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案:《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教案一

2020-11-25 高考網

高一地理教案:《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教案一

  【 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運用圖表說明大氣的受熱過程。

  2. 通過實驗說明熱力環流的形成原理,能夠用原理解釋自然界中的熱力環流。

  3. 運用圖示解釋風的形成,學會分析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對風向和風力的具體影響。

  4. 能夠在等壓線圖上確定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大小。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知識整合、梳理,學會分析地理事物因果關係,建構知識體系的方法, 通過具體的活動觀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在活動中感悟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在解決學習的困難中培養堅強的恆心和學習毅力 。

  【教材內容及分析】:

  課程標準對學習本節內容的要求是「運用圖表說明大氣受熱過程。」

  本標準旨在認識導致大氣運動的基本原理,為後面學習大氣環流、天氣系統以及全球氣候變化打下理論基礎。因此,本節內容是本單元學習的基礎。選用了三個有著緊密邏輯聯繫的內容,大氣的受熱過程影響大氣的熱狀況,大氣的熱狀況(冷熱不均)是熱力環流形成的根本原因,熱力環流是大氣運動的最簡單形式,包括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第一部分「大氣受熱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要點:①太陽輻射能是地球大氣最重要的能量來源; ② 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層的過程;③ 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而使地面增溫,又以長波輻的形式把熱量傳遞給大氣; ④ 地面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⑤ 大氣受熱過程的重要性。核心結論「地面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的、直接的熱源」,「活動」說明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利用大氣保溫和削弱原理解釋自然現象。第二部分「熱力環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要點: ① 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 ② 熱力環流形成的過程;③ 熱力環流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活動」通過實驗,形成熱力環流過程的感性認識。「活動 2」是利用原理,分析自然現象。第三部分 「大氣的水平運動」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① 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② 高空大氣中的風向特點與受力分析;③ 近地面大氣中的風向特點與受力分析。「活動」是風形成的具體知識應用。

  【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

  [引入] 我們打開窗戶,有時會感受到一陣陣風吹來,風是大氣的水平運動,那麼,大氣運動是怎樣發生和進行的?大氣水平運動有什麼規律?今天我們就來探討相關的問題。

  [板書] 一、大氣的受熱過程

  一、自主梳理知識 建構知識體系

  [學生活動]

  1. 自主學習:根據提出的問題自學:地球大氣最重要的能量來源是什麼?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層要受到大氣什麼樣的影響?地面增溫後又以什麼形式把熱量傳遞給大氣?從大氣的受熱過程分析你能夠得出什麼結論?大氣受熱過程有什麼重要性?

  2. 整合、梳理知識:學生自己完成大氣受熱過程先後順序的梳理,要求能夠對照圖說明大氣受熱過程;用知識框圖形式示意大氣受熱過程。

  (對知識重新整合與梳理的過程,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過程)

  3. 成果交流與展示:學生上講臺指圖說明大氣受熱過程。實物投影展示知識框示意圖

  [教師指導]

  1. 說明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吸收和反射。

  2. 說明太陽輻射被稱為短波輻射,地面輻射被稱為長波輻射。

  3. 讀太陽輻射各種波長範圍圖,分析:

  ( 1 )太陽輻射的主要電磁波可見光,紫外線,紅外線等

  ( 2 )太陽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見光區,佔太陽輻射總能量的50 % ,大氣直接吸收太陽輻射的能量較少。

  4. 強調 「 地面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的、直接的熱源 」

  (掃除知識障礙,複習舊知,鞏固新知,強調重點結論)

  [ 學生活動 ]完成 P30 活動題(學生自主完成)

  二、實驗活動 實現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知識

  先進行「活動」,讓學生採用小組合作方式做實驗。

  (教師做好實驗用品的準備。實驗的材料儘可能考慮容易獲取,如冰塊可以用雪糕代替等,實驗步驟儘可能具有操作性。教師應該預先進行試驗,以確保實驗成功。)

  概括實驗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通過實驗,形成熱力環流過程的感性認識,強調發現學習。)

  師:這種現象會不會發生在自然界中呢?在自然界中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稱為熱力環流。 [板書]二、熱力環流

  1. 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

  [ 板圖 ] 引導分析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

  (1)A 、 B 、 C 三地受熱均勻時,等壓面與地面平行,高度越高,氣壓越低,空氣沒有上升和下降的運動。

  (2)A 受熱, B 、 C 冷卻,空氣出現上升和下降運動,使得空氣密度變化,引起同一水平面氣壓高低差異。等壓面發生彎曲變形。

  (3)同一水平面氣壓高低差異,引起大氣的水平運動(上空和近地面都是從高氣壓流向低氣壓),構成熱力環流。

  [板書] 2. 熱力環流形成的過程

  [學生梳理知識] 引導學生用知識框圖形式示意熱力環流形成的過程。

  [成果展示]

  太陽輻射地區不均 ——> 地區間冷熱不均 ——> 空氣上升或下沉 ——> 同一水平面氣壓差異 ——> 空氣水平運動(風)(構成了熱力環流)

  (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師:熱力環流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陸地與海洋之間,城市與郊區之間都可能形成熱力環流。下面我們來完成陸地與海洋之間熱力環流。

  [學生活動] 由學生根據教材 P33 內容,自主解決。

  三、畫圖析圖,整合遷移和發現知識

  [板書] 三、大氣的水平運動

  師:熱力環流中包括空氣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空氣的水平運動就是風。從前面所了解的熱力環流形成的過程來看,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是什麼呢?

  [學生活動] 在板圖上解釋水平氣壓梯度、畫出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

  師: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注意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水平」 兩字,氣壓的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進行比較的。風是水平運動,地球又在自轉運動,你又聯想到什麼呢?(地轉偏向力)

  [學生活動] 引導學生在板圖中分析大氣運動受力與風向的關係。

  1. 高空大氣中的風向,是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2. 近地面大氣中的風向,是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與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風向與等壓線之間成一夾角 (針對不同的主題,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傳統的板圖能夠分析風的動態形成過程,依然是有效的。同時分析中要注意與物理學科力學知識的整合和遷移)

  [學生活動] 完成 P35 活動題。

  [教師指導]

  第( 1 )題引導學生歸納出同一圖中等壓線密集 — 氣壓梯度大,風力大;等壓線稀疏 — 氣壓梯度小,風力小。

  ( 2 )(實物)投影學生畫出的風向。針對學生出現的錯誤,進行指導和糾正,並說明風向的定義。(指導學生將學習的方法和策略,遷移到新的情境中運用,同時使學生在使用中有新的發現)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願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人教版高三地理教案:大氣運動與全球性大氣環流
    【導學提示】內容精析大氣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的成因。三圈環流與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大氣環流與水熱輸送的關係。方法指導(1)複習本課內容要善於抓關鍵點。第一步:運用教材冷熱不均引起的熱力環流示意圖分析,說   【導學提示】  內容精析  大氣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的成因。三圈環流與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大氣環流與水熱輸送的關係。
  • 高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教案
    高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教案 http://liaoning.hteacher.net 2019-03-19 17:06 遼寧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 高中地理《熱力環流》教案
    熱力環流教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能夠繪製熱力環流示意圖,並且用專業的地理術語表述熱力環流動態過程;2.能運用熱力環流的相關原理解釋海陸風、城市熱島效應等地理現象。(冷熱不均)讓學生對熱力環流形成直觀的感知,為探究原因奠定基礎。(二)探究過程1.請大家四個人為一小組,把剛才的實驗過程畫在草稿本上面,並且同桌之間嘗試著去分析一下整個動態過程。2.學生展示交流。
  • 高一地理教學教案: 地球上的大氣 天氣與氣候
    高中地理教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第五節 天氣與氣候教案   天氣與氣候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第五節 天氣與氣候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天氣與氣候的區別,氣團的形成及其對天氣的影響
  • 藝術生地理複習資料 微專題1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一、大氣受熱過程1、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註:①根據課本內容,學會畫原理圖,根據原理圖,複述大氣受熱過程的原理;②掌握箭頭含義。(分析晚上氣溫高或低的原因)二、熱力環流1、概念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大氣運動,稱為熱力環流。它是大氣運動的一種簡單的形式。
  • 高一地理教案:《陸地水》教學設計
    高一地理教案:《陸地水》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陸地水體的組成及主要類型,能夠分析掌握陸地各種水體之間相互運動和相互轉化的關係,掌握陸地水體的運動更新過程和規律
  • 高一地理教案:《崇明島的未來是什麼樣子》教案二
    高一地理教案:《崇明島的未來是什麼樣子》教案二  設計思路:  人類在地球上出現之後,外力中增加了人為作用的影響,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這種影響日趨明顯。  教學建議一:  1.對於該問題的研究,建議做一個模擬試驗,在一個狹長的水槽中,用沙土堆出山脈、河谷、平原、大海等地表形態,讓一定量的水從山上流下來,觀察泥沙在下遊和河口的堆積情況,然後重複上述實驗,直到有衝積島形成。
  • >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的圈層結構》教案二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的圈層結構》教案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地球的圈層構造,初步掌握地球內部圈層的組成和劃分依據(有關地震波的基本知識  (板書)一、地球的內部圈層  師:地球內部究竟是什麼樣子?鑽探是了解地球內部情況的直接手段,最好把地球挖開來看看。我國地處江蘇省東海縣茆北村的亞洲第一井也就深5000多米,目前挖出來最深的井為12000 m,還不到地球半徑的1/500,礦山的採挖就更淺了,目前最深的礦井可達3000 m。
  • 滬教版高一年級物理教案:洛倫茲力作用下的圓周運動問題
    點擊下載全部滬教版高一物理教案:洛倫茲力作用下的圓周運動問題朽推薦:(上教版)高三物理教案:電磁感應定律的綜合應用(上教版)高三物理教案: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上教版)高三物理教案:驗證牛頓第二
  • 高一物理教案:《自由落體運動》教案二
    高一物理教案:《自由落體運動》教案二  一.教學設計思路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教學方式多樣化,根據學習內容和目標的不同,採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本節首先把生活中常見的落體運動,採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方法抽象出自由落體運動這一理想化模型,然後通過實驗探究分析得出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和規律,明確重力加速度的意義,使學生對自由落體運動規律有具體、深入的認識。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一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簡述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  2.能力與過程:學會資料分析、數據處理的能力;  嘗試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增殖》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增殖》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一)細胞增殖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細胞增殖」 是《生物1(必修)──分子與細胞》第六章第1節的內容。  二、教法與學法分析  (一)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有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較高,對生物課的學習也有比較濃厚的興趣,抽象思維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較強。雖然他們在初中學過「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但是在當時對細胞分裂的了解還是很淺,沒有深入到細胞分裂過程的水平。
  • 高一地理教案:《月球基地應該是什麼樣子》教案二
    高一地理教案:《月球基地應該是什麼樣子》教案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在問題研究中初步學會探究學習。  隨著我國科技的發展和我國國力的增強,「嫦娥奔月」將這一神話變為現實的日子已經為期不遠了。2004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准繞月工程立項後,經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研究決定將我國的探月工程命名為「嫦娥工程」。我國第一顆繞月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要在2007年打出去。  根據繞月探測工程研製總要求,月球探測衛星系統由衛星平臺與有效載荷兩部分組成。
  • 滬教版高一英語教案:Marco Polo
    點擊下載全部「滬教版高一英語教案:Marco Polo」  小編推薦:  滬教版高三英語教案:倒裝句式和反義疑問句  滬教版高三英語教案:賓語從句大剖析  滬教版高三英語教案:情態動詞和虛擬語氣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癌變》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癌變》教案一  教材分析:  本章的學習,是學生從前面了解了細胞生命系統的物質組成、構成和功能之後,來認識細胞這個生命系統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因此本章的學習需要以前幾章的內容作基礎。
  •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癌變》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癌變》教案一  教材分析:  本章的學習,是學生從前面了解了細胞生命系統的物質組成、構成和功能之後,來認識細胞這個生命系統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能量「通貨」——ATP》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能量「通貨」——ATP》教案一  教學目標:  1.>  B.細胞呼吸,蒸騰作用  C.光合作用,主動運輸  D.光合作用,細胞呼吸  5.現有30個腺昔,50個磷酸基團,能形成ADP的數目(C)  A.30   B.60   C.25   D.29  板書設計:     第二節  細胞的能量「通貨」-ATP  一ATP
  • 高一地理教學教案: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布
    對於各大氣層的特徵,應該抓住關鍵環節,即氣溫的垂直變化不同引起大氣的運動特點各異,對流層大氣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因此導致大氣對流運動顯著,由於對流運動,使水汽易於凝結,而對流層大氣固體雜質豐富,因而容易形成降水;平流層大氣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增加,因而空氣以水平運動為主,不易產生複雜多變的天氣,利於飛行。由此可以看出每層大氣其運動特點都是由於氣溫的變化引起的,氣溫的變化可從教材提供的圖像中得以了解。
  • 高中地理教師招聘面試《熱力環流》教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能夠繪製熱力環流示意圖,並且用專業的地理術語表述熱力環流動態過程;2.能運用熱力環流的相關原理解釋海陸風、城市熱島效應等地理現象。環節二:新課講授(一)實驗感知給學生展示實驗:學生觀察實驗:容器中的紅色的煙運動方向是什麼?順時針還是逆時針?
  • 2019蘭州聘用制教師招聘面試試講:高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2019年甘肅蘭州市招聘聘用制教師面試通知各縣區正在陸續發布中,根據公告可知,蘭州聘用制教師招聘面試採取試講形式,為方便考生備考蘭州招聘中小學聘用制教師面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2019蘭州聘用制教師招聘面試試講:高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教案,望各位考生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