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案:《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教案一

2020-12-08 高考網

高一生物教案:《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教案一

  一、教學理念

  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模塊第4章第3節的內容,是在學習了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物質的輸入和輸出方式,是理解結構和功能相統一原理的很好內容。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具備了細胞膜的結構、水跨膜運輸的實例的基礎,掌握了蛋白質多樣性的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認知基礎。同時學生對探究有熱情,但是對探究的目的性及過程,結論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舉例說明物質進出細胞的類型、特點及過程

  2、說出被動運輸與主動運輸的異同點

  3、簡述主動運輸對細胞生活的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1、運用類比和對比的方法進行學習,抓住關鍵,掌握本質

  2、運用表格進行對比、小結

  3、運用畫概念圖進行總結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本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價值方面不太明顯,主要強調積極參與討論,主動思考,

  大膽回答問題,也可進行集體觀念的教育等。

  五、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一)教學重點: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解決方法:

  1、介紹擴散現象,列舉氧和二氧化碳進出細胞的現象,總結出自由擴散的概念。

  2、葡萄糖不能通過無蛋白質的脂雙層,卻能通過細胞膜,總結協助擴散的概念。

  3、列舉逆濃度梯度跨膜運輸現象,總結出主動運輸的概念。

  (二)教學難點:主動運輸

  解決方法:通過列舉逆濃度梯度跨膜運輸的現象,播放相關的多媒體動畫,講清主動運輸的概念及特點。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策略

  本節課的教學採用教師主導,學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討論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綜合運用到課程標準所提到的「觀察、描述、比較、概括、分析、解讀圖表」等技能,並配以多媒體輔助教學。

  八、教具準備

  相關多媒體動畫課件,如自由擴散、協助擴散、主動運輸的動畫課件。

  九、教學程序

  (一)複習相關知識

  回顧細胞膜結構:展示細胞膜結構圖,提問細胞膜化學組成,結構特點,功能特點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講述:我們知道細胞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它每時每刻都在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物質的進進出出都要經過細胞的邊界——細胞膜。那麼是否所有的物質都能自由通過細胞膜呢?哪些可以出入?這些物質又是以何種方式出入的呢?

  課件展示人工合成的無蛋白質的磷脂雙分子層,學生交流以下三個問題:

  1、什麼樣的物質能夠通過脂雙層?

  2、什麼樣的物質不能通過?

  3、圖中葡萄糖是不能通過脂雙層的,但細胞卻需要不斷補充葡萄糖以提供能量,這該如何解釋呢?

  帶著這些問題學習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

  (三)分析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的概念、過程和特點

  問題探討1:什麼樣的物質能夠通過脂雙層?什麼樣的物質不能通過?

  引出物質跨膜運輸方式之一:自由擴散

  1、自由擴散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自由擴散的動畫(多媒體播放),同時提出:它們跨膜運輸的過程有什麼特徵?

  從學生的回答中引出自由擴散的概念並舉例說明

  問題探討2:不能自由擴散通過的這些物質對於細胞的生命活動來說,是不是不需要呢?

  引出物質跨膜運輸方式之二:協助擴散

  2、協助擴散

  播放葡萄糖進入紅細胞的動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動畫(多媒體播放),同時提出:葡萄糖跨紅細胞膜運輸的過程有什麼特徵?

  通過特徵總結出概念並舉例說明

  (四)學生通過分組討論總結兩種被動運輸的異同

  相同:都是順濃度的梯度跨膜運輸,不需要消耗能量。

  不同:

  (五)演示動畫,歸納主動運輸的概念和特點

  問題探討3:不能通過被動運輸進出的這些物質對於細胞的生命活動來說,是不是不需要呢?

  那麼這些物質是怎樣通過細胞膜進出細胞的呢?

  引出物質跨膜運輸方式之三:主動運輸

  通過動畫展示主動運輸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觀察總結主動運輸的特點

  從學生的回答中總結出主動運輸的概念並舉例說明

  思考與討論:

  1、主動運輸與被動運輸的區別 ?

  2、你認為以上哪種方式對於活細胞完成各項生命活動最重要,為什麼?

  聯繫細胞膜的功能特性和主動運輸的實例,引導學生結合課本回答主動運輸的意義。

  (六)列表比較三種運輸方式的異同

  知識大闖關

  (七)探究活動

  (八)大分子物質或顆粒進出細胞的方式(拓展視野)

  過渡:載體蛋白雖然能幫助許多離子和小分子通過細胞膜,但對於一些象蛋白質這樣大的分子的運輸是無能為力的,那這些特別大的分子是如何進出細胞的呢?

  師:簡單描述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膜的方式,胞吞和胞吐

  強調:胞吞和胞吐作用都需要能量

  播放動畫——變形蟲的細胞內消化過程(加深理解)

  (九)歸納小結和鞏固練習,深化目標

  用概念圖的形式總結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重點比較兩種運輸方式的異同。

  十、板書設計

  第3節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

  一、小分子和離子的跨膜運輸



  二、大分子的跨膜運輸方式

  1、胞吞  2、胞吐

  教學反思:本節課我認為比較符合新課標的理念,整節課通過討論人工合成磷脂雙分子層對不同物質的通透性來貫穿始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概括原理,層層遞進的學習自由擴散、協助擴散、主動運輸等跨膜運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但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生的數據分析及資料分析能力欠缺,文字表達能力有待加強。本節課的討論比較多,這樣課堂的節奏就很難控制,很容易出現前緊後松或前松後緊的情況,這需要教師在備課精心設計好教學程序。學生在做有關圖標題或曲線題時還存在很多困難,畢竟這是高中生第一次真正運用數學思維進行的「探究」,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練習和作業時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1.本節內容的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為一種「指導型探究」過程,倡導探究性學習。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要及時幫助學生解決探究實驗和探究性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上要細緻地關注學生的即時表現、學生的觀點和發言,通過關注學生的興奮和疑惑,再對自己何時參與指導、如何進行指導作出決策。

  2.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靈活運用教材,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合理設計,創造性地解決教學任務重而課時有限的矛盾。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願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高一生物教案:《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教案二
    高一生物教案:《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教案二  一、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模塊教材是以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為主線展開的,依次講述細胞的物質組成本章重點介紹細胞膜作為細胞大門在控制物質進出中發揮的作用,介紹了兩方面的內容:水分子是順相對含量的梯度跨膜運輸的,一些離子的跨膜運輸並不是順著離子的相對含量進行的,最後總結出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其中,「水分的跨膜運輸」具有重要的教學價值,這是一個探究實驗,也是學生在高中階段第一次真正全面接觸探究實驗,通過對植物細胞失水和吸水的探究,培養學生學會探究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說課稿
    一、說教材《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節的內容,本模塊第3章已經介紹了細胞膜的化學組成和細胞膜結構以及大致的功能,本節著重介紹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離子進出細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通過對幾種跨膜運輸方式的探究,並運用數學坐標圖來表達三種方式的規律和特徵,可以培養學生對圖表數據的解讀能力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增殖》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增殖》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一)細胞增殖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細胞增殖」 是《生物1(必修)──分子與細胞》第六章第1節的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細胞生命系統的物質組成、結構和功能之後,來認識細胞這個系統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其中有絲分裂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有絲分裂是學生以後學習減數分裂和遺傳規律的基礎,也是學習DNA複製及遺傳信息傳遞的重要基礎,甚至是生物班的學生學習選修模塊的基礎。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教案一  【教學目標】  1.細胞質基質的成分和功能。  2.細胞器的基本結構與主要功能。  提問:①葉綠體的膜與葉綠體的功能有何關係?  (回答:雙層膜能選擇吸收物質,使光合作用能正常進行。)  ②它是如何增加色素和酶的分布的?  (回答:葉綠體的內部有數十個圓柱形的基粒,每個基粒又是由許多個囊狀結構堆疊而成,從而增大葉綠體內部的表面積,增加色素和酶的分布。)  ③葉綠體的功能是由什麼決定的?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能量「通貨」——ATP》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能量「通貨」——ATP》教案一  教學目標:  1.  學生分析資料可知ATP在生物體內存在特點是:轉化快,含量低,且含量相對穩定。閱讀教材,分析如下問題。  問題6:ATP水解反應式,釋放能量去處?  ATP→ADP+Pi+能量  能量去處:用於各種需能量的生命活動,(主動運輸,肌肉收縮)  問題7:ATP合成反應時,貯存能量,能量來源?
  •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
    但是,細胞在進行新陳代謝的過程中,需要不斷選擇性地攝入和排出多種多樣的物質,這些物質的交換是通過細胞膜有選擇性地進行的。物質通過細胞膜的運輸途徑大體是: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質,可通過物理擴散透過細胞膜;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質或離子,需要藉助相關蛋白質的介導才能完成跨膜運輸;大分子物質或顆粒性物質,則通過細胞膜的整裝轉運進出細胞。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膜—系統的邊界》教案二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膜—系統的邊界》教案二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位於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課標教材必修1 分子與細胞 第三章第一節,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習了生物的物質基礎和細胞的種類的基礎上進行的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膜—系統的邊界》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膜—系統的邊界》教案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簡述細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解釋細胞膜在維持細胞結構和功能中重要作用。  (用視頻的方式介紹科學家進行顯微探針感受阻力的實驗:開拓學生的實驗思路;激發學生興趣)  用顯微注射器將一種叫伊紅的物質注入變形蟲體內,顯微鏡下觀察發現,伊紅會很快的擴散到整個細胞,卻不能很快逸出細胞。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癌變》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癌變》教案一  教材分析:  本章的學習,是學生從前面了解了細胞生命系統的物質組成、構成和功能之後,來認識細胞這個生命系統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因此本章的學習需要以前幾章的內容作基礎。
  •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癌變》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癌變》教案一  教材分析:  本章的學習,是學生從前面了解了細胞生命系統的物質組成、構成和功能之後,來認識細胞這個生命系統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一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簡述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  2.能力與過程:學會資料分析、數據處理的能力;  嘗試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教案二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教案二  一、說教材  (一) 教材地位和作用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2章第4節的教學內容,主要學習細胞中糖類和脂質的種類和功能,由於本章與生活常識的密切結合
  • 高中生物《主動運輸與胞吞、胞吐》微課精講+知識點+課件教案習題
    主動運輸1.定義:物質逆濃度梯度跨膜運輸,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同時還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3.了解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與細胞膜結構之間的關係。【教學重難點】1.重點:主動運輸的特點和實例。2.難點:胞吞、胞吐過程的特點和意義。
  • 2018教資生物學科知識: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教學設計
    2018教資生物學科知識: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教學設計由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18教師資格考試,教師,教師資格考試,教師資格考試網的內容請關注教師資格考試網/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教師考試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第三節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
    過程:大分子物質→(在細胞內形成囊泡,囊泡移動到細胞膜處,與細胞膜融合、外排)→大分子物質排到細胞外。實例: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漿細胞分泌抗體。特點:胞吞和胞吐過程中,物質通過形成囊泡轉移,不屬於跨膜運輸方式,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載體。
  • 胞吞與胞吐是跨膜運輸嗎?
    提示:點擊上方↑"生物天地"
  • 胞吞、胞吐、主動運輸與跨膜運輸辨析
    ,而且不同物質進出細胞的數量和跨膜運輸的方式可能是不同的。,只不過內吞作用和外排作用以知識海洋的形式出現,雖沒有明確指出胞吞和胞吐作用是否屬於跨膜運輸,但將內吞作用和外排作用列在物質跨膜運輸一節,所以也默認胞吞和胞吐作用屬於跨膜運輸。
  • 高一化學教案:《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教案一
    高一化學教案:《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教案一  啟發式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自主學習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
  • >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的圈層結構》教案二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的圈層結構》教案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地球的圈層構造,初步掌握地球內部圈層的組成和劃分依據(有關地震波的基本知識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都隨著所通過物質的性質而變化。  師:正確。為什麼能用地震波探測地內結構?  生:(討論回答)地球內部物質性質不均一,不同深度上性狀、組成不同。  師: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規律是怎樣的?
  • 胞吞和胞吐作用是否只運輸生物大分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在引入胞吞和胞吐作用時,是以大分子的運輸方式為例進行介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