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教案:《硫酸》教學設計

2020-12-01 高考網

高一化學教案:《硫酸》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硫酸是硫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是一種典型的含氧酸,所以掌握硫酸的性質,有助於學生系統掌握硫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之間的內在聯繫。本節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學習過初中的《常見的酸一一硫酸》基礎之上的,對其物理性質和硫酸的吸水性和脫水性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是在學習過電離理論及氧化還原知識的基礎之上來進一步認識濃硫酸的性質。硫酸中的硫元素處於最高價,在濃硫酸中硫酸主要以分子的形式存在,這就決定了它有別於稀硫酸的性質即它的特性,在特性中的強氧化性又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重要性質,硫酸是強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這部分內容,既是重要的基礎知識,又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

  用。

  2.教材的編排中體現的五條知識脈絡

  1.知識線:

  知識發展線索:酸的通性——稀硫酸的性質——濃硫酸的特殊性——氧化還原反應

  內容深廣度(要點):認識酸的通性——知道稀硫酸的通性——掌握濃硫酸的特性——鞏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2.學生認識發展線

  學生的認識發展脈絡:首先從初中化學的有關內容人手,先複習稀硫酸的性質,然後通過活動質疑,為物質的性質的預測提供思路。

  3.問題線:通過「思考與交流」,應用初中化學知識了解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再通過設計閱讀導向性問題提綱引出濃硫酸的化學性質,最後用科學實驗解決問題。

  4話動線:學生閱讀課本獲取信息,學生動手實驗,小組討論,教師演示實驗

  5.情景線:生活素材——課本素材——科學素材——生活素材

  五條線索間的關係: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學中,知識線和學生認識發展線確定了教學的目標,問題線、活動線和情景素材線展現了實現目標的途徑。

  【二】學情分析:

  1.已知:學生在初中已掌握了硫酸所具有的酸的通性,因而我在本節課中僅以知識回顧的方式提出,使硫酸知識完整化

  2.想知:濃硫酸脫水性和吸水性的有關知識

  3.未知:學生在初中幾乎沒有涉及濃硫酸的強氧化性,因而我認為這是本節課需要用探究的方法重點突破的內容

  4.實驗探知:採取學生做實驗,親身體驗,分析得出結論的方式,強化脫水性和吸水性的概念及區別

  (三)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和教學實際,將教學目標細化為以下幾個方面:①、通過複習回憶鞏固稀、濃硫酸的共性:酸性;②、探究識記濃硫酸的物理性質;③、通過探究理解掌握濃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④、閱讀自學,通過對硫酸性質的認識明確其用途。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通過無機物性質的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操作技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通過閱讀、查閱、討論和概括有關硫酸的知識,培養學生獲取知識以及信息加工能力;掌握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通過硫酸的重要用途,認識硫酸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並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②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和合作意識;

  ③通過實驗探究活動,體驗實驗對認識和研究物質性質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創新的良好品質。

相關焦點

  • 高一化學教學教案:甲烷
    高一化學教學教案:甲烷 2013-01-13 23:51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新東方網整理
  • 高一歷史教案:《兩極格局的形成》教學設計
    高一歷史教案:《兩極格局的形成》教學設計 課標 要求 1.了解美蘇兩極對峙格局形成的基本過程和具體表現 教學 重點 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北大西洋公約》;經濟互助委員會;《華沙條約》   教學 難點
  • 高一地理教案:《陸地水》教學設計
    高一地理教案:《陸地水》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陸地水體的組成及主要類型,能夠分析掌握陸地各種水體之間相互運動和相互轉化的關係,掌握陸地水體的運動更新過程和規律
  • 高一化學教案:《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教案一
    高一化學教案:《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教案一  啟發式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自主學習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教案二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教案二  一、說教材  (一) 教材地位和作用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2章第4節的教學內容,主要學習細胞中糖類和脂質的種類和功能,由於本章與生活常識的密切結合
  • 高一化學教學教案:溴和海水提溴
    化學教案-溴和海水提溴   課題溴與海水提溴   教學   目標1. 掌握Br2、I2單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 掌握Br2單質的製取流程。   3. 比較Cl2、Br2、I2單質氧化性的強弱。
  • 高一生物教案:《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教學設計
    高一生物教案:《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教學設計  1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五章第三節「細胞呼吸」第2課時的內容涉及的知識點主要有細胞呼吸的過程及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其中有氧呼吸的過程及原理是教學的重點,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質是教學的難點。  由於學生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學習中,他們已經初步形成了對「細胞呼吸」的認知。
  • 高一化學教學教案:離子鍵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掌握化學鍵、離子鍵的概念;掌握離子鍵的形成過程和形成條件,並能熟練地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能力培養:通過對離子鍵形成過程的教學,培養學生抽象思維和綜合概括能力。   科學思想:培養學生用對立統一規律認識問題。
  • 高一地理教案:《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教學設計
    高一地理教案:《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教學設計  一、課標分析  (一)課標要求  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特點及其形成條件本教學設計為第一節的第一部分內容。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區位及農業區位的含義。  (2)學會分析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  (3)學會運用農業區位因素分析評價某一地區的農業選擇。
  •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位移和時間的關係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位移和時間的關係 2013-01-17 16:41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新東方網整理
  • 高一化學教學教案:氣體摩爾體積
    氣體摩爾體積   教學設計示例二   第二節 氣體摩爾體積   第二課時   能力目標   通過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和有關計算的教學,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   通過有關氣體摩爾體積計算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並了解學科間相關知識的聯繫。   情感目標   通過本節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能量「通貨」——ATP》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能量「通貨」——ATP》教案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能夠簡述ATP的化學組成和特點  b能夠書寫出ATP的分子簡式  C能夠解釋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2.能力目標:通過閱讀和小組合作探究分析教材,增強學生分析歸       納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合作,學會交流。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一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簡述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  2.能力與過程:學會資料分析、數據處理的能力;  嘗試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 高一化學怎麼學?
    對比初、高中課程標準中對教學目標及目的的闡述可知:初中化學是啟蒙學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素質教育。從教科書及教學實際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學主要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化學知識、基本化學實驗技能、簡單化學計算及化學在生活、生產及科研方面的某些應用。其知識層次只要求學生認識表面現象及結果即可。
  • > 高三化學教案:《電離平衡和電化學》教學設計
    「高三化學教案:電離平衡和電化學」,希望可以給大家的學習或教學提供更多的幫助。  (1)理解鹽類水解的原理.了解鹽溶液的酸鹼性。理解影響弱電解質電離平衡的因素。理解弱電解質的電離跟鹽的水解的內在聯繫,能根據這種聯結關係進行辯證分析。
  • 高三化學教案:《電離平衡和電化學》教學設計
    「高三化學教案:電離平衡和電化學」,希望可以給大家的學習或教學提供更多的幫助。  (1)理解鹽類水解的原理.了解鹽溶液的酸鹼性。理解影響弱電解質電離平衡的因素。理解弱電解質的電離跟鹽的水解的內在聯繫,能根據這種聯結關係進行辯證分析。
  • 高一政治教案:《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教學設計(一)
    高一政治教案:《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教學設計(一)  一、教材分析  通過上一框學生學習了中國共產黨的地位、性質、執政方式等知識,為本框題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從學生的思想實際來看,高一學生雖然積極關心國家大事,但思想容易偏激,往往以偏概全,所以教師須引導學生客觀全面地分析問題。  五、教學方法  1探究性學習法。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2、自學引導法。課前布置相關問題,讓學生自學。
  • 初三化學教學教案:鐵的性質
    第六章 鐵-第一節 鐵的性質   學習目標   1、初步了解鐵的物理性質;   2、掌握鐵的化學性質(跟氧氣的氧化反應,跟鹽酸、稀硫酸和硫酸銅溶液的置換反應)。能夠分析比較鐵與鎂、鋅、銅等金屬的活動性大小,能夠判斷鐵分別與稀硫酸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後溶液質量的變化。
  • 初中化學《空氣的成分》教案教學設計及說課稿模板!
    教師之夢微信公眾號在之前也發過不少教學設計模板和一些萬能模板,需要的同學可以在後臺回復教學設計進行查看。《空氣的成分》教學設計1.通過實驗探究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含量,並對空氣的成分有進一步的了解。【教師提問】氧氣是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在加熱或點燃的條件下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氮氣是化學性質比較穩定的氣體,一般不與其它物質發生反應。根據這一點,我們可以採取怎樣的方法來測定氧氣的含量?【學生回答】燃燒一定量的空氣,測量消耗掉的氣體的體積即可。【教師活動】據此我們設計了一個測量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圖。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癌變》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癌變》教案一  教材分析:  本章的學習,是學生從前面了解了細胞生命系統的物質組成、構成和功能之後,來認識細胞這個生命系統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因此本章的學習需要以前幾章的內容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