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增殖》教案一

2021-01-08 高考網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增殖》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一)細胞增殖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細胞增殖」 是《生物1(必修)──分子與細胞》第六章第1節的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細胞生命系統的物質組成、結構和功能之後,來認識細胞這個系統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其中有絲分裂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有絲分裂是學生以後學習減數分裂和遺傳規律的基礎,也是學習DNA複製及遺傳信息傳遞的重要基礎,甚至是生物班的學生學習選修模塊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模擬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係,探討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因。

  2、簡述細胞的生長和增殖的周期性。          3、概述有絲分裂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

  1、嘗試用模擬的方法進行科學研究。

  2、運用數學分析、歸納和推理方法處理和分析實驗數據。

  3、培養學生分析圖像、解讀圖像的能力。

  4、學習用曲線圖描述DNA和染色體數量的變化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樹立生物體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的觀點。

  2、形成學生實事求是、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

  3、養成學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關係的模擬實驗理解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因。

  2、2、真核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

  教學難點

  1、細胞表面積與體積之比和細胞物質運輸效率的關係。2、真核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和數目的變化,以及DNA數量的變化。

  二、教法與學法分析

  (一)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有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較高,對生物課的學習也有比較濃厚的興趣,抽象思維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較強。雖然他們在初中學過「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但是在當時對細胞分裂的了解還是很淺,沒有深入到細胞分裂過程的水平。因此,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並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適當的教學策略,使新知識有效地整合進學生原有的知識網絡中,使學生的知識體系得到豐富和發展。

  (二)教法、學法分析

  本節課教學內容理論性強、抽象複雜,所以課前我會指導學生做好預習,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關於細胞不能夠無限長大,課本是安排了一個模擬探究實驗,這個實驗操作過程簡單,但是,實驗後的討論題卻有相當的思維力度,因此,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運用對比、推理等方法去分析好實驗數據,能夠讓學生採用聯想的方法將模擬實驗結果遷移到真實細胞。通過模擬探究使學生了解了細胞增殖的必要性,明白了生物體的生長還要靠細胞增殖增加細胞數量。

  在講有絲分裂各時期的主要特點時,我採用了FLASH動畫逐步演示並結合黑板板圖分步講解,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整個學習過程。這樣可使學生了解到認識和分析一個生命現象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方法,即除了一般的文字描述外,還可以用圖形描述特點,用圖解突出重點,用曲線描述量的變化規律,通過實驗驗證生物學知識等,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了解一些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

  三、教學過程分析



  四、板書設計

  一、細胞不能夠無限長大的原因

  1、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係限制了細胞的長大      2、細胞中的DNA數量是一定的

  二、細胞通過分裂進行增殖

  1、細胞增殖的意義             2、真核細胞分裂的方式

  三、高等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

  1、細胞周期的概念             2、有絲分裂各時期的主要特點

  3、染色體、染色單體的行為和數目變化、DNA數量變化

  【教學反思】

  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比較多,時間十分緊湊,教師一定要合理安排好各個環節的教學內容,做到重點突出。為此,我充分運用了「問題探究教學法」,盡力挖掘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學生主體性學習,使學生由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探索者和研究者,最大限度地培養了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處理問題能力、獲取信息能力以及邏輯推理等能力。

  本節課教學內容十分抽象、微觀,學生學起來覺得比較困難。為此,我很注重課程資源的選擇、整合和優化。通過課件逐步演示有絲分裂各時期的特點,很好地讓學生感受了細胞分裂過程的動態性和連續性。黑板板圖的應用又克服了多媒體手段轉瞬即逝的弊端,較好地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形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我還將模擬實驗引入課堂,通過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感知知識的形成,領悟科學的研究方法──模擬方法,更有助於知識的建構,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這種親身探究、生生互動的教學場景和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學習方式正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但是,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如何做好引導、指導工作,如何調動每一位同學的積極性,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願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癌變》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癌變》教案一  教材分析:  本章的學習,是學生從前面了解了細胞生命系統的物質組成、構成和功能之後,來認識細胞這個生命系統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因此本章的學習需要以前幾章的內容作基礎。
  •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癌變》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癌變》教案一  教材分析:  本章的學習,是學生從前面了解了細胞生命系統的物質組成、構成和功能之後,來認識細胞這個生命系統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一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簡述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  2.能力與過程:學會資料分析、數據處理的能力;  嘗試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能量「通貨」——ATP》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能量「通貨」——ATP》教案一  教學目標:  1.而細胞內ATP,ADP總量僅在2-10mg。人體細胞每天的能量需要水解200-300摩爾ATP,這意味著每個ATP分子每天要被重複利用2000-3000次,通過以上資料,會得什麼結論呢。  學生分析資料可知ATP在生物體內存在特點是:轉化快,含量低,且含量相對穩定。閱讀教材,分析如下問題。  問題6:ATP水解反應式,釋放能量去處?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教案二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教案二  一、說教材  (一) 教材地位和作用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2章第4節的教學內容,主要學習細胞中糖類和脂質的種類和功能,由於本章與生活常識的密切結合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膜—系統的邊界》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膜—系統的邊界》教案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簡述細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解釋細胞膜在維持細胞結構和功能中重要作用。  S:……(學生發言:脫口而出的同學可能往往回答細胞膜;略有思考的同學回答細胞壁;比較嚴謹的同學會回答「植物細胞的最外層是細胞壁,動物細胞的最外層是細胞膜」等)  (教師點評後總結,注意點評學生的思維習慣)  T: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而像植物、真菌、細菌等生物,細胞往往具有細胞壁。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教案一  【教學目標】  1.細胞質基質的成分和功能。  2.細胞器的基本結構與主要功能。  講述:細胞質基質是除去細胞器以外的膠狀物質,呈液態,含有水、無機鹽、脂類、糖類、胺基酸、核苷酸和酶等多種物質。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教師出示細胞亞顯微結構的投影片並講解。)  提問:從細胞亞顯微結構圖中看出,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的形態有何不同?  回答:基質為液態,沒有固定形狀。而細胞器有特定的形態結構。)
  • 高一生物教案:《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教案一  一、教學理念  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舉例說明物質進出細胞的類型、特點及過程  2、說出被動運輸與主動運輸的異同點  3、簡述主動運輸對細胞生活的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1、運用類比和對比的方法進行學習,抓住關鍵,掌握本質  2、
  • 高一生物教案:《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教學設計
    高一生物教案:《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教學設計  1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五章第三節「細胞呼吸」第2課時的內容涉及的知識點主要有細胞呼吸的過程及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其中有氧呼吸的過程及原理是教學的重點,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質是教學的難點。  由於學生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學習中,他們已經初步形成了對「細胞呼吸」的認知。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膜—系統的邊界》教案二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膜—系統的邊界》教案二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位於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課標教材必修1 分子與細胞 第三章第一節,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習了生物的物質基礎和細胞的種類的基礎上進行的
  • 高一生物教案:《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教案二
    高一生物教案:《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教案二  一、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模塊教材是以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為主線展開的,依次講述細胞的物質組成  六、教學設計思路  本設計遵循的新課程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依據「自主學習」的原則,以探究式教學方法為主線,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首先由「問題探討」引入,從「擴散」遷移到「滲透」。在完成滲透作用演示實驗的基礎上,由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總結出滲透作用發生的條件,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 高三生物教案:《生物細胞增殖複習學案》教學設計
    本文題目:高三生物教案:生物細胞增殖複習學案  第12課時 細胞增殖  知識網絡  基礎梳理  一、細胞不能無限長大  2、對多細胞生物來說,細胞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發育成新個體,在生物體的生長過程中,細胞通過______補充衰老、死亡的細胞。  3、細胞增殖是生物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礎。
  • 滬教版高一英語教案:Marco Polo
    點擊下載全部「滬教版高一英語教案:Marco Polo」  小編推薦:  滬教版高三英語教案:倒裝句式和反義疑問句  滬教版高三英語教案:賓語從句大剖析  滬教版高三英語教案:情態動詞和虛擬語氣
  • 滬教版高一年級物理教案:洛倫茲力作用下的圓周運動問題
    點擊下載全部滬教版高一物理教案:洛倫茲力作用下的圓周運動問題朽推薦:(上教版)高三物理教案:電磁感應定律的綜合應用(上教版)高三物理教案: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上教版)高三物理教案:驗證牛頓第二
  • 高一生物知識點學案大全2
    脂    肪: 蘇丹三(橘黃色) 蘇丹四(紅色)需要顯微鏡觀察6.水在細胞中的存在形式與作用:含量:水在細胞中的含量最多。存在形式:自由水:多, 結合水:少。功能:結合水是細胞的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劑、能運輸營養和廢物、參與反應7.
  • 高一地理教案:《崇明島的未來是什麼樣子》教案二
    高一地理教案:《崇明島的未來是什麼樣子》教案二  設計思路:  人類在地球上出現之後,外力中增加了人為作用的影響,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這種影響日趨明顯。  教學建議一:  1.對於該問題的研究,建議做一個模擬試驗,在一個狹長的水槽中,用沙土堆出山脈、河谷、平原、大海等地表形態,讓一定量的水從山上流下來,觀察泥沙在下遊和河口的堆積情況,然後重複上述實驗,直到有衝積島形成。
  • 高一生物教案:《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植物體最基本的新陳代謝之一,是生物界物質和能量的基本來源。同時,光合作用對必修1前面學過的細胞、ATP、酶等知識,對後面必修3中的穩態、生態系統等知識的學習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讓學生牢固掌握光合作用這一部分知識非常重要。而且光合作用的內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點。
  • 《分離定律》教案_教師資格面試高中生物
    相關推薦:教師資格證面試各學科教案匯總《分離定律》教案_教師資格面試高中生物,中公講師為大家進行錄製教師資格面試備考系列視頻,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以下為高中生物《分離定律》教案。高中生物《分離定律》教案一、教學目標1.學生能夠通過遺傳與進化觀理解分離定律的內容。2.通過對孟德爾對一對相對性狀的研究實驗,建立類推理與演繹的思維。3.通過對孟德爾實驗的分析,根據初中所學遺傳的相關知識,構建生物模型。4養成嚴謹的求知態度和對生物學科的濃厚興趣。
  • 高一化學教案:《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教案一
    高一化學教案:《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教案一  啟發式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自主學習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
  • 教師招聘初中生物《動植物細胞的區別》教案
    《動植物細胞的區別》教案一、教學目標1.說出動植物細胞的主要區別。2.通過比較動植物細胞的結構示意圖,掌握動植物細胞的區別,提高觀察、概括能力。3.認同細胞是生命的基本結構單位,不同生命體的細胞有一定的區別。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動植物細胞的主要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