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
複習提問
(l)什麼是意識?意識為什麼有正確和錯誤之分?其主觀原因是什麼?
(2)意識怎樣才能正確反映事物?
導入新課
通過第一、二框題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這個反映有如實反映和歪曲反映。因而意識有正確反映和錯誤反映之分。
只要我們端正立場,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來觀察事物,以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為指導,不斷充實我們的科學知識,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就一定能夠在正確認識世界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現象、本質和規律,但意識的能動作用更重要的還是指導人們改造客觀事物,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反要學習的內容,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
三、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板書)
請大家看書P21第三段小字部分並回答下列問題:
1、我們已經學習了物質和意識現象。書上指的藍圖屬於什麼現象?(意識)
2、新型建築物屬於什麼現象?(物質)
3、新型的建築物為什麼和藍圖一樣呢?藍圖起了什麼作用?(指導什用)
4、藍圖又是怎樣變成新建築物的呢?(指導並通過工人的勞動)
5、意識能不能直接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呢?比如我們能不能通過「想」這種意識活動,在黑板上寫個「一」字呢?(不能)
那麼意識是怎樣反作用於客觀事物呢?
1.意識對客觀事物反作用的基本含義(板書)
問:意識能否直接使客觀事物發生變化?
教師講解:我們一想要蓋大樓就能把大樓建成嗎?一畫出藍圖,就能把大樓建成嗎?你一想讓企業發達,企業就真能發達嗎?李洪志一念咒(發功)地球就會爆炸或不爆炸嗎?這說明,意識不能直接作用於客觀事物,單靠意識不會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任何,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只想、只說,還必須去做,去行動,去實踐。這點正如不能把「一」字「想」到黑板上去一樣,藍圖也不能直接變成新型建築物。
但是,意識卻有一種本領,那就是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在不停地告訴人們,應該去做什麼,怎樣去做。無論是人們認識和改造自然界或者人類社會,人們都有著自己的目的、意圖,然後在這種意圖的支配下採取適當的行動。這些都體現了意識的反作用,因此意識反作用的含義是:
在實踐活動中,意識總是指揮著人們使用一種物質的東西去作用於另一種物質的東西,從而引起物質具體形態的變化。這就是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
「議一議」,藍圖為什麼不能直接變成建築物?藍圖在建築活動中起什麼作用?
①意識不能直接作用於客觀事物,即意識本身並不會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它只能指揮著人們使用一種物質的東西去作用於另一種物質的東西。而藍圖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映象,是意識,不是物質性的力量,因而不能直接變成建築物。
②藍圖是意識,在建築活動中起指導作用,這表明意識的力量仍然是巨大的。
通過前一節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到了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人們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不同的。因此,人們的意識必然有正確與錯誤之分,而不同性質的意識對事物的反作用是不同的。
2、不同性質的意識對事物的反作用不同。
(l)對自然界反作用的積極表現和消極表現。(板書)
意識對自然界的反作用,人類世代都在發揮著、並不斷積累下來。其中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
它們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學生回答略)
事實表明,正確的意識在人們改造自然界中起著積極作用。錯誤的意識在人們改造自然界中起著消極作用。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與動物的區別在於人能製造和使用生產工具,有意識能思維。意識的能動性的一個重要表現是,意識可以根據客觀實際形成「超前反映」,在觀念中構築客觀上尚未出現的事物,並經這一觀念為指導進行實踐活動,使意識反作用於客觀目物,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製造成新的東西。動物雖然也會經自己的活動作用於它周圍的毫物,引起周圍事物的變化,但都是無意識的,是一種本能活動。以建築活動來說,先有藍圖,後有實際建築物,因為頭腦中的藍圖是根據客觀實際設計的,仍然是先有物質,後有意識。先在「頭腦中建成」藍圖,然後才有建築活動,這就是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
(請同學們舉例說明,意識對自然界反作用的積極表現和消極表現)
既然意識對自然界具有反作用,不同的意識對自然界有不同的反作用。那麼,意識對類社會有沒有反作用呢?如果有反作用,其結果是不是一樣的呢?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2)意識對社會發展的有利作用和阻礙作用。(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