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世界》總第434期刊文《離心與向心——2017年中東歐國家與歐盟的關係》指出,2017年,中東歐國家與歐盟的關係似乎向兩個相反的方向發展。一方面,一些中東歐成員國與歐盟在分攤難民、雙重質量標準、匈牙利和波蘭內政、「多速歐洲」問題上發生爭議,離心傾向日漸明顯;另一方面,西巴爾幹國家繼續爭取加入歐盟,向心態勢一如既往。中東歐成員國的離心傾向與西巴爾幹國家的向心態勢均是出於它們對安全、主權和平等的執著追求,表明它們在「回歸歐洲」的同時越來越注重本國的實際,強調本國的利益,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這將是中東歐國家與歐盟關係的常態。
全文如下:
在中東歐16國中,11國為歐盟成員,5個西巴爾幹國家尚未被歐盟接納。2017年,中東歐國家與歐盟的關係似乎向兩個相反的方向發展。一方面,一些中東歐成員國與歐盟發生爭議,離心傾向日漸明顯;另一方面,西巴爾幹國家繼續爭取加入歐盟,向心態勢一如既往。
中東歐成員國的離心傾向
中東歐成員國的離心傾向體現在它們與歐盟的爭議上。
一、問題之爭
問題之爭最集中反映在有關歐盟強制分攤難民的爭議上。2015年難民危機爆發以來,波蘭、捷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國反對歐盟提出的安置難民的強制配額制。進入2017年後,波蘭、捷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繼續堅持上述立場,匈牙利的立場更為強硬。2月,匈牙利決定在匈牙利和塞爾維亞邊境修建第二道圍牆。3月,匈牙利把移民危機狀態延長半年。6月,歐盟委員會針對波蘭、匈牙利和捷克拒不履行接收配額內難民的義務,向三國發出「正式通知函」,啟動違規程序。7月,作為違規程序的第二步,歐盟委員會向三國發送「有理由的意見」。然而,三國並未因歐盟施壓改變立場。歐盟委員會啟動違規程序當日,波蘭政府發言人和外交部部長均明確反對,指出歐盟機構無權強制他國接收難民。8月,匈牙利因即將離任的荷蘭駐匈牙利大使在批評匈牙利難民政策時發表「侮辱性」言論,召回匈牙利駐荷蘭大使並無限期中斷與荷蘭的大使級外交關係。9月,歐洲法院駁回2015年12月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提交的訴訟狀,裁定歐盟按照配額強制分攤難民的方案合法。斯洛伐克雖對歐洲法院的裁決表示尊重,但仍拒絕接受強制配額制。匈牙利則認為歐洲法院的裁決理由不能令人信服,並再次將移民危機狀態延長半年。10月,歐洲議會內務、公民和司法專業委員會通過避難權改革法案,建議創建在歐盟成員國中公平分擔責任的難民事務體制,匈牙利堅決反對。
歐盟內部雙重質量標準是引起中東歐成員國爭議的又一問題。2017年以來,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立陶宛、克羅埃西亞、波蘭、匈牙利、捷克等國紛紛指責在西歐和中東歐市場銷售的產品,尤其是食品質量不一,違反歐盟單一市場規則,引起歐盟關注。3月,在匈牙利、捷克、波蘭和斯洛伐克力推下,歐盟春季峰會將義大利費列羅公司生產的能多益巧克力醬質量標準存在差異問題寫進了會議公報。9月,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年度「盟情諮文」中把解決雙重標準問題提到成員國平等的高度,諮文中提及:「在一個平等的聯盟中,也沒有二等消費者。我不能接受在歐洲某些地方,在中東歐,人們買到的食品比其他國家質量低,儘管包裝和品牌一樣。」 [1]
二、內政之爭
近年來,匈牙利和波蘭因其國內政策屢遭歐盟的質疑和幹預。2017年7月,歐盟委員會對匈牙利發起違規程序,反對其通過提高外國資助非政府組織透明度的法律,同時提出「有理由的意見」,要求匈牙利就歐盟對其高等教育法修正草案的異議做出答覆。同月,歐盟委員會就波蘭通過「普通法院組織法」向波蘭發出「正式通知函」,啟動違規程序。歐盟委員會還以波蘭砍伐原始森林為由,將波蘭告到歐洲法院。11月,歐洲議會通過決議,要求針對波蘭破壞法治的行為啟動《歐洲聯盟條約》第七條規定的程序。波蘭和匈牙利的執政黨予以反對,指責歐洲議會幹涉成員國內政。由於《歐洲聯盟條約》第七條規定對某一成員國存在嚴重和持續違反尊重人類尊嚴、自由、民主、平等、法治,以及尊重人權(包括少數群體的權利)的價值觀的認定需獲歐洲理事會一致同意[2],而匈牙利和波蘭將在投票中相互支持,加之歐盟不可能在同一事項上同時對兩個國家啟動違規程序,違規程序很可能無果而終。
三、道路之爭
2017年3月1日,歐盟委員會發布《歐洲的未來白皮書》,推出2025年歐盟的五種設想,其中「願者多做」,允許有意願的成員國在特定領域一起做得更多,即建設「多速歐洲」 [3] 。「多速歐洲」設想一經出臺,便遭到維謝格拉德集團四國[4] 和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的反對。為維護歐盟內部團結,3月25日歐盟特別峰會籤署的《羅馬宣言》沒有直接提及「多速歐洲」的概念,只是微妙地表達了「多速歐洲」的想法:「我們將在必要之處以不同的速度和強度共同行動,同時像過去所做的那樣,根據《羅馬條約》朝共同的方向前行並繼續向以後想要加入的國家敞開大門。我們的聯盟是完整和不可分割的。」 [5] 9月13日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發表的年度「盟情諮文」更是在《歐洲的未來白皮書》的五種設想之外,提出第六種設想:一個自由、平等和法治的價值觀聯盟,一個更團結、更強大、更民主的聯盟[6]。但「多速歐洲」之爭並未塵埃落定。9月20日,波蘭總理希德沃與保加利亞總理鮑裡索夫呼籲歐盟國家應避免「多速」,謀求同速發展。9月26日,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一系列重塑歐盟的建議,在經濟方面主張「多速歐洲」。
西巴爾幹國家的向心態勢
西巴爾幹國家的向心態勢體現在它們與歐盟的接近上。
加入歐盟是西巴爾幹國家的共同願景,歐盟也重申其對西巴爾幹國家入盟的支持。在2017年3月舉行的西巴爾幹地區峰會上,西巴爾幹國家探討了入盟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等議題,聲稱要繼續推進改革和加強合作,努力建立西巴爾幹共同市場,以求儘快入盟。歐盟委員會負責睦鄰與擴大事務的委員哈恩表示歐盟的大門永遠向西巴爾幹國家敞開,並鼓勵各國按照歐盟標準,深化改革,爭取早日入盟。7月,作為「柏林進程」 [7] 的一部分,第四次歐盟—西巴爾幹峰會在義大利的裡雅斯特舉行。峰會的重點是巴爾幹地區一體化、籤署交通共同體條約和建立區域經濟區。歐盟再次強調西巴爾幹屬於歐盟,希望通過建立區域經濟區消除非關稅貿易壁壘、協調法律以吸引投資[8] 。
歐盟的中東歐成員國支持西巴爾幹國家入盟。2017年2月,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在與到訪的黑山總理馬爾科維奇會談後表示黑山儘快加入歐盟是公正合理的。6月,保加利亞總統拉德夫在與到訪的波赫主席團輪值主席伊萬尼奇會談後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稱,2018年保加利亞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首要目標之一是推動歐盟接納西巴爾幹國家。7月,維謝格拉德集團四國與奧地利、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三國外長會晤,一致支持西巴爾幹國家入盟。10月,在維謝格拉德集團和巴爾幹地區部長級會晤以及維謝格拉德集團四國元首峰會上,四國都重申了支持西巴爾幹國家入盟的立場。但需注意的是,某些中東歐成員國與西巴爾幹國家的矛盾或許將對後者的入盟產生不利影響。8月,克羅埃西亞大幅度提高來自非歐盟國家的水果和蔬菜的進口稅,西巴爾幹國家認為危及自身,它們威脅要採取報復行動,並向歐盟委員會發出聯名信,指責克羅埃西亞的舉動違反它們與歐盟的《穩定與聯繫協議》。雖然克羅埃西亞隨即放棄增稅,但這一事件會使克羅埃西亞對西巴爾幹國家入盟所持立場產生何種影響,仍須觀察。
2017年,西巴爾幹國家入盟進展有限。黑山入盟談判沒有開啟新的章節[9];塞爾維亞分別在2月和6月各開啟了兩個章節的談判,2月完成了一個章節的談判[10];馬其頓入盟談判的啟動仍受阻於與希臘的國名爭議,不過,8月馬其頓與保加利亞籤署友好條約被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裡尼和歐盟委員會負責睦鄰與擴大事務的委員哈恩稱為「對整個地區的鼓舞」 [11];阿爾巴尼亞繼續進行司法改革,打擊腐敗和有組織犯罪,以期儘早開始入盟談判;波赫尚未完成2016年12月歐盟發放的評估是否給予波赫候選國地位的問卷。
如何看待離心與向心?
中東歐成員國的離心傾向與西巴爾幹國家的向心態勢並不矛盾,二者均是出於它們對安全、主權和平等的執著追求。
自14世紀中葉奧斯曼帝國入侵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相繼獲得獨立,中東歐國家長達四五百年遭侵略、被奴役的歷史使其對外來的危險異常敏感,對外部勢力的支配異常憤恨。中東歐成員國反對歐盟強制分攤難民是因為它們視難民為「威脅和潛在的敵人,『伊斯蘭化』的代理人和『歐洲基督教傳統面臨的危險』」 [12],認為難民的到來將給本國乃至歐洲帶來巨大的安全風險,歐盟的強制做法侵犯了它們的主權;反對雙重質量標準是為了不做歐盟內的「二等公民」;反對「多速歐洲」既是出於謀求平等地位、避免被邊緣化的目的,又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擔心有意願多做的成員國進一步推動歐盟朝聯邦化方向發展,危及國家主權;至於匈牙利和波蘭的國內政策,更被兩國看作是內部事務,歐盟無權過問。
與此同時,既往經歷又使中東歐國家迫切需要尋求大國或大國集團的保護,藉助外部力量求生存和發展。在它們眼中,歐盟正是這樣一種可以藉助的外部力量。正因如此,西巴爾幹國家一直把入盟作為外交政策的優先方向,中東歐成員國儘管與歐盟屢起爭議,但從未言及脫離歐盟,並且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支持歐盟擴大和西巴爾幹國家入盟。中東歐成員國只是要在歐盟內部儘可能多地維護自身的安全、主權和平等,爭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然而,也正是由於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某些中東歐成員國有可能在某個時候對某個或某幾個西巴爾幹國家入盟提出異議。
中東歐成員國大多國力弱小,不太可能成為歐盟的主導。但在許多情況下,特別在需要一致通過的事務上,中東歐成員國可對歐盟決策發揮影響,尤其當它們因某種共同利益而聯合起來的時候,其作用益發不可忽視。歐盟安置難民的強制配額制因匈牙利等中東歐成員國的反對執行不力,歐盟對匈牙利和波蘭啟動的違規程序也因兩國的相互支持而難以發揮作用。面對中東歐成員國的離心傾向,歐盟一再呼籲增進團結,並為此在產品質量標準和歐盟發展道路問題上多少考慮了中東歐成員國的意見。
但也應看到,中東歐成員國並非在所有問題上都採取一致立場。即便在維謝格拉德集團中,四國的立場也不盡相同。相對于波蘭和匈牙利與歐盟的激烈爭議,斯洛伐克更強調加強與歐盟的團結,希望成為歐盟的核心國家,並與捷克和奧地利商討建立三國合作的新體制。10月,歐洲議會通過建立歐洲檢察院的報告,捷克和斯洛伐克表示願意參加,波蘭和匈牙利則不予支持。歐盟大國也試圖分化中東歐成員國。8月,法國總統馬克龍繞開波蘭和匈牙利,先在奧地利與奧地利、捷克和斯洛伐克領導人會晤,接著訪問了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9月,德國總理默克爾嚴厲批評匈牙利拒絕遵守歐洲法院對歐盟強制分攤難民方案的裁決,警告匈牙利對歐盟最權威司法機關的不妥協態度觸及歐盟最基本的法治問題,將可能導致匈牙利被排除在歐盟之外。那麼,中東歐成員國將聯合起來,在與歐盟的爭議中爭取自己的利益,進而影響歐盟的發展,還是在內部分歧和歐盟大國的分化下淪為歐盟的邊緣,失去對歐盟的影響力?這是一個需要繼續關注的問題。
西巴爾幹國家入盟將使歐盟進一步擴大。但與之前入盟的中東歐國家相比,西巴爾幹國家受困於自身政治經濟問題和巴爾幹地區錯綜複雜的國家、民族關係,更難以滿足歐盟要求。而從歐盟來說,中東歐成員國的爭議使其在接納新成員時更為謹慎,英國「脫歐」又使歐盟擴大失去了一個重要支持者,特別是歐盟深陷重重危機,少有力量在西巴爾幹國家入盟問題上採取切實措施,擴大進展緩慢在所難免。然而,西巴爾幹國家入盟前景的削弱將可能導致該地區局勢緊張以及俄羅斯和土耳其在該地區影響的增長。這是歐盟不願意看到的。因此,歐盟儘管放慢擴大的步伐,但始終強調西巴爾幹屬於歐盟。那麼,西巴爾幹國家何時能夠加入歐盟、它們的入盟將對歐盟發展產生何種影響?這也是一個需要繼續關注的問題。
2017年中東歐國家與歐盟的關係表明:中東歐國家既堅持歐洲一體化又與歐盟發生爭議,在「回歸歐洲」的同時越來越注重本國的實際,強調本國的利益,或許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這將是中東歐國家與歐盟關係的常態。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高 歌 本文轉載自《當代世界》總第434期)
(責編:劉茹霞(實習生)、劉潔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