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與世界諸相,皆是無始劫妄想與塵業相續,所現的業果,本質緣起性空,我們本質上就是心性塵垢所現的果報,我們根本就是被業力妄想所塑造,被業障習氣所推動,所活著,被因果束縛,無奈無助地造就著下一世的業習循環,妄想相續,永不停息,因緣生滅,無有終始,妄念業果所現目前的這一生。就算你掌握了全世界的知識,成為最有知識的大科學家,就算你在人世間功成名就,富貴至極,名譽響徹一億個宇宙,權利統攝十方三世無量國土,可是宇宙本為業果相續,根本緣起性空,一切擁有獲得,只不過是因緣相續,果報聚合,皆是生滅不停中,所現虛假幻境。
因緣聚合所現生,因緣分解所現空,一切繁華囂張到最終,依舊無法逃脫成、住、壞、空的結果。我們所擁有的這一切,所值得炫耀的這一切,所自以為豪的這一切,我們所牽掛的這一切,讓心靈痛苦的、讓感受幸福的,人世間所有一切的擁有:權勢、財富、名譽、利益與親情,在死亡面前皆是虛幻!
就算你是世界領袖,就算你的財富比比爾蓋茨超出了無量億倍,你擁有整個地球的財富,因緣聚合,因果兌現,四大分解之時,也買不回來你一條命!宇宙都是緣起性空,因緣和合之物,任何物質都在運動中生滅,任何生命現象都是生滅運動所現暫時的體現,我們怎麼可能脫離因果?世界皆是因果相續所現,因果的源頭就是我們的心靈。當我們被心靈色塵所投射的妄想業果所蒙蔽,我們註定被妄想塑造,被業果束縛,沉淪生死,無有片刻休息。當我們從妄心業塵中,尋找到心靈的源頭,見證了生命的實相,我們才可能從生死大海中解脫,獲得究竟恆常的安樂!我們必定會死,可是我們原本的自性伴隨生滅相續,卻無生無滅,圓覺不動。
為什麼不以死亡,這個註定的、必定發生的事實,去衡量生命過程中我們暫時擁有卻迷惑我們心智,本質毫無實際意義的現實利益呢?如果我們最終都要面對死亡,你為什麼不去考慮考慮死亡的本身?為什麼非要去考慮最終必定會失去的一切擁有呢?難道你沒有聽聞過,從未見到過他人已經死亡了嗎?如果我們已經看到思維到,生命的苦、空、無常、短暫,猶如河流上漂浮的樹葉,隨著湍急的水流湧向懸崖,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如同死亡的黑暗,將我們的身心靈魂帶入深淵,我們卻從來不去考慮如樹葉般脆弱的身心,如何從湍急的水流中解脫?雖然看到死亡的瀑布吞噬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祖輩以及世界上所有的眾生,我們眼睜睜地看著這所有一切的發生,卻熟視無睹,好像死亡最終不會降落在我們的頭頂,持有這樣麻木茫然的心態,我們如同傻子一樣,無奈絕望地走向生命的黑暗漩渦……
如果能夠體驗到死亡的真實存在,比現在所擁有的、所獲得的、所希望、所期許的一切,更加永恆真實,更加客觀公正,心靈願意直面死亡,直視生命因緣和合,緣起性空的本質,深刻理解佛陀所說,三界如同火宅,危機四伏,升起真實逃離之心,離舍世間索取享受貪愛,這就是出離心。
出離心並不是去寺院過幾天清苦日子,並不是在深山閉關幾年,過清淨離世的生活。真正的出離心是直面死亡,此刻當下,真實、如實地面對內心深處,對於死亡的恐懼。要像面對導師一樣,真誠、坦誠、如實地面對死亡的覺受,去面對任何人都無法迴避的,最終最現實的問題——死亡。當面對死亡,心靈直面死亡的時候,你會發現,我們今生所有一切的獲得,僅僅是一張脆弱的紙片,就是一片漂浮在虛空當中的柳絮,就是空中綻放的一朵煙花,就是水上浮起的一個泡沫,脆弱單薄,瞬間即逝,了無真義。當心靈能直面死亡的時候,當我們渴望去了解死亡終極真相的時候,當我們渴望從生死的掙扎輪迴中,獲得究竟解脫意義的時候,當下即是出離心的升起。
出離心是圓滿菩提心的基礎。菩提心是眾生先天的圓成自性,如虛空般,隨順萬有,無生無滅。但是我們要想通往終極的究竟自性,第一步就是誠實、真實地,無所掩飾、無所牽絆、無所恐懼、無所幻想、無所索取地直面死亡。思維無常,思維死亡,思維苦、集、滅、道,思維生命緣起性空,思維宇宙因緣和合,思維所有這些究竟法義的實相,能讓修行者升起真正的虔敬心,升起離我無求的純正信仰,升起真正的大雄勇猛的精進,升起徹底的出離心。當我們直面死亡的現實,在死亡的赤裸黑暗面前,我們的人生一無所有。
當我們徹底放棄對於人世間一切擁有、獲得、索取的執著,徹底放棄對於生命未來享受,以及所有獲得的希望,心靈覺知清淨,六根清淨,隨順世間諸種塵垢色相,卻不再攀緣色相,從而在內心升起諸種境界體驗,當我們再看報紙的時候,再看電視的時候,再使用電腦的時候,內心會覺得了無實意,了無興趣;這些外界的信息,繁雜而空虛,無聊膚淺,卻佔用我修行的時間。修行中的人,心靈深入觀察內在習氣經驗,清淨覺照習氣念想,在妄念相續中,在生滅剎那間,體驗不被生滅聚合所掩蓋的自性真如。
我們要全身心專注於內心,處於無有疑慮,無有思議的自然,心安住在裸露如虛空的明覺純然中,無有取捨無有分辨,任何思慮皆是牽絆,任何覺受波動,皆是幹擾禪修的魔羅。閉關修行不是進入深山,而是清淨內心對於世界的攀緣。
心隨著意識的靜止而清淨,意識隨著心靈的柔軟祥和而放鬆,心不再被意識的分別觀念所聚合所分割,意識隨著心靈覺知放棄我執,放棄對於六根色塵的攀緣,而停止分別停止記憶觀念的相續,心不再被意識分別的緊張感所凝聚束縛,意識停止,意與心靈覺知此刻即是一體,心靈覺知徹底柔軟放鬆,離於焦慮情緒體驗,意即會融化於心,心與意相合,心靈覺知就會消散,所有附著在心靈覺明上的煩惱習氣、客塵、體驗、覺知、分別、我執、幻想、欲望、習氣的客塵煩惱,都會分解消散。
此刻,我們依舊看報紙,依舊使用電腦,依舊看電影看電視,可是,僅僅是看,心靈覺照所看景象,卻不生絲毫境界染著,無有情緒感受波動,心清淨如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見聞覺知的所成就的景象,如同鏡面映照世界,能照外界萬物,卻不留絲毫景象,鏡面不會因為映照的外界景象,升起一絲波瀾,境過不留,如同雁過寒潭,無有痕跡。報紙上的每一行字都清晰清楚,心靈明晰覺照,卻無染記憶觀念對於文字的延續幻想。離舍思維概念對於文字的分別,心靈深處即會清淨文字境界,明空離念,文字所指向的究竟意義即會現前。心靈明晰覺照,電腦中每一個圖面歷歷清晰,電影中每句話都聽得很清楚,心靈覺照不被習氣色塵所構成的情緒所蒙蔽,聽,僅僅是聽,聽到了聲音,心靈卻不會被情緒體驗所造作演化,成為任何情緒的衍生波動。
心靈覺照藉助眼睛在看,意可以分別萬物,心卻不會跟著分別走,這就是清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