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剛經》之中,佛有一首偈語的前兩句如此寫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在這裡,佛所強調的是世間存在的一切,皆是「本心」產生的幻象或「虛幻」。
那麼,現實中的一切存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萬事萬物,真的如佛所說的「虛幻」不實嗎?

答案是未必,因為我們生而為人,確確實實的可以感受到萬事萬物的存在,而這個存在又是如此的真切,怎麼能說是不存在呢?
如果是不存在,那佛為什麼又要說是「虛幻」呢?這難道不前後矛盾嗎?
其實並不是佛的表達有矛盾,而是我們的理解有偏差,為什麼如此說呢?
佛所說的「一切皆是本心所生的幻象」,並不是說世間萬事萬物不存在,而是要求修行之人要把萬事萬物的存在當成不存在,因此,佛所說的句話,其中的含義並沒有像眾生理所當然理解的那樣,否定客觀存在,而是承認客觀的存在,只是重點不在於存在,而在於不執於存在的意思,這才是佛所要表達的真正主題。但是我們眾生,由於迷昧或執於文字上的見解,所以,才誤解佛所傳佛法的真義。

那麼,修行之人,如何才能做到把客觀的存在當成不存在呢?這對於我們這些眾生來說,確實很難辦到,但對於那些覺悟成佛的人來說,並不是不可能,為什麼如此說呢?因為他們已經掌握了修悟成佛的法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竅門,換句話說,你只要找到那個竅門,悟明白了那個層面,你也可以覺悟成佛。
但是這個竅門很多人追尋了一生也未必可以找到,很多大師雖然悟到了,卻並沒有為弟子點出來,而讓他們自己悟,甚至把這個法門神秘化了。

其實,這個法門也很簡單,就兩個字:不住!也就是《金剛經》之中,所說的「不住相布施」的「不住」。
如何理解呢?
「不住」的本質,其實並不是不停住,也不是停而不住的意思,而是強調「不執」,不但「不執」於外境,也不執於自我,也就是佛教之中,所說的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也是如如不動的意思,也是道家所強調的「道法自然」,不以人為的行為或觀念去改變之意。換句話說,若是你能夠「不住」於萬物,也就是不被萬物所縛,萬物於你也就是不存在,這就是《金剛經》所說的「不住」表達的真正意思。

眾生正是因為不懂得,才執於萬物,執於文字,才把佛所說的「幻象」當成」幻象,這也是眾生迷昧的表現之一吧!
因此,在眾多的學佛之人當中,研讀佛經的人很多,但真讀懂的人並不多,因為大部分人都被佛經優美的文字所迷惑,執於文字的表相,這也是佛為何要破「經相」的原因之一,也是佛傳了幾十年的法,最終卻說自己「無法可說」的真正原因。

因為佛如果「有法可說」,眾生也必然會執於佛所說的法相,被法所縛,無法解脫,因此,佛才隨立隨破。
所以,佛教之中,所說的「虛幻」,並不是真的指「虛幻」,更不是 指不存在,而是為了讓我們不執於萬物、不住於萬物,這就是佛在《金剛經》中所講的法門,但真理解的人並不多。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佛學,每天都有內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讚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壇經》《金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