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繪製熱力環流示意圖,並且用專業的地理術語表述熱力環流動態過程;
2.能運用熱力環流的相關原理解釋海陸風、城市熱島效應等地理現象。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實驗,提高從實驗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過探究生活中的實例,發展探究地理問題的能力,能夠利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地理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開展實驗活動,獲得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熱力環流形成過程、熱力環流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
【難點】
熱力環流形成過程。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運用設置情境導入法,播放歌曲《軍港之夜》,展示歌詞「軍港的夜啊你靜悄悄,海風你輕輕地吹,海浪你輕輕地搖……」,並提出疑問軍港的夜晚吹的是不是海風呢?進而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實驗感知
給學生展示實驗:
學生觀察實驗:容器中的紅色的煙運動方向是什麼?順時針還是逆時針?(順時針)
讓學生對熱力環流形成直觀的感知,為探究原因奠定基礎。
(二)探究過程
1.請大家四個人為一小組,把剛才的實驗過程畫在草稿本上面,並且同桌之間嘗試著去分析一下整個動態過程。
2.學生展示交流。
3.教師結合下列圖示進行講解
①地面冷熱不均時,大氣發生怎樣的物理變化?(從上述實驗中引導,受熱膨脹上升,冷卻收縮下沉)
②大氣發生垂直運動,近地面和高空水平方向上的氣壓發生怎樣變化?(空氣流走氣壓變低,空氣集聚氣壓變高)
③大氣發生垂直運動,水平方向上的氣壓是否一致,水平方向上產生氣壓差後,會出現日常生活中的什麼現象?(風)風是什麼方向上的大氣運動?(水平)
總結:冷熱不均一空氣的垂直運動(上升或下沉)一同一水平面上出現氣壓差一空氣的水平運動(風)
具體表現--海陸風
熱力環流在生活中又有哪些體現呢?(城市風、山谷風、海陸風等。)
同學們四人為一小組,結合剛才學過的熱力環流的知識,嘗試著畫出海陸風的示意圖。
教師提示:海陸之間是有差異的,海洋的比熱容大,陸地的比熱容小。海洋比熱容大,所以升溫慢,降溫慢;陸地比熱容小,所以升溫快,降溫也快。
學生展示成果。(學生可能只能畫出一種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
教師歸納:由於海陸比熱容不一樣,所以在白天的時候,陸地升溫快,是一個熱源,海洋升溫慢,是一個冷源。陸地受熱空氣膨脹上升,形成低壓,海洋受冷空氣收縮下沉,形成高壓,高壓流向低壓,所以白天,風從海洋吹響陸地,所以是海風。同樣,晚上的時候,海洋降溫慢,是一個熱源,空氣膨脹上升,陸地降溫快,是一個冷源,空氣是收縮下沉。同樣的道理,高壓流向低壓,所以在晚上的時候,風是從陸地吹向海洋,所以是陸風。
環節三:鞏固拓展
解決課前懸疑:軍港的夜晚吹的是海風是否正確?應該吹什麼風?
通過前面的講解學生容易辨別軍港的夜晚陸風。
教師鼓勵:老師希望大家能夠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現象。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內容。作業:課後搜集城市風的相關資料,繪製出城市風的示意圖,並且想想城市風對我們的生產生活有哪些影響。
四、板書設計
更多招教面試資料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師招聘面試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我要看視頻」,查看教招面試說課|試講視頻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