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教案:《原子核》教學設計

2020-11-27 高考網

高二物理教案:《原子核》教學設計

2018-11-20 14:27:32 來源:網絡整理

高二物理教案:《原子核》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了解天然放射現象;知道三種射線的本質及特性。(重點)

  2、知道衰變現象;會寫衰變方程;知道半衰期的統計意義。(重點與難點)

  3、了解質能方程;會用質能方程進行簡單計算。知道裂變和聚變的特點。(重、難點)

  【知識要點】

  一、原子核的組成

  1.天然放射現象(1)物質發射射線的性質稱為。元素這種自發的放出射線的現象叫做.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稱為.(2)放射性不是少數幾種元素才有的,研究發現,原子序數大於的所有元素,都能自發的放出射線,原子序數小於83的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

  2.三種射線的比較

  射線種類組成速度貫穿本領電離作用

  射線高速氦核流0.1C

  最弱(用紙能擋住)很強

  射線高速電子流0.99C較強(穿透幾毫米的鋁板)較弱

  γ射線光子流(高頻電磁波)C最強(穿透幾釐米的鉛板和幾十釐米厚的混凝土)很弱

  小結:①實驗發現:元素具有放射性是由原子核決定的,跟原子所處的物理或化學狀態。不管該元素是以的形式存在,還是以形式存在,或者對它施加,或者升高它的,它都具有放射性。②三種射線都是高速運動的粒子,能量很高,都來自於原子核,這說明原子核內部也有複雜的結構。

  3.原子核的組成①1919年用α粒子轟擊氮原子核,發現了。質子帶  電荷,電荷量與一個電子所帶電荷量, ②盧瑟福提出了在原子核內部存在的設想,1932年通過實驗證實了這個猜想。中子不帶,mn=1.6749286×10-27kg③數據顯示:質子和中子的質量十分接近,統稱為,組成。④原子核的電荷數=數=數=序數

  ⑤原子核的質量數=數=數+數

  ⑥符號 表示原子核,X:符號;A:核的數;Z:數

  4.同位素

  (1)定義:具有相同而不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處於同一位置,因而互稱同位素。

  (2)性質:原子核的質子數決定了核外數目,也決定了電子在核外的分布情況,進而決定了這種元素的性質,因而同種元素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性質。

  二、放射性元素的衰變

  1.概念: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由於變了,它在周期表中的就變了,變成原子核。我們把這種變化稱為原子核的。2.衰變的種類

  ⑴α衰變:鈾238核放出一個α粒子後,核的質量數減少4,核電荷數減少2,變成新核-----釷234核。那這种放出α粒子的衰變叫做α衰變。衰變方程:普遍方程:衰變實質:2個質子和2個中子結合成一個整體射出

  ⑵β衰變:釷234核也具有放射性,它能放出一個β粒子而變成23491Pa(鏷),它進行的是β衰變,衰變方程:普遍方程:衰變實質:中子轉化為子和子,方程為:

  氡的衰變

  3.γ射線的產生

  γ射線是由於原子核在發生α衰變和β衰變時原子核處於激發態而產生的光(能量)輻射,通常是α射線和β射線而產生。γ射線的本質是能量。即γ射線的本質,不能單獨發生。

  4.半衰期

  (1)概念: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發生衰變所需的時間,叫做這種元素的

  (2)半衰期是表示放射性元素的衰變的物理量。

  (3)半衰期描述的對象是的原子核,不是原子核,這是一個規律

  (4)放射性元素衰變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內部的因素決定的,跟原子所處的和無關。一种放射性元素,不管它是以形式存在,還是以形式存在,或者對它施加,提高,都不能改變它的半衰期。

相關焦點

  • 滬教版高二年級物理教案:動量定理
    一、教學目的:1。理解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和表達式,知道動量定理適用於變力。2。能從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推導出動量表達式。3。會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物理現象,並能掌握一維情況下的計算問題。二、教學重點:   一、教學目的:  1。理解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和表達式,知道動量定理適用於變力。
  • 高三物理教案:《全反射》教學設計
    本文題目:高三物理第一單元章節教案:全反射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麼是光疏介質和光密介質,理解光的全反射現象,掌握髮生全反射的條件.  2、理解臨界角的物理意義,會根據公式確定光從介質射入真空(空氣)時的臨界角.  能力目標  能判斷是否發生全反射,並能解決有關的問題.  能運用全反射的知識分析和解釋一些簡單的現象了解光的全反射在光導纖維上的應用.
  • 高一化學教案:《硫酸》教學設計
    高一化學教案:《硫酸》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硫酸是硫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是一種典型的含氧酸,所以掌握硫酸的性質本節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學習過初中的《常見的酸一一硫酸》基礎之上的,對其物理性質和硫酸的吸水性和脫水性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是在學習過電離理論及氧化還原知識的基礎之上來進一步認識濃硫酸的性質。
  • 高二地理教案:《北方地區》教學設計
    高二地理教案:《北方地區》教學設計 2018-11-16 09:45:12 來源:精品學習網
  • 初中物理《密度》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會用密度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實驗認識到同種物質的質量跟體積成正比,且單位體積的同種物質的質量是一個定值,不同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不同,密度是表徵物質特性的一個物理量。【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探究活動,培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 高二政治教案:《社會發展的主體學案》教學設計
    本文題目:高二政治教案:社會發展的主體學案  【學習目標】  了解 人民群眾的含義 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理解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高二政治教案:社會發展的主體學案答案  【當堂達標】  1.B 2.A3.D  課後練習  1.A 2.C 3.B 4.B 5.B 6.C 7.B 8?B 9.C 10.B  11.①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動能和勢能
    動能和勢能教案示例之三   動能和勢能教案示例之三   教學目的   1.理解動能和重力勢能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麼是彈性勢能。   3.理解機械能的初步概念。   4.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位移和時間的關係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位移和時間的關係 2013-01-17 16:41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新東方網整理
  • 高二物理,開始學靜電學,學習的困難及對策
    高二物理開始學習靜電學客觀是存在較大困難的,學生滿眼迷茫,教師滿腹困惑。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學習困難的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1,初中課本上這部分知識太少,學生學習沒有較好的基礎。2,物質有分子組成,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有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3,絕緣體和導體的區別。絕緣體和導體中的正電荷(原子核)都是不能動的;區別在核外電子,絕緣體中的電子也是不能動的,而導體中的電子能夠移動稱為「自由電子」。
  • 高二地理教案:《海陸變遷》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  2.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係。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理解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  【難點】  通過模擬實驗,理解火山、地震的發生原理。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圖片導入。
  • 高中物理《圓周運動》教學設計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圓周運動》,根據新課標理念,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過渡句)好的教材分析會幫助我們對教學內容有一個宏觀的把握,所以,我先談談對教材的理解。一、教材分析本節內容選自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4節。
  • 高二政治教案: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
    十六大精神是正確意識   參考答案:   1.C 2.D 3.B 4.C 5.C   《高二教案( 1.5 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   上一篇教案: 高二教案(1.6 主觀必須符合客觀)   下一篇教案: 高二教案( 1.4 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 )   返回該欄目,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高二物理的四種學習方法
    物理培養研究問題的方法   及時完成學習任務   進入高二,同學們應該適時調整學習時間,要注意當天的學習任務要當天完成,不能留下問題,免得積少成多,問題越多,學習壓力越大,這樣會影響到學好物理的信心。
  • 《重力勢能》教學設計
    《重力勢能》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能說出什麼是重力勢能,能用公式表示重力勢能,知道影響重力勢能的因素。(2)能用重力勢能的公式進行計算。【過程與方法】通過類比功的概念推導重力做功與路徑的關係。
  • 高三物理教學教案:彈性碰撞模型及應用
    高三物理教學教案:彈性碰撞模型及應用 高考微信   彈性碰撞問題及其變形在是中學物理中常見問題,在高中物理中佔有重要位置
  • 高一物理教案:《自由落體運動》教案二
    高一物理教案:《自由落體運動》教案二  一.教學設計思路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教學方式多樣化,根據學習內容和目標的不同,採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那麼,在物理教學中,應該通過多樣化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通過不同形式的探究,理解科學本質、學習科學技能,體驗科學過程與方法,形成科學態度,激發對科學的愛好和尊重,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從而提高科學素養;通過在恰當的時機設置一些活動,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從而促進其合作、創新精神,提高其交往、承受能力,培養其競爭、平等意識。
  • 牛津版高二上期Unit 2 Continuous Learning閱讀課說課設計
    教師招聘面試說課:【中公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提供2018教師招聘考試面試分數說課稿、面試說課流程、說課教案、說課禁忌、教師面試說課怎麼準備等輔導資料。本文整理牛津版高二上期Unit 2 Continuous Learning閱讀課說課設計。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報名時間請關注北京教師編制考試網。
  • 高二地理教案:《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教學設計
    共1課時  第二節 森林的開發和保護… 高中地理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讓學生了解森林的生態效益;2.讓學生知道雨林的分布地區  而高二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有更強的數據分析能力、信息獲取能力,以及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發現問題,體會雨林現狀,提出開發和保護的措施,不斷完善地理整體性觀念。
  • 高三物理教案:《圓周運動複習》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  已經要求學生在課前對圓周運動基本概念進行自主複習 問:1)在圓周運動章節中,描述圓周運動的物理量有哪一些? 2熟練掌握不同類型傳送裝置相關物理量的關係及計算。 2)讓學生熟悉圓周運動相關物理量及其關係。
  • 高一歷史教案:《兩極格局的形成》教學設計
    高一歷史教案:《兩極格局的形成》教學設計 課標 要求 1.了解美蘇兩極對峙格局形成的基本過程和具體表現 教學 重點 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北大西洋公約》;經濟互助委員會;《華沙條約》   教學 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