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9月16日,由中國建設銀行聯合亞洲金融合作協會共同舉辦以「擁抱開放、共享繁榮」為主題的2020年中東歐金融機構在線論壇,共吸引了來自匈牙利、波蘭、俄羅斯、西班牙、奧地利、越南等國家100多位中外金融機構代表參加。
近年來,中國與中東歐地區合作力度加大。2019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雙邊貿易額達到954.2億美元,增長6.9%,增幅高於中國與歐盟的貿易增幅。2020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雙邊貿易雖然受到疫情衝擊,但降幅低於中國與歐盟間的貿易降幅。
中東歐地區內投資活躍,截至2020年6月底,中國已累計對中東歐國家直接投資為30.5億美元,間接投資超過120億美元。
近年來,中國和中東歐金融機構間的合作不斷推進,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等在中東歐不同國家已建成分支機構或設立代表處。
中東歐金融協會秘書長伊斯特萬蘭傑爾在視頻發言中表示,經濟數據顯示了中國經濟的強勁發展勢頭,尤其在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活力將帶動世界經濟復甦,中東歐地區更將從中受益,中東歐金融機構期待與中國進入更深入的合作。
中國駐匈牙利大使館公使銜經濟商務參贊劉波認為,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變也不會變。中國加快建設新發展格局,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將為世界提供巨大市場機遇和強勁經濟動能。中國高度重視與中東歐地區經貿合作,務實合作成果豐碩,未來在數字經濟、跨境電商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發展潛力巨大。
匈牙利金融協會秘書長萊萬特科瓦奇表示,匈牙利政府持續看好中國經濟,對保持與中國合作充滿信心。匈牙利和中國合作共同取得了更好的發展,匈牙利政府支持越來越多的中國銀行機構到匈牙利拓展業務。任何合作和發展都應是開放和雙向的,作為中東歐最大獨立金融服務機構之一的匈牙利OTP銀行集團在2017年在北京開設了分支機構,給兩國帶來了雙贏局面。
目前,人民幣國際化不斷推進,人民幣在全球範圍的廣泛使用得到了進一步確認。2019年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19.67萬億元,同比增長24.1%;即使在2020年,全球貿易普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情況下,人民幣跨境使用仍保持韌性並呈現增長勢頭。中國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黃志凌表示,人民幣在主要國際支付貨幣中排名第5位,中國已與近40個國家籤署了貨幣互換協議,目前全球已有70多個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整體而言,人民幣貨幣支付功能、投融資功能不斷增強,儲備貨幣功能逐漸顯現。
中國建設銀行還在會上介紹了在跨境人民幣清算、資本市場投融資服務、熊貓債發行等方面存在的優勢,表示該行境外機構已覆蓋30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跨時區、跨地域、多幣種全球金融服務網絡體系,希望未來同包括中東歐地區在內的金融夥伴不斷深化合作關係。(經濟日報記者翟朝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