論據和論點之間建立聯繫,從而找出隱含假設。加強:在論證中加入此隱含假設。削弱:指出題幹中不存在這樣的隱含假設。反向代入法:將選項代入題幹中驗證。6、原因分析:題幹直接給出一個現象,結論推測該現象發生的原因。
  • 趣味數學——邏輯推理(一)
    從廣義上說,任何一道數學題,任何一個思維過程,都需要邏輯分析、判斷和推理。我們這裡所說的邏輯問題,是指那些主要不是通過計算,而是通過邏輯分析、判斷和推理,得出正確結論的問題。  邏輯推理必須遵守四條基本規律:  (1)同一律。
  • 論會計目標與會計假設的邏輯關係
    【摘要】該文認為,FASB在其構建的會計概念框架中不再提及會計基本假設, IASC只提及從屬於會計目標的基本假定,而忽略會計基本假設的現象。這主要因為,在以目標為研究起點的理論構建模式下,人們難以理順會計目標與會計假設之間的邏輯關係。
  • 《推理論證》詳細解讀
    經過嚴格的邏輯推理論證,確定得出一個新判斷的推理方法;演繹推理又分類為綜合法(函數法,幾何法,放縮法,比較法,同一法,數學歸納法,等等),分析法,反證法,共三大類二、特徵:(1)合情推理確定的新判斷不一定正確(合情不一定合法)(2)演繹推理確定的新判斷一定為真(3)兩推理的區別:歸納推理是同類考察對象之間的推理方法;類比推理是兩類考察對象之間的推理方法
  • 判斷、假設、MECE、框架、假設樹,它們是挖掘真相的邏輯工具!
    發現真相需要一定的邏輯思維,如果具體化一點來講,就是要掌握屬性-概念-內涵-定義-外延-判斷-假設-推理-論證;就是要掌握MECE 、框架、假設樹!這些基礎:屬性、概念直至MECE、框架、假設樹,它們是挖掘真相的思維工具!外部世界的事實,才是最大的。大腦裡的認知,都是主觀的。
  • 高七師:成人自我的邏輯謬誤
    觀點之間沒有任何關係,我們仍然可以投入我們的成人自我的思考中,全身心的投入、思考、判斷,把這個情感作為另一個事情來處理,下面的事情就交由成人自我處理了。 上面的假設就是我們的兒童自我、父母自我、成人自我的邊界非常清楚,但是有一部分人,或者有一些人一些時候,他的成人自我的思考、判斷已經在人生經歷的影響下,有可能被父母自我或者兒童自我染汙或者侵染了,或者以為自己是成人自我狀態,或者自己就是在成人自我狀態,只是他推理的模式帶有兒童自我、父母自我特點。
  • 這道邏輯推理題,據說2分鐘內答對的人,智商120以上
    邏輯推理一般來說,也稱之為演繹推理,這是一種特殊的推理方法。這種推理方式,在邏輯和數學推理中應用非常廣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演繹推理最常用的形式有四種,分別是「三段論」、「假言推理」、「選言推理」以及「關係推理」。
  • 邏輯推理題:究竟誰才是會使「閃電五連鞭」的兇手呢?
    ,其實是一種要求答題者根據題幹中所給的一個或者多個信息,從而進行分析、整合、推理並得出新的判斷結果的題型。與一般的推理小說或者推理劇來說,邏輯推理題的題幹比較簡短,然而,邏輯推理題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卻並不低。因此,很受樂於思考的小夥們所喜愛。邏輯推理題,注重考查一個人的觀察、分析、整合以及推理能力,即它對一個人的整體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所以說,善於邏輯推理的朋友,其各方面能力都是比較優異的,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這個人很聰明。
  • 佛教推理的邏輯——當東方哲學與西方邏輯相遇
    不幸的是,亞里斯多德自己的論證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到了扭曲,現代學者甚至難以說出這些論證應該是什麼樣子。然而,亞里斯多德成功地將這兩個原則禁錮在西方正統觀念中,並一直延續至今。只有少數勇敢的人,尤其是19世紀的黑格爾,曾想過要挑戰它們。這就是為什麼西方思想家,即使是那些同情佛教思想的人,雖然一直在努力理解,但是一直沒有結果。
  • 2021國考行測備考技巧:邏輯判斷必然性推理之樸素邏輯
    2021國考行測備考技巧:邏輯判斷必然性推理之樸素邏輯 2020-10-12 17:04:14| 中公教育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告或將發布。
  • 一個結論要論證它,不妨採取MECE的框架+假設,你會運用它們嗎?
    以終為始去思考,你先構想了目標,實現目標會取得一定的結果,目標還沒實現就要先構想好實現目標之後所要取得的結果。面對未來想要的結果,你要論證它,採取一定的假證去論證它,如何大膽地做出假設,如何有序地組織假設,組織假設為何採取框架,一句話。
  • 邏輯思考的重要性
    愛因斯坦有次在課堂上問學生:「有二個工人,從煙囪裡爬出來的時候,一位很乾淨,另一位卻滿身的煤灰,請問誰會去洗澡呢?」
  • 物質和意識大膽假設,小心論證!
    「科學」源於哲學,從哲學中分離出來!講述先假設合理,再論證求實!比如從超能粒子層面研究微觀粒子運動規律,推理宏觀宇宙規律!然後派遣探測器和太空望遠鏡來舉證!由此邏輯我們可以假設意識或者潛意識非常重要來展開分析!
  • 36氪領讀|直擊本質:洞察事物底層邏輯的思考方法
    這些起標題的具體方法如同技巧一樣,非常有用,但我還是忍不住又去思考了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些類型的標題就能帶來更高的關注率與打開率呢?」因此,我們可稱之為「底層邏輯」。那麼,還有什麼能被稱為「底層邏輯」呢?比如,物理學中的「能量守恆定律」也是一個底層邏輯,它是隱藏在萬事萬物能量轉化背後的那個根本性的道理,不論是熱能、動能還是勢能,都得遵從這一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