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熱力環流專題

2020-12-04 薛無涯老師

1、熱力環流的形成:

2、熱力環流形成的原理:

3、氣壓大小及等壓線的判斷

(1)在水平方向上:高壓大於低壓,空氣由高壓流向低壓。

(2)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氣壓越低。

(3)等壓面變化:高壓處向上凸,低壓處向下凸。高空與近地面凸向相反。

4、熱力環流實例

(1)海陸風

(2)山谷風

【補充】:谷底多夜雨

原因:谷底夜晚氣溫較高,盛行上升氣流,水汽在上升過程中遇冷凝結產生降水。

(3)城市風-城市熱島效應

【補充】:城市的氣溫和降水均高於周邊地區

原因:城市的凝結核較多,且盛行上升氣流,容易產生降水。

影響與應用:一般綠化帶布置在氣流下沉處以及下沉距離以內,而將衛星城或汙染較重的工廠布置於下沉距離之外。

5、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1)影響大氣水平運動的力

(2)各種風的受力作用分析與風向(以北半球為例)

(3)風向和風速的判讀

①風向定律

A在北半球,背風而立,高壓在右後方,低壓在左前方;

B在南半球,背風而立,高壓在左後方,低壓在右前方。

②風向判讀

A垂直於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

B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C近地面風向偏轉角度小於45°,高空風向偏轉90°。

【結論】:近地面風向斜穿等壓線,高空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③風向的表示方法

④風速的判讀

A在同一幅圖中,等壓線越密集風速越大;等壓線越稀疏風速越小。

B在不同地圖中,相同圖幅相同等壓距時,比例尺越大,風速越大;比例尺越小,風速越小。

【結論】:氣壓差的大小決定風速的大小。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了,喜歡就多多關注吧!更多學科Word版資料的獲取步驟:

點擊頭像進入主頁並「關注」,

然後點擊「發送消息」即可。

相關焦點

  • 【高中地理】熱力環流詳解及真題樣例
    原標題:【高中地理】熱力環流詳解及真題樣例 熱力環流是高中地理自然地理部分較難理解的考點之一,下面做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第一:熱力環流知識詳解 1.基本知識
  • 高中地理《熱力環流》教案
    熱力環流教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能夠繪製熱力環流示意圖,並且用專業的地理術語表述熱力環流動態過程;2.能運用熱力環流的相關原理解釋海陸風、城市熱島效應等地理現象。【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實驗,提高從實驗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2.通過探究生活中的實例,發展探究地理問題的能力,能夠利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地理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開展實驗活動,獲得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 【高中地理】熱力環流詳解及真題解析
    熱力環流是高中地理自然地理部分較難理解的考點之一,下面做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第一:熱力環流知識詳解   1.基本知識   〖概念〗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成為熱力環流。
  • 高中地理《熱力環流》說課稿
    三、說教學目標【過渡句】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能夠繪製熱力環流示意圖,並且用專業的地理術語表述熱力環流動態過程;2.能運用熱力環流的相關原理解釋海陸風、城市熱島效應等地理現象。
  • 高中地理教師招聘面試《熱力環流 》說課稿
    熱力環流是《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這一節中第二部分的知識,主要通過實驗的方式介紹了大氣運動最基本的運動形式熱力環流的成因,同時通過對海陸風與山谷風等生活現象的分析,深入理解熱力環流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本節內容運用到第一章中的「太陽輻射」等相關知識,又為後面要學習的「三圈環流」、「氣壓帶風帶」等奠定知識基礎。
  • 高中地理教師招聘面試《熱力環流》教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能夠繪製熱力環流示意圖,並且用專業的地理術語表述熱力環流動態過程;2.能運用熱力環流的相關原理解釋海陸風、城市熱島效應等地理現象。【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實驗,提高從實驗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2.通過探究生活中的實例,發展探究地理問題的能力,能夠利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地理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開展實驗活動,獲得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 高中地理《熱力環流》試講示範視頻
    為幫助各位考生備戰教師招聘面試及特崗教師招聘面試,中公教師網整理了各學科說課示範及試講示範視頻,以下是高中地理《熱力環流》試講示範視頻,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
  • 高中地理必背考點專題:大氣的運動
    高中地理必背考點專題:大氣的運動高考地理重點知識就那麼幾十個,大家要想在高考中拿高分,就要對高考重點知識進行專題訓練。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地理必背考點專題:大氣的運動,具體內容如下。
  • 高中地理習題講解:熱力環流及其常見形式
    1.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近地面冷熱不均空氣的垂直運動(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氣壓差異空氣的水平運動形成熱力環流。如下圖所示:2.熱力環流的形成——一個關鍵、兩種運動、三個不同「一個關鍵」(冷熱不均是熱力環流形成的關鍵)(1)同一性質下墊面,考慮緯度差異。(2)不同性質下墊面,考慮熱容量差異。「兩種運動」近地面冷熱不均引起大氣垂直運動導致同一水平面上氣壓差異引起大氣水平運動。
  • 高中地理說課稿:《2.4全球性大氣環流》
    高中地理說課稿:《2.4全球性大氣環流》 http://www.hteacher.net 2016-06-09 10:11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2019福建教師招聘考試:中學地理 熱力環流基礎知識
    熱力環流是地理學科的專業知識點,如果沒有相關基礎很難全面把握。老師整理一些熱力環流的知識和習題,方便同學們複習鞏固。熱力環流是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它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一、熱力環流的形成1.示意圖2.過程近地面冷熱不均→空氣的垂直運動(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氣壓差異→空氣的水平運動
  • 【專題整理】從海拔、氣壓和溫度的關係解讀熱力環流原理及應用
    >  【基礎知識】  一、熱力環流原理  (一)概念: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稱為熱力環流。  注意:關於熱力環流,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具有「氣溫越高,氣壓越低」的規律,切記該規律只適用於熱力條件下的下墊面,受動力因素影響的大氣環流或者高空不適用於該規律。
  • 高考地理小專題——湖陸風
    湖陸風是指在沿湖地區,由於陸地和湖泊的熱力性質差異引起溫度差異,導致風向出現晝夜變化的一種地方性天氣現象。下左圖示意我國洞庭湖流域局部區域。(1)嶽陽市夏半年湖陸風比較典型,請用「→」完成該地夜晚湖陸風熱力環流圖(上右圖)。(2)隨著嶽陽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熱島效應的增強,分別說明沿岸地區湖風和陸風強度的變化特點。
  • 地理熱力環流知識複習
    1.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  近地面冷熱不均→空氣的垂直運動(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氣壓差異→空氣的水平運動→形成熱力環流。如下圖所示:  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1月份在北緯60°附近,由於亞歐大陸冷卻快,形成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又稱亞洲高壓),副極地低氣壓帶被亞洲高壓切斷,使副極地低氣壓帶只保留在海洋上
  • 高考地理高頻考點:常見的熱力環流及其影響
    常見的熱力環流及其影響  (1)海陸風:  ①成因分析: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是前提和關鍵。  ②風向:白天吹海風,晚上吹陸風。  ③影響:使濱海地區氣溫日較差減小,降水增多  (2)山谷風: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熱力變化是關鍵  ②風向:白天吹谷風,晚上吹山風  ③影響:  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間的山風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內形成逆溫層,阻礙了空氣的垂直運動,易造成大氣汙染
  • 高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說課稿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本節課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單元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是承前啟後的紐帶,重點介紹三圈環流和氣壓帶、風帶的形成,不僅是上節課「熱力環流」「大氣的水平運動——風」等知識的延伸、綜合和運用,也是學習和探討「北半球冬、夏氣壓中心」的基礎。
  • 中學地理教師考試經典題目解析-大氣受熱過程與熱力環流
    中學地理教師考試經典題目解析-大氣受熱過程與熱力環流讀大氣熱量交換過程圖,回答1~3題。5.若近地面和高空四點構成熱力環流,則流動方向為( )。解析:氣流總是由高壓區流向低壓區,則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流向P;依據熱力環流圖可判斷,圖中M、N為近地面兩點、O、P為高空兩點,且O、P分別對應位於N、M上空;M地氣壓高,說明是近地面氣溫較低處,氣流由P下沉至M;則N為近地面氣溫較高處,氣流上升至O。故A項正確。6.【答案】A。解析:圖中顯示N地為近地面熱低壓區,故氣溫高於兩側、氣壓低於兩側同一高度,則A項正確。
  • 高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教案
    高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教案 http://liaoning.hteacher.net 2019-03-19 17:06 遼寧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 「高考地理」一分鐘學透熱力環流,高考無擔憂
    在歷年的高考中,熱力環流的考點出現的頻率比較多,熱力環流是啥,高考考什麼,怎麼考?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熱力環流。什麼是熱力環流?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稱為熱力環流。溫差越大,熱力環流越強。
  • 【專題突破】影響氣候形成的因素及主要氣候判別(高中地理),務必...
    知名地理科普平臺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高考地理專題設計  精心編選綜合整理  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