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從前兩點一線的學生生活如今也逐漸發生改變,而許多中學為離家遠的學生提供了住宿條件。 「宿舍的氣氛鬧得很僵,小摩擦都能升級為大吵,室友間彼此較勁,誰也看不慣誰……」這些人際關係難題,其實也是很多中學住宿生乃至大學生傷神的心病。舍友 之間的關係看似簡單,卻是同學之間最重要最敏感的人際關係,也是社會化的人際關係的集中反映。面對矛盾,他們或忍耐、或逃避、或長期「冷戰」、或撕破臉 皮……殊不知,糟糕的宿舍關係不僅能夠影響學習,甚至能夠影響中學生性格的形成。
各自為政 逐步離心
學生宿舍不僅是簡單的住宿場所,也是學習、娛樂、交流交往的重要場所。由於成員相對固定,朝夕相處,相互之間頻繁接觸,很多私密袒露其間,難免 會出現不和諧音符。現在的中學生個性張揚而鮮明,要與同學相識、交往是輕而易舉的事,但要他們融入到宿舍這種集體生活中似乎並不容易。「他們多為獨生子 女,在家都比較受寵,常常會過於強調個人的內心需求,事事以自我為中心,往往會忽略旁人感受,出現摩擦和矛盾實屬正常。」實驗中學的楊永林老師說。
摩擦和矛盾讓本該和諧的學生宿舍形成了巨大的「離心力」。某中學高二年級住宿生唐麗(化名)就正被宿舍矛盾困擾著,她談起自己的宿舍同學關係時 說:「我們宿舍有位女生總是使喚別人做事,打水打飯總是讓我們代勞,缺了什麼東西也讓我們代買,偶爾這樣還能忍受,可時間長了誰也受不了。憑什麼大家就該 伺候她呢?所以後來我們就都開始找藉口拒絕她,發現大家都不被她指使了,她就開始故意在宿舍摔東西,發洩自己的不滿,我們也只能置之不理,而現在我們也基 本上和她形同陌路了。」提起宿舍關係,比唐麗高一年級的金豔(化名)也陷入了苦惱:「下周正是高考衝刺階段,我們宿舍8個人,有3個同學喜歡早起複習,還 有兩個則喜歡熬夜看書。搞得我成天睡眠不足,白天上課也提不起精神,幾次想跟舍友講,可是又一想,宿舍其他人都不說,為什麼我要主動說呢?馬上就要高考 了,怎麼辦呢?」
舍友之間會因小事而鬧矛盾,繼而不和,再導致爭執甚至出現嚴重後果的還有很多。但其實仔細想想,這些不融洽的宿舍關係往往只是源於一些雞毛蒜皮 的小矛盾,一些小的生活細節。比如有的學生比較愛乾淨,室友則不注意小節,從來不做宿舍裡的衛生;有的同學喜歡安靜,有的同學喜歡熬夜看書……正是這些生 活習慣上的差異,讓本該和睦的宿舍關係逐步惡化,而這些小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時化解,日積月累,就會影響宿舍成員之間關係的融洽,從而引發爭執。「在出現爭 執時,雙方首先應該保持冷靜,不要過激,想辦法解決問題,說話和行為上要有底線,儘量避免肢體接觸,文明的處理問題。」楊老師說。
各自改變 共同向心
住集體宿舍是對中學生的生活、交往、自我約束、心理承受等方面能力的全面考驗。學生宿舍就是一個微型的「小社會」,是中學生逐步社會化的集中體 現。生活空間的共同性、年齡的相似性,使學生宿舍成員之間的溝通相對容易。「學生宿舍生活實際就是一個求同存異的過程,中學生應當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觀 念,尊重彼此不同的生活和思維習慣,提高自身的抗幹擾能力,平等相待,在承認差異、允許差異的同時,彼此之間也應該將心比心,多一點寬容,尊重彼此的感 受。」實驗中學的楊永林老師最後說,同時他也為中學生的住宿管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1、在安排住宿生房間前進行問卷調查,讓更多生活習慣相近的同學共處;
2、鼓勵各宿舍建立自己的宿舍規章制度,兼容彼此的生活習慣;
3、選出有責任心、值得宿舍同學信賴的宿舍長,維護宿舍的日常規定,協調矛盾;
4、確定值日表,讓宿舍始終保持宜居的生活環境;
5、階段性的集體心理輔導,生活管理老師可以將某一階段所發生的宿舍問題作為案例同住宿生共同探討,以減少同類型矛盾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