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王小偉
11月27日,由國家網際網路應急中心、中國經濟信息社主辦,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作為學術支持單位,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政府擔任指導單位,北京市房山區金融服務辦公室、神州信息等聯合承辦的2020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在北京金融安全產業園舉行。
新發展格局下,如何凝心聚力保障國家金融安全,如何進一步提升中國金融體系韌性,並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來自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公司等與會嘉賓齊聚一堂,深入研討。
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張勁松指出,北京將積極發揮金融監管、基礎設施、市場環境、人才資源、專業服務等方面的綜合優勢,以貫徹落實「兩區」政策為著力點,持續推進建設法定數字貨幣試驗區和數字金融體系等。將探索制定跨境數據流動和交易規則,支持金融機構和大型科技企業設立金融科技公司,設立國家金融科技風險監控中心等。此外,還將建設金融科技應用場景試驗區,建立應用場景發布機制,構建富有定力、耐力和活力的現代金融體系。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表示,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市場,如果那些擁有高新技術的企業不進入中國市場,其利潤就會極大下滑。高新技術企業需要極大的資金投入,如果營收下滑將不能保障其研發投入,也就不能保障其持續創新和競爭力。因此,這些高新技術企業為了生存也會與中國展開合作。中國和其他國家要發展好,都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表示,從業機構應該堅定不移地走安全發展之路,把金融安全放在更加重要和優先的位置上,在做好全面風險管理和安全保障的前提下,穩妥、審慎地推進金融科技創新。但同時,他也認為從業機構不應走極端,為追求絕對安全,在創新發展方面一味縮手縮腳,停滯不前,「我們不要因為怕風險不敢創新,不敢探索,這又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他說。
北京市房山區委副書記、區長郭延紅在演講中指出,房山區全面積極投入北京市「兩區三平臺」的建設,並且進一步聚焦金融科技安全產業,支持企業加強金融科技安全核心技術的研發,強化在風險防範和金融機構領域中的應用,全力打造金融科技安全產業集群。北京金融安全產業園成立五年來,該園區已入駐企業達到600多家,累計稅收總額超過10億元。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示,數字經濟帶來了很多新的挑戰,第一個挑戰是有很多的新產品,第二個挑戰是安全問題,第三個挑戰是不當競爭問題。現在我們能知道的解決辦法,無非是兩個思路,第一個思路是監管機制,第二個思路是行為監管。數字經濟的潮流是勢不可當,我們所有的活動都會被捲入數字潮流之中。我們的監管、我們安全的一套體系要與時俱進,跟上數字經濟發展的特徵,跟上步調。
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張曉燕表示,金融科技的本質是為金融提供服務,tech只是提供技術手段,把金融做得更有效,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金融的創新。金融創新在給金融安全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好的一面,一個是大數據改善了徵信質量,和傳統的銀行信用評分相比,網際網路的足跡能夠有效地預測消費者的違約概率;第二個是帶來新的機遇。
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謝平表示,國有企業信用債的違約,不僅僅簡單的是一個企業的問題,背後涉及的是債務約束和產權鏈條,幹部管理的邏輯。他指出,債券市場的違約事件,可以看到,交易商協會自律監管是有限的,特別是處罰是有限的。另外,這次債券違約也揭示了我們國家債券市場,在市場有效性方面、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監管方面,還是有很多工作需要加強。
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秘書長李欲曉表示,在數字經濟崛起的過程中,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和金融業務深度融合,為金融科技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但同時,金融業務因情況複雜,涉及資產價值高而成為黑客攻擊的重點。其中,金融資產更是遭受網絡攻擊的重點的風險區。李欲曉強調,由於金融業和科技加速融合的過程當中,新業務、新技術大量湧現,新型的安全風險將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持續增長,不僅會威脅用戶利益,也可能給金融企業帶來巨大損失,甚至引發系統性風險,因此務必高度重視金融網絡安全。
神州信息董事長郭為圍繞「新金融」「新基建」「新安全」談到:新金融就是落實總書記金融發展的理念,即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金融的本質是服務實體經濟。安全有兩層含義,一是技術手段如何保證整個體系的安全,二是如何保證人民幣的安全穩定和繁榮。服務實體經濟,是怎樣用技術手段讓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服務農業以及貧困人口、沒有觸達金融服務的人群。數字經濟時代,他認為以云為特徵的信息基礎設施的重構和演進是當代最重要的課題,新基建包含「信息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三層。未來的數位技術是開放融合的,必然帶來新的安全挑戰。過去的安全是被動的,通過不斷加密、加探頭等方式發現安全問題。新安全,是自主、主動的安全,一方面是國家談的信創,另一方面是基於零信任的安全架構形成新的安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