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0日,由華東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和當代中國政治發展與戰略研究所聯合主辦的「當下中國的價值衝突與秩序建構」圓桌會議在華東師範大學閔行校區舉行。來自華東師範大學、東華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浦東幹部學院、上海商學院、《探索與爭鳴》等多所院校和雜誌社的30多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會議。與會專家學者從當下中國面臨的價值衝突困境出發,分析了當前中國社會的價值衝突根源及其表現形式,並就價值衝突背景下的社會秩序建構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衝突與價值衝突
衝突是一個動態過程範疇,有「不一致」或「不融洽」等意。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處於各種各樣社會關係的人們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衝突。價值是一個關係範疇,「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係中產生的」。價值衝突是社會衝突的諸多表現形式之一,也是當下中國面臨的一種突出的社會現象。
華東師範大學當代中國政治發展與戰略研究所所長郝宇青教授指出,衝突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價值衝突同樣如此。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群體、任何一個家庭甚至單個的個體之間都會有衝突。價值衝突通常會以利益衝突的形式表現出來,但究其實質還是價值層面或價值觀念上的衝突。東華大學人文學院黃軍甫副教授認為,現階段,中國不僅應該總結經濟上的發展成就,還應總結政治上和文化上的發展成就。當前,價值衝突已成為一個受到關注的社會問題。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雜誌主編曹泳鑫認為,從古到今,價值衝突都是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但並非是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所獨有的現象。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迅速調整以及社會的思想觀念也日益多元化,這些價值衝突和爭論在當今中國社會表現得尤為突出。
當下中國面臨的價值衝突:表現及其根源
價值具有導向作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強有力的核心價值引領。因此,價值衝突是當下中國社會必須高度關注的課題。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周尚文指出,中國政治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研究中國政治,也要有世界眼光和中國關懷,應該以歷史的眼光聚焦現實政治問題,著力關注當下中國的價值衝突困境。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社會科學》主編胡鍵認為,當下中國的價值衝突主要表現為四種形式:一是左右衝突,或者說是極左與極右的衝突;二是新舊衝突。由於中國社會存在同一詞語外殼的兩種不同話語解釋的價值體系,封閉僵化的陳舊價值與現代性之間的衝突註定將會是長期性的;三是內外衝突,強調「中國特色」與盲目排外;四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衝突,儒家思想等傳統價值如何與民主、自由等現代價值融合貫通,避免「兩張皮」的狀態,是近代中國乃至當下面臨的突出問題。
華東師範大學當代中國政治發展與戰略研究所所長郝宇青教授認為當下中國面臨著三大價值衝突,一是消費主義時代去價值化與國家再價值化之間的張力。一方面,消費主義時代大眾是去價值的,他們往往訴諸於一種工具理性,追求感官的刺激和物慾的滿足;另一方面,國家需要凝練社會的核心價值來建構穩定的社會秩序。二是制度價值和實踐價值之間的斷裂。作為制度價值的平等首先指的是結果平等,但是隨著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拉大,加劇了社會的不平等。三是社會的倫理危機。中國古代社會講「五倫」,即天地君親師。而在現代社會,如何處理好人與人、群體與群體的關係變得更加緊迫。
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齊衛平教授指出,經濟的發展如果沒有政治和文化的支撐將很難有效地持續。因此,在中國經濟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今天,需要特別重視價值問題。具體而言,要敢於直面當下中國面臨的價值衝突困境。他指出,造成這一困境的根源,一是利益主體多元化。新階層的大量出現衝擊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二是社會主導價值解釋力和說服力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如何適應新的形勢為大眾所接受和認可。三是西方價值的輸入混淆了民眾的思想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人們的理想信念。
社會共識與社會秩序建構如何可能?
當下中國的價值衝突反映出中國社會面臨的種種矛盾,重要的是要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和解決矛盾。如果沒有一種堅強有力的價值支撐和引領,社會共識和社會秩序建構就無法實現。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武志勇教授指出,由於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網絡是當下中國價值衝突的一個重要呈現領域。因此,必須重視網絡輿情的的搜集和分析,貼近現實、貼近民意,不要迴避矛盾和問題,全面準確反映民眾的政治心態和價值觀念。此外,還必須要有歷史的眼光和國家視野,比較和借鑑同一時期各國面臨相似問題時的經驗教訓。
上海商學院思政部主任陳志強教授認為,「網際網路+」時代帶來社會利益分化和價值碎片化,要特別警惕歷史虛無主義等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就國際上來說,從英國脫歐和川普上臺可以看出,反全球化浪潮暗流湧動,民粹主義和右翼勢力有所抬頭,這實質上反映出一種文化和價值的認同困境。就國內來說,如何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主流價值觀的主導下實現多元價值的相互融合,增進社會共識。《探索與爭鳴》雜誌編輯杜運泉認為,當下中國價值衝突對於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的建構,形成一定負面影響,因此需要堅持社會主導價值觀和多元價值取向之間的辯證統一。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江遠山老師認為消解價值衝突的關鍵在於有關各方價值判斷的標準必須一致,如果價值判斷模糊混亂,價值衝突也就不可避免。
華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許瑞芳副教授認為,政治教育可以在社會共識和社會秩序建構中發揮重要作用。教育本身不是一座孤島,它有其自身的政治性。當面臨價值衝突的時候,政治教育能夠起到一個引導和調試的作用。華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章瑛副教授認為,在面臨價值衝突困境的當下,除了加強政治教育之外還應加強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的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自覺抵制不良思想和錯誤價值觀念的蠱惑,堅守思想陣地。華東師範大學立法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陳俊教授、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林拓教授分別就加強法治觀念和法律制度建構以及加強商會黨建工作來整合社會利益訴求等問題發表了看法。
上海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解超教授對本次會議作了總結髮言。他指出,現代社會日益複雜,學科之間也日益交叉,各種跨學科、跨領域的平臺日益壯大。這次會議聚焦「當下中國的價值衝突和秩序建構」,有關專家學者從政治學、傳播學、法學和教育學等學科深入交流探討,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很強的現實關懷。他指出,人的現代化首先是價值觀念的現代化,解決好當下中國面臨的價值衝突困境對於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主編:王多
圖片編輯:笪曦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