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中地理】熱力環流詳解及真題樣例
熱力環流是高中地理自然地理部分較難理解的考點之一,下面做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第一:熱力環流知識詳解
1.基本知識
〖概念〗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成為熱力環流。
〖成因〗影響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太陽輻射——根本原因(地表冷熱不均)
〖特點〗熱力環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
〖形成過程〗地區間冷熱不均→空氣垂直運動(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氣壓差異→大氣的水平運動→熱力環流
〖圖示〗1、地區間的冷熱不均,引起空氣的上升或下沉的垂直運動。
(圖中實線為等壓面,虛線為等高面)
2、空氣的上升或下沉,導致了同一水平面上的氣壓差異(如圖1)
3、氣壓差異又形成大氣的水平運動(如圖2)。
2.實例
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很多與熱力環流原理相同的大氣環流,如城市風、海陸風和山谷風等。
(1)、海陸風:濱海地區白天陸地升溫快,空氣膨脹上升,陸地近地面形成低壓,風由海洋吹向陸地(海風);晚上陸地降溫快,空氣收縮下沉,陸地近地面形成高壓,風由陸地吹向海洋(陸風)。海陸風使濱海地區氣溫日較差減小,降水增多。
(2)、山谷風:白天山坡的大氣溫度高,暖空氣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風;夜間山坡的大氣溫度低,冷空氣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風。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間冷的山風吹入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內形成逆溫層。若在這些地區布局有廢氣、粉塵排放的工業,常容易造成大氣汙染事件。
(3)、城市風:由於城市釋放出大量的人為熱,導致城市的氣溫高於郊區,使城市猶如一個溫暖的島嶼,人們稱之為「城市熱島」。當大的環流微弱時,由於城市熱島的存在,引起空氣在城市上升,在郊區下沉,這樣就在城市與郊區之間形成了小型的熱力環流,稱為城市風。
3.應用
(1)、在城市規劃時一定要注意研究城區上空的風到郊區下沉的距離。一方面將汙染嚴重的工業企業布局在城市風的下沉距離之外,另一方面,應將衛星城建在城市風環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汙染,
(2)、海陸風使濱海地區氣溫日較差減小,降水增多。
(3)、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間冷的山風吹入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內形成逆溫層。逆溫層的存在阻礙了空氣的垂直運動,如在這些地區布局有廢氣、粉塵排放的工業,常形成大氣汙染事件。
第二:熱力環流真題樣例
1.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別設若干站點, 監測城市氣溫的時空分布。監測時間為8日(多雲) 9時到9日(晴) 18時。監測結果如下圖所示。據此完成下題。
(2010全國文綜Ⅰ, 8,4分) 下列時間中熱島效應最強的是( )
A. 8日15時左右B. 8日22時左右C. 9日15時左右D. 9日18時左右
答:B
解析:首先明確城市熱島效應是指由於城市廢熱排放, 使城區溫度明顯高於郊區的現象, 所以熱島效應最強時段應是城郊溫差最大時段, 8日22時左右符合要求。
2. 下圖示意我國某山的東坡和西坡的垂直帶譜。讀圖, 完成下面各題。
(2010海南地理, 17,3分) 乾旱河谷灌叢帶所在的河谷終年盛行( )
A. 乾冷北風B. 乾熱南風C. 上升氣流D. 下沉氣流
答:D
解析:一般情況下, 河谷地帶氣候溼潤, 但是此處的河谷氣候乾旱, 說明下沉氣流的影響導致河水不易蒸發, 影響降雨。
我們有文檔分享活動,關注微信(youbiji),留言您的郵箱、年級便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