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衝突詞源探究與防範制度的發展

2021-01-21 中國紀檢監察雜誌

「利」字早就出現在甲骨文、金文等文字中,是會意字,引申出獲利、利益等。「益」同「溢」,《說文解字》認為:益,饒也。從水、皿。皿益之意也。

通俗地講,利益是指好處。在《韋氏大詞典》裡,「利益」含有法定的權益、身受的好處或福利等釋義。《牛津法律大辭典》對「利益」下的定義是「人們受客觀規律制約的,為了滿足生存和發展而產生的,對於一定對象的各種客觀需求」。在我國,春秋時期的管仲是最早關注「利益」一詞之人。他認為,「夫凡人之情,見利莫能勿就,見害莫能勿避。」此後,儒、法、道諸家都把利益問題作為自己研究的對象。在西方,利益interest 一詞來源於拉丁文interesse,引申為在非報酬性的東西和事件中包含著某些報酬性的成分。

利益衝突,是一個多學科的概念。作為政治術語,是指政府官員公職上代表的公共利益與其自身具有的私人利益之間的衝突。作為法律術語,最初出現於民商事法律領域,原指不同利益主體之間在利益方面的矛盾和對抗關係。20世紀中葉,西方出現了公職人員個人利益與其履職所代表的公共利益之間相互交織的現象,為此,一些西方國家在反腐敗法律法規中引入利益衝突概念,用以專指公職人員因其公職身份所代表或維護的公共利益與其個人利益之間可能或正在發生的矛盾、對抗和衝突。

關於利益衝突的表現形式,西方學者有「七種說」,即賄賂、權力兜售、資金交易、饋贈與消遣、兼職、未來就業和處理親屬關係;也有的持「六種說」,即自我交易、不正當影響、濫用職權、假公濟私、以權謀私和「旋轉門」等形式;還有「九種說」,包括自我交易、施加影響、任人唯親、兼職和代表、合同、洩密、後就業、禮物、演講費等。

1973年,加拿大制定了《利益衝突指導原則》,被認為是利益衝突立法的雛形。1985年,加拿大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利益衝突條例》,並於1994年和2003年分別制定了《利益衝突與離職後行為準則》《公共服務的價值與倫理規範》。2006年,在前述立法的基礎上,加拿大制定了專門的《利益衝突法》。

20世紀70年代,英國也針對高級官員制定了一項「利益聲明」制度,要求官員在參與決策之前首先說明擬決策事項是否關聯到個人利益,利益內容包括個人在公司或社會上的任職兼職情況、所加入的政黨及社團、個人資產及所持公司股票、配偶及子女的任職情況等。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防止利益衝突被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以及許多西方發達國家視為有效預防腐敗的前瞻性策略,通過立法防止公職人員利益衝突逐漸成為這些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共識和普遍做法。

在我國歷史上,古代即有不少類似利益衝突的概念與提法,也有類似防止利益衝突的相關規定與做法。

如「瓜田李下」「裙帶關係」就與利益衝突相類似。「瓜田李下」出自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提醒大家要避偷瓜摘李之嫌。後來,避「瓜李之嫌」成為歷代官員的為官之道,與防止利益衝突有異曲同工之妙。「裙帶關係」出自宋代趙升《朝野類要》卷三:「親王南班之婿,號曰西宮,即所謂郡馬也,俗謂裙帶頭官。」指相互勾結攀援的姻親關係,後常被用於為和自己有關係的人圖私利的官員的腐敗行為。「裙帶關係」不僅包含親緣關係,也包含上下級、朋友、同事、同學和戰友之間等可能的「裙帶」。

我國古代的迴避制度與利益迴避相類似。迴避制度在設置時主要從血緣和地緣關係來考慮,如漢武帝時期即如此。到東漢有「三互法」,丈夫不能在自己家鄉和妻子家鄉所在之州、郡為官,兩州人不得交互為官。到了清代,除了官員任職迴避之外,還有司法審訊中的迴避制度。禁止官吏經商的制度,也包含防止利益衝突的內容。如唐朝禁止官吏經商,並規定了向所管轄屬下索取財物罪。此外,官吏不得向自己所監督管轄的人借貸財物,不得在所轄區內收受饋贈的豬羊,不得在出使公幹的地方及沿途各地接受遺送,不得非法為私事役使管轄下的人員,不得向部下租賃工具、僱用所轄部屬運輸,否則都是犯罪。

現代廉政意義上的利益衝突概念,大約在2000年前後被學術界引入我國。但在此之前,我國已有相關的立法實踐。據不完全統計,1979至2011年間,共有58次中央紀委全會、110餘項法律法規及政策涉及防止利益衝突內容。比如,《關於禁止在對外活動中送禮、受禮的決定》(1980年)、《關於嚴禁黨政機關和黨政幹部經商、辦企業的決定》(1984年)、《關於領導幹部報告個人重大事項的規定》(1997年)、《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試行)》(2004年)、《黨政領導幹部任職迴避暫行規定》(2006年)、《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2010年),等等。

2000年,十五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公報首次使用「利益衝突」概念。2009年,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建立健全防止利益衝突制度,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對防止利益衝突制度建設作出具體部署。2011年,中央紀委、監察部、國家預防腐敗局在北京、浙江等 7個省市開展防止利益衝突制度建設的試點工作。2018年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也體現了防止利益衝突的原則,如第八章「對違反廉潔紀律行為的處分」,對黨員幹部以權謀私的違紀行為作出處分規定。

在監察法、公務員法、審計法、證券法等涉及公務員行為規範的法律法規中,也有防止利益衝突的相關規定。如監察法第五十九條規定,「監察人員辭職、退休三年內,不得從事與監察和司法工作相關聯且可能發生利益衝突的職業。」公務員法明確規定了公務員交流、迴避等防止利益衝突的制度。

在地方和部門層面,浙江、上海、深圳、最高人民法院、海關總署等都出臺了相關辦法和規定。比如,浙江2010年出臺了《黨員領導幹部防止利益衝突暫行辦法》,2015年又出臺《關於防止領導幹部在公款存放方面發生利益衝突和利益輸送的辦法》;上海2018年制定出臺《關於市管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防止領導人員利益衝突的辦法(試行)》;深圳2018年印發《關於防止公職人員利益衝突的若干措施》;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出臺《關於人民法院落實廉政準則防止利益衝突的若干規定》;海關總署2012年出臺《海關落實防止發生利益衝突行為有關規定的實施辦法(試行)》。

概括而言,利益衝突古已有之,中外概莫能外。在管理失當的情況下,利益衝突可能導致公職人員犧牲公共利益尋求個人利益,進而引發腐敗問題。因此,把防止利益衝突的法規制度執行到位,對於監督制約權力運行、從源頭上預防腐敗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刊載於2019年第15期《中國紀檢監察》,作者:廣西大學君武學者特聘教授、法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廣西大學廉政研究中心研究員 聶資魯)

相關焦點

  • 謹防「利益衝突」
    當利益衝突尚未實際發生時,稱為潛在的利益衝突。 如今,利益衝突在科學研究,尤其是醫學研究中越來越受到重視。近幾年我主要從事生命倫理工作,參加過一些研究院所、大學和醫院的倫理評審。每次評審都要籤署有關利益衝突的文件,規定如有潛在的利益衝突,必須迴避、公開,不得損害評審的獨立性和公正性。由此可見利益衝突多麼重要而敏感。
  •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表示強化內控 切實防範利益衝突
    其中,一些機構對管理人義務職責明顯缺乏基本認識和準備,盲目提交申請;一些機構無視甚至故意混淆登記備案與行政許可的本質區別,將登記備案炒作為持牌金融業務,通過「倒殼」、「賣殼」謀取投機收益,嚴重擾亂行業秩序;一些機構從業人員(尤其是高管)數量及資格資質不符合《基金法》基本要求,不具備基本內控制度,顯然不具備履行受託義務專業能力;一些機構充當信貸資金通道,通過單一資產對接或結構化設計等方式發行「名股實債
  • 全能銀行的潛在利益衝突及其法律規制
    全能銀行具有的潛在的利益衝突問題,如果不通過有效的法律制度進行規範,很有可能會導致災難性後果。鑑於此,各國金融監管當局紛紛加強立法對此進行監管和防範。(2)業務防火牆——在銀行與經營證券業務的關聯公司之間設立防止利益衝突弊害發生的隔離措施。  「防火牆」制度通過在全能銀行內部的銀行部門與證券部門之間,在信息和人事交流、業務交往等方面作出限制,以防止銀行和證券業務間利潤轉移和互補而造成的不良後果,從而維護金融業的穩定和協調發展。例如一向以嚴格監管著稱的美國,其對「防火牆」制度設計十分縝密而精巧。
  • 專家:從三個層面防止公權組織利益衝突
    口宏觀上深化體制改革 口中觀上完善制度體系 口微觀上完善利益表達機制  利益衝突不僅包括公職人員利益衝突,也包括公權組織利益衝突。如果對公權組織利益衝突不加以防範,會導致更為嚴重的腐敗。為此,應該雙管齊下,在探索防止公職人員利益衝突之道的同時,也需要對公權組織利益衝突問題進行分析,並採取相應的防範和治理對策。
  • 「無直接利益衝突」矛盾的化解理念與路徑研究
    (三)以人大政協和政治性社團為依託完善化解矛盾的制度基礎 「無直接利益衝突」矛盾的爆發,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我國在社會治理體制方面存在的弊端。以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為主導,構建合乎時宜的社會治理的體制和機制,對於防範和化解「無直接利益衝突」事件、實現社會和諧,有著重要的意義。
  • 專家談公共決策過程中的利益衝突及其治理
    決策者所處的利益群體及已有的經驗和價值觀念都會深刻影響公共議題的判斷和選擇,而缺少利益代言人的社會群體,利益訴求往往難以得到充分重視。公共決策目標確定環節中的利益衝突表現為決策者在公共資源和利益確認中的自利性及非均衡性。決策目標確定是對社會利益的確認和分配,經由這種方式將社會群體的訴求制度化為以政府公信力為保證、以公權力為保障的公共利益。
  • 當代社會價值衝突,是利益衝突還是觀念衝突
    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群體、任何一個家庭甚至單個的個體之間都會有衝突。價值衝突通常會以利益衝突的形式表現出來,但究其實質還是價值層面或價值觀念上的衝突。東華大學人文學院黃軍甫副教授認為,現階段,中國不僅應該總結經濟上的發展成就,還應總結政治上和文化上的發展成就。當前,價值衝突已成為一個受到關注的社會問題。
  • 在法治軌道上化解利益衝突
    改革由問題倒逼而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環境汙染嚴重、腐敗多發、社會保障脆弱、民生問題突出、國家和社會安全充滿挑戰等等,這些矛盾和問題都涉及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依法調整各種利益關係,在法治軌道上化解利益衝突,關係到社會公平正義,關係到增強社會活力,也關係到改革成敗。
  • .| 承銷機構與受託管理人在債券違約下的責任承擔與利益衝突
    在實踐中,由於大部分債券承銷機構同時承擔著受託管理人的角色,因此一旦發生債券違約,相應機構在責任承擔以及職責履行方面存在一定的利益衝突問題。北京市道可特律師事務所資產管理團隊將對承銷機構與受託管理人在債券違約下的責任承擔與利益衝突問題進行分析探究。
  • 重慶高院院長錢鋒:利益衝突考驗法官人品
    利益衝突考驗法官的人品。從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到中紀委十七屆六中全會反覆強調,防止利益衝突已成為反腐倡廉的重點,也指向下輪反腐敗體系建設的方向。在司法領域,同樣存在司法權謀求的公共利益與司法者個體的私人利益的衝突。法官手中法槌可定利益得失,手下硃筆可分利益多寡,無時無刻不面臨利益衝突考驗。
  • 周農:用多種機制防止利益衝突
    創新監督機制,用制度的威力防止利益衝突。一是加強重點對象監督。二是完善相關制度規定。比如2012年,省水利廳在對機關工作人員家庭主要社會關係進行摸底調查的基礎上,制定了《湖南省水利機關工作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暫行辦法》;省交通運輸廳出臺了《湖南省交通運輸廳建設項目技術服務招標及委託防止利益衝突若干規定》,設定了交通運輸行業公職人員12條行為規範;省司法廳加強對全省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的管理,出臺了《湖南省律師和律師事務所避免利益衝突的規定》;省高級人民法院、省公安廳等單位從防止利益衝突角度出發
  • ...模型和算法的審慎和公平、防範利益衝突、風險識別和計量、反...
    此外,涉及科技公司和金融機構的合作模式、數據確權和個人信息保護、模型和算法的審慎和公平、防範利益衝突、風險識別和計量、反壟斷、風險救助等方面的內容,需要深入研究。* 指導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依據
  • 利益衝突影響證券研究獨立性
    近日,一券商研究所的某分管領導因為涉嫌利益衝突而被迫辭職,證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越來越引人關注。利益衝突被證券分析師譽為「世紀難題」,妨礙著證券研究的獨立性,亟待求解。  因為利益衝突林林總總,證券研究的獨立性難以保證,導致一些證券分析師要麼不敢說真話,要麼進行利益輸送。
  • 警惕:科研中的利益衝突
    後來的一天,我與北京的朋友交流版權研究方面的信息,他說他最近關心的是醫學論文中的利益衝突問題。醫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在西方國家已經有比較完善的規範,而在我國還沒有引起重視。可是,隨著我們的醫學研究水平的提高,研究結果將對社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到那時,醫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將會越來越突出。
  • 科學網—科技日報:遭遇利益衝突,科學家向左轉還是向右轉
    隨後,這一事件又因另一「權威人士」祝國光的出現而成為學術之爭,更讓人始料不及的是,兩位當事人的雙重身份讓學術研究深陷「利益之門」。 論文有沒有抄襲?藥品是否有毒? 兩個看似沒有交集的論題讓雙方吵得不可開交。 答案依然未知。然而,當學術之爭發展為「片」「丸」之爭,科研與企業的利益關係成為不得不提的話題。
  • 貿易衝突:理念與利益的衝突
    麥迪遜意識到貿易政策背後的利益集團不同,「應該在何種程度上利用對外國製造商的限制,鼓勵本國製造商?土地所有者階層和製造商階層對這些問題有大相逕庭的結論,而且可能都不是出於對正義和公共利益的考慮。」黨派利益格局就此劃定,共和黨相對支持保護主義,而民主黨相對而言不那麼保護主義。除非遭遇南北戰爭或者大蕭條這樣的大事件,足以重新調整黨派政治,才能改變美國貿易政策。
  • 科學網—警惕科研中的利益衝突
    後來的一天,我與北京的朋友交流版權研究方面的信息,他說他最近關心的是醫學論文中的利益衝突問題。醫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在西方國家已經有比較完善的規範,而在我國還沒有引起重視。可是,隨著我們的醫學研究水平的提高,研究結果將對社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到那時,醫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將會越來越突出。
  • 廣州市紀監介紹多種利益衝突問題情形,已成腐敗發生重要根源
    2019年初,在國家審計署移交廣州市紀委監委的線索中,多條與利益衝突有關。廣州市紀檢監察機關查辦的多起案件證明,利益衝突問題,已成為腐敗發生的重要根源。利益衝突問題花樣百出據廣州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領導幹部利益衝突主要是指,領導幹部的個人利益與其公職身份所代表或維護的公共利益之間可能發生的矛盾和衝突。
  • AI 讓學術論文更客觀:機器人助手查找利益衝突
    ,研究的數量每年增加了3%,人力無法應對 新湧現了一批輔助檢查論文潛在利益衝突的AI AI不能也沒有能力直接進行論文是否通過的決策 科學應該怎麼去處理利益衝突?一旦發現存在利益衝突,這就會成為客觀性的障礙,而客觀是科學的基本信條,也是學術和研究的基石,一旦存在利益衝突,科學家報告背後的真相也會受到質疑。 有時候,利益衝突是很明顯的。如果在成果裡面研究人員沒有披露存在商業利益的資金來源,其研究結果的合法性往往就會受到破壞。
  • 放棄科研工作是為避免利益衝突
    中國高校普遍存在著「公家田」和「自留地」問題,學校的發展是公家田,自己的專業或團隊是自留地,若兩者發生衝突,到底該怎麼選擇?有的人就會首先考慮自留地,這樣就和自己的職責相衝突。———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大學校長金東寒    去年7月,一紙調令,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11研究所所長金東寒,出任上海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