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科研中的利益衝突

2021-01-21 丁香園


作者配圖

前些天與一位專家閒談,聊到雷射矯正近視手術和臺灣地區最早引進鐳射近視矯正手術的臺北醫學大學眼科兼任教授蔡瑞芳宣布今後不再做此手術。他說他在此方面有些思考,理論上就存在缺陷,自然存在風險。我馬上約請他寫篇文章,可他說他不敢寫。我說為什麼?我們只談理論不談技術。他的一句話讓我收回了約稿請求:「那樣要斷了多少人的財路呀。大家不是不知道,而只是在確切的危害沒有出現以前,沒有人願意重視。」

後來的一天,我與北京的朋友交流版權研究方面的信息,他說他最近關心的是醫學論文中的利益衝突問題。醫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在西方國家已經有比較完善的規範,而在我國還沒有引起重視。可是,隨著我們的醫學研究水平的提高,研究結果將對社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到那時,醫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將會越來越突出。一些商業機構會想方設法阻止不利於自己市場的研究成果發布,而高強度地支持與自己市場地位有利的研究成果公布和發表。儘管現在的研究已經受到利益方的左右,但研究成果的作用有限,所以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相關的科學研究規範,在我們國家還很不完善。即使是不完整地引進一些西方的規範,在執行過程中也是不嚴格,公布發表以後也沒有人提出異議和追究。

前幾天,我又接到一位在海外讀學位的中國留學生的信件,邀請我參與他的研究項目,接受他的採訪。當按著我的約定,收到採訪提綱以後,他特別提醒我要籤署一個「協議書」,並叮嚀了一系列的注意事項。這讓我又一次感覺到:科學研究的嚴謹和公正。想想我們的大多數研究,包括我自己在內,好像沒有什麼具體的規範「約束」。

為此,我在省科協會議上特意提出了一個建議:科協應該牽頭制定中國的科學研究規範!

科學研究規範,特別是利益迴避規範這個問題,越來越顯得重要了。在此,我想到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些事情:網上炒作的沸沸揚揚的活熊取膽汁之爭、牛奶國家標準的寬容、電動汽車的標準和模式之爭、秸稈氣化等等,一些新技術的發展方向,似乎並不是完全遵循著科學和技術本身的規律在發展,總是有一些利益相關方的身影。

利益衝突,並不可怕,這是市場經濟的必然博弈。但可怕的是沒有「遊戲規則」!制定相關的科學研究利益衝突規範已經越來越顯示出時代的緊迫感。今天發發感慨,希望能夠為中國的科學發展盡一份心力。


相關焦點

  • 科學網—警惕科研中的利益衝突
    後來的一天,我與北京的朋友交流版權研究方面的信息,他說他最近關心的是醫學論文中的利益衝突問題。醫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在西方國家已經有比較完善的規範,而在我國還沒有引起重視。可是,隨著我們的醫學研究水平的提高,研究結果將對社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到那時,醫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將會越來越突出。
  • 科研背後是否有利益衝突?
    原標題:科研背後是否有利益衝突?  ■科技觀察家   關於長期使用手機會不會引發腦瘤這個問題,近年來科學界一直爭議不斷,幾乎隔一段時間就會得出一個結論迥異的「研究結果」,讓公眾看得直昏頭。眾所周知,當年美國的布希政府退出旨在遏制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其理由之一就是有關全球變暖的論點缺乏確鑿的證據;而前幾年國外亦有報導:一些研究電磁輻射的專家實則是手機產業的說客,手機輻射研究的混亂局面,遠不是科學固有的缺陷與無奈所造成的,背後的利益之爭在爭論中也起著重要作用。   從另一個方面看,科學充滿著不確定性,這實際上不足為怪。
  • 美科研機構開除華裔科學家:清理門戶還是利益衝突?
    但從一些被 MD Anderson 接觸的媒體(《科學》和《休斯頓紀事報》)的報導來看,我們可以合理猜測:問題或許出在了「利益衝突」(conflict of interest) 上。一種可能的情況是:這三位被開除的華裔科學家,並未通過 MD Anderson 領導認可的途徑,澄清自己和外國(也就是中國)科研項目之間的關係。
  • 謹防「利益衝突」
    這是一起不經意間浮出水面的典型的利益衝突事件。 何謂「利益衝突」(Conflict of interest)?它指的是,當一個人或組織機構(一方)與另一個人或組織機構(另一方)存在利益關係,一方的判斷損害另一方的利益或維護自身不正當的利益時,便構成利益衝突。這裡的利益當然包括經濟利益,但又不只是經濟利益,還包括專業利益、個人聲譽等。
  • 放棄科研工作是為避免利益衝突
    中國高校普遍存在著「公家田」和「自留地」問題,學校的發展是公家田,自己的專業或團隊是自留地,若兩者發生衝突,到底該怎麼選擇?有的人就會首先考慮自留地,這樣就和自己的職責相衝突。———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大學校長金東寒    去年7月,一紙調令,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11研究所所長金東寒,出任上海大學校長。
  • 當代社會價值衝突,是利益衝突還是觀念衝突
    處於各種各樣社會關係的人們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衝突。價值是一個關係範疇,「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係中產生的」。價值衝突是社會衝突的諸多表現形式之一,也是當下中國面臨的一種突出的社會現象。 華東師範大學當代中國政治發展與戰略研究所所長郝宇青教授指出,衝突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價值衝突同樣如此。
  • 貿易衝突:理念與利益的衝突
    在所有生意中,貿易可以說是國家的生意,其實關於貿易的故事,從美國建國之初就開始了。貿易,在美國國內政治與國際外交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梳理美國貿易的歷史,不僅可以釐清往昔,也可以理解當下與未來諸多問題。美國經濟史學家道格拉斯·歐文(Douglas·A·Irwin)長期關注美國經濟,可以說是貿易歷史領域的領軍人物。
  • 專家談公共決策過程中的利益衝突及其治理
    在這四個環節中,利益衝突表現出不同的形式。公共議題選擇環節中的利益衝突表現為決策者在選擇公共議題時不能準確掌握並公正對待各社會群體的利益訴求。公共議題的選擇是公共決策的邏輯起點,決策者需要通過對不同社會群體的利益訴求進行綜合分析、判斷,確定其合法性、緊迫性,並綜合當前政府公共資源總體水平與經濟社會形勢作出選擇。缺乏完善的利益傳遞機制是公共議題選擇環節發生利益衝突的重要原因。
  • 科學網—科技日報:遭遇利益衝突,科學家向左轉還是向右轉
    那麼,在類似事件中,既是企業顧問又是公共利益代言人的科學家該以怎樣的身份出現?其科研成果是否可信?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科技哲學研究室副研究員段偉文認為,這是研究倫理和科技倫理中最常見的利益衝突問題。我國當前大部分科研單位還是國家公共機構,因而科研成果也被當成是公共產品。
  • 在法治軌道上化解利益衝突
    協調利益關係,解決利益衝突是秩序和文明的需要。利益排他性行為和惡性競爭如果得不到及時制止和規範,任其發展下去,就會陷入利益遞減、利益流失的怪圈。「利益攸關的個人分別獨立判斷和採取利益最大化的合理行為,並不能導致對各方或者整體利益都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只有各社會主體之間加強協商、溝通、談判甚至妥協,才能在互利共贏中實現利益最大化。
  • 利益衝突與臨床指南等文件中的偏好推薦有關
    利益衝突與臨床指南等文件中的偏好推薦有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03:27 丹麥歐登塞大學醫院Camilla H Nejstgaard團隊研究了利益衝突與臨床指南等文件中偏好推薦之間的相關性。
  • 利益衝突:食品公司如何扭曲了營養科學?
    在過去一段時間裡,很多營養學研究者都曾對本領域的利益衝突問題大發牢騷。其他很多領域(例如醫藥)已經開始採取保護措施,防止業界對科研產生不當影響。相較之下,營養學遠遠落在了後面。奈斯德的發現也得到了其他研究的支持。例如,一項針對含糖飲料研究進行的綜述分析指出,獨立經費的研究往往發現喝汽水與不良健康後果相關,但是飲料生產商贊助的研究卻不太可能得出這樣的相關性。
  • 利益衝突影響證券研究獨立性
    近日,一券商研究所的某分管領導因為涉嫌利益衝突而被迫辭職,證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越來越引人關注。利益衝突被證券分析師譽為「世紀難題」,妨礙著證券研究的獨立性,亟待求解。  因為利益衝突林林總總,證券研究的獨立性難以保證,導致一些證券分析師要麼不敢說真話,要麼進行利益輸送。
  • 「無直接利益衝突」危害執政基礎
    洪洞縣裡無好人——我明白這種偏激現象反映著民眾較普遍的社會情緒,如何定義它卻沒好好想過,現在好了,昨天出版的最新一期《瞭望》,發表《我國出現無直接利益衝突現象,參與者只為發洩》的長篇文章,把這種社會情緒定義為「無直接利益衝突」。    無須點撥,讀者們就明白,基於《瞭望》的背景及話語強勢,它突然發表長文提醒政府官員正視「無直接利益衝突」之危害,絕對是有的放矢。
  • 利益衝突詞源探究與防範制度的發展
    在我國,春秋時期的管仲是最早關注「利益」一詞之人。他認為,「夫凡人之情,見利莫能勿就,見害莫能勿避。」此後,儒、法、道諸家都把利益問題作為自己研究的對象。在西方,利益interest 一詞來源於拉丁文interesse,引申為在非報酬性的東西和事件中包含著某些報酬性的成分。利益衝突,是一個多學科的概念。作為政治術語,是指政府官員公職上代表的公共利益與其自身具有的私人利益之間的衝突。
  • 專家:從三個層面防止公權組織利益衝突
    在部門性利益衝突層面,(有行政立法權的)政府職能部門往往利用擬訂法律草案、制定部門規章和公共政策等便利機會使部門利益合法化;在部門間管理權限的競爭中為本部門爭得利益,造成政出多門;努力獲取和擴大可以為本部門謀利的資源,如機構擴張、增加預算、行政壟斷、行政審批、行政處罰等權力,淡漠需要積極作為但又「無利可圖」的職能。
  • 全能銀行的潛在利益衝突及其法律規制
    要考察全能銀行潛在利益衝突的法律監管制度,首先要弄清產生利益衝突的原因,進而弄清其危害,然後才好利用法律監管手段「對症下藥」。一位資深律師曾精闢地指出:「引發利益衝突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且在不斷變化中。」
  • 公開作者利益衝突對同行評審無影響
    公開作者利益衝突對同行評審無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8 13:05:56 美國哈佛大學Leslie K John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公開作者利益衝突在同行評審中的作用。
  • 廣州市紀監介紹多種利益衝突問題情形,已成腐敗發生重要根源
    2019年初,在國家審計署移交廣州市紀委監委的線索中,多條與利益衝突有關。廣州市紀檢監察機關查辦的多起案件證明,利益衝突問題,已成為腐敗發生的重要根源。利益衝突問題花樣百出據廣州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領導幹部利益衝突主要是指,領導幹部的個人利益與其公職身份所代表或維護的公共利益之間可能發生的矛盾和衝突。
  • 「無直接利益衝突」矛盾的化解理念與路徑研究
    本文基於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基本理念和實踐模式,分析了「無直接利益衝突」矛盾的主要特徵及其產生原因,指出了我國政府在化解「無直接利益衝突」矛盾中應堅持的基本理念:以人為本、包容貴和、共建共享和公平正義,在思想基礎、現實基礎、制度基礎、社會基礎和實踐模式等方面探討了化解「無直接利益衝突」矛盾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