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案:《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教案二

2020-12-04 高考網

高一生物教案:《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教案二

  一、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模塊教材是以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為主線展開的,依次講述細胞的物質組成、結構、功能和發展變化。本章重點介紹細胞膜作為細胞大門在控制物質進出中發揮的作用,介紹了兩方面的內容:水分子是順相對含量的梯度跨膜運輸的,一些離子的跨膜運輸並不是順著離子的相對含量進行的,最後總結出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其中,「水分的跨膜運輸」具有重要的教學價值,這是一個探究實驗,也是學生在高中階段第一次真正全面接觸探究實驗,通過對植物細胞失水和吸水的探究,培養學生學會探究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2、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做過或見過這樣的實驗:泡在鹽水中的蘿蔔條會軟縮,泡在清水中的蘿蔔條會更加硬挺。學生也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做菜餡時加入一些鹽,蔬菜中的水分會大量滲出;對農作物施肥過多會造成「燒苗」現象等,這些生活經驗對學習本節內容都有幫助。而本節內容需要學生從微觀水平上理解細胞吸水、失水的過程,理解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內容本身較抽象,難以理解,學生學習起來會有一定困難。另外,學生在初中曾經接觸到科學研究的一般步驟,但在如何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和設計實驗等環節都還缺乏訓練。

  二、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說出細胞在什麼情況下吸水和失水。

  (2)舉例說明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

  2、過程與方法:

  (1)舉例說出半透膜的特點。

  (2)嘗試從生活現象中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培養學生質疑、求實、創新的科學態度和精神。

  (2)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學會與人交流,尊重他人。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1)說明探究實驗的基本方法和一般過程。

  (2)讓學生知道細胞與外界溶液一起可以構成一個滲透系統。

  (3)舉例說明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

  2、教學難點

  (1)如何提出問題,做出假設。

  (2)如何設計實驗過程(材料、實驗用具、試劑的選擇,實驗結果預測等)。

  (3)理解細胞膜不僅是半透膜,還是選擇透過性膜。

  四、教學方法

  本節內容採取學生觀察、討論、合作探究與教師講述和啟發引導相結合。

  五、教具準備

  滲透作用實驗裝置、多媒體課件,包括滲透作用的相關flash動畫。

  六、教學設計思路

  本設計遵循的新課程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依據「自主學習」的原則,以探究式教學方法為主線,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首先由「問題探討」引入,從「擴散」遷移到「滲透」。在完成滲透作用演示實驗的基礎上,由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總結出滲透作用發生的條件,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然後由滲透裝置類比聯想到細胞,分析教材給出的「水分進出哺乳動物紅細胞的狀況」,認識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是通過滲透作用完成的。在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問題上,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相似嗎?如果相似,植物細胞又有什麼與動物細胞不同之處呢?通過比較引出下一課時的探究活動,為下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提前做好鋪墊。

  七、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多媒體播放:各類植物圖片。

  引入新課:從這些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美麗的花兒在生存時是離不開水的,說明水可以進入細胞。那麼水分究竟是如何進出細胞的?今天我們來學習第4章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投影出題)第一節 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板書)

  學生活動:看多媒體展示圖片

  活動意圖: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教師活動:(1)教師演示實驗:一滴紅墨水滴入到清水中,會出現什麼現象?

  (2)提出探究問題:如果兩種不同的溶液被一層半透膜隔開,結果又會怎樣?

  (3)教師演示滲透作用的實驗現象。

  學生活動:(1)學生觀察並回答。(擴散),擴散是分子從濃度相對較高的區域向濃度相對較低的區域運動的現象。

  (2)觀察實驗現象,漏鬥的液面升高了。

  教師提出問題:①為什麼漏鬥內的液面會上升?

  ②用一層紗布代替半透膜漏鬥內的液面會什麼變化?

  ③若漏鬥內外均是同濃度蔗糖溶液,情況又是怎樣的?

  活動意圖:引導學生尋找新舊知識的結合點,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鼓勵學生善於從生活現象中發現新的問題,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能力,提出問題。

  教師活動:通過課件動畫探討漏鬥內液面上升的原因,並引導學生總結滲透原理和條件。

  引導學生分析並認識到:

  ①蔗糖分子不能自由通過半透膜而水分子可以。

  ②兩側的水分子都在運動。

  ③由於單位體積內,清水中的水分子數量多,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數量少,所以在單位時間內,由燒杯通過半透膜進入漏鬥的水分子數量多於由漏鬥通過半透膜進入燒杯的水分子數量。

  ④總體的擴散方向為水分子由燒杯通過半透膜進入漏鬥,因此漏鬥管內的液面上升。

  ⑤總結:水分子從數量多的一側向水分子數量少的一側擴散,也就是說:水分子是順著相對濃度梯度跨膜運輸的,這種現象稱為滲透作用。這個裝置叫滲透裝置。

  教師活動:作出假設:漏鬥的液面升高是因為燒杯中的水分子進入了漏鬥。如果用紗布代替玻璃紙漏鬥中的液面不會升高;如果用蔗糖代替清水則不會出現上述現象。

  學生活動:隨機叫一個學生到講臺進行實驗:

  1、用紗布取代玻璃紙。

  2、把燒杯中的清水換成同等濃度的蔗糖溶液。

  認真實驗和討論分析,得出結果。

  總結滲透作用的發生必需的條件有哪些:一是要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存在濃度差。

  活動意圖:由教師演示轉為學生動手實驗,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的歸納能力及友好的合作精神。

  教師活動:肯定學生總結出滲透作用發生的兩個條件,提出:漏鬥的液面會一直升高嗎?

  學生活動:思考回答:不會,開始時,水分子從數量多的一側向水分子數量少的一側滲透的趨勢(壓力),大於水分子從數量少的一側向水分子數量多的一側滲透的趨勢(壓力)當漏鬥內的液面逐漸升高,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數量逐漸增多,這是兩側壓力幾乎相等,水分子的運動達到動態平衡,漏鬥內液面不再上升。

  活動意圖:給學生適當的鼓勵,有利於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活動:複習細胞膜的功能和類比滲透裝置與細胞。

  提出問題:細胞膜相當於一層半透膜嗎?

  學生活動:學生們回顧細胞膜的功能:細胞膜相當於一層半透膜。

  教師活動:從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例如,當我們吃比較鹹的食物時,像醃製的鹹菜、連續嗑帶鹽的瓜子等,你的口腔會有什麼感覺為什麼 有什麼辦法解決?

  歸納:這些現象說明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那麼請問: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嗎?應該如何驗證呢?

  學生活動:學生回答:1、會有乾燥難受的感覺,因為口腔細胞失去水分,即水分的輸出。這時及時的喝水,可以緩解口渴。

  2、做實驗,作出假設: 動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

  活動意圖:讓學生初步體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

  教師活動:1、指導學生觀察教材中:圖4 -1水分進出哺乳動物紅細胞的狀況。

  2、讓學生討論哺乳動物紅細胞什麼情況下吸水和失水。

  學生活動:同學歸納:a.當細胞質濃度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吸水

  b.當細胞質濃度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失水

  c.當細胞質濃度 = 外界溶液濃度, 細胞形態不變

  活動意圖:鍛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知識和良好的表達能力。

  教師活動:教師引導: 細胞膜能讓水分子通過,而血紅蛋白(大分子物質)不能通過,符合半透膜的特性,所以細胞膜相當於一層半透膜。

  總結:動物細胞相當於一個滲透裝置。

  學生活動:讓學生歸納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開展實驗→記錄結果→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

  活動意圖:讓學生明白科學探究的過程、成果。

  教師活動:回憶植物細胞的結構,提供信息:

  ①成熟植物細胞具有中央大液泡,佔整個細胞很大比例,因此成熟植物細胞內的液體環境主要考慮液泡中的細胞液。

  ②原生質層:包括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學生活動:回答植物細胞的各種結構。

  活動意圖:根據時間安排,先讓學生理解成熟植物細胞的結構,然後提出植物細胞的失水和吸水和動物細胞的是否相似?最後布置作業,讓學生設計一個探究性試驗,從而不但為下節課完成教學任務做好了鋪墊,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興趣,能力。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願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高一生物教案:《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教案一  一、教學理念  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  3、列舉逆濃度梯度跨膜運輸現象,總結出主動運輸的概念。  (二)教學難點:主動運輸  解決方法:通過列舉逆濃度梯度跨膜運輸的現象,播放相關的多媒體動畫,講清主動運輸的概念及特點。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教案二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教案二  一、說教材  (一) 教材地位和作用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2章第4節的教學內容,主要學習細胞中糖類和脂質的種類和功能,由於本章與生活常識的密切結合
  •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說課稿
    一、說教材《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節的內容,本模塊第3章已經介紹了細胞膜的化學組成和細胞膜結構以及大致的功能,本節著重介紹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離子進出細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通過對幾種跨膜運輸方式的探究,並運用數學坐標圖來表達三種方式的規律和特徵,可以培養學生對圖表數據的解讀能力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膜—系統的邊界》教案二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膜—系統的邊界》教案二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位於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課標教材必修1 分子與細胞 第三章第一節,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習了生物的物質基礎和細胞的種類的基礎上進行的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增殖》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增殖》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一)細胞增殖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細胞增殖」 是《生物1(必修)──分子與細胞》第六章第1節的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細胞生命系統的物質組成、結構和功能之後,來認識細胞這個系統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其中有絲分裂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有絲分裂是學生以後學習減數分裂和遺傳規律的基礎,也是學習DNA複製及遺傳信息傳遞的重要基礎,甚至是生物班的學生學習選修模塊的基礎。
  • 高中生物《主動運輸與胞吞、胞吐》微課精講+知識點+課件教案習題
    1.定義:物質逆濃度梯度跨膜運輸,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同時還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主動運輸普遍存在於動植物和微生物細胞中,通過主動運輸來選擇吸收所需的物質,排出代謝廢物和對細胞有害的物質,從而保證細胞和個體生命活動的需要。二、胞吞胞吐1.細胞為什麼要進行胞吞、胞吐?轉運蛋白雖然能夠幫助許多離子和小的分子通過細胞膜,但是,對於像蛋白質和多糖這樣的生物大分子的運輸卻無能為力。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能量「通貨」——ATP》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能量「通貨」——ATP》教案一  教學目標:  1.  學生分析資料可知ATP在生物體內存在特點是:轉化快,含量低,且含量相對穩定。閱讀教材,分析如下問題。  問題6:ATP水解反應式,釋放能量去處?  ATP→ADP+Pi+能量  能量去處:用於各種需能量的生命活動,(主動運輸,肌肉收縮)  問題7:ATP合成反應時,貯存能量,能量來源?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教案一  【教學目標】  1.細胞質基質的成分和功能。  2.細胞器的基本結構與主要功能。  提問:①葉綠體的膜與葉綠體的功能有何關係?  (回答:雙層膜能選擇吸收物質,使光合作用能正常進行。)  ②它是如何增加色素和酶的分布的?  (回答:葉綠體的內部有數十個圓柱形的基粒,每個基粒又是由許多個囊狀結構堆疊而成,從而增大葉綠體內部的表面積,增加色素和酶的分布。)  ③葉綠體的功能是由什麼決定的?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一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簡述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  2.能力與過程:學會資料分析、數據處理的能力;  嘗試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 >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的圈層結構》教案二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的圈層結構》教案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地球的圈層構造,初步掌握地球內部圈層的組成和劃分依據(有關地震波的基本知識  師:(小結)可以用半熟的雞蛋來形象直觀地記憶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和物質組成。蛋殼為地殼;蛋白為地幔,由於是半熟,所以有些蛋白漿代表軟流層中的巖漿;蛋殼與蛋白之間的膜和地殼合起來就是巖石圈;蛋黃為地核。  我們了解了地球的內部圈層,我們再來學習地球的外部圈層。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癌變》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癌變》教案一  教材分析:  本章的學習,是學生從前面了解了細胞生命系統的物質組成、構成和功能之後,來認識細胞這個生命系統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因此本章的學習需要以前幾章的內容作基礎。
  •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癌變》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癌變》教案一  教材分析:  本章的學習,是學生從前面了解了細胞生命系統的物質組成、構成和功能之後,來認識細胞這個生命系統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
  • 第三節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
    實例: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對Na+、K+、葡萄糖、胺基酸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就是通過主動運輸進行的。過程:大分子物質→(附著在細胞膜表面,細胞膜內陷、分離)囊泡→大分子物質進入細胞實例:白細胞吞噬病菌、變形蟲吞食食物顆粒等。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膜—系統的邊界》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膜—系統的邊界》教案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簡述細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解釋細胞膜在維持細胞結構和功能中重要作用。  S:……(學生發言:脫口而出的同學可能往往回答細胞膜;略有思考的同學回答細胞壁;比較嚴謹的同學會回答「植物細胞的最外層是細胞壁,動物細胞的最外層是細胞膜」等)  (教師點評後總結,注意點評學生的思維習慣)  T: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而像植物、真菌、細菌等生物,細胞往往具有細胞壁。
  • 高一地理教案:《崇明島的未來是什麼樣子》教案二
    高一地理教案:《崇明島的未來是什麼樣子》教案二  設計思路:  人類在地球上出現之後,外力中增加了人為作用的影響,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這種影響日趨明顯。其中,問題1的答案是:人類活動對崇明島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圍墾灘涂、使崇明島的面積不斷增加;問題2的答案是:圍海造陸擴大了人類的生存範圍,但對自然環境還是有一定影響的,例如,改變了河口地區水流的速度和方向,改變水生生物的生活環境等。
  •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
    但是,細胞在進行新陳代謝的過程中,需要不斷選擇性地攝入和排出多種多樣的物質,這些物質的交換是通過細胞膜有選擇性地進行的。物質通過細胞膜的運輸途徑大體是: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質,可通過物理擴散透過細胞膜;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質或離子,需要藉助相關蛋白質的介導才能完成跨膜運輸;大分子物質或顆粒性物質,則通過細胞膜的整裝轉運進出細胞。
  • 滬教版高一英語教案:Marco Polo
    點擊下載全部「滬教版高一英語教案:Marco Polo」  小編推薦:  滬教版高三英語教案:倒裝句式和反義疑問句  滬教版高三英語教案:賓語從句大剖析  滬教版高三英語教案:情態動詞和虛擬語氣
  • 2018教資生物學科知識: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教學設計
    2018教資生物學科知識: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教學設計由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18教師資格考試,教師,教師資格考試,教師資格考試網的內容請關注教師資格考試網/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教師考試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高一物理教案:《自由落體運動》教案二
    高一物理教案:《自由落體運動》教案二  一.教學設計思路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教學方式多樣化,根據學習內容和目標的不同,採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二.前期分析  「自由落體運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1》(必修)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中第五節的內容。
  • 第四章 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 第一節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
    1、滲透作用的原理:(1)半透膜可以是具有生物活性的選擇透過性膜,如膀胱膜。也可以是物理性質的過濾膜,如玻璃紙。(2)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同時也降低了土壤溶液的濃度,有利於水分的吸收;鹽鹼地中的植物不易存活或一次施肥過多造成「燒苗」現象,都是因為土壤溶液濃度過高,甚至超過了根細胞液濃度,導致細胞不易吸水甚至失水造成的;糖漬、鹽漬食品不易變質的原因,是在食品外面和內部形成很高濃度的溶液,使微生物不能在其中生存和繁殖;3、物質跨膜運輸的其他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