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日本政治制度搞的事兒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到今年年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第二次執政就將滿四年,成為近十年來日本少有的長期政權。在此之前,日本政壇一直亂象紛呈,更換首相如走馬燈,達到了一年一相的地步。安倍在那時也有了第一次執政不滿一年就黯然下臺的經歷。其實二戰結束71年來,日本已經有33人當過首相,平均下來每人任期僅有兩年多,因此日本首相當不長是常態,長期政權才罕見,而這與日本的政治制度密切有關。

  根據現行日本憲法,日本實行議會內閣制。天皇是日本的象徵,相當於國家元首,但不掌握權力。日本的行政權由內閣來行使,而內閣總理大臣也就是首相,由國會選舉產生並需天皇的任命。雖然日本眾參兩院都會舉行首相選舉,但由於眾議院選舉結果優先,因此一般來說,首相是由在眾議院中擁有多數席位的政黨黨首來擔任。不過,由於日本的政黨組織大多比較鬆散,政黨的分化重組如家常便飯,有時執政黨內部出現分裂,有時兩個較大的在野黨開展合作,這都會導致日本政壇重新洗牌,導致各政黨的議會席位出現變化,首相也就隨之換人。

  日本的政黨制度也有一些問題,比如執政黨黨首就是首相,但黨首本身也是有任期的而且任期還不長 (兩到三年),還時常與首相任期不重合,導致隨著執政黨每隔一段時間舉行黨首選舉,首相也很可能會跟著變。因此,即使日本各政黨之間的力量沒有變化,執政黨始終掌握著眾議院多數,但執政黨內部圍繞黨首選舉也會導致首相更迭。日本主要政黨自民黨和民進黨內部都派系林立,黨中有黨。過去自民黨長期執政期間,黨內各派為了爭奪黨首也就是首相的位置展開激烈爭奪,還出現了少數黨內大佬協商決定首相人選的「密室政治」,以及各大派系輪流坐莊的現象。

  日本首相更迭頻繁,還與國會的制度設計有很大關係。在日本國會政治中,經常會聽到「扭曲國會」的說法,指的是執政黨雖然控制了眾議院,但在參議院卻屬於少數派。日本眾議院雖在首相選舉等方面優先於參議院,但重要法案在眾議院通過後仍需得到參議院的通過才能最終成立。於是在參議院佔有多數席位的在野黨就會以此作為武器與執政党進行鬥爭。因此在「扭曲國會」下,日本首相不僅要擺平本黨內部的矛盾以及與執政夥伴之間的關係,還不能太得罪主要在野黨,否則其內閣提交的法案將很難在參議院獲得通過,導致政權最終一事無成。可以說,一旦現任首相面臨「扭曲國會」,其下臺也就進入倒計時了。安倍在第一次執政時,就是由於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中敗北而陷入「扭曲國會」窘境,最終無法承受壓力而辭職下臺。

  此外,日本首相職位如此不穩也與其分量較輕有很大關係。日本首相作為執政黨黨首、國家領導人,看似擁有巨大權力,但其實並不是那麼回事。要當首相,就必須首先是執政黨黨首,而如想在黨首選舉中勝選就必須獲得黨內各派勢力的認可,有時單獨一個黨達不到眾議院過半數席位,即使當了眾議院第一大黨黨首還需要聯合其他政黨才確保當選首相。因此,為了取得黨內各派勢力的支持以及執政夥伴的配合,日本首相需要向各方勢力作出妥協並且容易受到這些勢力的牽制。加上日本又是一個官僚力量相當強大的國家,在各中央政府部門,職業官僚們是「鐵打的營盤」,那些擔任首相和正副大臣的政治家們則只是「流水的兵」,造成日本大多數政權在制定政策時都不得不對官僚言聽計從。因此,日本首相往往只是表面上風光,但實際上並非國家的權力中心。權力中心模糊雖然有利於防止獨裁政權的出現,但也是導致日本首相更迭頻繁的深層原因。

  而作為2006年到2012年日本七年七首相的混亂政治中的親歷者,正是由於有了上述慘痛的教訓,安倍在2012年第二次執政後痛定思痛,通過強化黨首和首相權力鞏固自身地位,使自己成為自民黨自1955年建黨以來最有權力的黨首和首相,確保長期執政。一方面,安倍強化作為執政黨黨首對黨內眾參兩院議員候選人提名和競選資金分配的權力,牢牢掌握住黨內的「地盤」和「錢袋子」,並憑藉人事權和高超的政治技巧平衡了各派系,使自己在黨內一家獨大,從而實現在第二任期黨首選舉中無對手當選。另一方面,通過成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擴大首相權力,強化權威,使首相官邸真正成為日本行政權力的中樞,首相也真正成為內閣的首腦而非過去內閣召集人的角色,使自己施政時少了很多掣肘。

  當然,最重要的是安倍帶領自民黨在決定政權的國會選舉中獲勝。自2012年以來,安倍率自民黨在眾參兩院四次選舉中連續獲勝,但這更多得益於他的好運氣。據每次選後的民調結果顯示,正是由於此前的民主黨政權執政水平太爛,以及連續七年一年一相的政權空轉使選民心有餘悸,再加上其他在野黨實在成不了氣候,即使安倍所忽悠的「安倍經濟學」已經明顯破產,選民也只能在「矬子裡拔將軍」,繼續選擇自民黨和安倍政權了。

相關焦點

  • 《清末民初政治制度改革失敗原因的研究——制度的利益分析理論...
    日本神戶大學政治學博士(2003年3月取得)。研究領域:制度理論,政治制度形成與發展問題的研究。已出版的著作有《超越不同形式政治制度的研究範式——制度的利益分析理論之魅力》等。      內容簡介:本研究的題目是《清末民初政治制度改革失敗原因的研究——制度的利益分析理論系列研究之二》。
  • 五、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既有科學的指導思想,又有嚴謹的制度安排,既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又有有效的實現形式和可靠的推動力量。這一政治發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體內容、基本要求,都在憲法中得到了確認和體現,其精神實質是緊密聯繫、相互貫通、相互促進的。
  •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
    1946年11月,國民黨拒不履行國共兩黨經過艱苦談判籤訂的「雙十協定」,搞所謂「國民大會」,炮製了一部「憲法」,還搞了一場「改組政府」的鬧劇,組織了一個所謂「多黨政府」,實質上是反動專制、獨裁統治的偽裝,最終被人民所唾棄。歷史證明,在中國,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是一條走不通的路。
  • 關於憲法規定的我國政治制度及其特點和優勢
    對抓好憲法貫徹實施工作,習近平同志提出的第一個要求,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並明確指出:「這一政治發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體內容、基本要求,都在憲法中得到了確認和體現」。    今天我重點介紹1982年憲法對我國政治制度的發展和完善。
  • 自考《西方政治制度》複習筆記(3)
    第三章 選舉制度  一、單選、多選知識點  1、作為國家政治制度的選舉制度產生於奴隸制國家;選舉制度包括選舉原則、選舉組織、選舉程序等。
  • 高洪:日本戰後政治史上有關年號的政治較量
    在中國古代,曆法改革主要有兩種動機,一是政治層面的動機,二是技術層面的動機。改朝換代,昭示著天命的轉移和變革,新朝廷為了標榜其統治順應天意,必然要廢除舊的曆法,頒布新的曆法和年號,以獲取王權正統和社會承認的象徵意義。此外,在非改朝換代時期,如出現災異、祥瑞等,也會引發統治者對曆法和年號的改革。眾所周知,現今大多數國家都採用公元紀年法。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比較優勢
    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在中國經歷了長達68年的不斷發展和進化,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政治制度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獨特性源於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積澱、獨特的國情基礎、獨特的發展道路,其核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人民主體地位,體現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軍事、外交等方方面面。
  •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問答題和選擇題
    第一節 政治制度和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一、政治制度的涵義  制度及政治制度的定義  特點:(多選)穩定性、強制性、合法性、歷時性  二、政治制度與社會經濟、文化制度的關係  在社會各項制度中,根本性的、起決定性作用的制度是社會的經濟制度,經濟制度是社會結果的基礎
  • 《政治變遷中的國家與制度》簡介
    中國共產黨新聞 >>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 第五批成果文庫(2010—2011) 《政治變遷中的國家與制度》簡介
  • 國平:中國土壤長出的政治制度最可靠
    原標題:國平:中國土壤長出的政治制度最可靠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什麼樣的政治制度才是有生命力的?這不僅是一個重要理論課題,也是一個重大實踐命題。    世界上不少政治學者都在給一些國家的政治制度開藥方,不少國家也因此而嘗試引入全新的政治制度模式。
  • ...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
    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越性和生命力,準確把握人民政協性質、地位、職能和作用,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 飛鳥奈良時代:日本服飾走「唐風化」路線,服飾與等級制度並駕齊驅
    而且這個時期無論是經濟、政治制度還是文化,唐朝都對世界產生無比深遠的影響。 該時代的服飾,就很好的融合了北方遊牧民族、西域服裝、以及亞洲其他地區的服飾特點,大膽開放且豔麗多姿,而且這種服飾文化也被不斷傳播出去。這個時期中日有了又一次友好的服裝交流,唐服漂至日本並最終演變為日本的民族服飾:和服。
  • 日本「性政治」傳統:幕府時培養公娼閹割大名睪丸
    但在世界近代史上,只有日本軍隊押解著數十萬女性漂洋過海、翻山越嶺,逼迫她們為士兵提供性服務,以鼓勵士兵在侵略戰爭中去血腥廝殺。 這種軍隊性奴隸制度(日本沿用本國舊稱,把軍隊性奴隸曖昧地稱作「慰安婦」),與戰時偶發的強姦案完全不同。在軍隊性奴隸制度下,受侵略國的絕大多數受害婦女是被強逼或欺騙入軍,失去人身自由,充當性奴隸的,她們隨時可能失去生命。
  • 國會暴亂是對美國政治制度基礎的重大衝擊
    」,因此建構出了一套建立在相互制衡原則上的「複合共和制」,以期這個新生的國家能夠永遠讓理性佔據政治舞臺的中央。  從表面上來看,暴徒們衝擊的是國會大廈,但在本質上衝擊的卻是美國政治制度的基礎及其背後的核心價值。美國的立憲者們一方面設立「總統」一職,讓其服務於一個強大且團結的「聯邦」共同體;另一方面又通過各式複雜的分權與制衡機制遏制政治的民粹化。然而,在美國立憲者的計劃外發展起來的兩黨制和競爭性選舉制度卻成了一種「反叛」的力量。
  • ...支持者正要大規模示威「搞事兒」,川普卻先攤上大事,都是電話...
    支持者正要大規模示威「搞事兒」,川普卻先攤上大事,都是電話惹得禍...然而,在川普支持者正要「搞事兒」之前,川普本人卻麻煩不斷,甚至可能面臨刑事指控,而這一切都是幾通電話惹的禍。《華盛頓郵報》4日發表的一篇報導指出,這不是川普的私人通話第一次被曝光。該媒體列舉了川普在總統任期內4段被曝光的通話錄音,並指出這反映了川普執政的混亂。
  • 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關於發展社會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強大生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符合中國國情、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正確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既有科學的指導思想,又有嚴謹的制度安排,既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又有有效的實現形式和可靠的推動力量。這一政治發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體內容、基本要求,都在憲法中得到了確認和體現,其精神實質緊密聯繫、相互貫通、相互促進。
  • 21世紀的族群政治:議題、理論與制度
    從邏輯上說,這裡的少數幾個大型族群集團都想控制中央政府的政治權力,此時的政治競爭往往會非常激烈,不同族群集團之間的關係更容易被視為政治上的零和博弈。實際上,上文提到的亨廷頓2004年關於美國國內政治的著作《我們是誰?》,討論的就是國內層次的族群與宗教分化問題。就地區而言,不少非洲國家、亞洲國家都存在著兩個以上的宗教集團,它們的宗教身份還與族群身份交織在一起;歐洲內部的很多國家如今都面臨著國內穆斯林人口數量劇增的趨勢,這部分地引發了白人族裔基督徒群體的政治恐慌。這些政治現象某種程度上都可以用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來解釋。
  • 全國2018年10月自考西方政治制度真題
    全國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西方政治制度試題課程代碼:00316一、單項選擇題1.在古羅馬共和國時期,對元老院決定有否決權的行政官員是A.執政官B.保民官C.監察官D.行政長官2.在中世紀的佛羅倫斯共和國,最高行政機關是
  • 環球時報:沒有放之世界皆正確的政治制度
    原標題:【美】福山:沒有放之世界皆正確的政治制度   我更願意用「民主問責」而不是「民主」   首先,我想建立一個概念性的框架,來了解各個社會的政治制度之間存在根本性的差異,以及它們在未來的發展。在我看來,現代政治秩序有三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即國家能力、法治和民主問責。
  • 「好政治」的特性究竟是什麼
    原標題:「好政治」的特性究竟是什麼 本文語粹 ●無論從大歷史到近代史,還是中國、美國、蘇聯的比較,我們都可以看到,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的關係是非常多元的,並非一一對應的關係。 ●我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家治理的模式可以歸納為:堅持方向,混合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