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學教案: 地球上的大氣 天氣與氣候

2021-01-10 新東方網

  高中地理教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第五節 天氣與氣候教案

  天氣與氣候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第五節 天氣與氣候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天氣與氣候的區別,氣團的形成及其對天氣的影響,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氣團、鋒面的概念、形成。

  2.使學生學會運用冷鋒、暖鋒、準靜止鋒與天氣的知識,分析鋒面過境時及過境後的天氣。

  3.使學生能聯繫當地的天氣變化,理論聯繫實際,培養學生不斷探求新知識的精神。

  教學重點

  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氣團,冷鋒與天氣。

  教學難點

  鋒面與天氣。

  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

  教學媒體

  投影片(世界氣團分布圖——複合片)、板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這一節我們講第五節,天氣與氣候。它是在綜合前四節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概括和總結,並聯繫實際說明氣候與人類之間的關係,是全章的總結。

  【板書】 第五節 天氣與氣候

  一、天氣和氣候的概念

  同學們按照老師的要求已經記錄了這幾天天氣預報。

  【提出問題】 我們天天在聽天氣預報,今天天氣和昨天相同嗎?誰來說明最近兩天的天氣情況?什麼是天氣?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

  1.天氣:指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

  2.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提出問題】 我們生活在北京,那麼北京的氣候特徵是什麼?

  學生回答。

  【老師總結】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每年都如此,是有規律的,比較穩定的,而天氣是瞬息萬變的。

  【轉折過渡】 那麼什麼因素影響天氣與氣候呢?

  【板書】 二、影響天氣的主要因素

  1.氣團

  介紹氣團的概念。

  學生看書,畫在書上。

  【出示投影】 「世界氣團分布圖」

  【提出問題】 氣團定義(概念)中的「廣大範圍」有多大?

  【指圖講解】 看圖,整個北太平洋地區,主要是一個熱帶海洋氣團。

  【承轉】 這麼大範圍內溫度、溼度等物理性質均一的大團空氣是怎麼形成的?

  介紹氣團的形成。

  【提出問題】 同學們回憶一下,什麼是對流層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

  【學生回答老師講解】 是地面輻射,即對流層大氣的溫度、溼度等物理性質,主要受地面影響。

  【提出問題,學生討論】

  看投影片在陸地和洋面的交界處有沒有氣團形成?為什麼?

  如果大團空氣運行到太平洋洋面上空,馬上又移走了,是否形成氣團?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 在陸地與洋面交界處不可能形成氣團,因為下墊面性質不均一;大團空氣運行到太平洋洋面上空,馬上又移走了,不會形成氣團。因為大團空氣要較長時間停留在源地,才能獲得與陸面或洋面一樣的物理性質。因此,形成氣團的條件:

  【板書】

  例如在熱帶洋面形成暖溼氣團;南極大陸上形成冷而幹的氣團。

  【承轉】 當環流條件發生變化時,氣團要離開源地向其他地區移動,並進行熱量和水汽的交換。(用投影片介紹)

  【板書】 (2)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氣團

  【提問、討論】

  北京冬季天氣狀況?北京夏季天氣狀況?為什麼?受什麼氣團的影響?【引導提問】 冬夏影響我國的氣團及天氣狀況?

  【概括總結】 冬季受形成於西伯利亞、蒙古一帶的極地大陸氣團影響,我國天氣寒冷乾燥;夏季受形成於副熱帶太平洋上的熱帶海洋氣團和來自印度洋的赤道氣團的控制,給我國帶來豐沛的水汽,影響降水。

  【板書】

  介紹氣團對天氣的影響。

  【聯繫實際】 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華北是一片晴空區。

  在單一氣團控制下,天氣單調,一般為晴朗天氣。

  【小結】 氣團是廣大範圍內溫度、溼度等物理性質均一的大團空氣,影響我國的主要氣團是極地大陸氣團、熱帶海洋氣團、赤道氣團,在單一氣團控制時,天氣單調。

  【轉折】 當原有氣團被新移來氣團代替時,天氣變化了,特別是兩種氣團的交界地區,天氣變化劇烈。冷暖性質不同的氣團相遇,它們中間的交界面——鋒面。

  【板書】 2.鋒面

  根據鋒面兩側冷暖氣團的移動方向,可把鋒分冷鋒、暖鋒、準靜止鋒。

  【板書】 (1)冷鋒與天氣

  教師畫冷鋒板圖,邊畫邊講。

  冷鋒的形成: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的鋒。

  【提出問題】 冷重的冷氣團前緣插入暖氣團的下面,使暖氣團被迫抬升,在抬升過程中氣溫、降水有什麼特點?

  學生回答。

  【提問、學生討論】 冷鋒過境為什麼出現較大的風?

  【學生回答,老師講解】

  【提出問題】 冷鋒過境後,什麼氣團控制該地區?出現什麼天氣?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

  【板書】

  【承轉】 根據冷氣團的移動速度,可將冷鋒分為兩類。

  【板書】

  快行冷鋒的形成:冷氣團移來的速度很快,迫使暖氣團急劇抬升。

  【學生討論】 那麼暖氣團急劇抬升過程中出現什麼現象?如果鋒前的暖氣團較乾燥,又會出現什麼現象?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 狂風暴雨,出現較大的風、沙暴天氣。

  【實際觀察】 觀察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中的冷鋒符號,體會冷鋒過境時、過境後天氣?

  【老師總結】 冷鋒在我國活動範圍廣,例如,快行冷鋒可造成我國北方冬春的大風或沙暴天氣,夏季北方的暴雨,冬季的寒潮。

  慢行冷鋒的形成:冷氣團移來的速度較慢,暖氣團被迫沿冷氣團平穩爬升。

  【提問】 暖氣團平穩爬升過程中出現什麼現象?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 多產生連續性降水。

  【板書】 (2)暖鋒與天氣

  暖鋒的形成: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的鋒。

  教師畫暖鋒板圖。

  【學生討論】 暖氣團如何爬升?過境時出現什麼天氣?過境後該地受什麼氣團控制?天氣如何?

  【概括總結】

  【板書】

  暖鋒在我國影響範圍小。

  【板書】 (3)準靜止鋒與天氣

  【提問,學生討論】 何為準靜止鋒?過境時天氣如何?

  【概括總結】

  準靜止鋒的形成:冷暖氣團勢均力敵,或遇地形阻擋,鋒面移動緩慢,或較長時間在一個地區擺動。

  【板書】 天氣狀況:持續性陰雨連綿的天氣

  介紹影響我國的準靜止鋒。

  夏初:我國長江中下遊的梅雨天氣。

  【引入古詩】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冬半年:昆明準靜止鋒,形成冬半年貴陽陰雨冷溼天氣。

  【提出問題】

  無論是暖鋒、冷鋒、準靜止鋒,沿鋒面上升的都是什麼氣團?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

  是暖氣團。它在鋒面附近使天氣變化複雜,冷、暖鋒過境後天氣轉好。

  【本課小結】

  影響天氣變化的主要因素是氣團和鋒面。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氣團,冬季是形成於西伯利亞、蒙古一帶的極地大陸氣團,在它影響下,天氣寒冷、乾燥;夏季給我國帶來豐沛水汽的是來自於副熱帶太平洋的熱帶海洋氣團及來自印度洋的赤道氣團。我國處在中緯地區,鋒面、氣旋活動頻繁,快行冷鋒造成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大風、沙暴天氣及冬季寒潮,夏初長江中下遊的梅雨,冬半年貴陽的陰雨天氣是準靜止鋒的影響。

  板書設計

  第五節 天氣與氣候

  一、天氣和氣候的概念

  二、影響天氣的主要因素

  1.氣團

  (2)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氣團

  2.鋒面

  (1)冷鋒與天氣

  (2)暖鋒與天氣

  (3)準靜止鋒與天氣

  天氣狀況:持續性陰雨連綿的天氣

相關焦點

  • 高一地理教案:《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教案一
    高一地理教案:《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教案一  【 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運用圖表說明大氣的受熱過程。能夠在等壓線圖上確定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大小。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知識整合、梳理,學會分析地理事物因果關係,建構知識體系的方法, 通過具體的活動觀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在活動中感悟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在解決學習的困難中培養堅強的恆心和學習毅力 。
  • 高一地理教案:《陸地水》教學設計
    高一地理教案:《陸地水》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陸地水體的組成及主要類型,能夠分析掌握陸地各種水體之間相互運動和相互轉化的關係,掌握陸地水體的運動更新過程和規律
  • 高一地理教學教案: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布
    其中低層大氣的各種組成物質及其對生命活動和地理環境的影響是本節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教材通過表格形式介紹了低層大氣中所佔比例較大的幹潔空氣中主要成分的比例關係,從表中可以看出各主要成分的比例懸殊很大,氮、氧所佔的比例非常大,其他成分所佔比例很小,但其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特別是二氧化碳及表格中未涉及的臭氧,它們對地球上的生命活動和自然環境有著重要作用,這一點教材著重進行了描述,對於低層大氣中比例較少的水汽和固體雜質
  • 朱根平系統思維在高中地理教學上的運用 舉例:地球的圈層與地理環境
    朱根平系統思維在高中地理教學上的運用舉例:地球的圈層與地理環境朱根平老師一直強調思維致勝。朱根平系統思維在高中地理教學上的運用舉例:地球的圈層與地理環境。系統思維是高效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系統思維並貫穿在教育教學中毫無疑問就會在教學中處於領先位置。下面朱根平老師就魯教版高一地理第二章《地球的圈層和地理環境》為例簡述一下。供高中地理老師參考。
  • 人教版高三地理教案:大氣運動與全球性大氣環流
    大氣環流與水熱輸送的關係。方法指導(1)複習本課內容要善於抓關鍵點。第一步:運用教材冷熱不均引起的熱力環流示意圖分析,說   【導學提示】  內容精析  大氣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的成因。三圈環流與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大氣環流與水熱輸送的關係。
  • >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的圈層結構》教案二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的圈層結構》教案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地球的圈層構造,初步掌握地球內部圈層的組成和劃分依據(有關地震波的基本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地球內部圈層劃分的教學,培養學生「本質是通過現象表現出來的,而現象總是表現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通過教學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教育。  教學重點  1.了解地球的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結構,並能概括出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 高一地理教案:《月球基地應該是什麼樣子》教案二
    高一地理教案:《月球基地應該是什麼樣子》教案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在問題研究中初步學會探究學習。  2.把前面學習的有關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等知識應用到問題研究中,以理論指導實踐,鞏固所學知識。  3.培養學生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查找、收集、分析資料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大膽設想和創新,科學地嘗試規劃月球基地。  2.運用探究學習的方式加強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
  • 高一地理教案:《崇明島的未來是什麼樣子》教案二
    高一地理教案:《崇明島的未來是什麼樣子》教案二  設計思路:  人類在地球上出現之後,外力中增加了人為作用的影響,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這種影響日趨明顯。  教學建議一:  1.對於該問題的研究,建議做一個模擬試驗,在一個狹長的水槽中,用沙土堆出山脈、河谷、平原、大海等地表形態,讓一定量的水從山上流下來,觀察泥沙在下遊和河口的堆積情況,然後重複上述實驗,直到有衝積島形成。
  • 初一地理教學教案:與同學們談地理
    地理教案-與同學們談地理  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1、知道地理課的學習內容。  2、知道學習地理的目的、意義。  3、知道學習地理課的學習方法。  2、通過為什麼要學地理,幫助學生樹立為建設家鄉,建設祖國,保護「人類家園」——地球而學習的志向。  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1)為什麼要學習地理?從學生日常生活和身邊的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入手,讓學生「想一想」。讓學生從已學過的自然課常識,舉例說出地理知識在我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用途,繼而誘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 高一地理教案:《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教學設計
    高一地理教案:《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教學設計  一、課標分析  (一)課標要求  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特點及其形成條件  (二)課標內容解讀  「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特點及其形成條件」,短短一句話,包含了兩方面的要求,在邏輯思維順序上,正好是一正一反。
  • 高中地理《地球的結構》教案教學設計及說課稿模板!
    》說課稿說課過程: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湖南教育出版社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節地球的結構。  一、 說教材  本節課是繼前面三節學習了地球的宇宙環境和地球自轉及公轉的地理意義後,繼續學習地球自身的特點,為後面章節地理環境的發生、發展、變化的學習打下基礎。
  • 高一化學教學教案:甲烷
    高一化學教學教案:甲烷 2013-01-13 23:51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新東方網整理
  • 高二地理教案:《太陽對地球的影響》教學設計
    3.對地球和人類的影響  (1)直接為地球提供光、熱資源。  (2)維持地表溫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氣運動和生命活動的主要動力。  (3)為人類生產、生活活動提供能源,如煤、石油等。  太陽輻射的影響及我國太陽輻射能的分布  1.太陽輻射對地理環境及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對地理環境 太陽輻射能是地球上大氣能量的根本來源,維持著地表溫度
  • 高一地理教學教案: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自轉和公轉
    特別是在南、北極投影圖上,要訓練學生識別地球的自轉方向。   關於地球自轉與公轉的關係的 教學建議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圍繞太陽公轉,地球運動是這兩種運動的疊加,其結果就是形成黃赤交角。在 教學中, 教師要使學生搞清地軸、赤道平面、公轉軌道平面(黃道平面)三者之間的角度關係,利用《黃赤交角示意圖》進行講解,形成學生的空間概念。這部分知識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 初中地理《天氣和氣候》說課稿
    現在開始我的說課,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天氣和氣候。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一、說教材【過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 2019福建高中教資面試:地理《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教案
    2019福建高中教資面試:地理《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教案 【溫馨提示】本欄目為各位考生提供2019福建教師資格中小學面試備考資料,希望各位考生能夠認真備考。考生們可以關注福建教師資格考試網,獲取更多福建教師資格考試資訊。
  • Earth NullSchool全球天氣可視化模擬網 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2.1.1 「大氣的水平運動」中的應用大氣水平運動直接制約著氣壓系統的興衰狀況,從而間接影響著天氣現象的發展變化,「大氣水平運動」又是「氣壓帶和風帶」與「天氣系統」的知識基礎。因此,大氣水平運動對整個大氣環境的教學來說舉足輕重。
  • 高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教案
    高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教案 http://liaoning.hteacher.net 2019-03-19 17:06 遼寧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 寒假複習:高一地理最常見的天氣系統
    小編為大家推薦了高一地理最常見的天氣系統,請大家仔細閱讀,希望你喜歡。  (2) 暖鋒與天氣:暖氣團主動移向冷氣團的鋒面  天氣變化:過境時,多產生連續性的降水;過境後,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  3 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是冷鋒。
  • 高一化學教案:《硫酸》教學設計
    高一化學教案:《硫酸》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硫酸是硫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是一種典型的含氧酸,所以掌握硫酸的性質  4話動線:學生閱讀課本獲取信息,學生動手實驗,小組討論,教師演示實驗  5.情景線:生活素材——課本素材——科學素材——生活素材  五條線索間的關係: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學中,知識線和學生認識發展線確定了教學的目標,問題線、活動線和情景素材線展現了實現目標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