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右翼政黨大會遭到上萬左翼以及反右翼人士抗議

2021-01-15 中國青年網

德國右翼政黨大會遭到上萬左翼以及反右翼人士抗議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德國《圖片報》23日報導稱,德國右翼民粹政黨德國選擇黨22日和23日在科隆舉行黨代會,遭到上萬左翼以及反右翼人士的抗議。有分析人士稱,隨著德國大選的日益臨近,德國國內的對峙情緒也在升高。

  德國選擇黨黨代會在科隆馬裡提姆酒店召開,共有600名黨代表出席。媒體稱,該黨選擇在法國大選第一輪投票時召開黨代會,似乎是為了給法國右翼民粹政黨國民陣線「助威」。同時,科隆在2015年12月31日曾發生過跨年夜大規模性侵事件,該黨選在這裡開會也是為了批評默克爾政府的難民政策。由於左翼組織在會議前就表明要「砸場」,警方出動超過4000名警員在場駐守及維持秩序。示威地點附近的部分店鋪也暫停營業。22日,參加集會的人員手持喇叭,拿著橫幅,在酒店周圍進行反種族主義、反右翼激進主義遊行示威。還有左翼人士試圖阻止德國選擇黨代表進入會議酒店,示威者與警方多次出現推搡,兩名警員受傷,一輛警車遭示威者縱火焚燒。

  德國綠黨主席厄茲德米爾表示,反對選擇黨的示威遊行是反對民粹主義的一個清晰信號:「選擇黨的主張對德國會產生負面影響。」北威州州長克拉夫特稱城區的主要集會非常棒。他說:「參加集會的包括許多堅定的民主派人士,他們清楚地表達了依舊堅持多元化、開放和包容國家的主張。」

  德國選擇黨本次黨代會的主要任務是準備今年秋季的聯邦議院選舉,確定領導班子成員等。會議上,該黨還嚴厲批評了默克爾的難民政策。目前,德國16個州中,德國選擇黨已在11個州進入了州議會。該黨希望今年秋季能進入聯邦議院。不過,德國選擇黨近來發展不利:一是黨內出現內鬥,還有黨內高層發表納粹言論,加上社民黨推舉舒爾茨為總理候選人等,使該黨民意支持率不斷下降;二是,荷蘭右翼候選人威爾德斯在大選中失利,勒國民陣線的勒龐在法國大選的民意支持率也被超越,讓德國選擇黨感受更大壓力。最近,該黨女黨魁佩特裡還表示,她不會成為該黨的總理候選人。有專家認為,這可能是佩特裡想「臨陣脫逃」,歐洲右翼大聯盟已出現瓦解的跡象。

  德國《明鏡》周刊22日稱,德國安全部門最新掌握的情況顯示,從2015年至今已有數千名阿富汗籍申請避難者自稱與阿富汗極端組織塔利班有聯繫,甚至曾為其作戰。德國檢方目前正在調查其中約70起案件,同時有6名男子已接受拘留審查。

原標題:德國右翼政黨大會遭到上萬左翼以及反右翼人士抗議

責任編輯:宋繼祥

相關焦點

  • 中東歐多國左翼政黨選舉獲勝 經濟危機致右翼失勢
    原題:多國左翼政黨選舉獲勝中東歐集體向左轉國際在線報導(記者趙遠方):今年是部分中東歐國家的選舉年。在本月9日舉行的羅馬尼亞議會大選中,中左翼的社會自由聯盟以約60%的得票率遙遙領先於其他對手,輕鬆贏得大選。今年舉行的斯洛伐克和立陶宛議會選舉中,左翼政黨也全部獲勝。在匈牙利、捷克,左翼政黨的支持率不斷攀升,都有望在下屆議會選舉中擊敗目前執政的右翼政黨。
  • 林德山:歐洲左翼政黨的現狀與前景
    以歐洲議會選舉為例,在遭受2009年歐洲議會選舉的重挫之後,歐洲社會民主黨在2014年的歐洲議會選舉中穩中有升,至少相對於右翼保守主流政黨的下滑,社會民主黨可謂總體上穩住了陣腳。而從各國的選舉及執政情況來看,社會民主黨總體上保持了與右翼主流政黨的平衡局面。除危機以來一直保持領導執政地位的奧地利社會民主黨外,2011年後,法國社會黨、義大利民主黨和瑞典社會民主工黨相繼成為領導執政黨。
  • 民調顯示法國左翼政黨在大區選舉中大勝右翼
    中國日報網消息:法國大區選舉第二輪投票21日晚結束,初步統計結果顯示,主要反對黨社會黨為首的左翼政黨在法國本土22個大區中的21個取得勝利,執政黨人民運動聯盟為首的右翼政黨僅在阿爾薩斯領先左翼。民調機構的調查顯示,社會黨為首的左翼政黨支持率為54.3%,人民運動聯盟為首的右翼政黨支持率為36.1%,極右翼國民陣線支持率為8.7%。
  • 西班牙中左翼政黨贏得大選,反歐洲極右翼崛起?
    根據前期計票結果,中左翼執政黨工人社會黨贏得最大勝利,但依然沒達到組建政府所需的票數,需聯合其他小黨派組建聯合政府。與此同時,極右翼政黨幾十年來首次進入議會,為西班牙政局帶來更多不確定性。據美聯社報導,當地時間28日上午9時,西班牙大選拉開帷幕。逾3689萬合格選民湧入投票站,選舉產生新一屆議會,包括眾議院所有350個議席以及參議院208個議席。28日晚8時,投票站關閉。
  • 當代歐洲左翼政黨的價值觀念流變
    從一般意義上看,政黨價值觀從思想層面反映著既有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結構的深刻變遷,而從內容上體現為政黨的政治觀、階級觀、國家觀和社會觀等。20世紀以來,資本主義社會的國際風雲變幻和社會結構變遷,是歐洲左翼政黨社會批判得以展開的現實社會基礎。
  • 2015年世界政黨政治的主要特點
    特別是一些主流政黨的選情雖然不被看好,甚至贏得驚心動魄,但最終保持了政壇「壓艙石」地位。法國共和黨和社會黨、加拿大自由黨和保守黨,以及西班牙、丹麥、波蘭、克羅埃西亞等國主流政黨紛紛在選舉中勝出。一些國家主流政黨、政治強人憑藉嚴密的組織體系和深厚的民意基礎,巧妙化解內外壓力,牢牢控局。
  • 英國工黨「反猶」風波:「反猶」話語裹挾下的左翼政治困局
    1936年10月4日,倫敦發生了一場反法西斯「凱布勒街之戰」(The Battle of Cable Street),抗議當時由英國法西斯聯盟在倫敦東區猶太人聚居區組織的威脅性示威。1萬多名左翼人士和猶太社群成員與7000名法西斯分子發生激烈衝突,最終阻止了這場遊行,而其後英國再也沒有發生類似排猶事件。根據科爾賓的回憶,他的母親參與了那次抗議。
  • 大選初步結果顯示:右翼黨派領先中左翼「蟬聯」議會第一大黨
    相反,如果猶太復國主義聯盟能夠贏得大選並成功組閣,那麼新政府有可能對現有的以巴衝突以及伊朗核問題等政策進行適當調整,同時會採取一些措施來緩解以色列與歐盟及美國的緊張關係。以上分析不能說沒有道理,但僅此並不足以判斷以色列對外政策的實質。首先,競選的話語往往不靠譜。
  • 《海豚灣》在日本右翼團體抗議聲中上映
    《海豚灣》在日本右翼團體抗議聲中上映 本報駐日本記者 裴軍         7月2日,日本右翼團體在影片《海豚灣》日本發行公司社長住宅前騷擾抗議。     本報記者 裴軍攝     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海豚灣》,在日本的放映計劃遭遇了重重阻力。
  • 亞馬遜大火與原住民問題①|巴西:右翼政府的「去殖民」悖論
    有研究者指出,這一政令的根源在於左翼莫拉萊斯政府多年來著力推行的「拓展農業前沿」政策,它計劃在2025年玻利維亞獨立200年之際,將全國農地面積擴張到2013年的近四倍,達到13萬平方公裡。這場亞馬遜大火引起的全球震動,絕不僅僅是社交媒體上景觀效應發酵的結果,也是氣候危機在大眾意識中紮根的反映。
  • 新聞分析:多州議會選舉重繪德國政治光譜
    新華社柏林10月29日電 新聞分析:多州議會選舉重繪德國政治光譜  新華社記者張遠 任珂  德國東部圖林根州27日舉行議會選舉,左翼黨和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德國選擇黨以超過30%和23.4%的得票率佔據前兩位,德國總理默克爾所在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和社會民主黨(社民黨
  • 專訪歷史學家埃文斯(上)丨納粹上臺是德國人民的選擇嗎?
    1933年之前,德國沒有保守黨這樣的政黨——當然,這也是為什麼戰後如康拉德·阿登納這樣的政治家組建了基督教民主黨,將天主教徒和新教的保守派聯合起來,避免宗教上的分裂所造成的災難;20世紀初的德國有著非常強大的工人階級,有大規模的工業經濟,社會主義者在一戰後分裂,形成兩個左翼政黨:社會民主黨和共產黨。就連自由派政黨也因為俾斯麥使的手段分裂了。
  • 李公明︱一周書記:右翼民粹主義的「話術」與……「圖術」
    (第3頁)「本書運用『話語—歷史分析法』,通過分析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在選舉活動、媒體訪談、社交媒體等語境中的話語、圖像和文本,深入分析歐洲各國的政治形勢,解構、理解和解釋右翼民粹主義政黨的『話術』以及這些『話術』為什麼能讓選民產生共鳴,揭示語篇、語體和文本是如何在話語形式中、語境中被操控,以表徵話語歧視和偏見的。
  • 消息:義大利中左翼和中右翼政黨多數投了空白票
    消息:義大利中左翼和中右翼政黨多數投了空白票 2013-4-19 0:44:00 來源: 編輯: 我要糾錯 網友評論:0 字號:T | T 摘要:消息:義大利中左翼和中右翼政黨多數投了空白票
  • 多重治理難題考驗歐洲政黨
    政黨是各國政治生活的核心,是國家發展的領路人。政黨作為現代國家政治生活的基本組織和重要力量,在國家政策制定、政治動員和輿論引導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些年,在歐洲很多國家,傳統主流政黨遭遇支持率下降、黨員流失的情況,而激進政黨和右翼政黨卻表現出很強的衝擊力,由此加劇了國家內部意見分歧、政局動蕩,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確定性增加。
  • ——全球抗爭與我們時代的「非運動」(上)
    不,我們堅持認為自2008年來,社會不滿的累加標誌著階級鬥爭的持續加劇,理由很簡單,因為自2011年來的運動大多遭到了殘酷的鎮壓而失敗,要麼最多宣稱獲得了慘勝,但變革的幽靈並沒有被驅散。【8】相反,我們這個時代的無政府狀態說明了大規模的抗議、動亂以及(值得強調的)罷工潮已經成為了新的常態。
  • 中國當代青年群體中的新右翼思潮
    在歐洲,隨著難民危機的加劇,以及奧地利自由黨等右翼政治力量的上臺,二戰後努力培育了半個多世紀的歐洲價值觀受到衝擊,分離主義和民族主義加速蔓延。如果我們對右翼思潮做一種保守的、民族主義的大致理解,那麼伊斯蘭世界更早就開始了保守化的過程。直觀上看, 這輪右翼浪潮是對2008年以來世界範圍內經濟動蕩和政治變革的反應,但它同時也是一種源遠流長、根深蒂固的社會思潮和政治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