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是什麼?意識為什麼要修改客觀存在欺騙我們?

2020-12-03 X檔案局傳達室

檔案由我提供 | 真假你來判別

文/實習接待員(工號:Xdoc2045)

X檔案局細說哪些你不知道的人和事!

大家好,歡迎來到X檔案局接待室,我是實習接待員石頭。

今天過來X檔案局的來訪者不是一個人,而是一臺人形機器人。

看著一個鈦合金灰的機器人突然進到接待室,著實嚇我一條,該不會是來Terminate我的吧?

好在我馬上想到Siri小姐面試自己時說的一句話:「在接待室裡,不管出現什麼狗東西都別怕,在X檔案局天王老子都傷害不了你。「這麼霸氣的話讓我稍稍安心了一些。

「你好,請問這裡是X檔案局嘛?「機器人微笑著說,咧開嘴露出金屬大牙花子應該就是機器人理解的微笑吧。

我直截了當地回覆說:「你好,請出示你的識別卡。「心說你呀的機器人兩個衣服兜都沒有,哪裡放識別卡。

「好的「機器人說完,抬起右手,只見右手發出一陣細微的咔咔聲之後就變成了一張識別卡。

「我去,還有這樣的神操作!「接過識別卡,我小聲嘀咕了一句。

「這不是神操作,而是我們帶的一種存儲功能。「機器人冷不丁的回了一句。

「我去,這麼小聲都能聽得見。「我在心裡暗道,不信這樣你還能聽得見。

驗證通過,需要查詢的資料類型還直接被寫入在識別卡裡,系統直接執行了搜索程序,牛逼!

檔案信息:

意識是什麼,這是人類思考的終極難題。

在過去研究意識的主要是宗教學家、神學家。

科學家主要研究客觀的東西,而意識屬於主觀的存在,所以科學家不研究意識,也可以認為在當時這屬於「科學禁區」。

但是現在有很多生物學家、醫學家、神經學家想通過科學的手段來證明意識是什麼。

從科學角度來說,意識就是人大腦裡面的神經元細胞一起工作的時候產生一種「生理顯現」。

也將是說「我們對於我們自己以及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就是意識」。

意識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一個人只能確定你自己是存在意識的,但不能確定別人是否也同樣擁有意識。

雖然人可以通過一些跡象,猜測別人可能有意識但無法確定,比如我們在電影《終結者》中看到的機器人T800,甚至後續天網升級出來的更高級的機器人時,人類就無法確認。

那麼機器人也好,人工智慧也好,他們是「有意識的」還是「沒有意識的呢?

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我們人類、植物、動物包括細菌都是有意識的。而人工智慧、石頭、水這些是沒有意識的。

為什麼我們會這樣去區分呢?

主要是因為我們認為有生命的東西才有意識。而沒有生命的東西則沒有意識,即使像水和機器這些它們也是可以動的也沒有意識。

那麼人類是如何確認動物包括細菌這些東西是有意識的呢?

生物學家通過觀察發現,即便像細菌這樣的單細胞生物他們也會主動去找東西吃,它吃飽了之後就不動了,在科學家看來這就是一種有意識的表現。

我們人類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是通過意識完成的。

意識是存在我們的大腦裡,而我們的大腦是在放在頭骨裡,這裡面黑漆漆的什麼也看不見感知不到,意識在裡面是怎麼認知這個世界的呢?

只有通過我們的眼睛、鼻子、嘴、手、耳朵去感知周圍的世界。

目前的科學研究發現,這裡有一個大Bug,就是我們的大腦或者意識會對這些器官傳輸上來的數據進行加工,甚至欺騙我們。

歷史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揭示了這個秘密。

1995年,麻省理工,名為愛德華阿德爾森的教授他用一個圖進行實驗。這個圖叫「棋盤暗影錯覺「

在棋盤上有兩個顏色明顯不一樣區域A區域和B區域。

事實上只需要用一個顏色將他聯繫在一起,你就會輕易的發現,A和B的顏色竟然是一樣的。

通過實驗愛德華阿德爾森教授發現,絕大部分人看到這兩個區域的顏色是是不一樣的,只有很少的人能看出是一樣的。

但是通常我們認為這種能看出來的人是得了病的,即使他們看到的才是是對的。

會產生這種錯覺,是眼睛出了問題嗎?事實證明不是眼睛的問題。

因為,只要用同樣的顏色把他們連起來,我們就都能看出這個顏色是一樣,那問題出在哪呢?

問題就只可能出現在腦子裡,眼睛看到的其實就是它本來的顏色。

但是信號到了腦子裡面,腦子說不對兩個區域是不一樣的,於是就判定倆個區域不一樣。

也就是說你的意識篡改了你真實看到的東西,而且沒有經過你的允許。

簡而言之,意識強行想要把兩個一樣的事物說成不一樣的然後告訴你。

像這種改變比較小的時候我們稱之為「錯覺「,當這種改變比較大時就叫」幻覺「。

這種情況不僅僅會發生在視覺上,也會發生在聽覺、味覺、嗅覺甚至觸覺上。

而且實驗還發現如果眼睛看到的情況和意識預想的情況不一樣,意識一定會把它改成符合意識想像的一樣,而不會把意識預想的情況改成客觀現實的樣子。

這說明了一個可怕的事實,就是我看到的世界,記憶的世界不是一個真實的世界,而是我們想像或者想要看到的世界。

有些人產生「幻覺「時看到了一些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有可能他們看到的才是真的,但我們認為他那是病態,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因為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基本認知是通過少數服從多數來確定的,大部分如果沒看到或者大部人覺得他們沒有看到,那就是不存在。

人的這種意識上的誤判不僅會發生在對外界事物的判斷上,同樣會發生在對於自身的判斷。

有一個很有名且普遍的例子叫「幻肢痛」。

幻肢痛是一種疾病,有些本來四肢健全的人,後來因為事故失去了自己的四支,比如左胳膊但是他有時候會感覺到左胳膊特別的疼,即使他已經沒有了這隻胳膊。

這種病在醫學上非常難治,按照病人的描述,這種疼十分劇烈,就像什麼東西碾過病人的手。

但因為這部分肢體已經不存在了,所以藥物治療一點辦法沒有,「麻醉」對這種幻肢痛是完全無效。

後來人們發現了一種方法能夠緩解這種病痛,比如說一個病人他失去了左胳膊,就在他左側放一面鏡子。

然後讓他自己看著這個鏡子裡的胳膊,然後嘗試欺騙自己認為鏡子裡面這隻手是自己的左胳膊,如果能成功的的把它當成自己的左胳膊,這種疼通馬上就會消失。

但是這個事情有一個缺陷,這個缺陷是存在個體差,有些人始終無法認為鏡子裡的胳膊是他的左胳膊,所以他就還會一直痛下去。

這個案例證明這個疼痛不是來自於客觀現實,而是來自於意識裡面,所以才會讓患者覺得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地方發生疼痛。

同時也證明了這個世界上一些我們認為客觀存在的東西,其實並非真實存在而是我們大腦自己生成的。

生活中這種例子也很多,比如說孩子在家說要寫作的時候渾身哪兒哪兒不舒服,如果說不用寫作業了可以看電視玩手機了馬上就好了。

另外,科學家還做了一個相反的實驗。

就是兩個手臂都正常的受試者,擋住其中的一隻手臂讓實驗者看不見,然後在真手臂的旁邊放一個假肢。

接下來實驗者同時刺激這個假肢和被擋住的這隻手臂。

持續刺激一段時間之後,受試者就會覺得這個假肢就是自己的。

打這個假肢受試者也會感覺到疼痛。這就說明什麼人對於自身哪些部件屬於自己,都是由意識來判斷,而不是靠客觀存在決定的。

所以人甚至可以認為別的東西或者是別人的軀體是自己的,這些取決於意識是否認定能否控制某件東西,如果能夠控制的話就會覺得,屬於自己的一部分。

一個常見的例子是開車,如果你去意識車就是你身體的一部分的話,你就真的可以把它當成身體的一部分。

這個事情就說明人對於自身的判斷已經和客觀現實沒有任何關係,人完全可以靠想像去認定自己是什麼。

還有一個例子跟這方面有關,那就是「精神分裂」。

精神分裂就是在一個腦袋裡住著有好幾個人格,從生物學角度來說這就是一個人,因為只有一個軀體。

但是目前很多西方國家的法律已經逐漸認可,人格分裂者是多個人。

一個人如果殺人了,那麼法律就需要判斷這個人在犯罪時的人格是否是他的正常人格,如果不一樣就不能對現有人格進行定罪,只能先判為精神病,接受治療或者是無罪。

西方法律認為不能給一個沒有罪的人格施加刑罰。

因為在醫學上已經證明,精神分裂出不同的人格,他們會有不同的習慣,甚至說不同的語言,得不同的病,真的就是完全不同的人。

所以現在法律上出現了一個非常難的問題,就是如何來判斷「同一個人」,因為DNA已經無法判斷」同一個人」了。

那麼還有一個很好的案例就是夢。

夢純粹是大腦編織出來的一個場景,而人在夢裡邊無法意識到自己是在夢裡。所以說人的意識創造一個世界並不是難。

人在夢裡認為世界就是那樣的,周圍的環境就是那樣,不管多離奇,就算是你會飛,自己也不會奇怪。

另外,人睡覺的時候總感覺時間過得是非常快。我們通常是睡一已經天亮了,但是自己體感上可能覺得才過去幾分鐘,雖然你已經睡了八九個小時。

還有一個更明顯的例子,有些人因為意外或者疾病導致昏迷了,可能昏迷了十幾天,但是醒來後他們會覺得只過去了幾個小時。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能大部分時間都是沒有意識,也將是說沒有意識的時候時間對於一個人就是不存在的。

換句話說,意識能夠決定時間是否存在,有意識才有時間,沒有意識就沒有時間。

而且我們經常說,快樂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痛苦的日子總是過得很慢,也就是說你的時間的快慢也是由意識決定的。

當然自己的意識只能決定自己的時間,雖然客觀上每個人的時間流速都是一樣的,但是主觀上完全不一樣。

你的時間可以非常的慢,我的時間可以非常的快,體感完全不一樣。

感綜上所述,我們人類對於外界的認知,或者對於我們自身的認知都是大腦想像出來的,區別是這個想像佔比多少的問題。

那麼我們如何判斷哪一部分是想像出來的,哪一部分是對客觀現實的真實反饋?答案就是看大家怎麼說。

如果大部分人和自己意識裡的情況是一樣的,那麼所有人就認為這就是客觀事實,至於是不是真的不一定,但是大部分人既然這麼認為那就是客觀事實。

那麼如果是自己想要判斷,看到的東西哪一部分是想像出來的,哪一部分是客觀事實這就非常困難了。

所以,結論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其實有一部分是幻想出來的,這種幻想是在無意識中進行的,而且是集體無意識。

我們看到世界很有可能跟真實世界是完全不同的,而我們自己還不知道。

那麼我們的意識為什麼進行這種篡改?

按照現在生物學家,還有神經學家的一些分析,我們的意識之所以去改它是因為我們生存的需求。

過去,人類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大自然中想要生存的話交必須有一定的預判能力,所謂的「預判能力」其實就是一種想像力,是對將要發生事情的一種提前設想。

當我們人類計劃去做一件事時,會設想應該是個什麼樣。

當看到的東西或實際發生的和我們設想不一樣,這時候腦子裡設想的東西就佔了主動,就把現實改成了一個樣子,這也符合我們人類的自我保護意識。

還有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非常需要整體認知。

比如一輛車向我們高速行駛過來,我們必須一眼看過去就知道它是一輛車。

還有附近出現一頭獅子,也是一眼看過去哪怕只是一個屁股和尾巴或者毛髮,就判斷那是一頭獅子而不是屁股、尾巴或很多毛。

生存使得我們人類需要通過一些細節立刻用大腦補全這是個什麼東西,而不能等眼睛全部看完之後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很多時候根本來不及了。

大腦通過局部迅速地模擬物體的全貌這個能力也是一種想像的能力,也可能造成這樣的結果。

但是之前我們提到的一個問題是用這個理論也無法解釋的。

為什麼我們眼睛已經看到客觀現實,但是意識還會不斷地傾向我們想像的這個方向,而不是傾向於客觀事實。

比如說上文提到的「棋盤暗影錯覺」,即便已經證明兩個區域顏色不一樣,但仍然看不出它的顏色一樣。

一開始因為 「整體認知」判斷兩個區域是不一樣的可以理解,但是隨著仔細辨別和證明應該能看出顏色是一樣的才對。

這就很奇怪了,這就不是僅僅簡單的生存需要, 這裡有三種可能的解釋。

第一個是,我們人類的意識,一開始就不是這個世界的產物,它是一個更高維度世界的產物在那個世界裡是由意識決定客觀存在的。

所以相對於客觀存在意識更為重要,當意識和客觀存在產生矛盾的時候,它會傾向於意識的而不是客觀存在。

所以上述的問題是因為我們大腦,他從一個高維世界來到一個底維世界,產生的一種不協調。

我們的意識之所以有這樣的情況,並不是一種bug,而是一種高級屬性——永遠以自我為中心,以我們的意識為中心。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我們這個世界是虛擬的。

如果我們這個世界是虛擬那麼它就是一個龐大的程序,這麼龐大的程序一定會存在大量程序上的錯誤,也將是Bug。

做編程的人都很清楚,程序越大Bug也將越多,那麼在這樣一個龐大的程序裡有這麼大量多的bug,如何讓我們這些生活其中的人類發現不了呢?

想要做到就只有一個辦法「腦補」!

這樣就算是人看到錯誤,人也會把它合理化,這樣就永遠看不出問題,就可以安心生活在這個世界。

也就是說,創造這個虛擬世界的文明,在我們人類的意識裡中加入了一行代碼,讓我們能夠自動屏蔽這些錯誤。

但是,事實我們人類已經發現了很多類似bug的存在。比如說費米悖論、暗物質的存在、反物質和物質不等量、量子力學等等。

還有第三種可能,就是我們生活在夢裡,這個夢並不是誰的夢,可能就是我們自己的夢,這就和平行宇宙論有點兒類似。

你認為你是生活在你的夢,我認為這是我的夢,這個夢裡邊的所有人包括陽光雨露都是我想像出來的。

一部非常有名的電影《盜夢空間》就揭示了類似的場景,電影裡面的人就是生活在夢裡。

但是究竟生活在第幾層夢裡,自己是不知道的,而我們很有可能也是生活在夢裡,但是我們自己並不知道。

那麼有沒有人已經覺醒了,他們知道自己生活在一個不真實的世界呢?

應該是有的,比如釋迦摩尼頓悟的時候;愛因斯坦發現光速不變的時候還有哈勃發現宇宙是無限膨脹的時候。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避免意識的這種行為,讓我們看到真實世界你?

辦法就是通過儀器和數字,比如說我們眼睛雖然無法判別這兩個顏色也不一樣,但是機器可以。

機器識別一下就知道兩個顏色是不是一樣的。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其實機器比我們更適合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聖經上說亞當和夏娃吃了禁果「智慧之過後,就被神趕出了伊甸園。

從這一點推斷,不難想像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裡邊原先是什麼?他們就是沒有智慧的機器人或者更準確一點是神按照自己的基因製作的生化人。

那麼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裡和伊甸園之外,他們自己發生了什麼變化了呢?

他們在伊甸園裡是永生的,但是沒有智慧,出來之後擁有了智慧,但是卻失去了永生。

也就是說他們獲得意識的代價就是放棄了永生,獲得了有始有終的生命。

說到這裡,那麼意識什麼的問題,也就清楚了。

意識的本質就是生命,它是用永生換來的。當你沒有意識的時候,你就會獲得永生,但你也將失去生命。

沒有意識,就沒有時間,於是你就可以獲得永生。

獲得的意識,就獲得了時間,也就獲得了生命。這三者是三位一體的。

三者中最重要的就是生命,只要解答了生命是怎麼來的,意識和時間就解決了。

但這樣就回到了一個更難的問題「生命是是什麼?生命是從哪裡來的?」

想要解答什麼是生命,首先需要解答什麼是「死亡」。生命它不是用能不能有自主意識能不能動來區分的,而是用能不能死來區分。

所以想追求長生不老,從這點來說是不可能的。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以上就是檔案的全部資料,不過你一個機器人,過來調查意識相關的檔案幹什麼?」身為人類一員,我警惕的問道。

「這個好像不符合X檔案局的規矩吧?」這個機器人依然咧開嘴露出金屬大牙花子微笑著回答。

「抱歉,是我多嘴了。」這次我沒覺得它的表情有多搞笑反而覺得很詭異,雖然它的表情和剛才一模一樣。

難道這世界真的會像5G技術檔案裡解密的方向發展5G可能毀滅人類?開啟人類黑客帝國模式,打開魔盒?……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檔案由我提供,真偽你來判別!

你有什麼感興趣內容想要知道的問題,歡迎關注並留言,也許下次解讀的就是你感興趣的內容哦!.

X檔案局公號:Xdoc2045

(完)

侵權聲明:如果文章相關內容和突破涉及侵權請及時告知!

相關焦點

  • 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新課教學]  第二節人們的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板書)  一、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板書)  1.什麼是意識?(板書)  故事:老馬識途、丟不掉的狗等。  馬和狗是不是有意識?你是根據什麼來判斷的?  學生發言,提出各種判斷依據。
  • 高二政治教案:人們的意識是客觀存在
    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   複習提問   (l)什麼是意識?意識為什麼有正確和錯誤之分?其主觀原因是什麼?   (2)意識怎樣才能正確反映事物?   導入新課   通過第一、二框題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 事實:讓意識內容與客觀存在相吻合
    如果這個方法是對的,那麼它得出的結論是什麼就是什麼,你再覺得對,方法得出的結論說不對,那也是不對,你再覺得錯,方法的判斷是對,那也是對,服從正確的方法的判斷,而非感覺。事實和文學作品的差別,上面是事實和感覺的背離不同。:抗日神劇一個燕雙鷹打的小日本滿地找牙,但是事實實並非如此。
  • 人類的意識到底是什麼?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又客觀存在。
    人的意識和人的關係是這樣的密切,人卻不知道它是什麼,堂而皇之的人類,實在不好意思,難為人也!不甘平庸的人類,竭盡全力進行探索、研究,各有發現,各持己見,爭論了幾百年。論戰激烈,火花飛舞,多彩紛呈!牛頓科學認為:意識是人類大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 量子力學:意識可以改變客觀世界?
    我們所在的唯物世界中客觀世界能改變意識那麼意識能改變客觀世界嗎?       文中用大量實驗和數據,告訴讀者意識改變客觀世界就是通過波函數坍縮。我說的沒有人能夠理解,絕不是指像我們這個層次的人,而是說連量子力學的創始人都不能理解。       那麼量子力學最不好懂的是些什麼問題呢?我先把量子力學中人們最不好懂的東西介紹給大家,而最不好懂的東西最後恰好是證明了:意識不能被排除在客觀世界之外。一定要把意識加進去你才能夠認識搞懂它。
  • 客觀意識與主觀意識之中看陰陽
    小編曾經分析過,人的思維意識往往會受到客觀環境的制約,你腦袋裡面能夠裝些什麼再憑這些意識可能做出什麼反應,好多時候根本不是你本人所能夠決定的事情。但是同時小編曾經分析,人的主觀能動性有的時候能夠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 物質就是脫離人們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實在
    馬克思主義哲學既然認為多種多樣現象的共同本質就是物質,那麼我們撇開各種現象質的多樣性,就可以發現他們歸根到底有一點總是共同的,這就是他們都是脫離人們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事實。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草木森林、鳥蟲走獸等等,不管形態上如何千差萬別,卻並不像唯心主義者所說的乃是人們意識中的東西,恰恰相反,它們都是在人們意識之外獨立存在著的東西。根據這些現象的這些共同本質,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主義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物質就是脫離人們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實在。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
  • 意識決定存在
    而且客觀存在是由意識(或觀測)而決定的!世界不僅僅是由宏觀的物質,還有能量、信息、暗物質、意識、以及我們仍不知的東西所組成。世界更加強調的是物質之間的關係,而不僅僅是物質本身。有如佛法中所提到的:整個宇宙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一切事物都會改變。這就是「無常」,無常並不意味著死亡,而是意味著變化。因緣和合則生,因緣消散則滅。
  • 高二政治教案: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
    我們應按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要求來規範自己的言行,以利於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討論:良好的校園文化對一個學校有什麼影響?如何對待網絡時代?   (請同學們聯繫本校和自己的實際,分組討論,回答時應運用理論說明問題,教師歸納。)   總之,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又可以反作用於客觀事物。正確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 自由意識並非客觀存在,它是一種錯覺,人類是虛擬的?
    筆者:三體-小遙 提起有關意識的存在問題,我們往往會聯想到很多哲學理論。其實早在幾千年前,人類就已經開始思考,究竟是意識決定物質,還是物質決定了意識呢?
  • 師父說 | 意識決定客觀世界走向
    ,什麼叫感受到?而所有的一切,一個人要想最後的,能夠感受到是到了感性的存在層面,感受到你們的心動的時候,你們算真正聽懂了。如果你們沒有感受到你們的心動,只是腦袋告訴你們聽懂了,是沒有用的。這就是我們講佛法和講世間法的區別就在這裡,世間法就是聽理解了就好,而佛法不是,佛法必須轉化成行動,所有以戒、定、慧,然後以聞、思、修,我現在跟你們講的是什麼狀態?聞,是不是?你們自己要在腦袋裡什麼?思,哎,思。然後第三個狀態叫什麼?修,什麼修?就是你的心動了,跟你產生內在的連結了,如果你只是在理解,是沒有用的。
  • 「意識」究竟是什麼?
    2、意識——既是客觀的,也是主觀的我們每個人都在真切地體驗周圍的客觀世界,產生感覺、圖像、欲望、夢境、思想、精神、信念……這就是意識。我們可以通過內省來確認這種過程的真實存在,但因為我們的體驗形成的是我們各自(意識主體)的內在感受,而我們無法準確知曉他人的感受如何,也難以猜測此刻別人正在想什麼,因此每個人的意識具有一定的主觀性、私密性、封閉性和不可預測性。
  • 高考政治哲學常識: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
    高考政治哲學難點解析:怎樣理解「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義?   對這一問題學生幾乎沒有從理論上思考過,屬於知識空白;對這一理論的表述,學生一下子也難以適應。   對這一難點,著重應從以下五點加以突破。
  • 趙磊 | 「存在決定意識」五問
    因為這個錯誤的意識仍然來自於現實的客觀存在,來自於「筷子插入水中」這個客觀存在。如果沒有筷子插入水中這件事情,如果沒有這個社會存在,那麼就不會產生「筷子是彎曲」的這個錯誤的意識。換言之,筷子插入水中這個存在產生了一個錯誤意識,這個意識之所以是錯誤的,不是因為這個意識離開了社會存在,而是這個意識歪曲了社會存在。
  • 心理活動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存在決定意識
    心理活動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存在決定意識,這既是一個科學的哲學命題,也是對心理現象準確地描述。沒有高山的地方,人們無法想像高山的巍峨;沒有大海的地方,人們無法感受到大海的遼闊。由於個體生理影響著心理,客觀現實決定著主觀反映,因而人的心理活動是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首先,不同年齡階段的人,隨著身體狀況的變化,其心態是不一樣,如處理不好,就會產生認識上的「代溝」;其次,「人是環境的產物」,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人的心理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即所謂的"到哪一個坡唱哪個歌」、「心隨境遷」等。
  • 量子物理中,「意識」導致波函數坍縮,這裡「意識」到底指什麼?
    《量子物理中,「意識」導致波函數坍縮,這裡「意識」到底指什麼?》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今天有小夥伴私信我,提問:「量子物理中,「意識」導致波函數坍縮,這裡「意識」到底指什麼?」。首先我要對這位小夥伴的信任表示感謝,作為物理學的忠實愛好者,物理專業的畢業生,非常願意解答這個問題。這裡要從三個角度來分析一下:第二、波函數塌縮是一種數學語言的表述其實我們也不要弄些數學名詞來故弄什麼玄虛。以電子為例,它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粒子,不論什麼時候它都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粒子,不會因為任何原因被砸碎變成一團雲霧。
  • 終止執迷不悟:客觀存在並不存在!
    他為什麼要負責?問:你這不是又造出更多的問題來嗎?答:這證明現行邏輯不能自洽,一較真只能使人發瘋。問:問題是,人們為什麼對這不能自洽的邏輯理念堅信不疑?答:人們並沒有這樣追問過,也不會這樣追問,因為這種追問會讓所有人都下不來臺。
  • 人腦中的『造夢機器』與意識的產生
    表述者們主觀真實的神奇體驗也許並非都是出於誇張和欺騙的目的。可能僅僅是因為他們某些腦部區域被電信號激活,使其相信自己得到了「真實」的感知。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缸中之腦」悖論:人們至今無法證明我們究竟是真實存在的,或只是被關在培養室中被人操控的大腦。聽起來讓人有些絕望,但現實中我們必須忽視這類永遠無法證明的命題,才能更好的去生活。現實中,我們的意識活動遠遠滯後於實際發生的事件。
  • 意識是什麼?是物質、能量還是一種波呢?中國科學家解釋意識理論
    意識到底是什麼?是物質還是能量還是一種波呢?甚至意識到底是否存在這樣的問題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面困擾著科學界。有科學家認為界定意識的定義已經到達了神學與科學之間的邊界了,對無論是哲學還是物理學都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 意識是什麼?人的意識是從無到有,還是永恆存在於宇宙中的?
    意識是什麼?人的意識是從無到有,還是永恆存在於宇宙中的? 記得小時候學習哲學,一直對物質和意識這兩個概念弄不清。哲學書上總會有這麼一句話:「物質是意識的基礎,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應。」對於物質,大家都很清楚,那就是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也就是自然界中的任何真實存在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