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教學教案:離子鍵

2020-12-06 新東方網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掌握化學鍵、離子鍵的概念;掌握離子鍵的形成過程和形成條件,並能熟練地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能力培養:通過對離子鍵形成過程的教學,培養學生抽象思維和綜合概括能力。

  科學思想:培養學生用對立統一規律認識問題。

  科學品質:結合教學培養學生認真仔細、一絲不苟的學習精神。

  科學方法: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重點、難點 離子鍵和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展示】氯化鈉固體和水的樣品。

  【設問】1.食鹽是由哪幾個元素組成的?水是由哪幾種元素組成的?

  2.氯原子和鈉原子為什麼能自動結合成氯化鈉?氫原子和氧原子為什麼能自動結合成水分子?

  思考、回答:

  食鹽是由鈉和氯兩種元素組成,水是由氫和氧兩種元素組成。

  猜想。

  宏觀展示,引入微觀思考。

  從原子結構入手,激發學生求知慾。

  【引言】人在地球上生活而不能自動脫離地球,是因為地球對人有吸引力。同樣的原子之間能自動結合是因為它們之間存在著強烈的相互作用。

  這種強烈的相互作用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化學鍵,由於有化學鍵使得一百多種元素構成了世間的萬事萬物。

  領悟。

  從宏觀到微觀訓練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板書】一、什麼是化學鍵

  【講解】我們知道氫分子是由氫原子構成的,要想使氫分子分解成氫原子需要加熱到溫度高達2000℃,它的分解率仍不到1%,這就說明在氫分子裡氫原子與氫原子之間存在著強烈的相互作用,

  領悟。

  為引出化學鍵的概念做鋪墊。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如果要破壞這種作用就需消耗436kJmol的能量。這種強烈的相互作用存在於分子內相鄰的兩個原子間,也存在於多個原子間。

  【板書】相鄰的兩個或多個原子之間強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學鍵。

  【引言】根據構成強烈的相互作用的微粒不同,我們把化學鍵分為離子鍵、共價鍵等類型,現在我們先學習離子鍵。

  分析概念的內涵及關鍵詞:「相鄰的」、「強烈的」。領悟

  培養學生準確嚴謹的科學態度。

  【板書】二、離子鍵

  【軟體演示】

  【提問】請同學從電子得失角度分析鈉和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的過程。

  分析、敘述當鈉原子與氯原子相遇時,鈉原子失去最外層的一個電子,成為鈉離子,帶正電,氯原子得到了鈉失去的電子,成為帶負電的氯離子,陰、陽離子的異性電荷相吸結合到一起,形成氯化鈉。

  由舊知識引入新知識。從原子結構入手進行分析離子鍵的形成過程及本質,同時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組織討論】1.在食鹽晶體中Na+與Cl-間存在有哪些力?

  2.陰、陽離子結合在一起,彼此電荷是否會中和呢?

  【評價】對討論結果給予正確的評價,並重複正確結論。

  思考、討論發表見解。

  1.陰、陽離子之間除了有靜電引力作用外,還有電子與電子、原子核與原子核之間的相互排斥作用。

  2.當兩種離子接近到某一定距離時,吸引與排斥達到了平衡。於是陰、陽離子之間就形成了穩定的化學鍵。所以所謂陰、陽離子電荷相互中和的現象是不會發生的。

  加深對靜電作用的理解,突破難點。同時培養學生用「對立統一規律」來認識問題。

  【小結並板書】1.陰、陽離子間通過靜電作用所形成的化學鍵叫做離子鍵。

  記錄後在教師點撥引路下分析離子鍵的概念。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路】成鍵微粒:

  相互作用:

  成鍵過程:

  【講述】含有離子鍵的化合物就是我們初中所學過的離子化合物。大多數的鹽、鹼、低價金屬氧化物都屬於離子化合物,所以它們都含有離子鍵。

  【設疑】要想形成離子鍵、就必須有能提供陰、陽離子的物質,那麼哪些物質能提供陰、陽離子呢?

  【講解】不是只有活潑的金屬元素和活潑的非金屬元素之間的化合才能形成離子鍵,如銨離子與氯離子也能形成離子鍵、鈉離子與硫酸根離子也能形成離子鍵。

  陰、陽離子。

  靜電作用(靜電引力和斥力)。

  陰、陽離子接近到某一定距離時,吸引和排斥達到平衡就形成了離子鍵。

  分析回答出活潑金屬提供陽離子、活潑非金屬提供陰離子。領悟。

  加強對離子鍵概念的理解,突破難點。由個別向一般的科學方法的培養。

  深入掌握離子鍵的形成條件,理解個別和一般的關係。

  【引言】從上可以看出原子成鍵是和其最外層電子有關,那麼如何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最外層電子呢?為此我們引入一個新的化學用語——電子式。

  【板書】 2.電子式:在元素符號周圍用「·」或「×」來表示原子最外層電子的式子。

  【舉例並講解】

  原子電子式: H·Na·

  離子電子式:Na+ Mg2+

  【投影】課堂練習

  1.寫出下列微粒的電子式:

  S Br Br- S2-

  領悟。

  理解。

  領悟。

  總結電子式的寫法。金屬陽離子的電子式就是其離子符號,非金屬陰離子電子式要做到「二標」即標「[ ]」和「電荷數」獨立完成:

  初步掌握原子及簡單離子的電子式的書寫方法,為下一環節做準備。

  【引言】用電子式可以直觀地表示出原子之間是怎樣結合的以及原子結構特點與化學鍵間的關係。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板書】3.用電子式表示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舉例並講解】用電子式表示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設問】用電子式表示物質形成過程與化學方程式在書寫上有何不同?

  【指導討論】請同學們歸納小結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形成過程的注意事項。

  請其他組對上述發言進行評議。

  【評價】對學生的發言給予正確評價,並注意要點。

  根據左式描述其意義。

  領悟各式的含義及整體的含義,區別用電子式表示物質和用電子式表示物質形成過程的不同,並與化學方程式進行比較分析它們的不同之處。

  領悟書寫方法。

  討論。

  一個小組的代表發言:

  1.首先考慮箭號左方原子的擺放,並寫出它們的電子式。

  2.箭號右方寫離子化合物的電子式。寫時要注意二標:標正負電荷、陰離子標[ ]。另一個小組的代表發言。

  3.箭號左方相同的微粒可以合併寫,箭號右方相同的微粒不可以合併寫。

  4.在標正負電荷時,特別要注意正負電荷總數相等。

  通過分析比較,初步學會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為講清重點做準備。為突破難點做準備。突破重點、難點,同時培養學生認真仔細,一絲不苟的學習精神。重複要點。

  【投影】課堂練習

  2.用電子式表示離子鍵形成過程

  的下列各式,其中正確的是( )。

  逐個分析對、錯及錯因。正確為(C)。

  強化書寫時的注意事項,達到熟練書寫;同時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一絲不苟的學習精神。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總結】

  結合學生總結,加以完善。

  【作業】課本第145頁第1、2題,第146頁第3題。

  學生總結本節重點內容。

  訓練學生歸納總結概括能力。

  【投影】隨堂檢測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兩個原子或多個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學鍵。

  (B)陰、陽離子通過靜電引力而形成的化學鍵叫做離子鍵。

  (C)只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化合時才能形成離子鍵。

  (D)大多數的鹽、鹼和低價金屬氧化物中含有離子鍵。

  2.用電子式表示下列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BaCl2 NaF MgS K2O

  3.主族元素A和B可形成AB2型離子化合物,用電子式表示AB2的形成過程。

  考察本節所學概念。

  考察本節重點掌握情況。

  針對優秀學生。

  離子鍵一文

 

相關焦點

  • 高一化學教學教案:甲烷
    高一化學教學教案:甲烷 2013-01-13 23:51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新東方網整理
  • 高一化學教案:《硫酸》教學設計
    高一化學教案:《硫酸》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硫酸是硫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是一種典型的含氧酸,所以掌握硫酸的性質  3.問題線:通過「思考與交流」,應用初中化學知識了解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再通過設計閱讀導向性問題提綱引出濃硫酸的化學性質,最後用科學實驗解決問題。
  • 《離子鍵》說課稿
    (過渡: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一、說教材該部分內容出自人教版化學必修2第一章第三節的內容。該部分內容是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通過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以及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比較,使學生進一步從結構的角度認識物質的構成,從而揭示化學反應的實質。
  • 高一化學教案:《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教案一
    高一化學教案:《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教案一  啟發式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自主學習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
  • 高一化學教學教案:溴和海水提溴
    化學教案-溴和海水提溴   課題溴與海水提溴   教學   目標1. 掌握Br2、I2單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 掌握Br2單質的製取流程。   3. 比較Cl2、Br2、I2單質氧化性的強弱。
  • 離子鍵-人教版必修2化學同步優質系列教案
    1.3化學鍵【素養目標】1.能用電子式說明物質的組成,並能用電子式表示共價化合物的形成過程。2.會分析離子鍵、共價鍵的形成,建立離子鍵、共價鍵、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判斷思維模型。3.從不同的視角認識物質組成的多樣性,會分析物質變化中化學鍵的可能變化。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教案二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教案二  一、說教材  (一) 教材地位和作用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2章第4節的教學內容,主要學習細胞中糖類和脂質的種類和功能,由於本章與生活常識的密切結合
  • 高一歷史教案:《兩極格局的形成》教學設計
    高一歷史教案:《兩極格局的形成》教學設計 課標 要求 1.了解美蘇兩極對峙格局形成的基本過程和具體表現 教學 重點 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北大西洋公約》;經濟互助委員會;《華沙條約》   教學 難點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一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簡述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  2.能力與過程:學會資料分析、數據處理的能力;  嘗試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位移和時間的關係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位移和時間的關係 2013-01-17 16:41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新東方網整理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能量「通貨」——ATP》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能量「通貨」——ATP》教案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能夠簡述ATP的化學組成和特點  b能夠書寫出ATP的分子簡式  C能夠解釋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2.能力目標:通過閱讀和小組合作探究分析教材,增強學生分析歸       納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合作,學會交流。
  • 高一地理教案:《陸地水》教學設計
    高一地理教案:《陸地水》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陸地水體的組成及主要類型,能夠分析掌握陸地各種水體之間相互運動和相互轉化的關係,掌握陸地水體的運動更新過程和規律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癌變》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癌變》教案一  教材分析:  本章的學習,是學生從前面了解了細胞生命系統的物質組成、構成和功能之後,來認識細胞這個生命系統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因此本章的學習需要以前幾章的內容作基礎。
  •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癌變》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癌變》教案一  教材分析:  本章的學習,是學生從前面了解了細胞生命系統的物質組成、構成和功能之後,來認識細胞這個生命系統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增殖》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增殖》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一)細胞增殖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細胞增殖」 是《生物1(必修)──分子與細胞》第六章第1節的內容。其中有絲分裂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有絲分裂是學生以後學習減數分裂和遺傳規律的基礎,也是學習DNA複製及遺傳信息傳遞的重要基礎,甚至是生物班的學生學習選修模塊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模擬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係,探討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因。  2、簡述細胞的生長和增殖的周期性。
  •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動能和勢能
    動能和勢能教案示例之三   動能和勢能教案示例之三   教學目的   1.理解動能和重力勢能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麼是彈性勢能。   3.理解機械能的初步概念。   4.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 高一生物教案:《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教學設計
    高一生物教案:《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教學設計  1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五章第三節「細胞呼吸」第2課時的內容涉及的知識點主要有細胞呼吸的過程及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其中有氧呼吸的過程及原理是教學的重點,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質是教學的難點。  由於學生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學習中,他們已經初步形成了對「細胞呼吸」的認知。
  • 高一化學教學教案:物質的量[第一課時]
    情感目標   使學生認識到微觀和宏觀的相互轉化是研究化學的科學方法之一。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的思想。   強調解題規範化,單位使用準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主要介紹物質的量及其單位和摩爾質量。這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
  • 高一地理教學教案: 地球上的大氣 天氣與氣候
    高中地理教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第五節 天氣與氣候教案   天氣與氣候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第五節 天氣與氣候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天氣與氣候的區別,氣團的形成及其對天氣的影響
  • 高一地理教案:《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教學設計
    高一地理教案:《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教學設計  一、課標分析  (一)課標要求  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特點及其形成條件本教學設計為第一節的第一部分內容。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區位及農業區位的含義。  (2)學會分析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  (3)學會運用農業區位因素分析評價某一地區的農業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