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旋轉流變儀測量聚合物的流變性能

2021-01-17 電子產品世界

概述

當前,聚合物材料在各行業領域中得到了大量應用。根據應用的不同,對聚合物材料的性能要求也不盡相同。就材料本身而言,不同的生產或改性工藝過程決定了其性能的差異,其中分子鏈的長度或纏結通常是影響其性能的決定性參數。因此,在塑料生產中,優化工藝和質量控制顯得尤為重要。

通常,通過流變學測試可以對許多相關的性能做出表徵。利用流變儀測定材料流變性能(如流動性、彈性和斷裂特性等)的主要目的在於:

1、對材料結構的表徵,包括:對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對聚合物的支化性能、填充性能、拉伸性能和玻璃化轉變溫度等的分析。

2、模擬聚合物的加工條件,評定聚合物的加工性能。通過對加工過程的分析,以正確選擇加工工藝條件並指導配方設計。

3、對原材料、半成品和最終產品的性能做出評價。

測試技術

為了確保對聚合物熔體的流變測試的準確性,需要選擇合適的流變儀、溫度控制單元和合適的測量夾。

1、流變儀

Physica MCR流變儀配備了獨有的電子整流同步電機馬達,採用永磁體驅動器。同時,高精度的空氣軸承、光學編碼盤和法向應力傳感器等使其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和瞬時響應能力。該流變儀的扭矩範圍可達7個數量級,轉速範圍達10個數量級,絕對地慣性校正特性使其即使在高頻振蕩下也具有優異的測量性能。因此,在同一臺流變儀上即可實現真實的應變控制和應力控制。

為了減少測量誤差,最新的Physica MCR流變儀還配備了Toolmaster自動識別系統。當安裝上轉子後,儀器會自動辨識尺寸和序列號。更換控溫單元,主機也會自動更新信息。這樣一來, 就不會出現混用25mm和50mm直徑轉子的情況,從而使儀器具有無錯、智能的優點。

2、溫控單元

通常,聚合物流變性測試的典型溫度範圍為150~300℃,這也是聚合物較敏感的溫度範圍。對於很多樣品而言,即使溫度發生1℃的變化,其粘度的變化就會達到5%,因此需要在流變測試中對溫度進行嚴格控制。一般,只有少數的溫度控制單元能適應聚合物流變性測試的要求,而採用開放的溫控方式和被動保溫的溫控方式並不能替代上下主動控溫的封閉的溫控單元(如圖1所示)。


圖1 開放式的溫控、被動保溫和上下主動控溫的封閉溫控單元的比較

以下兩種測量單元比較適合用於聚合物的流變分析:

(1)對聚合物熔體來說,一種選擇是採用帶有上部電加熱保護罩和下部電加熱的測量板加熱方式。Anton Paar公司提供了2個溫度範圍的電加熱溫控單元:P-ETD350(最高溫度350℃)和P-ETD400(最高溫度400℃)。這種加熱方式高效、快速且易於使用,並且這種加熱方式通過充入氣體(如氮氣),有助於使樣品迅速達到控制溫度,避免其氧化。此外,還可以避免樣品內部出現溫度梯度。一般,可將聚合物粒料直接放在下加熱板上,達到溫度平衡後,測量轉子隨即下降到刮樣位置處,然後由一個刮鏟刮掉溢出的樣品以進行測量,測量後再用銅刷或者刮板清理上下板。

(2)採用輻射加對流的CTD高溫爐,如Anton Paar公司的CTD450溫控單元。由於CTD高溫爐的設計特點,測量轉子和樣品都是通過氣體加熱而不是放在下板上被直接加熱,所以這種加熱方式具有相對於電加熱更長的封閉循環溫度控制,可直接測量樣品的溫度。此外,CTD高溫爐完全對稱的設計特點使溫度梯度達到最小。這種溫度控制單元不僅適用於測量聚合物熔體,還可以進行固體的DMTA測試、拉伸測試和UV固化測試等。

3、測量夾具

相比於板板測量系統,錐平板測量系統的優點是,整個測量間隙具有相同的剪切速率。儘管如此,由於錐平板之間的間隙通常保持在50μm左右(1°錐角的錐平板系統),在溫度高於或者低於室溫的情況下進行實驗時,會帶來一個問題:如果升溫或降溫實驗導致熱脹冷縮,會使流變儀支架和測量系統軸不可避免地發生毫米級的長度變化,從而導致測量誤差。因此,絕大多數的科研實驗都採用板板測量系統(它具有1 000μm的間隙)。

然而,最近一種新的測量方法(TruGap)可以在-150~280℃的範圍內直接測試和調節上下錐/平板或者板板的間隙,這個溫度範圍是聚合物流變學家十分感興趣的。採用TruGap錐板系統在整個溫度範圍內的最大間隙誤差不超過1μm。

應用

1、完整的流動曲線:測量零剪切粘度和熱塑性材料的可流動性

流動和粘度曲線反映了熱塑性材料在不同剪切和加工條件下的流動性能。大多數聚合物的加工採用塑化成型,其過程覆蓋很寬的剪切速率範圍(見表所示)。為了模擬不同加工過程的流動性,需要測量該加工過程中在剪切速率下的粘度。

如圖2所示,在低剪切或低角頻率下,聚合物的粘度與剪切速率或角頻率無關,即存在零剪切粘度。零剪切粘度是一個重要的材料參數,直接和平均分子量Mw的3.4次方成正比。


圖2 聚合物的流動曲線

利用時溫等效原理和Cox-Merz法則,可以得到更寬剪切速率範圍下的粘度曲線,該曲線反映了聚合物在不同的加工過程中的流動性。如果利用數據處理軟體,即可計算出無窮剪切粘度,意味著所有分子完全解纏和取向。

相關焦點

  • 熟悉高分子動態流變儀|聚合物|理想|應力_網易訂閱
    2020-12-30 01:38:01 來源: 高分子材料科學 舉報   動態流變儀用於測量材料的粘彈性
  • 流變和拉曼聯用
    此外,聚合物的結晶和融化過程對很多工業生產工藝有較為重大的影響。研究聚合物結晶和融化過程,對於聚合物的優化改性和優化生產工藝來說至關重要。研究茂金屬聚乙烯(mPE)融化和凝固過程中物理、化學性能變化。一方面,流變儀追蹤mPE融化和凝固過程中粘彈性變化,從宏觀角度研究融化和結晶過程中物理性能的變化;另一方面,拉曼光譜儀測試相同過程mPE分子鏈結構變化,從微觀分子角度展現融化和結晶過程伴隨的化學結構變化。綜合二者,對mPE融化和結晶過程進行了不同層面的探討,為mPE的改優化和改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 不同組分配比對剪切增稠拋光流體流變性能的影響
    相較於磁流變、化學機械等拋光手段,使用STF拋光具有成本低、無汙染的優勢。Li M.等使用多羥基聚合物STF對模具鋼進行拋光,材料去除率可達13.69μm/h,表面粗糙度由Ra105.95nm降至Ra5.1nm,表明使用STF可以實現材料的高效高質量加工。由於在使用STF進行拋光時,STF的性能會直接影響工件加工的表面質量和效率,因此STF的製備是剪切增稠拋光技術的關鍵因素之一。
  • 賽默飛世爾科技流變與紅外光譜FT-IR聯用新技術工作坊
    自去年6月我們首次舉辦紅外流變聯用技術工作坊得到廣大用戶的歡迎,今年將繼續為大家提供免費試用的機會!流變和紅外光譜FT-IR聯用技術的優勢 通過流變儀,物質的穩態和隨時間變化的粘彈性可作為應力和/或應變函數來被研究。
  • 測量熔體黏度快、狠、準,熔融指數儀怎麼用?
    聚酯的紡絲和注塑成型等加工是在熔融狀態下進行,對此,準確測量熔體的黏度對於確保加工質量至關重要。基於此,本文專門對一種可用於測量熔體黏度的設備——熔融指數儀的重要作用和基本測試原理進行了介紹。在紡絲的過程中,如果聚酯熔體的黏度偏低,噴絲板易沾板,並會導致切換成功率降低、成品絲的強度下降及染色性能不佳等一系列問題;而熔體黏度偏高,易造成熔體破裂,以及毛絲斷頭增多,伸長率下降,不勻率提高,吸色性能變差等後果。因此,準確地測量熔體黏度對聚酯的紡絲和注塑成型等加工至關重要。
  • Rheo-SAXS系統實現實驗室流變-納米結構同步分析
    流變學研究的是物質的流動和變形,小角X-射線散射(SAXS)確定納米材料的結構參數:尺寸、形狀,內部結構和取向,同步測量把物質的分子結構、團聚體結構與其宏觀力學性能聯繫起來,但此配置的局限性是只能在同步輻射大型光源的實驗室中使用,使許多想進行這種測試的研究者無法實現此研究。
  • 鑽井液流變參數
    如鑽井液的塑性粘度、動切力、表觀粘度、有效粘度、靜切力和觸變性等性能都屬流變性參數。泥漿的流變性對鑽井的影響影響攜帶巖屑,保證井底清潔。影響懸浮巖屑與重晶石影響機械鑽速–影響井眼規則和井下安全。假塑性流體:冪律流體,適合於高分子聚合物體系膨脹流體常用流變參數粘度(viscosity)定義:鑽井液流動時,固體顆粒之間、固體顆粒與液體之間、以及液體分子之間的內摩擦的總反映。
  • 昆士蘭大學Alan Rowan教授團隊利用流變研究仿生水凝膠
    他最新的科學成就是開發了第一種真正的仿生水凝膠,它模擬了細胞外膜的機械性能和功能特性。這項工作是通過一種新型的高解析度儀器 - AntonPaar的 MCR502 WESP流變-共聚焦顯微鏡系統而實現的。其工作原理如下,樣品置於流變儀的平行板系統內進行流變測量,同時在下方利用共聚焦螢光顯微鏡觀測樣品3D微觀結構信息。
  • UV固化過程的流變測量
    流變儀的UV測量附件和測量方法安東帕MCRxx2系列流變儀(一般推薦MCR302)可以配置UV固化單元。此單元以Peltier控溫的光學平臺為基礎,可以在-20 - 200℃內控制樣品溫度,用透明的石英玻璃作為測試下底板(UV吸收小),UV光源從下方照射樣品。UV光源為Omnicure紫外點光源系統,通過光導管將UV光引入玻璃底板下方。
  • 進展| 非晶中的動力學缺陷——流變單元研究
    對材料結構-性能關係的深入理解是人們對材料體系進行按需設計和性能調控的重要前提和理論基礎。在晶態材料中,由於周期性長程有序的原子排布,結構缺陷可以很好的被定義,並且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材料的性能。非晶合金(或稱金屬玻璃)不僅具有優異的性能,同時其具有相對簡單結構和價鍵結合,很適合作為模型體系進行研究。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汪衛華研究組通過系統實驗,在非晶合金中發現了動力學缺陷存在的證據,定義為流變單元,並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圖1所示,流變單元具有較高的能量和較快的動力學特性,容易被激發並作為承載形變的基本單元,並表現出類似液體的行為。
  • 綜述:非晶中的動力學缺陷——流變單元
    深入理解材料的結構-性能關係是人們對材料體系進行按需設計和性能調控的重要前提和理論基礎。在晶態材料中,由於周期性長程有序的原子排布,結構缺陷可以很好地被定義,並且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材料的性能。然而,對同等重要並被廣泛運用的非晶態材料(亦稱玻璃態材料),由於其無序結構的複雜性,人們很難直接定義這種結構上的缺陷並建立起結構與性能的關聯,制約了非晶態材料的高效研發和性能優化。 近年來,人們發現,非晶體系中不同微觀區域具有迥異的動力學行為,表現為時空的不均勻性。
  • 專家PPT分享 | 汙泥流變特性分析
    一個方面描述了汙泥的基本理化性質,如同檢測其他指標一樣,另外一方面解決面對工程技術層面的問題,比如說我們談到沉降性能的問題,脫水性能以及泵站、管道等輸送過程中流動阻力的問題,同時還有黏附性的問題。從這樣一個角度看,儘管汙水處理提標改造是日趨完善的,但我們要面對含固率更高,流變行為更加複雜的汙泥處理處置問題。高含固汙泥是典型的非牛頓流體,相對於傳統的低固汙泥,流變性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 乾貨速遞|電動輪汽車雙磁流變減振器懸架的設計
    分析電動輪輪輞空間及該懸架結構連接關係,設計磁流變減振器、懸架彈簧的基礎上,建立 了磁流變減振器 Bingham 仿真模型,分析磁流變減振器力學特性,結果表明:磁流變減振器響應速度快、輸出阻尼力連續可調,滿足電動輪汽車對減振性能的要求;對懸架彈簧根據最大剪應力理論進行校核,並進行有限元分析,結果誤差小於 0.5%,且均未超過材料許用極限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實驗中心熱分析與吸附組在用設備簡介
    流變儀(rheometer),即用於測定聚合物熔體、聚合物溶液、懸浮液、乳液、塗料、油墨和食品等流變性質的儀器。分為旋轉流變儀、毛細管流變儀、轉矩流變儀和界面流變儀。在用美國TA公司的DiscoveryDHR-2 流變儀(圖25)屬於旋轉流變儀。通過改變不同的外界調節(如溫度,壓力,頻率,應變,時間等)作用於材料,得到材料的回饋信號分析出其工藝過程和結構特性,研究材料或樣品的性能(如零剪切粘度,凝膠點,固化點等等),計算材料的物理化學參數(如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粘彈鬆弛譜,非線性行為,分子結構等)。
  • 最新發現:可以用「汙泥蠕蟲」作為細絲模型,而且比理論更準確
    阿姆斯特丹大科學家發現,在進行粘度測試時,可以使用汙泥蠕蟲作為細絲的模型,其研究發現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研究用汙泥蠕蟲和流變儀進行的實驗,以及從這些實驗中學到了什麼。在活躍的系統中,由於儲存的能量或利用系統中的其他能量,粒子會自行移動。一類這樣的活性體系是活性聚合物,研究人員指出,由於它們在許多生物體系中的普遍存在,生物學家對此非常感興趣。
  • 研究發現:可以用「汙泥蠕蟲」作為細絲模型,而且比理論更準確
    阿姆斯特丹大科學家發現,在進行粘度測試時,可以使用汙泥蠕蟲作為細絲的模型,其研究發現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研究用汙泥蠕蟲和流變儀進行的實驗,以及從這些實驗中學到了什麼。在活躍的系統中,由於儲存的能量或利用系統中的其他能量,粒子會自行移動。一類這樣的活性體系是活性聚合物,研究人員指出,由於它們在許多生物體系中的普遍存在,生物學家對此非常感興趣。
  • 研究發現:可以用「汙泥蠕蟲」作為細絲模型,而且比理論更準確!
    阿姆斯特丹大科學家發現,在進行粘度測試時,可以使用汙泥蠕蟲作為細絲的模型,其研究發現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研究用汙泥蠕蟲和流變儀進行的實驗,以及從這些實驗中學到了什麼。在活躍的系統中,由於儲存的能量或利用系統中的其他能量,粒子會自行移動。
  • 黏度測量時為什麼不能使用太低的剪切速率?
    我們知道,在執行黏度測量時,黏度(η)是由量測的應力(σ)除以施加的剪切速率(dγ/dt)得到的,那麼測試時可使用的剪切速率並不僅僅是由儀器所能施加的剪切速率範圍決定,還會由儀器所能量測的應力範圍決定。在旋轉流變儀上,應力(σ)由扭矩(M)結合夾具幾何特徵及尺寸換算得到,那麼儀器所能量測的應力範圍則由儀器的扭矩範圍和夾具的幾何尺寸共同決定。
  • 2011年Brookfield流變測試和粉體流動特性測量技術培訓會
    Brookfield將在今年5月31日-6月3日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舉辦的RS流變分析和PFT粉體流動測試技術交流會,在此榮幸地邀請各中國地區廣大用戶派遣相關人員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