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是什麼?是物質、能量還是一種波呢?中國科學家解釋意識理論

2020-12-04 生活說點事

意識到底是什麼?是物質還是能量還是一種波呢?甚至意識到底是否存在這樣的問題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面困擾著科學界。有科學家認為界定意識的定義已經到達了神學與科學之間的邊界了,對無論是哲學還是物理學都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而就有一位中國科學家提出了這樣的理論,意識它是一種量子力學現象,意識不能脫離物質而單純存在,但它的存在是世界上各種轉移的催化劑,為什麼這麼說呢?提出這個理論的是中國科學家朱清時教授,他認為量子力學在不懂的人看來是非常詭異的。

因為這門學說複雜且難懂,世界上能讀懂的人真的很少,但實際上在他本人看來,「量子力學」是科學史上最精確的理論。他舉例說就像薛丁格的貓在量子力學的解釋下,它既是死的也是活的,就像一個人他既可以在房間同時又不在房間一樣,意識然我們在自己的主觀認知裡面落實了對客觀世界的判斷,或許這樣聽起來真的有點唯心主義的感覺了。

但如果把她變為從不確定的狀態,變為確定的狀態,這個過程不就是物理學裡面一直追求的嗎?求出我們所需的確定狀態下的參數並加以利用,有些小夥伴可能已經聽過了,這個不確定的狀態就是量子力學只能怪的糾纏狀態,在糾纏狀態下量子是不穩定且無法解釋的,必須加入意識的作用,也就是取其中某一瞬間,將這一瞬間認定為我們想要的確定狀態。

在這個由我們主觀意識確定的狀態的那一刻就是我們需要的解釋了,但大家都知道世界上的所有物質其實都在不斷地變化從來都不會停止。因此量子力學的本質或許是得到確定狀態下的值並讓擁有意識的我們加以利用的一個解釋學說。

相關焦點

  • 意識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到底是物質還是能量?
    哲學的解釋,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能動性反映。一般認為,意識是人類獨有的,是自我認知、思維和記憶的總稱。因為自我意識、記憶、思維都需要時間刻度和概念語言這兩個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其他動物是沒有的,因此一般來說,其他動物就沒有意識。
  • 人類的意識,是一種物質還是一種能量,或者是其他東西呢?
    世界上的所有的一切其實都是要麼就是物質要麼就是能量組成的,什麼東西都是存在一個能量的構成也是有物質的,兩者都是無法缺少的。那麼問題來了我們人類的意識是屬於前者呢?還是後者呢?還是兩者都不是呢?其實對於這個問題邏輯身體是物質的意識就是屬於人的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因此兩者的組成必定不同。
  • 物質-能量-頻率-波-意識-粒子
    1,愛因斯坦的E=mc²,揭示萬物皆是能量,物質=能量。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不同振頻的能量組成,超出感官外的我們稱之為無形(例如意識,思想,情緒),在感官捕捉範圍之內我們稱之為有形,事實上能量無處不在,只是我們有限的感官主觀地定義了物質和非物質。
  • 意識能從科學角度解釋嗎?意識可能是一種「物質」
    來源:新浪科技意識的形成和形態是非常複雜的,科學家迄今也很難從科學角度解釋它是如何從大腦膠狀組織中浮現出來,它是當今時代最大的科學挑戰。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3日消息,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導,為什麼科學不能解釋意識呢?這是當前科學界的一個重大科學挑戰。
  • 是意識決定物質,還是物質決定意識?
    是意識決定物質,還是物質決定意識,這個問題的答案如果不經實踐檢驗,那麼任何回答都是存在缺陷的。那麼,怎麼樣才能最終定性這個問題的答案呢?如果答案是物質決定意識,那麼就應該給出一套建構體系,基於物質的組合演化可以產生出意識,否則,這個判定只是一種理論猜測,還無法形成一種科學的判斷。如果答案是意識決定物質,那麼就應該給出意識在怎樣的條件下生成物質,否則這種判定就是無稽之談。
  • 人類的意識是物質還是能量?答案引人深思
    在人類的歷史中,有這樣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意識」是什麼?靈魂是否真的存在,人類的意識究竟是以什麼存在於我們的大腦中的?意識屬於能量還是屬於物質呢?那麼意識究竟是物質還是能量呢?這個問題其實十分有趣,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人類的意識必須依託大腦存在,同時意識的形成需要大腦的分析和儲存,那麼意識的本質就是大腦,而在物理學中對物質的定義是這樣的:物質(matter)為構成宇宙間一切物體的實物和場從這個角度來看,意識確實物質形態的,但是人類的意識也需要大腦中的「神經元」,神經元交流傳遞信息時,由微小的生物電流傳遞,並且在
  • 量子力學中「意識」導致波函數坍縮,這裡的「意識」指的是什麼?
    其大概意思就是觀察者擁有的內在認知,才能感知事物的客觀確定性,就相當於意識與事物客體發生相互作用,從而使其疊加的波函數坍縮。這樣的解釋,在現在看來顯然不太靠譜。說實在點,意識是什麼?從來就沒人能解釋清楚,再用意識來解釋其他事物,本身就立於了形而上的不敗之地,而科學本質上排斥這樣的不敗之地。
  • 科普知識:探索宇宙暗物質與電磁波理論
    宇宙時空起源完美的球形光磁能量體的膨脹,然後通過意識構建起宇宙時空。如上的這一電磁波理論只是有形理論,我們能看得見摸得著。那麼暗物質暗能量是否與這一理論一致呢?按道理應該是一致的,只是現在無法觀測到,無法證實。宇宙中有大約三分之一是暗物質。
  • 量子力學解釋意識何以可能
    量子力學可以解釋意識問題嗎?相信在被問到這一問題時,大多數人的臉上都充滿了疑惑。或許在他們看來,意識只是人腦內神經信息之間複雜的計算行為,是一種生物現象,它又如何能和量子力學這一描述微觀世界中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產生關聯呢?然而,意識研究的過往事實卻對此提出了反駁。自20世紀下半葉以來,有關從大腦中尋找量子效應的研究就從未停止過。
  • 當前最難的課題:是意識決定物質還是物質決定意識?
    」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思維推測」,從萬物有靈到一神宗教,再到各種哲學理論、科學理論,無不或明或暗的帶有「意識」的部分在其中。,並且物質與能量之間可以進行相互轉化。  意識要從那裡產生的,當然是大腦。比如如果一個人死了,大腦死亡了,那他就沒有意識了!可見意識嚴重依賴於物質,甚至人在受重傷、醉酒等情況下就會意識模糊。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種主觀反映,是人腦機能→即因聽/看/聞/摸等接觸引起的所思所想。
  • 意識是物質的特徵,物質和精神是一性
    一、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特性西方科學用幾個世紀的時間來研究意識,可意識對西方科學來說仍然是個迷。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難題「意識的難題」是指體驗與感受的問題,例如對顏色、味道、明暗等等的感受,對價值觀的判斷等等。「意識的難題」,近年來重新觸發了哲學上長期解決不了的爭論,即意識是從物質中突然出現的,還是萬物皆有意識?
  • 物質世界是意識永生的能量工程
    微觀世界的小蝌蚪有意識的驅動你尋找另一半組合延續,所以人類不斷呈現消亡與新生,而自然呈現各種運動變化,這一切不過是宇宙意識自我延續永生的表象。人們探索的認知世界,宇宙架構僅僅只是宇宙意識自我永續的能量工程之一而已。不同維度呈現不同的維度能量工程。
  • 【宇宙意識】大宇宙的覺醒: X波能量(重要)
    這個 『意識』不會詳談太多,但我會指出一些非常重要的點 這將是一個與以往任何一周都不同的一個星期,而且效能和能量可用於是好事或是壞事之上,這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事情,, 而那些頂部的人們是絕望的希望這不會發生,因為如果這種情況發生的話,他們將會下臺,它們的結構將會崩潰。
  • 世界的真相是物質還是意識?也許所有人都錯了
    題:世界的真相是物質還是意識?也許所有人都錯了!物質和能量不過是意識的表現形態,我好像找到四維空間的答案了!文/姜子說書《錯把妻子當帽子》這本書裡面,有24個神經失序的患者,其中有靈肉分離的人,也有完全不懂計算的數學奇才雙胞胎,讓人不禁懷疑這個世界是數位化的代碼,好似《黑客帝國》一般!
  • 意識的本質是什麼?
    只有從意識的本質,更新,進步,境界的提升,才能解釋很多科學未解之謎。量子力學你無法想像兩個相隔幾億光年或者說任意距離的東西,當甲發生改變的同時,乙也會改變,這不符合能量傳遞,所以愛因斯坦一直認為甲乙當中會存在某種能量,它終其一生都沒有弄明白。
  • 人的意識是一種能量,人死後意識會去哪裡呢?
    科學家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一位 RobertLanza博士提出了「平行宇宙」的論斷,比較起來很有趣,其核心概念是「死亡是一種幻象」物理課上,物理老師告訴我們,能量守恆定律是物理定律中最重要的一條,它是許多物理研究的基礎,它的內容是「能量不會憑空產生和毀滅,它只能由一種形式轉變為另一種形式」,例如,我們用能量來發電,用風能、火能、核能來發電,它們通通轉化為電能
  • 叔本華說的「意志」是意識還是物質?
    叔本華的「意志」既非意識,也不是物質,更不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說的什麼「意志力」。那麼,叔本華說的「意志」的含義究竟是什麼呢?如果你對康德哲學有所了解,或者學習過佛教的唯識論,這個問題就很好了解了。因為叔本華的意志是一個本體論的概念,相當於康德的「物自體」、「自在之物」,或者佛學裡邊的第七識。想要詳細討論這個問題,可以寫一本書了。在這裡,我可以簡單解釋一下。
  • 意識從何而來?或許意識是物質基本性質 遍布宇宙
    哲學家菲利普·戈夫(Philip Goff)在他的新書《伽利略的謬誤:意識新科學的基礎》中思考了一個激進的觀點:如果意識不是大腦所做的特殊事情,而是所有物質所固有的特性,那意味著什麼?這種理論被稱為「泛心論」(panpsychism)。在新書中,戈夫為讀者梳理了這一理論的歷史,回答了常見的反對意見,並解釋了為什麼他認為泛心論代表了最好的前進道路。
  • 量子力學與精神意識(一)
    量子力學與精神意識(一)我總在想量子力學如何解釋大腦活動的問題。1、量子力學並沒有認為精神意識獨立於物質而存在——世界仍然是物質的——精神意識說到底,仍然是一種微小的物質運動。2、精神意識的物質性運動,不同於經典力學——宏觀物質的運動,經典力學的定理在解釋精神意識這種微觀物質運動的時候失效了。3、必須建立一種特定的微觀物質運動定理(公式)。
  • 為什麼量子力學的波函數坍縮和「意識」有關?
    那具體是啥意思呢?意思是就是說,電子同時存在於不同的原子核外的各個地方,處於一種疊加態當中。我們只知道它出現在某個位置的概率,可以用薛丁格的波函數方程進行描述。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人來觀測就會坍縮,而僅僅機器測量,就會發生疊加呢?這不是預示著人的「觀測」才是影響波函數坍縮的原因嗎?這是不是說明「人的意識」是會影響系統的波函數?於是,馮·諾依曼就提出:只有當電子的波函數被「意識到」,才會發生坍縮,得到一個確定的結果。如果沒有被「意識到」,電子就總是處於疊加態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