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教案:人們的意識是客觀存在

2020-12-05 新東方網

  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

  複習提問

  (l)什麼是意識?意識為什麼有正確和錯誤之分?其主觀原因是什麼?

  (2)意識怎樣才能正確反映事物?

  導入新課

  通過第一、二框題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這個反映有如實反映和歪曲反映。因而意識有正確反映和錯誤反映之分。

  只要我們端正立場,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來觀察事物,以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為指導,不斷充實我們的科學知識,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就一定能夠在正確認識世界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現象、本質和規律,但意識的能動作用更重要的還是指導人們改造客觀事物,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反要學習的內容,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

  三、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板書)

  請大家看書P21第三段小字部分並回答下列問題:

  1、我們已經學習了物質和意識現象。書上指的藍圖屬於什麼現象?(意識)

  2、新型建築物屬於什麼現象?(物質)

  3、新型的建築物為什麼和藍圖一樣呢?藍圖起了什麼作用?(指導什用)

  4、藍圖又是怎樣變成新建築物的呢?(指導並通過工人的勞動)

  5、意識能不能直接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呢?比如我們能不能通過「想」這種意識活動,在黑板上寫個「一」字呢?(不能)

  那麼意識是怎樣反作用於客觀事物呢?

  1.意識對客觀事物反作用的基本含義(板書)

  問:意識能否直接使客觀事物發生變化?

  教師講解:我們一想要蓋大樓就能把大樓建成嗎?一畫出藍圖,就能把大樓建成嗎?你一想讓企業發達,企業就真能發達嗎?李洪志一念咒(發功)地球就會爆炸或不爆炸嗎?這說明,意識不能直接作用於客觀事物,單靠意識不會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任何,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只想、只說,還必須去做,去行動,去實踐。這點正如不能把「一」字「想」到黑板上去一樣,藍圖也不能直接變成新型建築物。

  但是,意識卻有一種本領,那就是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在不停地告訴人們,應該去做什麼,怎樣去做。無論是人們認識和改造自然界或者人類社會,人們都有著自己的目的、意圖,然後在這種意圖的支配下採取適當的行動。這些都體現了意識的反作用,因此意識反作用的含義是:

  在實踐活動中,意識總是指揮著人們使用一種物質的東西去作用於另一種物質的東西,從而引起物質具體形態的變化。這就是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

  「議一議」,藍圖為什麼不能直接變成建築物?藍圖在建築活動中起什麼作用?

  ①意識不能直接作用於客觀事物,即意識本身並不會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它只能指揮著人們使用一種物質的東西去作用於另一種物質的東西。而藍圖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映象,是意識,不是物質性的力量,因而不能直接變成建築物。

  ②藍圖是意識,在建築活動中起指導作用,這表明意識的力量仍然是巨大的。

  通過前一節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到了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人們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不同的。因此,人們的意識必然有正確與錯誤之分,而不同性質的意識對事物的反作用是不同的。

  2、不同性質的意識對事物的反作用不同。

  (l)對自然界反作用的積極表現和消極表現。(板書)

  意識對自然界的反作用,人類世代都在發揮著、並不斷積累下來。其中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

  它們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學生回答略)

  事實表明,正確的意識在人們改造自然界中起著積極作用。錯誤的意識在人們改造自然界中起著消極作用。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與動物的區別在於人能製造和使用生產工具,有意識能思維。意識的能動性的一個重要表現是,意識可以根據客觀實際形成「超前反映」,在觀念中構築客觀上尚未出現的事物,並經這一觀念為指導進行實踐活動,使意識反作用於客觀目物,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製造成新的東西。動物雖然也會經自己的活動作用於它周圍的毫物,引起周圍事物的變化,但都是無意識的,是一種本能活動。以建築活動來說,先有藍圖,後有實際建築物,因為頭腦中的藍圖是根據客觀實際設計的,仍然是先有物質,後有意識。先在「頭腦中建成」藍圖,然後才有建築活動,這就是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

  (請同學們舉例說明,意識對自然界反作用的積極表現和消極表現)

  既然意識對自然界具有反作用,不同的意識對自然界有不同的反作用。那麼,意識對類社會有沒有反作用呢?如果有反作用,其結果是不是一樣的呢?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2)意識對社會發展的有利作用和阻礙作用。(板書) 

相關焦點

  • 高二政治教案: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
    引導人們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別要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江澤民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的講話   青年學生應該自覺地參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抵禦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
  • 高二政治教案:意識的本質和人的主觀能動性
    高二政治教案:意識的本質和人的主觀能動性 2013-01-17 13:51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新東方網整理
  • 高二政治教案:《社會發展的主體學案》教學設計
    本文題目:高二政治教案:社會發展的主體學案  【學習目標】  了解 人民群眾的含義 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理解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①社會歷史是由人的實踐活動構成的,每個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了歷史的創造,但人們在歷史發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質和大小是不同的。  ②唯物史觀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發展的基本觀點出發,強調社會歷史首先是物質生產發展的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歷史。  (2)正確認識人民群眾的含義。
  • 高考政治哲學常識: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
    高考政治哲學常識: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 2012-09-27 16:48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物質就是脫離人們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實在
    馬克思主義哲學既然認為多種多樣現象的共同本質就是物質,那麼我們撇開各種現象質的多樣性,就可以發現他們歸根到底有一點總是共同的,這就是他們都是脫離人們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事實。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草木森林、鳥蟲走獸等等,不管形態上如何千差萬別,卻並不像唯心主義者所說的乃是人們意識中的東西,恰恰相反,它們都是在人們意識之外獨立存在著的東西。根據這些現象的這些共同本質,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主義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物質就是脫離人們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實在。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
  • 經典導讀(4)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
    馬克思感慨:無論哪朝哪代,哪個國家,人們都是先解決了吃穿住的問題,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哲學等活動。連飯都吃不飽,還談什麼創作呢?所以人類社會的生產首先是要進行生活資料的生產,物質資料是人們一切活動的基礎,只有先立足生存之本,才能高談哲理。「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以往的唯心主義總是從意識、精神出發,引出客觀存在。
  • 高二物理教案:《原子核》教學設計
    高二物理教案:《原子核》教學設計 2018-11-20 14:27:32 來源:網絡整理
  • 高二政治複習方法:哲學概念之主觀客觀分析
    1、哲學的物質概念  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存在  注意三點: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具有可知性。
  • 意識是什麼?意識為什麼要修改客觀存在欺騙我們?
    科學家主要研究客觀的東西,而意識屬於主觀的存在,所以科學家不研究意識,也可以認為在當時這屬於「科學禁區」。但是現在有很多生物學家、醫學家、神經學家想通過科學的手段來證明意識是什麼。但因為這部分肢體已經不存在了,所以藥物治療一點辦法沒有,「麻醉」對這種幻肢痛是完全無效。後來人們發現了一種方法能夠緩解這種病痛,比如說一個病人他失去了左胳膊,就在他左側放一面鏡子。
  • 事實:讓意識內容與客觀存在相吻合
    要真切認清現實事實,意識萬如實真切反應事實。你會做夢自己得了500萬彩票,會想像著自己獲得500萬彩票,但是事實並非如此,事實是你沒有。別人對你說的話,或許事實並非如他所描述的,比如搞傳銷的跟你說的話,比如別人說的壞話。
  • 政治知識:馬克思主義哲學之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
    法律知識  政治知識  | 科技知識  經濟知識  |  公基複習 | 行測題庫  考試題庫【導讀】中公事業單位為大家帶來政治知識《馬克思主義哲學之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而對於意識而言,從它的產生來看,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從它的本質來看,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它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映像,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基礎,產生意識的源泉是客觀事物。從兩者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先有了客觀存在之後,意識才相應產生,倘若客觀存在發生變化,那麼意識也會相應變化。由此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又具有能動作用表明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
  • 滬教版高二年級物理教案:動量定理
    點擊下載全部「滬教版高二年級物理教案:動量定理」  小編推薦:  (上教版)高三物理教案:電磁感應定律的綜合應用  (上教版)高三物理教案:力的合成與分解>  (上教版)高三物理教案: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
  • 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2)通過對"人們關於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預測"的分析,進行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信念的教育。  教學重點  意識的本質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教學難點  (1)宗教是客觀世界在人們頭腦中虛幻和歪曲的反映。  (2)抽象思維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 心理活動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存在決定意識
    心理活動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存在決定意識,這既是一個科學的哲學命題,也是對心理現象準確地描述。沒有高山的地方,人們無法想像高山的巍峨;沒有大海的地方,人們無法感受到大海的遼闊。由於個體生理影響著心理,客觀現實決定著主觀反映,因而人的心理活動是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首先,不同年齡階段的人,隨著身體狀況的變化,其心態是不一樣,如處理不好,就會產生認識上的「代溝」;其次,「人是環境的產物」,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人的心理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即所謂的"到哪一個坡唱哪個歌」、「心隨境遷」等。
  • 成人高考專升本函授政治要點整理:物質和意識
    成人高考政治選擇題:40題,每小題2分,合計80分;辨析題:2題,每小題10分,合計20分;簡答題:3題,每小題10分,合計30分;論述題:1題合計20分。成人高考專升本函授政治要點整理:物質和意識。11.從本質上說,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和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12.在意識的本質問題上,唯心主義:否認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13.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是指: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14.人工智慧的出現和發展證明了:物質是意識產生的基礎15.意識的能動性是指人類意識可以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16.正確發揮意識能動作用的客觀前提是
  • 自由意識並非客觀存在,它是一種錯覺,人類是虛擬的?
    筆者:三體-小遙 提起有關意識的存在問題,我們往往會聯想到很多哲學理論。其實早在幾千年前,人類就已經開始思考,究竟是意識決定物質,還是物質決定了意識呢?
  • 高二政治複習方法:哲學生活政治主觀題必備考點
    一、辯證唯物論  1、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  2、客觀規律和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係  3、如何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  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1、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係
  • 價值意識和政治制度不同,中美的鬥爭將會長期存在!
    所謂「情理之中」,泛指兩個政治制度不同大國,必然意味著博弈與較力的存在。美國每逢大選中國必成熱點己成常態,加之川普執政的超級「反常」,便不難理解中美關係的走向!所謂「意料之外」,便是一場百年不遇疫情的突然而至,無意中成為中美關係的新的「導火索」!
  • 客觀意識與主觀意識之中看陰陽
    小編曾經分析過,人的思維意識往往會受到客觀環境的制約,你腦袋裡面能夠裝些什麼再憑這些意識可能做出什麼反應,好多時候根本不是你本人所能夠決定的事情。但是同時小編曾經分析,人的主觀能動性有的時候能夠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 2020江西事業單位公基政治知識:意識的主觀能動性
    【導讀】江西中公事業單位考試網為大家帶來政治知識《意識的主觀能動性》,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事業單位考試。面對眾多考生頭疼的這個部分,今天主要探討下對於本部分涉及意識的主觀能動性理論進行介紹如何更好的把握,從而進行更有效率的備考,讓你在最後的時間中可以做到無往不勝,脫穎而出。意識的能動作用是在強調物質決定意識前提下,意識有目的有計劃的通過實踐間接反作用於物質,人在自然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可以通過實踐,在尊重規律的基礎上改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