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配圖
前些天與一位專家閒談,聊到雷射矯正近視手術和臺灣地區最早引進鐳射近視矯正手術的臺北醫學大學眼科兼任教授蔡瑞芳宣布今後不再做此手術。他說他在此方面有些思考,理論上就存在缺陷,自然存在風險。我馬上約請他寫篇文章,可他說他不敢寫。我說為什麼?我們只談理論不談技術。他的一句話讓我收回了約稿請求:「那樣要斷了多少人的財路呀。大家不是不知道,而只是在確切的危害沒有出現以前,沒有人願意重視。」
後來的一天,我與北京的朋友交流版權研究方面的信息,他說他最近關心的是醫學論文中的利益衝突問題。醫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在西方國家已經有比較完善的規範,而在我國還沒有引起重視。可是,隨著我們的醫學研究水平的提高,研究結果將對社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到那時,醫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將會越來越突出。一些商業機構會想方設法阻止不利於自己市場的研究成果發布,而高強度地支持與自己市場地位有利的研究成果公布和發表。儘管現在的研究已經受到利益方的左右,但研究成果的作用有限,所以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相關的科學研究規範,在我們國家還很不完善。即使是不完整地引進一些西方的規範,在執行過程中也是不嚴格,公布發表以後也沒有人提出異議和追究。
前幾天,我又接到一位在海外讀學位的中國留學生的信件,邀請我參與他的研究項目,接受他的採訪。當按著我的約定,收到採訪提綱以後,他特別提醒我要籤署一個「協議書」,並叮嚀了一系列的注意事項。這讓我又一次感覺到:科學研究的嚴謹和公正。想想我們的大多數研究,包括我自己在內,好像沒有什麼具體的規範「約束」。
為此,我在省科協會議上特意提出了一個建議:科協應該牽頭制定中國的科學研究規範!
科學研究規範,特別是利益迴避規範這個問題,越來越顯得重要了。在此,我想到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些事情:網上炒作的沸沸揚揚的活熊取膽汁之爭、牛奶國家標準的寬容、電動汽車的標準和模式之爭、秸稈氣化等等,一些新技術的發展方向,似乎並不是完全遵循著科學和技術本身的規律在發展,總是有一些利益相關方的身影。
利益衝突,並不可怕,這是市場經濟的必然博弈。但可怕的是沒有「遊戲規則」!制定相關的科學研究利益衝突規範已經越來越顯示出時代的緊迫感。今天發發感慨,希望能夠為中國的科學發展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