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談的是假設,這篇文章有一定的挑戰性,希望不把大家繞暈了。要讀懂這篇文章,對邏輯學的基礎掌握就很關鍵了。在談假設之前,在這裡先給大家拋出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如下:
啥是假設呢?思考時你會有意識地做出假設嗎?不懂得什麼做出假設?你能區分假設的類型嗎,能區分這兩種類型的假設嗎?啥是Assumption 和Hypothesis?能區分有意識的假設與無意識的假設?不懂得假設在邏輯思維框架裡是什麼運作的?不懂得什麼是備擇假設:可替代性假設,典型的表現就是一根筋的思維。不懂得假設如如應用於身邊的生活與工作(產品、商業、運營)?不懂得調整背後的假設,而只是在已有的認知中打轉?啥是假設性推理呢?啥是假設性論證呢?MECE、框架、假設,這三者關係如何?今天先把問題列出來,當然我也不奢望能在一篇文章之中把這些問題都解決掉,會用幾篇文章來探討這一系列關於假設的問題。
這些問題的表現出來的形式,五花八門,花樣呈出不窮,實質就一個問題,不懂得啥是假設性思維。
很多人不懂的什麼是假設,如何去做出假設,假設是邏輯思考的基礎。假設的應用是很廣泛的,產品需要做出假設、商業需要做出假設、運營需要做出假設、創業需要做出假設,日常的生活,也需要做出許許多多的假設。
假設性思維滲透到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但很多人對假設卻知之甚少,甚至可以說達到無知的程度,這很大程度都要歸因於教育對邏輯學的無視,對邏輯思維的無視。
不會使用假設的利器,去引爆大腦更有效的思考。假設性思維,引爆你基於想像力的假設性思考來代替基於事實的思考。
每一個創業者,每一個產品經理,每一個技術人員,每一個學生,其實都是要掌握假設的,從邏輯思維來說,不懂得假設,就不懂得邏輯思考。不懂得假設,就不懂得如何調整自己心智持有的觀念。
要談假設就要從判斷說起,啥是判斷呢,判斷就是對事物某方面的情況進行斷定,這個斷定有真有假。而假設其實就是判斷,也是要對事物的情況進行斷定,心理採取的視角大致是這樣的,我認為事物是這樣的情況。
邏輯思考就是基於假設與判斷的一個推理或論證的過程。而假設本身也是一種判斷,判斷就是要基於概念進行組裝。
從邏輯學來說,假設是每個人必須透徹掌握的一種思維工具。
MECE/議題樹,需要假設。金字塔思維,需要假設。批判性思維,假設作為思維的基礎8個元素之一。
在邏輯思維所談的的思考就是採取假設進行推理。分成兩個層次
不自覺的假設,我們在推理中採取的假設,但這個假設根植觀念之中,被認為是理所當然,我們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假設,卻直接把這個假設當作推理的前提,這種思考是無意識的思考。自覺的假設,一旦能意識到自己不自覺的假設,並把不自覺的假設懸掛出來,用白紙黑字寫出來,用一張便利貼貼示出來。再把這個假設當作推理的前提,這種思考是有意識的思考。有意識的思考,得以讓自己反思背後做出的假設,也方便自己在必要的時候對假設進行調整,假設懸掛也能讓別人對自己的假設進行探詢。一個人能做出自覺的假設,是思考的一次飛躍。什麼理解假設呢?假設是一種判斷,也是對事物的情況有所斷定,但這個斷定缺少一些證據的支持,自己做出一個超出事實所能支持的判斷,這樣的判斷其實就是假設了,算是大膽假設了。我們心知肚明,這個假設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是假的,只不過借著這個假設作為跳板去進一步展開推理或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