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歐洲左翼政黨的價值觀念流變

2021-01-17 中國社會科學網

從一般意義上看,政黨價值觀從思想層面反映著既有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結構的深刻變遷,而從內容上體現為政黨的政治觀、階級觀、國家觀和社會觀等。20世紀以來,資本主義社會的國際風雲變幻和社會結構變遷,是歐洲左翼政黨社會批判得以展開的現實社會基礎。

當代歐洲左翼政黨的價值觀秉持了歐洲社會民主主義的思想傳統,並在批判以自由主義為核心內容的資本主義主流價值觀的基礎上逐步孕育出來。百餘年來,出於對資本主義社會不平等現象的憤怒和對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人們(主要包括工人階級、婦女、少數族裔和有色人種等)的同情,當代歐洲左翼政黨及其理論家致力於通過民主的方式建立徹底實現自由、平等和團結的理想社會。他們認為社會主義不是一個先驗固定的歷史圖式,也不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而是人們對自由、平等和團結等價值理想的追求過程。

與古典自由主義和新自由主義不同,歐洲左翼政黨的價值觀將自由、平等和團結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互相制約並且相輔相成。自由意味著個人潛能的發揮和自我實現,自由是價值體系的起點,平等是自由的前提,團結是實現平等自由的條件。簡而言之,自由、平等和團結的社會是在團結互助基礎上形成的每個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理想社會。社會正義感、團結互助精神、民主信念和社會批判能力構成當代歐洲左翼政黨價值觀的核心理念。

尋求社會變革

當代歐洲左翼政黨價值觀的調整與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結構的變遷密切相關,價值觀的變化內嵌於社會的經濟和階級結構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當代歐洲左翼政黨為了應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階級結構變化所導致的價值衝突及社會問題,經濟策略考量通過不斷淡化傳統意識形態和階級鬥爭的訴求,尋求國家與市場的和解,把社會改革、資本主義批判和國際社會中的國家體系問題作為思考的中心。試圖在資本與國家的和諧共生及裂縫中尋求社會變革,這一點決定了當代歐洲左翼政黨意識形態及價值立場的多元性和模糊性。

1945年以來,當代歐洲左翼政黨試圖構建起「國家—資本—勞動」三位一體的社會變革框架,即所謂的社會資本主義或者是國家資本主義策略,這種策略至今影響著當代歐洲左翼政黨的經濟政治策略。從具體運作來看,一方面利用強大的資本經濟,不斷強調市場競爭機制對社會福利的刺激;另一方面利用國家的力量介入對市場的調控,在此基礎上達成資本、國家和勞動三者之間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從而鞏固自身的政治地位。

當代歐洲左翼政黨堅持倫理上的實用主義,亦即形成政黨、工會和資方緊密的利益協調機制,拋棄傳統意識形態包袱以滿足政黨獲取民意的政治需要。部分當代歐洲左翼政黨一般只是在價值理想和形式上信奉馬克思主義及其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制,而尋求在資本主義框架下的政治民主和經濟繁榮,成為自身安身立命的核心關切。

從全球資本主義發展看,當代歐洲左翼政黨在國家、資本與勞動的關係框架下尋求資本主義改良和社會變革,背後反映出來的深層問題關涉全球化時代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機制策略問題。當代歐洲左翼政黨在意識形態塑造上需重建價值共識、重塑政治觀,在西方資本主義代議制民主範圍內運作的社會主義政黨必須對工人階級鬥爭(或女權運動和學生激進運動)中出現的新政治語言作出回應。

摸索資本主義替代性方案

冷戰結束以後,資本主義國家左翼政黨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發展處於低潮的情況下,面對資本主義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改進政策主張,在揭露和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種種弊端上,期望實現社會主義平等和團結的價值理想。

實際情況是,資本主義國家左翼政黨並不是一個整體。處於西方發達國家的左翼政黨與處於發展中國家的左翼政黨存在明顯差異。西方發達國家群體內部的左翼政黨,甚至同一國家內部的左翼政黨在政策主張和實施戰略上也都存在明顯區別。但從世界經濟政治大潮的發展來看,資本主義國家的左翼政黨,無論是發達國家的,還是發展中國家的;無論是激進的,還是溫和的,他們在政策主張和總體傾向上都體現資本主義時代特性的歷史共性。而這些共性形成了他們的基本政策主張,並對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的發展變化,對各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著巨大影響。2008年爆發的美國金融危機及其引發的世界經濟震蕩,開啟了取代和超越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契機。

當代歐洲左翼政黨不斷反思新自由主義經濟制度,探索後新自由主義框架下的替代性方案。在社會公共領域,他們呼喚資本主義的替代性方案,意在尋找促進經濟繁榮和維護社會正義的新方案,並將這種努力視為歐洲左翼政黨的命運和前途。亦如,為了捍衛勞工階級利益和促進社會實現平等,英國工黨的科爾賓、米利班德和德國社會民主黨的Kevin Kühner等人,正探索利用國有化和凱恩斯主義等傳統手段探索新方案,進而鞏固自身的意識形態認同的經濟基礎。

批判資本主義的新歷史主體在哪

總的說來,現在歐洲政治論戰的情緒要平和很多,工人和工人運動不再熱衷以武裝鬥爭的方式解決問題。這就給當代歐洲左翼政黨提出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如果資本主義社會的工人階級已經分化,階級結構不再以工人階級為唯一主體,那麼當代歐洲左翼政黨反抗資本主義的現實力量從何而來?他們批判資本主義和開展勞工運動的可能性在哪裡?如何彌合資本主義發展造成的階級分化和塑造多元主體的價值共識?這就是所謂「後物質主義時代」反抗資本主義鬥爭主體力量出現了新變化,而這也構成當代歐洲左翼政黨開展對資本主義批判和勞工運動亟須面對的新時代課題。

作為「具有鮮明特徵的」階級和社會主義革命運動的主體,工人階級伴隨著資本主義而形成,並被賦予階級的意識和推翻資本主義的歷史使命。這種由共同的意識聯繫起來的社會群體,由社會主義者通過階級鬥爭召集起來。但在當代西方資本主義社會,階級身份日益被新社會運動所提出的身份政治所質疑。當代歐洲左翼政黨以工人階級為核心主體的革命策略,無法有效回應歐洲新社會運動的多元主體價值關切。而歐洲新社會運動群體倡導打破工人階級革命主體的幻想,厭惡威權主義和官僚主義,質疑代議制和代表制度的合法性,並始終懷有對受壓迫者的同情,都在觀念和現實的巨大分野中煎熬著當代歐洲左翼黨人。

在他們看來,傳統歐洲左翼政黨忽視了社會運動的多元主體和文化基礎,工人階級對自身生活條件的控制權沒有隨著政治民主、市場權力擴大和物質繁榮而增強。「後物質時代」出現的新社會運動和勞工運動共同促使當代歐洲左翼政黨不斷調整社會改革和批判新自由主義的實踐戰略。同時為了整合不同社會主體的價值共識,把階級政治和身份政治倡導的價值觀,滲透到具體的經濟制定和政治規劃中。他們不再強調工人階級的唯一革命身份,開始接受市場是增長財富的最好機制。隨著訴求的擴大,民主不再簡單基於階級原則,而是基於個人權利原則。與此同時,當代歐洲左翼政黨在黨綱中依然堅守最終消滅資本主義的傳統社會主義理想,捍衛自由、平等和公正的社會秩序,建立一個生產者聯合控制的社會。

面對2008年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下滑趨勢、民粹主義興起和第三條道路的式微,英國工黨、德國社會民主黨等左翼政黨人士主張批判新自由主義,回歸社會民主主義左翼傳統,通過集體控制、公有制和擴大公共投資等手段增強社會福利,進而維護左翼傳統價值。全球資本自我擴張和資本積累內在規律造成的社會不平等,則成為歐洲左翼政黨意識形態不斷發展變化的經濟制度基因密碼。近年來,歐洲左翼政黨因默認新自由主義而失去部分傳統工人階級支持,尤其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英國和德國等歐洲國家工業結構轉型,催生出不同於傳統工人階級的新工人階級,面對如此嚴峻形勢,當代歐洲左翼政黨必須彌合傳統工人階級和21世紀新工人階級之間的內部分化,從而才能鞏固階級基礎。但從本質看,當代資本主義的階級結構和勞資矛盾變化,是當代歐洲左翼政黨意識形態流變的社會根源。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當代歐洲左翼政黨價值觀及其教育實踐研究」(20FKSB023)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孫喜香 薛俊強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林德山:歐洲左翼政黨的現狀與前景
    總體來看,社會民主黨經受了更大挑戰,但已穩住了下滑趨勢;激進左翼和極左力量表現相對活躍,但未來前景不容樂觀。 社會民主黨執政形勢有所好轉,但執政前景不容樂觀 作為歐洲左翼的主流政黨代表,社會民主黨(包括社會民主黨、社會黨、工黨)是歐洲左翼中的穩定執政力量,它們也以執政為主要目標。
  • 西班牙中左翼政黨贏得大選,反歐洲極右翼崛起?
    截至28日晚,99%的選票計票結果顯示,現任首相佩德羅·桑切斯領導的中左翼政黨工人社會黨贏得29%選票,佔據眾議院123個議席;中右翼政黨人民黨(PP)獲66個議席;自由主義的「公民黨」(Ciudadanos)獲57個議席;左翼政黨「我們可以黨」(Podemos)獲42個議席;極右翼政黨「聲音黨」(VOX)幾十年來首次進入議會,贏得10%選票,佔據眾議院24個議席。
  • 中東歐多國左翼政黨選舉獲勝 經濟危機致右翼失勢
    原題:多國左翼政黨選舉獲勝中東歐集體向左轉國際在線報導(記者趙遠方):今年是部分中東歐國家的選舉年。在本月9日舉行的羅馬尼亞議會大選中,中左翼的社會自由聯盟以約60%的得票率遙遙領先於其他對手,輕鬆贏得大選。今年舉行的斯洛伐克和立陶宛議會選舉中,左翼政黨也全部獲勝。在匈牙利、捷克,左翼政黨的支持率不斷攀升,都有望在下屆議會選舉中擊敗目前執政的右翼政黨。
  • 德國右翼政黨大會遭到上萬左翼以及反右翼人士抗議
    德國右翼政黨大會遭到上萬左翼以及反右翼人士抗議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德國《圖片報》23日報導稱,德國右翼民粹政黨德國選擇黨22日和23日在科隆舉行黨代會,遭到上萬左翼以及反右翼人士的抗議。
  • 民調顯示法國左翼政黨在大區選舉中大勝右翼
    中國日報網消息:法國大區選舉第二輪投票21日晚結束,初步統計結果顯示,主要反對黨社會黨為首的左翼政黨在法國本土22個大區中的21個取得勝利,執政黨人民運動聯盟為首的右翼政黨僅在阿爾薩斯領先左翼。民調機構的調查顯示,社會黨為首的左翼政黨支持率為54.3%,人民運動聯盟為首的右翼政黨支持率為36.1%,極右翼國民陣線支持率為8.7%。
  • 2015年世界政黨政治的主要特點
    主政十幾年來,拉美左翼執政損耗增多,治理能力不足、經濟政策失當的問題在金融危機背景下被進一步放大,加之靈魂人物和旗手去世或離開政壇核心,以及美國對地區右翼勢力的支持等,都推動著多黨競爭體制下的拉美政壇向右「回擺」。但同時,拉美左翼群眾基礎依然深厚,決定了「回擺」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排除少數左翼在「大周期」之後依然長期執政的可能性。此外,歐洲政壇也打破左右相對平衡的均勢,向「右強左弱」方向發展。
  • 構建當代中國政黨政治學學科體系的積極探索——評介周淑真教授的...
    從世界範圍來看,對政党進行法律規範,是在政黨制度的發展過程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用法律精神與價值意義去規範政黨政治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特別是政治秩序,成為世界各國政黨制度發展的普遍規律。政治文明是21世紀初中國人提出的一個新概念。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制度建設,而政治制度又必須依靠人們的政治組織——政黨來推動,所以,在當代世界政黨政治的運行質量同政治文明的發展程度有密切關係。
  • 提升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國際傳播效度
    原標題:提升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國際傳播效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念。」
  • 多重治理難題考驗歐洲政黨
    這一局面讓人們開始重新思考西方傳統政黨政治的理論和實踐。  政治格局更為複雜  從近年來的發展態勢看,歐洲政黨政治出現新變化,使得許多歐洲國家的政局更為複雜。  選舉競爭日趨激烈。從歐洲國家近年的選舉情況看,各黨派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在德國、法國,傳統主流政黨的凝聚力、支持率持續下降。
  • 消息:義大利中左翼和中右翼政黨多數投了空白票
    消息:義大利中左翼和中右翼政黨多數投了空白票 2013-4-19 0:44:00 來源: 編輯: 我要糾錯 網友評論:0 字號:T | T 摘要:消息:義大利中左翼和中右翼政黨多數投了空白票
  • 英國工黨「反猶」風波:「反猶」話語裹挾下的左翼政治困局
    這一切當然可以部分地算在英國政壇混亂現狀的頭上;但在更深層次,英國政壇的」反猶」爭議一方面反映出當代政治語境下「反猶」、「反猶太復國主義」,和左翼立場的反對以色列現階段極端民族主義政權之間的複雜關係;另一方面,它還凸顯出英國工黨在科爾賓「激進左翼」思路領導下所面臨的重新定位的矛盾和困境。
  • 當代亞洲政黨政治演進的主要特點
    當代亞洲政黨政治演進的主要特點  加大自身調整與改革力度 施政更為務實  冷戰結束以來,亞洲國家多數政黨更加關注形勢與環境變化對黨自身帶來的影響,日益重視黨的革新問題。越南、寮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從黨的思想、組織、工作作風等方面進行銳意改革,著力推進黨的思想創新、民主政治、廉政建設,提高黨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泰國泰愛泰黨提出「民本主義」理念,注重思維觀念的轉變。
  • 【書訊】近當代中國年畫流變研究
    《近當代中國年畫流變研究》出版日期:2020年11月
  • 當代社會價值衝突,是利益衝突還是觀念衝突
    2017年1月10日,由華東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和當代中國政治發展與戰略研究所聯合主辦的「當下中國的價值衝突與秩序建構」圓桌會議在華東師範大學閔行校區舉行。來自華東師範大學、東華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浦東幹部學院、上海商學院、《探索與爭鳴》等多所院校和雜誌社的30多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會議。
  • 中國電影觀念流變70年一瞥
    中國電影觀念流變70年一瞥 2019-09-26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加強世界政黨研究 開創政黨外交新局面——「疫情背景下的世界政黨...
    光明日報社總編輯 張 政:  政黨是現代國家治理不可或缺的行為主體,政黨政治是當代世界最具共性的政治運作形式之一。作為政黨政治在國際關係領域的延伸和拓展,政黨外交在促進國家關係發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解決地區和全球性問題方面日益發揮著重要影響。
  • 郝敬:《建構「小說」——中國古體小說觀念流變》
    《建構「小說」——中國古體小說觀念流變》,郝敬著,中華書局2020年8月版。內容簡介該書專門討論中國古代小說中的「古體小說」,即主要著錄於子部小說類的非白話小說,力避西人觀念影響下的現代小說觀念,從「古體小說」這一中國傳統文類出發,考察古人相關認識的變化,對其特性和內涵的框定及流變,還原歷史實相,頗多創新之處。
  • 中國當代青年群體中的新右翼思潮
    在歐洲,隨著難民危機的加劇,以及奧地利自由黨等右翼政治力量的上臺,二戰後努力培育了半個多世紀的歐洲價值觀受到衝擊,分離主義和民族主義加速蔓延。如果我們對右翼思潮做一種保守的、民族主義的大致理解,那麼伊斯蘭世界更早就開始了保守化的過程。直觀上看, 這輪右翼浪潮是對2008年以來世界範圍內經濟動蕩和政治變革的反應,但它同時也是一種源遠流長、根深蒂固的社會思潮和政治觀念。
  • 歐洲的未來:向左轉,向右轉?
    法國人對政治遠比其他歐洲國家民眾敏感。所以毫無疑問,法國的民眾已經轉向左翼思想。然而在野的法國社會黨和執政的薩科奇政府在政策上並沒有顯著區別。當民眾轉向左翼思想時,社會必須有相應的政治工具來滿足民眾的訴求,但是現在在法國還找不到這樣的政治工具。不光是法國,大多數歐洲國家也都存在著同樣的問題。Besancenot是位非常有天賦的左翼政治家,而且他的支持率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