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觀念流變70年一瞥

2021-01-17 澎湃新聞
中國電影觀念流變70年一瞥

2019-09-26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電影觀念的核心是對「電影是什麼」,「電影何為」即電影的本質、本體與功能等問題的理解、回答及創作生產管理實踐。觀念決定現實。電影觀念是電影生產的源動力和發動機。電影發展史也是一種電影觀念變革的歷史。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電影觀念在美學、藝術、文化及產業等多個維度不斷演進,影響著電影行業整體的創作思維、批評視野、產業維度、工業系統。

大體而言,中國電影發展的70年,歷經國家電影暨宣傳、事業、工具、藝術與文化、娛樂、產業、工業、工業美學等觀念歷程。 電影觀念隨著創作一起歷經著時代的變化,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功能/工具論」、「國家電影」,到20世紀80年代的思想大解放、90年代的市場化改革期間電影娛樂、電影藝術與文化、電影工業等觀念的流變,再到新世紀電影產業化、工業化浪潮以來電影產業觀念、工業觀念的逐漸深入人心,以及近年「電影工業美學」觀念的總結,電影觀念的變遷折射了電影與現實、社會、文化變遷的內在關係。

新中國成立後,隨之建立起相應的革命話語體系,1949年8月14日頒布的《關於加強電影事業的決定》強調了電影宣傳職能的重要性,要求必須加強電影事業的發展,以便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宣傳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思想。這一時期產生了以毛澤東思想為指導、以國家為核心價值理念的電影「國家理論」。電影的職責是表現國家身份,維護國家利益,電影起著教化民眾的作用,引導民眾對民族國家產生認同。

從1949年到1976年,大量革命歷史「紅色電影」如《紅色娘子軍》《上甘嶺》《英雄兒女》《董存瑞》《南徵北戰》《烈火中永生》等出現,正是上述電影觀念的鮮明體現。這一階段創作的電影題材大多以革命題材為主,遵循「為工農兵服務」的價值理念,不僅成功塑造了一批紅色影片的典範,更使「國家理論」成為主流電影觀念,成為對電影觀念自身的拓展。

改革開放以來,電影觀念的蛻變革新,電影審美風格的變化、導演代際的變遷——從四、五、六代到「新力量」群體,電影觀念的交匯碰撞融合,文化的碰撞交融異常劇烈。可以說,一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電影發展史,就是一部電影觀念革新、電影文化碰撞交融與文化創新的歷史。

新時期思想解放運動的一個重要目標即重建人的主體性,回歸文藝本體,是新時期文藝界思想解放運動的另一重要目標。 這一階段圍繞電影與戲劇、文學的關係,電影語言的現代化等觀念,在電影理論界與創作界展開了熱烈的理論爭鳴與創作實踐,如白景晟的《丟掉戲劇的拐杖》與鍾惦棐的《戲劇與電影「離婚」》,張暖忻、李陀的《電影語言的現代化》等,這一時期電影界的理論爭鳴主要集中在電影的本質是什麼,電影與戲劇、文學的關係及電影語言現代化等一系列問題上,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新時期電影觀念的更新。

第四代導演的電影觀念是「電影語言現代化」即「回歸電影本體」,他們傾心於形式美學,如電影的敘事結構和影像抒情等的探索。第五代導演延續了電影語言現代化的探索,在「空間性」視覺造型美學上取得了巨大突破。同時以電影為文化反思的載體,對傳統文化展開現代性反思。《黃土地》《一個和八個》《黑炮事件》《獵場札撒》等堪稱代表。

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整個社會在商品經濟發展的語境下開始出現市場意識與消費觀念,電影逐步走向多元,90年代形成了主旋律片、藝術片、娛樂片三足鼎立的格局。 在巨大社會變革與商業娛樂特性席捲而來的文化風潮之下,主旋律電影、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配合市場表現都呈現出了新的形態。

邵牧君先生在熟諳好萊塢電影奧秘的基礎上,提出「電影首先是一門工業,其次才是一門藝術」,在當時頗有驚世駭俗之勢。在這種環境中,90年代中國電影創作者們開始注重電影的藝術性與商業性協調。如張藝謀《代號美洲豹》《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都是商業特徵鮮明的類型電影,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更是藝術性和商業性融合的完美典型。馮小剛的賀歲片打造了獨特的中國式商業「類型」片,同時折射了一條平民意識形態與消費文化崛起的道路。

進入新世紀,電影的產業觀念、大眾文化觀念、工業觀念等開始崛起。新世紀的中國電影經歷了「娛樂化」大潮、市場商業觀念、產業化運作理念盛行發展至今,逐漸認可了電影的商業、工業的特性及與之相應的大眾文化觀念。 以《英雄》為代表的中國電影大片開始進入世界主流商業電影市場,顯示出中國電影在更大範圍內參與建構全球文化格局的雄心,藝術電影、主旋律電影也迎來向大眾文化轉向的時期。

新世紀的「新主流電影大片」如《建國大業》《湄公河行動》《戰狼2》《紅海行動》等在明星陣容選用、敘事美學、宣發策略上的商業化運作,實施中國電影工業大片與主旋律主流的融合。這些電影在積極探索類型電影創作和全產業鏈工業化體系配合協作的同時,亦堅守獨特的藝術風格和作者表達,從而超越了電影的工業體制、商業機制與藝術表達的對立,呈現出一種大眾文化轉向,彰顯出自身的市場潛力與勃勃生機。《流浪地球》作為中國電影的工業化代表揭開了中國電影新篇章,也為中國電影產業化改革提供了參考依據。

中國新力量導演是近年湧現的重要創作群體,不同於第六代對體制和商業的對抗性和藝術上的先鋒性,新導演秉承「商業類型與藝術品質並重」的電影觀念,力圖在實現個人藝術表達的同時,也面向市場和觀眾,追求票房上的突破。這些導演熟悉並願意遵循電影產業機制與市場規律,處理好類型化、體制化、商業性與作者風格之間的關係,在積極探索類型電影創作和全產業鏈工業化體系配合協作的的同時,堅守獨特的作者風格和自我表達,從而超越了電影的工業體制、商業機制與藝術表達的矛盾對立。筆者概括他們為一種「電影工業美學」觀念的崛起。

新中國已經走過了70年的光輝歷程,中國電影與國家一起經歷了巨大的轉折與發展,始終隨同新中國政治經濟的巨大變革一道,以革新的觀念引領電影生產,以影像書寫著中國經驗與想像, 折射著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

(作者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精彩推薦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劉星 排版編輯:劉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郝敬:《建構「小說」——中國古體小說觀念流變》
    《建構「小說」——中國古體小說觀念流變》,郝敬著,中華書局2020年8月版。內容簡介該書專門討論中國古代小說中的「古體小說」,即主要著錄於子部小說類的非白話小說,力避西人觀念影響下的現代小說觀念,從「古體小說」這一中國傳統文類出發,考察古人相關認識的變化,對其特性和內涵的框定及流變,還原歷史實相,頗多創新之處。
  • 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百年流變
    作為一種外來的文學觀念,悲劇真正進入中國,前後不過百年時間。百年間,中國現代悲劇觀念便將西方源遠流長的悲劇傳統接受、演練了一遍。雖然其間頗多曲折與起伏,但終自成一格,形成了一個既區別於西方悲劇的「中國」文學觀念,同時,又區別於中國傳統悲情戲曲的「現代」文學觀念。
  • 當代歐洲左翼政黨的價值觀念流變
    百餘年來,出於對資本主義社會不平等現象的憤怒和對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人們(主要包括工人階級、婦女、少數族裔和有色人種等)的同情,當代歐洲左翼政黨及其理論家致力於通過民主的方式建立徹底實現自由、平等和團結的理想社會。他們認為社會主義不是一個先驗固定的歷史圖式,也不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而是人們對自由、平等和團結等價值理想的追求過程。
  • 【書訊】近當代中國年畫流變研究
    《近當代中國年畫流變研究》出版日期:2020年11月
  • 【剪紙經典】流變中的吐故納新——高鳳蓮剪紙的時代自覺 / 朱亮
    在這裡,原為鳳圖騰之象徵的雞相通於「吉」、多籽繁衍的魚相通於「餘」,這是一種最為通俗化的語音相諧的關聯 ;原為陽性象徵的牡丹和陰性象徵的蓮花指向「富貴」,是民間藝術觀念典型的流變結果。類似的流變在民間文化裡比比皆是,比如作為圖騰意義的蛇和指向「子神」象徵意義的兔,流變為 「蛇盤兔,種下搖錢樹」 的趨利口彩 ;更有「老鼠嫁女」、「蛇抱九顆蛋」、「馬上封猴(侯)」、「鷹踏兔,必定富」等等的功利性演繹。
  • 中國電影70年:電影是歷史精神的不朽肉身
    當時共產黨作為在野黨,自1932年後對某些電影的劇本部分進行了介入。左翼對中國電影藝術地位的提升發揮過巨大作用,因為三十年代之前,中國電影敘事的價值觀十分粗陋,甚至難以支撐一場深刻的戲劇衝突。雖然世界一直對馬克思主義存有爭議,但三十年代它給予了中國人思考社會、處理問題的一個現代視野,也讓中國的電影敘事就此與世界接軌。
  • 國產電影為什麼這麼火:轉變觀念符合中國審美
    歲末年初,以賀歲片為代表的中國電影延續了2008年的增長行情,為2009年中國電影更新的成長奠定了良好的開端,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增強了新的信心。2008年的國產電影一路高歌猛進,一次次用數字刷新紀錄,用票房帶來驚喜。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青年教師譚業強榮獲中國流變學青年獎
    新聞網訊 近日,經專家推薦、初評和中國力學學會、中國化學會流變學專業委員會評審,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青年教師譚業強博士和另一位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優秀青年學者榮獲「中國流變學青年獎」。該獎由中國力學學會、中國化學會流變學專業委員會設立,每兩年評選一次,並在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期間頒獎。迄今為止,全國共有22人獲得中國流變學青年獎,我校教師首次獲得該獎項。譚業強,工學博士,1985年11月生,特聘教授,碩士生導師。
  • 用旋轉流變儀測量聚合物的流變性能
    利用流變儀測定材料流變性能(如流動性、彈性和斷裂特性等)的主要目的在於: 1、對材料結構的表徵,包括:對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對聚合物的支化性能、填充性能、拉伸性能和玻璃化轉變溫度等的分析。 2、模擬聚合物的加工條件,評定聚合物的加工性能。通過對加工過程的分析,以正確選擇加工工藝條件並指導配方設計。
  • 宗馥莉:流變時代的品牌不變式
    流變時代,如何將自己的品牌刻印在消費者腦海中?如何使品牌成為一種文化在歷史洪流中奔湧向前?2020年12月5日,在《銷售與市場》舉辦的以「奪冠:新生態,新算法,新賽道」為主題的「第18屆中國營銷盛典暨中國企業營銷創新獎頒獎典禮」上,我們邀請到了宏勝飲料集團總裁、娃哈哈集團品牌公關部部長、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宗馥莉做了以《流變時代的品牌不變式》為主題的演講。
  • 艾國|中國山水畫空間視角流變
    艾國作品效果圖展示 中國山水畫空間視角流變由萊特兄弟的「飛行者一號」試飛成功,到成熟的各國的飛機客貨運,大型空中客運,再到航天的火箭、衛星,1961年載人飛船又讓人類第一次進入太空,以太空的高度俯視到了自己生存的星球。
  • 毛可一對話武宏:以「春暖花開」呈現時間的流變來源:市場周刊
    」國際現代畫畫展,The Craft Studio Gallery,哥倫比亞密蘇裡大學,美國  2010年 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  第三屆中國當代學院版畫展,關山月美術館,深圳  2011 年 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青年教師匯報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  2012年 寓言與現實,安福 6號畫廊,上海
  • 進展| 非晶中的動力學缺陷——流變單元研究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汪衛華研究組通過系統實驗,在非晶合金中發現了動力學缺陷存在的證據,定義為流變單元,並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圖1所示,流變單元具有較高的能量和較快的動力學特性,容易被激發並作為承載形變的基本單元,並表現出類似液體的行為。
  • 2011年Brookfield流變測試和粉體流動特性測量技術培訓會
    Brookfield將在今年5月31日-6月3日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舉辦的RS流變分析和PFT粉體流動測試技術交流會,在此榮幸地邀請各中國地區廣大用戶派遣相關人員參加。
  • 粉絲文化流變:媒介變遷背景下中國粉絲的成長簡史
    國內粉絲文化的40年流變在宏觀視角下,回溯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社會歷程中粉絲文化的流變,我們基本能夠理出一條完整、連續且清晰可見的粉絲演化路徑,此間粉絲實踐與媒介、商業之間的深入契合尤為值得關注。結合相關學者的研究,大體可將國內粉絲文化的流變概括為三個階段:信息單向傳播中的受眾型粉絲;市場變革影響下的消費型粉絲;媒介激變背景下的互動型粉絲。
  • 2015年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報告
    而中國電影票房大約為70億美元,相當於北美市場的63%,預計兩三年之後,中國可以達到或超過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的票房規模。在中國電影票房市場迅速增長的同時,後影院市場、影院外市場的拓展收效不明顯。中國電影產業過度依賴影院市場的局面尚未改變。
  • 70年代高分電影,精彩的不只有教父,還有這部中國電影
    電影從1895年出現,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在這一百多年間,湧現出了無數優秀作品。 在上世紀70年代,很多國家都具備了成熟的電影製作技術,流傳下來了許多經典作品。 今天的影單就來為大家推薦一下70年代的高分經典影片吧!
  •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學術論壇暢談新中國電影七十年
    「中國人只能生產電視機,而不是思想觀念。」這是柴契爾夫人曾經的逆耳之言,也是中國幾代影人試圖打破的刻板印象。在第二十六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學術論壇上,這句話被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李亦中教授引用。4月8日,來自國內外的五十多位業界知名專家學者匯聚北京師範大學京師學堂,就「道路、經驗與模式——全球視野下的新中國電影七十年」這一主題展開研討。
  • 「青豫」特高壓工程海南站高端換流變轉入調試驗收階段
    11月29日17時33分,在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以下簡稱「青豫」特高壓工程)海南換流站施工現場,最後一臺高端換流變牽引就位,標誌著該站高端換流變運輸及安裝工作完成,正式轉入調試、驗收階段。
  • 中國道路的哲學觀念
    代表作有《中國共產黨的自我革命:開創權力監督新路》《中國為何有堅定的制度自信》《中國道路的哲學觀念》《現代性與近代以來中國人的文化認同危機及重構》《試析實踐活動運行機制》等。策劃出版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叢書》《理解中國》《中國制度》《當代中國學術思想史》等大型叢書。在海內外產生較大影響力。榮獲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授予的「2016年度推動版權輸出引進典型人物」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