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命題是必然性推理中命題推理的一部分,雖然直言命題是單一命題,較為簡單,但是由於與日常生活說話的理解稍有差異,可能會給大家在一開始學習時造成一些幹擾,再加上矛盾關係這個知識點貫穿了必然性推理的全部內容,所以尚邦公考老師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這個知識點。
首先什麼是直言命題呢?直言命題即命題中含有一個判斷詞的句子。(亦稱性質命題。它是斷定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性質的命題。)
什麼是矛盾關係呢?簡單理解的話就是非此即彼的關係,邏輯裡面把同一素材的兩個命題永遠滿足一真一假關係稱為矛盾關係。
直言命題的六種分類可以寫成三對矛盾關係,分別是:
「所有是」的矛盾是「有些非」(注意:並不是「所有非」。「所有是」的矛盾有兩種情況:只有個別的1個或幾個不是,全部都不是,而在邏輯裡面「有些」這個概念表示「有」,具體多少不清楚,可以只有一個,也可以全部都是,所以「有些非」可以表達出這兩種情況)
「所有非」的矛盾是「有些是」
「某個是」的矛盾是「某個非」
下面通過真題來檢驗下大家的學習情況:
1.小賈說:「我們班的每一個同學都是體育達標的。」
如果他說的話事實上是錯誤的,則下面哪一項是真的呢?
A.他們班沒有一個同學體育達標
B.他們班至少有一名同學的體育沒有達標
C.小賈自己體育是達標的
D.他們班至少有一個同學體育達標
2.在向南方雪災受災地區的捐款活動中,某慈善組織收到一筆10000元的匿名捐款,該組織經過調查,發現是甲、乙、丙、丁四個人當中的某一個捐的。慈善組織成員對他們進行求證時,發現他們的說法相互矛盾:
甲說:對不起,這錢不是我捐的
乙說:我估計這錢肯定是丁捐的
丙說: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
丁說:乙的說法沒有任何根據
假定四人中只有一個說了真話,那麼到底誰是真正的捐款者呢?
A.甲 B.乙 C.丙 D.丁
3.一起盜竊案發生,經調查共有二人合夥作案。警察逮捕了甲、乙、丙、丁四名嫌疑人,罪犯必是其中二人。經詢問,甲說:「丁是罪犯。」乙說:「甲是罪犯。」丙說:「我不是罪犯。」丁說:「我也不是罪犯。」
經調查,四人中二人說了假話,二人說了真話。則下列哪項可能為真?
A.甲、丁二人合夥作案 B.丙、丁二人合夥作案
C.甲、丙二人合夥作案 D.甲、乙二人合夥作案
4.趙、錢、孫三個地質工作者在辨認一塊礦石,趙說:「這不是鐵,也不是鉛。」錢說:「這不是鐵,而是銅。」孫說:「這不是銅,而是鐵。」已知他們當中,有一個人判斷對了,有一個人判斷錯了,有一個人只說對了一半。
根據上述情況,以下哪項是真的?
A.這塊礦石是銀礦石 B.這塊礦石是銅礦石
C.這塊礦石是鐵礦石 D.這塊礦石是鉛礦石
參考解析:
1.【答案】B。解析:題幹說小賈的話是錯誤的,即「我們班的每一個同學都是體育達標的」的負命題為真,即「有的同學體育沒有達標」;又「有的」=「至少有一個」,故「他們班至少有一名同學的體育沒有達標」為真,即B項。
2.【答案】A。解析:題幹中乙和丁的話互為矛盾命題,則必有一真一假,根據題意只有一個人說了真話,則甲和丙說的都是假話,得出甲是捐款者。
3.【答案】C。解析:甲和丁的話是矛盾關係,則必有一真一假。四人中二人說假話,二人說真話,則乙和丙也是一真一假。若乙真丙假,則可推出甲、丙作案;若乙假丙真,則可推出甲、丙沒作案,則乙、丁作案。選項中可能為真的只有C項。
4.【答案】C。解析:錢的話和孫的話矛盾,因此兩人必是一個判斷對了,一個判斷錯了,則趙只說對了一半。由於錢或孫的話判斷對了,則這是鐵或是銅,即趙的「這不是鉛」是對的,則趙的「這不是鐵」是錯的,可推出這是鐵,答案選C。
通過這道題,我們總結出矛盾關係在真假話問題中的應用,解題可分三步走:1.找矛盾;2.繞開矛盾分析其他話;3.回到矛盾中分析(一般涉及到判斷誰說的是真或假時)。
矛盾關係的應用重在把握必有一真一假的性質,希望同學們在做題時能巧用矛盾攻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