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社會價值衝突,是利益衝突還是觀念衝突

2020-12-05 上觀

2017年1月10日,由華東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和當代中國政治發展與戰略研究所聯合主辦的「當下中國的價值衝突與秩序建構」圓桌會議在華東師範大學閔行校區舉行。來自華東師範大學、東華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浦東幹部學院、上海商學院、《探索與爭鳴》等多所院校和雜誌社的30多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會議。與會專家學者從當下中國面臨的價值衝突困境出發,分析了當前中國社會的價值衝突根源及其表現形式,並就價值衝突背景下的社會秩序建構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衝突與價值衝突

 

衝突是一個動態過程範疇,有「不一致」或「不融洽」等意。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處於各種各樣社會關係的人們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衝突。價值是一個關係範疇,「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係中產生的」。價值衝突是社會衝突的諸多表現形式之一,也是當下中國面臨的一種突出的社會現象。

 

華東師範大學當代中國政治發展與戰略研究所所長郝宇青教授指出,衝突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價值衝突同樣如此。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群體、任何一個家庭甚至單個的個體之間都會有衝突。價值衝突通常會以利益衝突的形式表現出來,但究其實質還是價值層面或價值觀念上的衝突。東華大學人文學院黃軍甫副教授認為,現階段,中國不僅應該總結經濟上的發展成就,還應總結政治上和文化上的發展成就。當前,價值衝突已成為一個受到關注的社會問題。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雜誌主編曹泳鑫認為,從古到今,價值衝突都是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但並非是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所獨有的現象。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迅速調整以及社會的思想觀念也日益多元化,這些價值衝突和爭論在當今中國社會表現得尤為突出。

 

當下中國面臨的價值衝突:表現及其根源

 

價值具有導向作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強有力的核心價值引領。因此,價值衝突是當下中國社會必須高度關注的課題。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周尚文指出,中國政治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研究中國政治,也要有世界眼光和中國關懷,應該以歷史的眼光聚焦現實政治問題,著力關注當下中國的價值衝突困境。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社會科學》主編胡鍵認為,當下中國的價值衝突主要表現為四種形式:一是左右衝突,或者說是極左與極右的衝突;二是新舊衝突。由於中國社會存在同一詞語外殼的兩種不同話語解釋的價值體系,封閉僵化的陳舊價值與現代性之間的衝突註定將會是長期性的;三是內外衝突,強調「中國特色」與盲目排外;四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衝突,儒家思想等傳統價值如何與民主、自由等現代價值融合貫通,避免「兩張皮」的狀態,是近代中國乃至當下面臨的突出問題。

 

華東師範大學當代中國政治發展與戰略研究所所長郝宇青教授認為當下中國面臨著三大價值衝突,一是消費主義時代去價值化與國家再價值化之間的張力。一方面,消費主義時代大眾是去價值的,他們往往訴諸於一種工具理性,追求感官的刺激和物慾的滿足;另一方面,國家需要凝練社會的核心價值來建構穩定的社會秩序。二是制度價值和實踐價值之間的斷裂。作為制度價值的平等首先指的是結果平等,但是隨著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拉大,加劇了社會的不平等。三是社會的倫理危機。中國古代社會講「五倫」,即天地君親師。而在現代社會,如何處理好人與人、群體與群體的關係變得更加緊迫。

 

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齊衛平教授指出,經濟的發展如果沒有政治和文化的支撐將很難有效地持續。因此,在中國經濟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今天,需要特別重視價值問題。具體而言,要敢於直面當下中國面臨的價值衝突困境。他指出,造成這一困境的根源,一是利益主體多元化。新階層的大量出現衝擊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二是社會主導價值解釋力和說服力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如何適應新的形勢為大眾所接受和認可。三是西方價值的輸入混淆了民眾的思想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人們的理想信念。

 

社會共識與社會秩序建構如何可能?

 

當下中國的價值衝突反映出中國社會面臨的種種矛盾,重要的是要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和解決矛盾。如果沒有一種堅強有力的價值支撐和引領,社會共識和社會秩序建構就無法實現。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武志勇教授指出,由於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網絡是當下中國價值衝突的一個重要呈現領域。因此,必須重視網絡輿情的的搜集和分析,貼近現實、貼近民意,不要迴避矛盾和問題,全面準確反映民眾的政治心態和價值觀念。此外,還必須要有歷史的眼光和國家視野,比較和借鑑同一時期各國面臨相似問題時的經驗教訓。

 

上海商學院思政部主任陳志強教授認為,「網際網路+」時代帶來社會利益分化和價值碎片化,要特別警惕歷史虛無主義等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就國際上來說,從英國脫歐和川普上臺可以看出,反全球化浪潮暗流湧動,民粹主義和右翼勢力有所抬頭,這實質上反映出一種文化和價值的認同困境。就國內來說,如何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主流價值觀的主導下實現多元價值的相互融合,增進社會共識。《探索與爭鳴》雜誌編輯杜運泉認為,當下中國價值衝突對於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的建構,形成一定負面影響,因此需要堅持社會主導價值觀和多元價值取向之間的辯證統一。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江遠山老師認為消解價值衝突的關鍵在於有關各方價值判斷的標準必須一致,如果價值判斷模糊混亂,價值衝突也就不可避免。

 

華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許瑞芳副教授認為,政治教育可以在社會共識和社會秩序建構中發揮重要作用。教育本身不是一座孤島,它有其自身的政治性。當面臨價值衝突的時候,政治教育能夠起到一個引導和調試的作用。華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章瑛副教授認為,在面臨價值衝突困境的當下,除了加強政治教育之外還應加強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的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自覺抵制不良思想和錯誤價值觀念的蠱惑,堅守思想陣地。華東師範大學立法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陳俊教授、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林拓教授分別就加強法治觀念和法律制度建構以及加強商會黨建工作來整合社會利益訴求等問題發表了看法。

 

上海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解超教授對本次會議作了總結髮言。他指出,現代社會日益複雜,學科之間也日益交叉,各種跨學科、跨領域的平臺日益壯大。這次會議聚焦「當下中國的價值衝突和秩序建構」,有關專家學者從政治學、傳播學、法學和教育學等學科深入交流探討,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很強的現實關懷。他指出,人的現代化首先是價值觀念的現代化,解決好當下中國面臨的價值衝突困境對於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主編:王多

圖片編輯:笪曦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相關焦點

  • 在法治軌道上化解利益衝突
    他在《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一文中指出:「如果不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創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甚至導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他在廣東考察時指出,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既勇於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有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論述切中改革的實質,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利益觀。
  • 貿易衝突:理念與利益的衝突
    麥迪遜意識到貿易政策背後的利益集團不同,「應該在何種程度上利用對外國製造商的限制,鼓勵本國製造商?土地所有者階層和製造商階層對這些問題有大相逕庭的結論,而且可能都不是出於對正義和公共利益的考慮。」黨派利益格局就此劃定,共和黨相對支持保護主義,而民主黨相對而言不那麼保護主義。除非遭遇南北戰爭或者大蕭條這樣的大事件,足以重新調整黨派政治,才能改變美國貿易政策。
  • 謹防「利益衝突」
    這是一起不經意間浮出水面的典型的利益衝突事件。 何謂「利益衝突」(Conflict of interest)?它指的是,當一個人或組織機構(一方)與另一個人或組織機構(另一方)存在利益關係,一方的判斷損害另一方的利益或維護自身不正當的利益時,便構成利益衝突。這裡的利益當然包括經濟利益,但又不只是經濟利益,還包括專業利益、個人聲譽等。
  • 「無直接利益衝突」矛盾的化解理念與路徑研究
    [關鍵詞]「無直接利益衝突」矛盾;社會管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利益表達 [中圖分類號]C9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863(2014)12-0082-04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社會改革的深入進行,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社會各方面的形勢越來越複雜,一些地方因公共安全、土地徵用、房屋拆遷、環境汙染
  • 專家:從三個層面防止公權組織利益衝突
    公權組織利益衝突的根源及其危害    從法理和學理意義上說,公權組織是以國家的名義,以社會全體成員共同利益代表的身份,行使公共權力、擬定和執行法律法規規章與公共政策。因此,公權組織的應然屬性包括:價值的公正性、性質的服務性、依據的法定性、內容的公益性、範圍的全含性、運作的體制性、過程的可控性和結果的可問責性。
  • 專家談公共決策過程中的利益衝突及其治理
    在這四個環節中,利益衝突表現出不同的形式。公共議題選擇環節中的利益衝突表現為決策者在選擇公共議題時不能準確掌握並公正對待各社會群體的利益訴求。公共議題的選擇是公共決策的邏輯起點,決策者需要通過對不同社會群體的利益訴求進行綜合分析、判斷,確定其合法性、緊迫性,並綜合當前政府公共資源總體水平與經濟社會形勢作出選擇。缺乏完善的利益傳遞機制是公共議題選擇環節發生利益衝突的重要原因。
  • 「無直接利益衝突」危害執政基礎
    洪洞縣裡無好人——我明白這種偏激現象反映著民眾較普遍的社會情緒,如何定義它卻沒好好想過,現在好了,昨天出版的最新一期《瞭望》,發表《我國出現無直接利益衝突現象,參與者只為發洩》的長篇文章,把這種社會情緒定義為「無直接利益衝突」。    無須點撥,讀者們就明白,基於《瞭望》的背景及話語強勢,它突然發表長文提醒政府官員正視「無直接利益衝突」之危害,絕對是有的放矢。
  • 警惕:科研中的利益衝突
    後來的一天,我與北京的朋友交流版權研究方面的信息,他說他最近關心的是醫學論文中的利益衝突問題。醫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在西方國家已經有比較完善的規範,而在我國還沒有引起重視。可是,隨著我們的醫學研究水平的提高,研究結果將對社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到那時,醫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將會越來越突出。
  • 利益衝突詞源探究與防範制度的發展
    1973年,加拿大制定了《利益衝突指導原則》,被認為是利益衝突立法的雛形。1985年,加拿大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利益衝突條例》,並於1994年和2003年分別制定了《利益衝突與離職後行為準則》《公共服務的價值與倫理規範》。2006年,在前述立法的基礎上,加拿大制定了專門的《利益衝突法》。
  • 科學網—警惕科研中的利益衝突
    後來的一天,我與北京的朋友交流版權研究方面的信息,他說他最近關心的是醫學論文中的利益衝突問題。醫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在西方國家已經有比較完善的規範,而在我國還沒有引起重視。可是,隨著我們的醫學研究水平的提高,研究結果將對社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到那時,醫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將會越來越突出。
  • 重大招標項目《和諧社會建設中的利益衝突及其法律調整研究》進展...
    中國政法大學趙旭東教授主持重大招標項目《和諧社會建設中的利益衝突及其法律調整研究》(05&ZD025)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豐富和完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為宗旨,精心組織、科學論證,嚴格按照計劃開展各項工作,目前進展順利,並取得一批研究成果。
  • 周農:用多種機制防止利益衝突
    創新監督機制,用制度的威力防止利益衝突。一是加強重點對象監督。比如2012年,省水利廳在對機關工作人員家庭主要社會關係進行摸底調查的基礎上,制定了《湖南省水利機關工作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暫行辦法》;省交通運輸廳出臺了《湖南省交通運輸廳建設項目技術服務招標及委託防止利益衝突若干規定》,設定了交通運輸行業公職人員12條行為規範;省司法廳加強對全省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的管理,出臺了《湖南省律師和律師事務所避免利益衝突的規定》;省高級人民法院、省公安廳等單位從防止利益衝突角度出發
  • 利益衝突影響證券研究獨立性
    近日,一券商研究所的某分管領導因為涉嫌利益衝突而被迫辭職,證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越來越引人關注。利益衝突被證券分析師譽為「世紀難題」,妨礙著證券研究的獨立性,亟待求解。  因為利益衝突林林總總,證券研究的獨立性難以保證,導致一些證券分析師要麼不敢說真話,要麼進行利益輸送。
  • 租房小知識:城鎮房屋租賃糾紛利益衝突化解機制
    三、房屋租賃糾紛主體利益衝突之多維化解途徑設計經分析,城鎮房屋租賃糾紛表現為出租人、承租人、次承租人,以及租賃管理者四方間之交錯利益衝突,究其利益衝突之緣由,宏觀層面受政府調控政策之負面效應及租賃市場之供求失衡影響。
  • 異地高考與利益衝突時代的權利觀念
    目前,與這一人口的地域流動機制發生劇烈衝突的,是有著重要社會地位流動作用的高考。儘管隨著社會階層的固化和代際間社會資本的傳遞,高考已不再被看作一根通向未來的獨木橋。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高考依然是改變命運的重要隘口。北京、上海、廣州,這三個新中國夢的代表城市,每年吸納著數百萬流動人口。在戶口依然與高考權利掛鈎的今日,這三地的流動人口入學問題,就顯得尤為尖銳。
  • 美科研機構開除華裔科學家:清理門戶還是利益衝突?
    其次,即便對這些華裔員工的開除是基於「違反利益衝突政策」,開除的做法可能也存在不合理的情況。在全體會上,其他在職員工也指出了該機構存在的一個關鍵問題:關於境外科研合作的利益衝突申報流程不夠清晰。一名員工指出,她之前親眼目睹過 MD Anderson 利益衝突委員會主席和首席合規官之間的爭執。
  • 科學網—科技日報:遭遇利益衝突,科學家向左轉還是向右轉
    「院士課題組涉嫌學術造假」事件追蹤 科技日報:遭遇利益衝突,科學家向左轉還是向右轉
  • 重慶高院院長錢鋒:利益衝突考驗法官人品
    司法公共產品一旦「變異」,就可能淪為少數人或者個別利益集團的「特殊商品」,就可能成為個別枉法裁判者恣意把玩的「私人物件」,進而導致產品質量信任危機,最終會引發整個社會對司法職業和司法制度的不信任。  司法產品是技術的產品,但更是良心的產品。法官職業如同醫生,沒有熟練的司法技能,空有一片好心也不一定能辦好事。
  • 全能銀行的潛在利益衝突及其法律規制
    全能銀行潛在的利益衝突及其危害  所謂利益衝突(conflicts of interest)是指某個人或某些人同時對於不同的某些個人、某些集團或組織以及某種事物在忠誠度和利害關係上發生矛盾的現象。  要考察全能銀行潛在利益衝突的法律監管制度,首先要弄清產生利益衝突的原因,進而弄清其危害,然後才好利用法律監管手段「對症下藥」。一位資深律師曾精闢地指出:「引發利益衝突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且在不斷變化中。」
  • 公開作者利益衝突對同行評審無影響
    公開作者利益衝突對同行評審無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8 13:05:56 美國哈佛大學Leslie K John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公開作者利益衝突在同行評審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