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讓意識內容與客觀存在相吻合

2021-01-14 方法論哲學

群眾選舉出來的就是對的,可能你覺得這不對那不對,但是事實上就是對的,你的感覺只不過是你的錯覺。


如果這個方法是對的,那麼它得出的結論是什麼就是什麼,你再覺得對,方法得出的結論說不對,那也是不對,你再覺得錯,方法的判斷是對,那也是對,服從正確的方法的判斷,而非感覺。


事實和文學作品的差別,上面是事實和感覺的背離不同。

:

抗日神劇一個燕雙鷹打的小日本滿地找牙,但是事實實並非如此。


做研究不要杜撰數據,數據來真切來自於真實實驗或者真實現實,那樣得出得研究結論才切實正確。


要真切認清現實事實,意識萬如實真切反應事實。


你會做夢自己得了500萬彩票,會想像著自己獲得500萬彩票,但是事實並非如此,事實是你沒有。


別人對你說的話,或許事實並非如他所描述的,比如搞傳銷的跟你說的話,比如別人說的壞話。


很多的意識存在並不屬實,並不符合客觀實際,並不如實反應客觀存在。


再次強調,你看的那些電視劇,或許並不符合實際,你對某個人的想像,或許並不符合這個人的真實內心想法和做法,你對自己未來的規劃或許並不符合自己的未來現實,你的所謂的方法,你認為能夠達成目標,或許並不能達成目標,會失敗。


事實


有的人為了自己想像的某個理論,杜撰現實不存在的數據去支撐,自欺欺人,掩耳盜鈴。


如何才能獲取到事實?親眼所見,眼見為實。構建你的方法,要用真實的現實數據,回測策略要用真實的歷史數據,客觀事實數據事什麼樣的就是什麼樣的,不要想像,要如實映射反應進自己的意識,不能杜撰。


客觀事實可能跟你的感覺、想像大相逕庭,完全相反,你認為對的,事實上是錯,不屬實,你認為錯的,事實上對,事實就是如此。


對於這一點一定要認識清楚。


要想方設法獲取真實得事實,而且事實是什麼樣子的,就要如實映射進自己的大腦,完全絕對相信之。


你對社會的認識,對人性的認識,對某個人的認識或許並不屬實,沒有完全客觀真實反映客觀存在物。


你想的都是對的嗎?你認為的都是對的嗎?你的認識都是對的嗎?你聽來的學來的看來的都是對的嗎?未必!


這一點要認識清楚。


要確保自己學來的看來的想的等意識存在都是符合客觀實際客觀存在的,都是對的。


如何確保?實驗,對照客觀真實數據去看。


你現在的思想,情緒,行為都是對的嗎?未必,可能非常錯,錯的一塌糊塗。


對於世界觀的對錯,就是看是否屬實,對照客觀實際,是否吻合,方法論的對錯,就看是否達成目標。


說遠了,說到對錯了,本篇討論世界觀的屬實問題


其實,事實並不是你想的那樣,你覺得那個人是壞人,其實事實人家是好人。


如何知道真實的事實呢?看看試試,用科學正確的方法得出的結論才真正與事實相吻合。


其他的諸如靠感覺想像道聽途說似是而非斷章取義輕信等這些方法獲取的信息或許都是與事實相左的,事實並非如此。


你看到一個人像小流氓,於是認為他是流氓,其實事實人家是真君子,你看一個人很老實,其實徹頭徹腦一個偽君子真小人。


你認為的不一定屬實。


你認為的不一定與對這個事實相吻合。


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你覺得這樣做是對,事實這樣做可能是錯的。你覺得這樣的思想和行為是幸福的,事實上真正的幸福是另外一種行為和思想,你沒有感受過罷了。


你認為的不一定屬實


事實並非如此


要屬實,要認清楚真實的事實。

相關焦點

  • 物質就是脫離人們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實在
    馬克思主義哲學既然認為多種多樣現象的共同本質就是物質,那麼我們撇開各種現象質的多樣性,就可以發現他們歸根到底有一點總是共同的,這就是他們都是脫離人們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事實。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草木森林、鳥蟲走獸等等,不管形態上如何千差萬別,卻並不像唯心主義者所說的乃是人們意識中的東西,恰恰相反,它們都是在人們意識之外獨立存在著的東西。根據這些現象的這些共同本質,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主義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物質就是脫離人們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實在。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
  • 意識是什麼?意識為什麼要修改客觀存在欺騙我們?
    而且實驗還發現如果眼睛看到的情況和意識預想的情況不一樣,意識一定會把它改成符合意識想像的一樣,而不會把意識預想的情況改成客觀現實的樣子。這說明了一個可怕的事實,就是我看到的世界,記憶的世界不是一個真實的世界,而是我們想像或者想要看到的世界。
  • 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的差別
    但是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分享不止是這麼簡單,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事實」是具有深層含義上的,是法律上大家需要了解的。那就是題目中所提到的「法律事實」和「客觀事實」。相信對這個詞彙不太了解的朋友,看到這裡可能有些迷惑。怎麼事實這個詞還有什麼法律事實和客觀事實呢?
  • 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的思辯
    實際上,法律事實是法官主持下當事人一起構造的人工世界,在這個人工世界的構建過程中,訴訟參與的各方當事人出於自己的利益考慮,對外只提供對自己有利的證據,這就使證據的真實性有一定的概率,以此所最終認定的法律事實也有一定的概率。而客觀事實是哲學上意義上的,它超脫於人們的認識而獨立存在,無論人們是否能夠認識並證明它,它都是客觀存在。
  • 高二政治教案:人們的意識是客觀存在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現象、本質和規律,但意識的能動作用更重要的還是指導人們改造客觀事物,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反要學習的內容,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   三、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板書)   請大家看書P21第三段小字部分並回答下列問題:   1、我們已經學習了物質和意識現象。
  • 高二政治教案: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
    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引導人們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別要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 把物質現象與主觀意識相關聯的研究不屬於自然科學範疇
    但其基本假設一直未變,就是認為物質世界是客觀的、無意識的,自然規律不受人的主觀意志影響。任何把物質現象與主觀意識相關聯的研究都不屬於自然科學的範疇。現代自然科學的基本出發點是存在決定思維,或者說是物質決定意識。自然科學是用唯物主義的觀點,探索一種反映客觀事實和規律的知識,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科學的任務就是要從不同的方面反映自然世界的本質和規律。
  • 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而人的產生,勞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沒有社會性的勞動,古猿就進化不成人,也就不會有人的意識。因此,意識是社會的直接產物。  (1)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板書)  有了人腦,是否就有了意識?  觀察蘋果  有了人腦並不等於就有了意識。因為意識的內容不是來源於人腦自身,而是來源於人腦反映的客觀實在。
  • 百度百科的客觀事實是什麼
    百度百科只收錄客觀事實。事實  「事實」指百度百科收錄的內容應與實際存在的事物保持一致,所有虛假的、編造的、惡搞的、缺乏根據的內容都不應該寫進百度百科。例如,著名的惡搞文章《高鐵――悄悄開啟群發性地質災害的魔盒》中作者虛構出的「夏爾謝夫力」相關內容,或者「食鹽能抗輻射」的著名謠言等,都不適合百科收錄。
  • 物理學第二原理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物理學第二原理是客觀存在的,這是不能否認的事實。一,物理學第二原理是怎樣提出來的?二,物理學第二原理研究的範圍是什麼?三,物理學第二原理研究的方法是什麼?四,物理學第二原理,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的奧秘,是宇宙的原動力,是宇宙的大一統理論。物理學第二原理理論,最終將解開宇宙自然,生物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所遇到的一切問題,從中找到答案。
  • 心靈感應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
    聽臨沂市周易研究會胡秉言老師講:心靈感應,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心靈感應,不僅僅發生在「母子、父子、兄弟姐妹」等親人之間,有時也常會發生在熟人甚至陌生人之間。現代物理學「量子糾纏」理論告訴我們:同性質的兩個粒子,不論相隔多麼遙遠,只要某一個粒子向東移動一毫米,在遙遠他方的另一個粒子也會在同時感知到另一個粒子向東移動了一毫米的事實。現代的「量子通信」技術就是建立在這一理論基礎之上的。
  •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客觀歸責與主觀歸責
    我國刑法理論在主客觀相統一原則指導下,對國外刑法理論中的客觀說與主觀說進行折中。例如,國外刑法學上曾經存在客觀違法性論與主觀違法性論。我國學者則說:「我國刑法堅持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對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我們是以主客觀相統一來認定的;對刑事違法性的認定,我們認為同樣應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
  • 心理活動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存在決定意識
    心理活動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存在決定意識,這既是一個科學的哲學命題,也是對心理現象準確地描述。沒有高山的地方,人們無法想像高山的巍峨;沒有大海的地方,人們無法感受到大海的遼闊。由於個體生理影響著心理,客觀現實決定著主觀反映,因而人的心理活動是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首先,不同年齡階段的人,隨著身體狀況的變化,其心態是不一樣,如處理不好,就會產生認識上的「代溝」;其次,「人是環境的產物」,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人的心理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即所謂的"到哪一個坡唱哪個歌」、「心隨境遷」等。
  • 客觀意識與主觀意識之中看陰陽
    小編曾經分析過,人的思維意識往往會受到客觀環境的制約,你腦袋裡面能夠裝些什麼再憑這些意識可能做出什麼反應,好多時候根本不是你本人所能夠決定的事情。但是同時小編曾經分析,人的主觀能動性有的時候能夠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 人類的意識到底是什麼?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又客觀存在。
    人的意識和人的關係是這樣的密切,人卻不知道它是什麼,堂而皇之的人類,實在不好意思,難為人也!不甘平庸的人類,竭盡全力進行探索、研究,各有發現,各持己見,爭論了幾百年。論戰激烈,火花飛舞,多彩紛呈!牛頓科學認為:意識是人類大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 高考政治哲學常識: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
    第—,明確認識意識能動作用的突出表現是什麼。意識的能動作用突出地表現在,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以正確的思想和理論為指導,通過實踐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   第二,認識意識反作用的含義。意識存在於人的頭腦中,它不能直接作用於客觀事物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
  • 為什麼說法律事實不是客觀真相?
    事實的發現與描述,我將帶你看看法律中的事實和普通人眼裡的真相有什麼不同?在普通人的眼裡,事實是客觀存在的,不依賴於我們的主觀意識。法律要實現公平正義,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事實真相嗎?但是在實際的生活當中,親眼所見的也未必就是事實,有證人證言的也不一定是事實,甚至證據越多,事實反而越來越複雜。從適時抵達真相的難度,其實遠遠超出我們普通人的想像。
  • 自由意識並非客觀存在,它是一種錯覺,人類是虛擬的?
    筆者:三體-小遙 提起有關意識的存在問題,我們往往會聯想到很多哲學理論。其實早在幾千年前,人類就已經開始思考,究竟是意識決定物質,還是物質決定了意識呢?
  • 趙磊 | 「存在決定意識」五問
    因為這個錯誤的意識仍然來自於現實的客觀存在,來自於「筷子插入水中」這個客觀存在。如果沒有筷子插入水中這件事情,如果沒有這個社會存在,那麼就不會產生「筷子是彎曲」的這個錯誤的意識。換言之,筷子插入水中這個存在產生了一個錯誤意識,這個意識之所以是錯誤的,不是因為這個意識離開了社會存在,而是這個意識歪曲了社會存在。
  • 終止執迷不悟:客觀存在並不存在!
    其中最荒謬的修補措施是樹立了客觀存在,這個自我欺騙的認識把人類害得好苦。為了使這個"客觀存在"符合邏輯,人們不得不去填補更大的漏洞。這些漏洞顛倒了人們的生活,讓人活著苦不堪言。問:客觀存在為什麼誤人?答:人們認為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是與人無關的獨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