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參觀寺廟中的一些佛像時。經常會在佛的胸前看到「卍」這個符號,作為佛教的象徵,它不僅是一個字,而且本身還有讀音,大家知道它念什麼嗎?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它只是一個符號,並沒有什麼讀音。直到到了武則天時期,因為當時國家信奉佛教,為了表示對佛的尊重,所以就給它取了一個和萬字一樣的讀音,蘊含著吉祥與喜旋的意義。
「卍」這個字在西藏地區非常的常見,在藏民的心中,它的地位非常高,因為它代表著吉祥的寓意。雖然「卍」字在佛教中經常的出現,也代表著佛教,但是其實它並不是佛教所創造的。
「卍」這個字在很久以前就出現了,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古代的印度,古代的埃及和古代的希臘都曾出現過類似的符號。即使是在神秘的瑪雅文化中,也存在著類似的圖案。
在佛教中很多代表性的標誌。比如菩提、蓮花、寶塔,作為佛像胸前的標誌,「卍」也是佛教的象徵,並且寓意著聖潔與吉祥。如果我們再次看到萬這個字,可以大聲地把它讀作萬字。
在我們的漢傳佛教中,這個符號有兩種寫法,分別是「卍」和「卐」。如果我們不仔細的觀察,我會把他們認為是一個字。其實,雖然他們的發音是一樣的。但是代表的意義卻是不一樣的。
在二戰時期,希特勒曾使用了這個「卐」字,它的意義也就發生了變化。「卍」字卻是佛教一直使用的,所以我們應該很容易把它區分開。
「卍」字是佛祖釋迦摩尼佛的32相之一,除了在佛教中使用,在古代印度的印度教,也在使用「卍」字。它們的含義都一樣,都是代表著吉祥。在中國古籍中記載,「卍」之所以讀音為萬,寓意則萬德之所集,所以我們才把它讀作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