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佛經之中,講「相」的內容是最多的,因為佛經的本身就是悟及無相的法門。因此,由相再悟及無相,也是學佛之人的必經之路。
那麼,佛家所說的「相」,如何產生?其實大多數人並不了解,或者是一知半解。甚至錯得離譜。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大家都認為,佛家所說的「相」,就是天地萬物的一切存在。這個存在並非實有,而是本心所產生的幻象,因此,所謂的「相」其實就是本心所生的幻象。
有這種認識的人,並不能說不對,但也不能完全正確,因為「相」並非是由本心單獨產生之物,而是由「心」和「物」共同產生的,也就佛家所說的「相」,其實是有兩面性,一方面是心相,另一方面是物相,有物相我們才能感到真實,否則我們碰到的東西就是真的虛幻了。
正因為如此,「相」的兩邊就是心和物。一個學佛之人只見心相不見物相,或者只見其物相沒能悟及心相,是沒辦覺悟的。因此,一個真學佛的人,必須要對於「相」有著正確的認識,才是真正的學佛。
因為有物相,我們才能感受到世界的真實,反過來說,如果世界是虛幻的,那麼,我們又如何體會得到呢?在佛教中,佛說世界的一切存在都是虛幻,但沒有世界的本身就不存在,他說虛幻的目的並不是強調虛幻,而是要讓修行之人不要住於這個」存在「。這才是佛所說的虛幻的正確理解。
「相」不但要有物相,還要有心相。因為有心相,本心上才色、想、受、行、識這些東西,否則,我們又如何產生出這些看法和想法以及感受呢?因此,離了心相也就無所謂物相,同理,離了物相也就沒有了所謂的心相。
因此,佛家之中,所講的「相」,其實是由心和物共同產生的東西,佛陀所說的虛幻,並不是不存在,而是讓我們不要執迷於這些存在,這也是不住於相(無相)的道理,而這確實大多數人悟不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