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利益衝突」

2021-01-21 科學網

 

近來,一位藥學領域的院士備受媒體關注,成為新聞人物。先是他帶的一名博士後多篇論文造假被曝光。這位院士稱,對於這名博士後的學術不端行為,他「事先一無所知」。事件似乎很快煙消雲散。但不久,這位院士又告訴媒體:博士後造假的主要揭露者是某醫藥企業的學術顧問,之所以揭露造假,是為了對他「報復」,因為他的一項研究已證明該企業的「王牌產品」(一種中藥丸劑)有嚴重副作用。但媒體接著又披露,這位院士是另一家醫藥公司的學術顧問,而這家公司的一個重要產品(適用於類似病症的一種片劑)恰恰是前述企業的競爭對手。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論文造假」演變為「片丸之爭」。

 

這是一起不經意間浮出水面的典型的利益衝突事件。

 

何謂「利益衝突」(Conflict of interest)?它指的是,當一個人或組織機構(一方)與另一個人或組織機構(另一方)存在利益關係,一方的判斷損害另一方的利益或維護自身不正當的利益時,便構成利益衝突。這裡的利益當然包括經濟利益,但又不只是經濟利益,還包括專業利益、個人聲譽等。當利益衝突尚未實際發生時,稱為潛在的利益衝突。

 

如今,利益衝突在科學研究,尤其是醫學研究中越來越受到重視。近幾年我主要從事生命倫理工作,參加過一些研究院所、大學和醫院的倫理評審。每次評審都要籤署有關利益衝突的文件,規定如有潛在的利益衝突,必須迴避、公開,不得損害評審的獨立性和公正性。由此可見利益衝突多麼重要而敏感。現代科學已發展為龐大的社會事業,與方方面面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早已不再是少數人的「象牙塔」。醫學更關係到千百萬人的生老病死,既需要巨大的投資,又有豐厚的收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醫藥企業都為了謀取更大利潤,不惜花大力氣下大本錢「公關」,給一些科學家、醫生、管理者(尤其是其中的佼佼者)各種各樣的好處,如聘為顧問、理事、董事,資助他們科研經費、出國考察、參加學術活動,給予他們股份、分紅、回扣等等,名目繁多,花樣百出。在這種情況下,利益衝突不可避免,不能不嚴肅對待。

 

讓我們回過頭來簡單討論一下「片丸之爭」。丸和片孰優孰劣,「丸」有哪些長處哪些短處,「片」有什麼長處什麼短處,完全可以研究,這有利於兩者的改進和發展,也有利於患者的選擇。可是,由誰來研究,如何設計研究路線、分析研究結果,卻大有講究。比如,由作為某醫藥公司顧問的那位院士來主持此項研究就不一定合適。由他來宣布「丸」有嚴重副作用、「丸」不如「片」的「研究結果」更不妥當,因為這已然損害了另一家企業的利益,而增加了由院士自己擔任顧問的企業的利益,潛在的利益衝突變成了可見可觸的利益衝突。公眾對這樣的研究,免不了也要打個大問號。

 

這樣說,當然不是要束縛那些翹楚、才俊的手腳,不讓他們去維護和發展自己的利益。追求利益是人的天性。馬克思說過,人們為之爭取奮鬥的一切,都與利益密切相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要合理合法,利益更是多多益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雖然是古訓,卻也適用於市場經濟。溫家寶總理曾多次強調企業家、金融家身上要流淌「道德的血液」。2月1日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他特別提到亞當·斯密除寫了《國富論》外,還寫了《道德情操論》,他很喜歡閱讀《道德情操論》。在《國富論》中,斯密提出「經濟人」假說,為市場經濟奠定理論基礎。在《道德情操論》中,又提出「理性人」假設,論證市場經濟要符合道德規範,才能有序穩定。「一隻看不見的手是市場,一隻看不見的手是道德。」我想,作為理性文明的代表,科學家無疑比企業家更要流淌「道德的血液」。

 

早在1999年,美國18歲青年蓋辛革在基因治療中死亡,其主治醫生威爾遜因擁有藥品提供商的股份而備受詬病,美國也從制度層面加強了對利益衝突的防範。比如,著名的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就對其成員在企業兼職,擁有股份、榮譽等作了明確詳盡的規定,若為自己和相關企業牟取不當利益將受嚴肅處理。

 

「片丸之爭」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但不管為何,為了避免或減少因利益衝突而造成的損害,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並強化制度建設,總是必要的吧。(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科學時報》 (2009-3-6 A4 周末評論)

相關焦點

  • 貿易衝突:理念與利益的衝突
    麥迪遜意識到貿易政策背後的利益集團不同,「應該在何種程度上利用對外國製造商的限制,鼓勵本國製造商?土地所有者階層和製造商階層對這些問題有大相逕庭的結論,而且可能都不是出於對正義和公共利益的考慮。」黨派利益格局就此劃定,共和黨相對支持保護主義,而民主黨相對而言不那麼保護主義。除非遭遇南北戰爭或者大蕭條這樣的大事件,足以重新調整黨派政治,才能改變美國貿易政策。
  • 當代社會價值衝突,是利益衝突還是觀念衝突
    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群體、任何一個家庭甚至單個的個體之間都會有衝突。價值衝突通常會以利益衝突的形式表現出來,但究其實質還是價值層面或價值觀念上的衝突。東華大學人文學院黃軍甫副教授認為,現階段,中國不僅應該總結經濟上的發展成就,還應總結政治上和文化上的發展成就。當前,價值衝突已成為一個受到關注的社會問題。
  • 警惕:科研中的利益衝突
    後來的一天,我與北京的朋友交流版權研究方面的信息,他說他最近關心的是醫學論文中的利益衝突問題。醫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在西方國家已經有比較完善的規範,而在我國還沒有引起重視。可是,隨著我們的醫學研究水平的提高,研究結果將對社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到那時,醫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將會越來越突出。
  • 在法治軌道上化解利益衝突
    法律為市場主體平等交易創造了條件,也為市場主體解決利益衝突提供了解決途徑。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就是要把頂層設計與法律治理有機結合,在制度安排上,發揮法律在清晰利益邊界、遏制利益膨脹、協調利益關係、平衡利益訴求、維護公共利益等方面的職能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法治方式處理各種利益衝突  利益結構的變化容易引發社會衝突。
  • 利益衝突影響證券研究獨立性
    近日,一券商研究所的某分管領導因為涉嫌利益衝突而被迫辭職,證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越來越引人關注。利益衝突被證券分析師譽為「世紀難題」,妨礙著證券研究的獨立性,亟待求解。  因為利益衝突林林總總,證券研究的獨立性難以保證,導致一些證券分析師要麼不敢說真話,要麼進行利益輸送。
  • 「無直接利益衝突」危害執政基礎
    洪洞縣裡無好人——我明白這種偏激現象反映著民眾較普遍的社會情緒,如何定義它卻沒好好想過,現在好了,昨天出版的最新一期《瞭望》,發表《我國出現無直接利益衝突現象,參與者只為發洩》的長篇文章,把這種社會情緒定義為「無直接利益衝突」。    無須點撥,讀者們就明白,基於《瞭望》的背景及話語強勢,它突然發表長文提醒政府官員正視「無直接利益衝突」之危害,絕對是有的放矢。
  • 科學網—警惕科研中的利益衝突
    後來的一天,我與北京的朋友交流版權研究方面的信息,他說他最近關心的是醫學論文中的利益衝突問題。醫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在西方國家已經有比較完善的規範,而在我國還沒有引起重視。可是,隨著我們的醫學研究水平的提高,研究結果將對社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到那時,醫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將會越來越突出。
  • 利益衝突詞源探究與防範制度的發展
    1973年,加拿大制定了《利益衝突指導原則》,被認為是利益衝突立法的雛形。1985年,加拿大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利益衝突條例》,並於1994年和2003年分別制定了《利益衝突與離職後行為準則》《公共服務的價值與倫理規範》。2006年,在前述立法的基礎上,加拿大制定了專門的《利益衝突法》。
  • 周農:用多種機制防止利益衝突
    創新監督機制,用制度的威力防止利益衝突。一是加強重點對象監督。比如2012年,省水利廳在對機關工作人員家庭主要社會關係進行摸底調查的基礎上,制定了《湖南省水利機關工作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暫行辦法》;省交通運輸廳出臺了《湖南省交通運輸廳建設項目技術服務招標及委託防止利益衝突若干規定》,設定了交通運輸行業公職人員12條行為規範;省司法廳加強對全省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的管理,出臺了《湖南省律師和律師事務所避免利益衝突的規定》;省高級人民法院、省公安廳等單位從防止利益衝突角度出發
  • 專家:從三個層面防止公權組織利益衝突
    口宏觀上深化體制改革 口中觀上完善制度體系 口微觀上完善利益表達機制  利益衝突不僅包括公職人員利益衝突,也包括公權組織利益衝突。如果對公權組織利益衝突不加以防範,會導致更為嚴重的腐敗。為此,應該雙管齊下,在探索防止公職人員利益衝突之道的同時,也需要對公權組織利益衝突問題進行分析,並採取相應的防範和治理對策。
  • 全能銀行的潛在利益衝突及其法律規制
    全能銀行潛在的利益衝突及其危害  所謂利益衝突(conflicts of interest)是指某個人或某些人同時對於不同的某些個人、某些集團或組織以及某種事物在忠誠度和利害關係上發生矛盾的現象。  要考察全能銀行潛在利益衝突的法律監管制度,首先要弄清產生利益衝突的原因,進而弄清其危害,然後才好利用法律監管手段「對症下藥」。一位資深律師曾精闢地指出:「引發利益衝突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且在不斷變化中。」
  • 公開作者利益衝突對同行評審無影響
    公開作者利益衝突對同行評審無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8 13:05:56 美國哈佛大學Leslie K John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公開作者利益衝突在同行評審中的作用。
  • 「無直接利益衝突」矛盾的化解理念與路徑研究
    本文基於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基本理念和實踐模式,分析了「無直接利益衝突」矛盾的主要特徵及其產生原因,指出了我國政府在化解「無直接利益衝突」矛盾中應堅持的基本理念:以人為本、包容貴和、共建共享和公平正義,在思想基礎、現實基礎、制度基礎、社會基礎和實踐模式等方面探討了化解「無直接利益衝突」矛盾的路徑。
  • 重慶高院院長錢鋒:利益衝突考驗法官人品
    利益衝突考驗法官的人品。從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到中紀委十七屆六中全會反覆強調,防止利益衝突已成為反腐倡廉的重點,也指向下輪反腐敗體系建設的方向。在司法領域,同樣存在司法權謀求的公共利益與司法者個體的私人利益的衝突。法官手中法槌可定利益得失,手下硃筆可分利益多寡,無時無刻不面臨利益衝突考驗。
  • 科研背後是否有利益衝突?
    原標題:科研背後是否有利益衝突?  ■科技觀察家   關於長期使用手機會不會引發腦瘤這個問題,近年來科學界一直爭議不斷,幾乎隔一段時間就會得出一個結論迥異的「研究結果」,讓公眾看得直昏頭。眾所周知,當年美國的布希政府退出旨在遏制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其理由之一就是有關全球變暖的論點缺乏確鑿的證據;而前幾年國外亦有報導:一些研究電磁輻射的專家實則是手機產業的說客,手機輻射研究的混亂局面,遠不是科學固有的缺陷與無奈所造成的,背後的利益之爭在爭論中也起著重要作用。   從另一個方面看,科學充滿著不確定性,這實際上不足為怪。
  • 科學網—當科學研究遭遇利益衝突
    當科學研究遭遇利益衝突這項研究在2007年刊登於《柳葉刀》上的一篇論文中,表明在2002年到2004年參與其中的3081名患者中,纈沙坦治療和常規治療對血壓的影響與京都醫科大學研究的結論相似,不過在接受纈沙坦治療的患者中,中風、心絞痛和心臟衰竭的發病率更低。 然而,上述中期報告發現,在最終分析中,由於有意的數據操縱,關於收縮壓數據的12.8%與該大學原有的臨床記錄不一致。
  • 專家談公共決策過程中的利益衝突及其治理
    在這四個環節中,利益衝突表現出不同的形式。公共議題選擇環節中的利益衝突表現為決策者在選擇公共議題時不能準確掌握並公正對待各社會群體的利益訴求。公共議題的選擇是公共決策的邏輯起點,決策者需要通過對不同社會群體的利益訴求進行綜合分析、判斷,確定其合法性、緊迫性,並綜合當前政府公共資源總體水平與經濟社會形勢作出選擇。缺乏完善的利益傳遞機制是公共議題選擇環節發生利益衝突的重要原因。
  • 利益衝突:食品公司如何扭曲了營養科學?
    無論在哪兒,她總能看到刺眼的利益衝突。「我只需要看看標題,就能一眼看出來哪些營養學研究是由業界資助的。」這位紐約大學教授如是說,「實在是太明顯了。」奈斯德總能看到許多名字扎眼的研究論文,比如「康科德葡萄汁、認知功能和駕駛表現」(康科德是一個葡萄品種),還有「食用核桃之於糖尿病易感者的影響」 。
  • AI 讓學術論文更客觀:機器人助手查找利益衝突
    ,研究的數量每年增加了3%,人力無法應對 新湧現了一批輔助檢查論文潛在利益衝突的AI AI不能也沒有能力直接進行論文是否通過的決策 科學應該怎麼去處理利益衝突?一旦發現存在利益衝突,這就會成為客觀性的障礙,而客觀是科學的基本信條,也是學術和研究的基石,一旦存在利益衝突,科學家報告背後的真相也會受到質疑。 有時候,利益衝突是很明顯的。如果在成果裡面研究人員沒有披露存在商業利益的資金來源,其研究結果的合法性往往就會受到破壞。
  • 租房小知識:城鎮房屋租賃糾紛利益衝突化解機制
    三、房屋租賃糾紛主體利益衝突之多維化解途徑設計經分析,城鎮房屋租賃糾紛表現為出租人、承租人、次承租人,以及租賃管理者四方間之交錯利益衝突,究其利益衝突之緣由,宏觀層面受政府調控政策之負面效應及租賃市場之供求失衡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