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民樂,獨立研究學者,能力分析師
當下的中美關係儼然進入了多事之秋,各種論調的不絕於耳、全面脫鉤的險象叢生,世界上兩個最大國家的博弈與較力,對世界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所有這一切,並非如何的空穴來風、更不是中國做錯了什麼,而是現實客觀規律的使然。前有中美貿易戰的硝煙未散、後有疫情困頓下美國的煩惱種種,中美關係的「火上澆油」是最自然的事。
011 鬥爭是必然
客觀上說,當下中美間的鬥爭,既是」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幾方面因素疊加推著高中美關係緊張程度!所謂「情理之中」,泛指兩個政治制度不同大國,必然意味著博弈與較力的存在。
美國每逢大選中國必成熱點己成常態,加之川普執政的超級「反常」,便不難理解中美關係的走向!所謂「意料之外」,便是一場百年不遇疫情的突然而至,無意中成為中美關係的新的「導火索」!
按照常理,在百年疫情來臨之際,恰恰是各國精誠合作共同抗擊疫情「公敵」之時。但處於西方太多別有用心背景下,要麼對中國抗疫行動的指責刁難、要麼「疫情政治化」下的翻雲覆雨,其結果是由於傲慢無知狀態下,自身成為疫情受害者的「世界之最」,川普的「惱羞成怒」也便不難理解了!
而惱羞成怒下的中美關係加害或相應風險推高,又何不是「意料之外」!當然,所有這些並非他們常識匱乏或能力的不足,而太多是政治需求下別有用心!
從這個角度看上去,中美兩國關係短時間內難以得到緩解,至少要等到相應因素稍退後的觀察,由此也便決定了對美鬥爭長期性的準備。
按照世界始終處於運動的法則,所有碰撞博弈下的變化都是情理之中的,鬥爭也是其中表現的一種方式,而且所有強大與落後都是在相應過程中的表現。
由於曾經的矯正過度,鬥爭成了人們談之色變的惶恐,這顯然有悖於客觀發展規律。
022 激進有理
目前,世界格局處於變化莫測的背景下,從不會有任何和風細雨,即便被時下人的所留戀的「蜜月時刻」,也無不是以弱勢者以諸種極大代價付出而換取強勢者利慾為特徵的!
在美國「圖窮匕首見」狀態下,再對兩國關係回歸等幻覺己無任何意義,其核心還是在於風險的管控及其面臨新挑戰的應對。
做到這一點,根本還是在於人們認識程度的提高。從當下國內輿情表現看,主要分為「激進派」與「客觀派」兩大支流。
首先說前者。儘管這裡以「激進派」而稱謂,更多是從大致特徵而言的,不具任何傾向性。
因為與傳統暴力革命相比較,時下人們更多是為捍衛維護國家與民族利益的精神表達,而非其它的什麼。即便如此,也僅僅是源自相應者的精神信念和語言表達。
即便近年所湧現出「鷹派」觀點,也多是從中華民族處於「守勢」狀態下,對國家和民族利益捍衛的本能表現,與以「擴張主義」下的西方鷹派有著本質區別,也便決定了對相應客觀性認識的必要性。
事實上,沒有任何國家人民置自身國家民族利益而不顧的、反倒那些以種種名義對國家民族利益出賣者,留下千古罵名!在
這點上,西方也不會因為文明不同而成為「例外」,反倒相應特徵更加強烈!區別在於它們更多為了自身利益對它國的侵略擴張,這一點必須有清醒認識。
從我們自身而言,無論中華民族實現獨立解放、還是建國七十年不同發展時期成就的取得,都是依靠全國人民不畏艱辛和勇於奮鬥的偉大實踐、始終是以激蕩的革命情懷所誕生的,而非任何其它的什麼!
這也是所有從落後走向強大的必經之路!在這種背景下,人們所表現出的多以追求正義公平和捍衛自身權益為特徵,其表達形式多具民族特徵的。
時代發展到今天,無論世界環境、還是自身發展,都有了極大的不同。由於各方面因素影響,傳統革命特徵漸已淡化、全球化的方興未艾、「西方主義」仍佔據主導、「叢林法則」的根深蒂固、岐視與偏見的依舊存在等等,作為鬥爭需求並未遠去,因為無論任何公平與權益的獲得,既不是「市場化」程度的如何、更不在於「世界是平的」玄幻傳說!
尤其在這種態勢下,傳統的「擺事實、講道理」收效甚微、簡單的立場宣示己顯僵化,它除了容易呈現「各說各話」的打嘴仗外,對方又老賴刁鑽的多,而大多旁觀者終究因為諸多難言之隱緣而淪為「沉默者」。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常常被別有用心的指責為「民族主義」或狹隘的激進!
即便在對世界有著諸多貢獻行為時,仍處於「被動」的狀態之下,此次疫情再次論證了這一點。
這除了說明世界的險惡外,更在於人們對當下世界形勢認識亟待提高。這個提高便是要求我們多一些積極的姿態、多一些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維度、多一些在前瞻研判基礎上話語拋出,以爭取相應話語與設置的主動性。
這既是符合鬥爭的客觀規律,又減少了保守下的被動挨打!
從事物發展規律看,但凡態勢變化均是不同力量較力與博弈的表現,而任何博弈又無不是以積極者佔據上風,因為但凡積極者往往做了各方面更充分準備的。
保守者則是倉促下的被動應戰,這種態勢往往以毫無作為的猝不及或「屈辱情結」下的情緒渲洩為特徵,其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鑑於當下鬥爭形勢的複雜性,對認識維度鬥爭策略和的提高,便顯得十分重要了。
033 客觀迷離
其次是「客觀派」,其堪稱當下輿情的另一大支流。
所謂「客觀派」,除了相應者自我感覺外,更具有著坊間調侃的味道。現實的講,所有觀點表達者都會認為自身客觀性,關健在於所站角度的不同!
嚴格意義上說,目前所謂的「客觀派」,多有西方教育背景,這本是無可厚非、也是時代發展之所趨,但這並不等於說其認識一定與常人有了天壤之別!
恰恰相反的是,一些人因為具有了西方教育背景,便自覺進入了唯「西方主義」馬首是瞻,進而陷入「月亮就是西方的圓」的迷離之中!
以這樣的角度看待中國,便有了中國發展的「一團糟」甚囂塵上、「中國崩潰論」的不絕於耳,不顧客觀現實的詆毀中國等現象的出現!
這種現象的產生除開少數別有用心者外,更多是相應者深陷於西方神話迷思所致。他們天真的以為西方即等於世界和先進、只要模仿照搬便理所當然的成為西方,這不僅罔顧了各國不同發展水平及其階段、更是漠視了西方曾經不光彩的發跡史!
況且通過本次疫情考驗,更是將西方制度中諸多弊端暴露無疑。更進一步說,當下西方出現的一切矛盾問題,並非僅僅疫情所帶來的,而是數百年工業化諸多矛盾問題累積與疊加所致!
即便如此,「客觀派」們仍置諸多現實而不顧,不遺餘力的對西方民主自由的誓誓旦旦、對西方現代文明的鐘愛有佳,乃至將其奉若神明。
有了這樣的前提,包括中國在內的一切非西方國家,便成為不入流的「另類」乃至離經叛道,這顯然是荒謬的!
因為從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看,民主自由僅是代表著一種進步水平和發展狀態、而非是非曲直的評價標準,兩者屬於截然不同的範疇!
所以西方將其奉之為「普世價值」,顯然有些錯位!即便做為人們進步追求的目標,也只能歸於發展水平方面的,而不能成為所有的替代!
進一步說,民主更多時候象平常百姓過日子,富庶人家有著諸多方面優越,其家庭成員所具有的物質精神享有一定更加豐富;而家境清貧者則由於生活拮据則會更多些苦澀與嚴苛,因為任何欲望的滿足都需要相應氛圍形成和諸多方面要素為支撐。
所有這些都只是相應者物質精神擁有水平、但不能成為衡量是非美醜的評價標準,現實中也從未有過因吃不起肉而該殺現象的出現,這是基本的常識。
西方素來以挾民主而令世界之舉,顯然屬於荒唐之列!這裡還不去說西方優越下的劣跡斑斑,僅僅民主制度下的治理效率欠佳、「劣質民主」國家的民不寥生,便對西方所信奉的「民主自由」打了大大的問號!
當前,很多人對於西方現代文明的盲目推崇,人們常常將「現代文明」與美國或西方相等同,乃至對世界的代表。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即成為世界與現代的化身,即便有著諸多問題弊端也可以忽略不計,這在「客觀派」們當中佔據主流。
若以此角度下對中美關係及其世界發展的認識,其客觀性便可想而知了,以往種種極端觀點的出現也便不奇怪了!
殊不知這恰恰中了西方的「圈套」,也是其始終所夢寐以求的,因為他們由此可以永遠佔據世界的主導!
044 人類文明
無論到任何時候,人們都不會忘記西方文明崛起對人類進步及其現代文明的極大貢獻,但這並不意味著對相應過程中問題矛盾徹底迴避、更不是什麼「歷史終結論」!
從相當程度上說,「現代文明」既非誰的專屬、又是不斷完善中的。前者指儘管「現代文明」源自西方,但無論完成或受益都應是整個人類的,而非誰的私有財產,更不應成為侵蝕他人的工具。
現代文明的所有過程都應是人類共同完成,這樣才能表現出其意義所在;而後者則指「現代文明」和所有事物一樣,始終是處於不斷發展完善中的,至少不是某種的替代和固化。
愈是接近完善,便愈加需要更多力量與要素的參與!尤其伴隨中國崛起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更是有目共矚,又何不是「現代文明」希望之所在?
有了這個前提,對於是「從世界看中國」、還是「從中國看世界」,便不難選擇了,由此的客觀性才會更加真切!
055 繼續鬥爭
簡而言之,無論人們情願與否、不管如何因素形成,中美之間的鬥爭將會長期存在,這是兩國價值意識和政治制度截然不同所決的,區別在於表現形式與反映程度的差異,我們不應有任何僥倖心理。
如何在鬥爭中佔據主動性及其不斷發展壯大,更在於包括認識在內的各方面能力不斷提高。
中國人民有必要認清中美矛盾的本質,不要奢望於站在客觀的角度說服對手保衛和平,而是應該立足於戰,以戰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