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新馬克思主義對實證主義方法論的批判

2020-12-05 中國社會科學網

通過異化批判從而恢復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本質,是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的共同主題。在盧卡奇所開創的批判方向基礎上,東歐新馬克思主義者從青年馬克思思想出發,張揚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特質,並在馬克思人道主義的方法論與實證主義的方法論之間進行了明確區分,進而對後者進行了深刻批判,試圖將馬克思辯證法從純粹的反映論窠臼中拯救出來。儘管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是以極端教條式的馬克思主義為現實對象,但這種批判或可為我們理解馬克思辯證法乃至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之爭提供理論批判維度。

 科學的人道主義基礎及其總體性

近代以來的形上學體系完全建立在自然科學的基礎之上,技術理性的張揚與實踐理性的式微致使目的與手段發生了倒置,原本作為人類自我實現手段的科學僭越成為目的本身。阿爾都塞以「科學」來指稱馬克思理論的分野,卻受到沙夫和馬爾科維奇等人的批判。沙夫指出並不存在某種外在於人的「科學」,馬爾科維奇同樣認為任何科學都無法擺脫人的應用,因此科學在本質上是建立在人道主義的基礎上的。但是,馬爾科維奇反思「以人道主義哲學作為它的基礎,指明了整個人道化過程的方向……還正確指出了蘊含人類明天的可能性」的科學,在現實中喪失了人道主義原則,喪失了其自身的超越維度,處處體現出事實與價值的矛盾。也就是說,近代以來對於科學的實證主義理解方式使科學本身成為客體化知識的集合。

西方社會中,科學總體性維度的喪失,使其淪為被實證科學或客體化知識所代替的、處於異化狀態的科學,它的歷史性、實踐性等本質內涵被遮蔽起來,並在建構一個僵死的、非人道主義社會的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首先,當代西方的科學並沒有處於人類的支配之下,成為滿足人類需要真正的力量,而是相反,人類成為科學技術的奴隸。其次,在西方社會中,科學技術並沒有在符合人類價值規範的方向上獲得總體的發展,並使人類社會趨於整合,而是使人愈加疏遠。最後,現代科技中少部分人的創造性勞動與多數人被迫從事的簡單枯燥勞動之間的分工態勢,已經逐步取代了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傳統劃分方式,掌握科學技術的權力日益集中於少數人手中,成為當代社會壟斷、霸權以及壓迫的重要手段。與此同時,科學自身的教化功能也淪為純粹的和碎片化的對於知識的掌握,教育成為客體化知識的傳授,而其人道主義本質則被忽略。不得不說,這也是當代教育中科學技術與科學精神相分裂的重要根源之一。

馬克思認為,科學是人類本質力量的重要維度,並始終在人類自身歷史的發展視域中審視科學。科學是實現人道主義社會的重要基礎,在此意義上,將科學從異化的境遇中拯救出來,既是實現未來的人道主義社會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人類不斷自我實現歷程中所不能跨越的關鍵環節。因此,必須恢復科學的人道主義本質,在人道主義基礎和實踐標準之上重新構建科學的總體性。然而,實證主義方法論由於自身的局限性,並不能夠全面和正確地揭示人的歷史活動,進而也就無法在方法論層面真正展現人的實踐與科學之間的統一關係。因此,必須徹底批判實證主義方法論,使科學的總體性重構於能夠符合和揭示人類生存中現實層面的實證關係與歷史層面中的價值關係的辯證統一的方法論基礎上。在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看來,這種方法論必然是馬克思的辯證法。

對科學方法論的揭示

在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中,馬爾科維奇對馬克思辯證法的人道主義理解方式獨樹一幟。他認為,方法論乃是人類生存過程中實踐及其展開,即「人在歷史中的自我實現」的理論化結果。人類在歷史的實踐中,總是不斷地改造著世界及其自身,並不斷地將其理論化,從而抽象出具有普遍意義的方法論。就此來說,任何一種方法論都是在人類實踐基礎上的經驗總結,是實踐「後驗」的理論形式。但是,對於當下歷史條件以及文化傳統之中的人來說,他們始終面對著前人實踐的結果以及理論化的總結,所以方法論又是一種作為實踐基礎的「先驗」理論形式。因此,方法論是否科學,取決於這種方法論自身是否包含著超越與批判的維度,是否能夠獲得理論方法的自覺,即將自身持續地置於接受歷史實踐批判與修正的地位。反之,就會陷入非歷史地運用方法論的窠臼之中。

所以,科學的方法論只能是作為人類過去歷史實踐理論總結與當下實踐的理論基礎,作為「後驗」與「先驗」相統一的人道主義辯證法。

馬克思辯證法是人類歷史過程的理論形式。異化了的科學由於其實證主義的局限,致力於對現象的整理與總結,關注經驗層面的可驗證。然而,在異化成為社會普遍現象的前提下,從經驗和現象出發的所謂科學方法論必定會脫離歷史的視域,成為對於現實的辯護手段,從而失去其自身的批判維度。非歷史的方法只能形成非歷史的理論,在這樣的理論中,人自身的生存矛盾僅僅能夠被通過二元對立的思維形式展現出來——主體與客體的對立以及自由與必然的對立,即是說,實證主義方法論只能夠在經驗層面論證客觀的邏輯,而無法深入到人的生存層面,無法獲得價值層面的批判自覺。但是,科學不過是人類自我實現過程中的具體體現形式,作為具有歷史總體性的科學,不能夠僅僅從經驗和現象出發,而應當從人的生存境遇出發,因為科學的方法論與人類歷史實踐的理論描述是同一的。馬克思辯證法揭示了人類生存的矛盾及對於矛盾的超越歷史總體性,因此,與其說馬克思辯證法是一種可以正確描述科學總體性的方法論,不如說辯證法自身就是人類實踐活動,進而是科學本身的理論結果。如此一來,辯證法就獲得了作為科學方法論的合法性。

 馬克思主義「批判的理論」定位

如上所述,實證主義的科學方法論僅在經驗層面上存在有效性,它通過對於經驗與現象的總結而提出假設的理論體系,只能夠作為科學的第一步驟,仍需要歷史實踐的檢驗與批判。但是,這種方法論不僅沒有將自身置於接受歷史實踐的批判考察地位,反而將自身擴大到了整個歷史領域,這樣,憑藉著自然科學的數理邏輯,我們似乎就可以從簡單的連續性出發,推理出有限經驗之外的必然結論。然而,休謨早已指出了這種有限的經驗歸納結論作為因果律的基礎所帶來的困境,對於必然性的質疑,使打破宿命論的束縛成為可能,哪怕我們所面對的宿命論被實證主義披上了科學的外衣。相反,馬克思辯證法不僅將自身置於接受批判的地位,從而成為一種真正的歷史方法,更通過對於人類歷史實踐過程中自我超越本性的理論描述,揭示了人類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因此,以人道主義作為它的基礎,指明整個人道化過程的方向,指出蘊含人類明天的可能性的科學,也就應當遵循人道主義辯證法的原則,在以人類實踐作為標準的批判中,擺脫實證主義線性思維方式的局限,在事實與價值的統一中,在無限的可能性與創造性中,發揮實現人道主義社會的基礎作用。

可以說,東歐新馬克思主義對於實證主義方法論的批判不僅在現實中有力地回擊了對於馬克思辯證法的純粹反映論的理解方式,而且在理論上也構成和展現了對於現代性批判的「馬克思主義維度」,歷史地匯入到世界範圍內現代性反思的主題和潮流當中,使馬克思辯證法得到了新的歷史詮釋。東歐新馬克思主義以人道主義為出發點對於實證主義的批判,在一定的方向上歷史地發展了馬克思的人道主義思想,但是,對於馬克思主義「批判的理論」的定位,在正確揭示馬克思主義特質的同時,也存在著將其置於純粹的「理論批判」的局限當中的危險。例如,當沙夫將異化作為無所不包的社會現象時,馬克思主義的批判對象就已經成為一個被理論構建起的和擴大化了的「異化世界」。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國外馬克思主義流動站、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請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官方微信公眾號cssn_cn。

相關焦點

  • 周穗明:實證主義與批判理論的結合
    地處紐約曼哈頓的美國新學院大學(The New School University)是美國西方新馬克思主義的研究重鎮。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法蘭克福學派的三代批判理論家都在此留下了思想遺產和活動蹤跡。新學院大學實至名歸地成為法蘭克福學派美國支脈的主要據點之一。
  • 論教育研究方法論要擺脫唯實證主義的三個「崇拜」
    可以說辯證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學說在方法論上的重大創新和突破,值得人文學科、社會學科、自然科學的工作者們認真學習與繼承。首先,教育研究要擺脫唯實證主義方法論的「證據崇拜」,走向有思想、有精神、有靈魂的「隨機應變」的馬克思主義辯證方法論的「總體性」研究。其次,教育研究要擺脫唯實證主義方法論的「強力崇拜」,走向以豐富、多元、靈動為重要特徵的馬克思主義辯證方法論的「關係性」研究。
  • 全面認識西方馬克思主義
    由衣俊卿教授等花費三年多時間著述、中央編譯出版社編輯出版的《20世紀的新馬克思主義》就是一部幫助我們較為全面認識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好教材。這本書作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批判理論」的主要成果,具有自身十分突出的特點。 一是內容豐富、涵蓋完整的特點。《20世紀的新馬克思主義》分五篇十八章(不包括引論),共52.1萬字。
  • 先驗邏輯與邏輯實證主義
    在科學方法論史上,康德是從近代自然科學到現代自然科學承前啟後的人物,其方法論思想具有獨特的重要意義。邏輯實證主義即邏輯經驗主義系現代西方哲學流派之一。二十世紀初為維也納學派所倡導,因其學說的核心是邏輯分析的可證性而得名。該學派的一些觀點對現代科學方法論亦有重要影響。本文試從先驗邏輯與邏輯實證的聯繫和區別方面作一些探討。康德的工作是從休謨那裡得到啟示的。牛頓時代,自然科學獲得了空前發展。
  • 專家談丨如何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
    面對極其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面對紛繁多樣的經濟現象,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有利於我們掌握科學的經濟分析方法,認識經濟運動過程,把握社會經濟發展規律,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力,更好回答我國經濟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 從科學哲學到邏輯實證主義,從批判理性主義到客觀辯證法!
    真正意義上的西方科學哲學以20世紀20年代出現的邏輯實證主義為成熟的標誌(可能還有分析哲學和德國維也納學派中的一些思想精華),代之而起的主要流派有卡爾·波普的批判理性主義,以庫恩、拉卡託斯、費耶阿本德為主要代表人物的歷史主義及以夏佩爾等人為代表的新歷史主義。正是由於各個學派的不斷發展受到了客觀辯證法的制約,使人們對科學哲學的認識和理解達到了全新的境界和前所未有的深度。
  • 堅持馬克思主義方法論 不斷提高治國理政水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蘊含著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工作方法。我們要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體現的科學工作方法,努力解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中的新矛盾、新問題,不斷提高治國理政的水平。
  • 曹堂哲:公共行政學方法論流派爭論的焦點
    20世紀80年代以來,公共行政學方法論的爭論更為激烈,1979年羅伯特·丹哈特(Robert Denhardt)針對西蒙的理性實證方法,將批判方法論引入公共組織的研究中,引發了實證方法論和後實證方法論之間的爭論。在公共行政研究方法論激烈爭論的同時,也有學者提出公共行政方法論整合的思路。
  • 理論的維護與驗證——邏輯實證主義的產生與批判
    很多人正是因為混淆了理論的獲得與驗證兩個不同的任務或目的,把理論的驗證步驟推向了極致,當成了整個科學認識的方法甚至是基本原則,從而產生了所謂的「經驗-實證主義」,也有人稱之為「邏輯實證主義」。經驗-實證主義的核心問題,即知識的經驗論證問題,原本是為了完成驗證任務而產生出來的,那麼使用經驗事實來證實和維護結論,就自然成為經驗-實證主義的原則。
  • 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流變與新動向
    【摘要】受政治格局變化、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資本主義呈現出一系列新特徵。西方左翼學者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具有以下三個新特徵:對馬克思主義文本和經典理論的再關注與再解釋;在對當代資本主義的批判中融入新自由主義批判和帝國主義批判;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注與研究不斷加強。
  • 尹漢寧:談談《馬克思主義哲學十講》的方法論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習和掌握正確的世界觀和正確的方法論,始終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建設的重大任務。中宣部理論局組織編寫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十講(黨員幹部讀本)》(以下簡稱《十講》),緊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緊貼黨員幹部思想和工作實際,深入闡述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受廣大黨員幹部歡迎。
  • 南哲思享|周嘉昕:經濟學與辯證法之間——政治經濟學批判視角下...
    就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演進來說,盧卡奇的主要貢獻是奠定了主客體同一的歷史辯證法,提出了物化批判的理論框架,開啟了美學意識形態批判的新領域。當然,在那些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旨趣感到不滿的學者來看,盧卡奇特別是其《歷史與階級意識》一書自然也應當為西方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上的困境負責。
  • 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研究
    內容摘要:馬克思對實證主義的批判將作為古典經濟學之哲學基礎的實證主義標識出來,是為了凸顯下述一點:馬克思正是在古典經濟學停留於事實和現象的地方繼續向前推進,實現了對實證主義的批判性超越,認識這一點,對於理解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獨特的語境和路徑極為關鍵。
  •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狀況及前沿
    目前蘇東地區馬克思主義研究,大致集中於兩個方面:一是對於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傳統的反思;二是馬克思主義左翼思想對本地區社會轉型問題的探討。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在東歐盛行的社會民主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及社會主義傳統之間存在著複雜的聯繫,這一聯繫特別值得從民粹主義、民族主義、公民社會及其近年來盛行於東歐的法團主義等多個方面進行探討。
  • .| 周嘉昕:從唯物辯證法到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批判——政治經濟學...
    對於這一情況的解釋,或許可以挪用索恩—雷特爾的自嘲來解釋:對於資產階級學者來說,柯爾施的理論太過馬克思主義,而對於蘇聯東歐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來說,柯爾施的理論又太過唯心主義。即便如此,回顧20世紀20年代的思想史發展,柯爾施有關理論和實踐的辯證法的探討,與盧卡奇的歷史辯證法一道,構成了西方馬克思主義興起的方法論奠基。
  • 從政治經濟學批判哲學方法到當代空間化社會批判哲學
    從政治經濟學批判方法中所固有的歷史空間辯證法精神出發,從反思批判當代西方社會科學理論方法視域局限入手,在與當代西方哲學、心理學、語言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地理學、生態學等交流交鋒及問題域重構中把握當代社會空間化現實的現象與本質規律。這種理解既印證著馬克思主義依舊繁盛的當代生命力,也為科學地看待中國一百多年來的道路探索歷程提供了一種有益的方法論視角。
  • 哲學問題|邏輯實證主義的主要缺陷
    邏輯實證主義是把語言作為哲學研究對象。2、忽視人文邏輯實證主義只重視「科學的邏輯」,而嚴重忽視了科學賴以產生和發展的人文背景。邏輯實證主義在哲學研究方法上主張以邏輯分析方法為中心的方法論。剻因對邏輯實證主義的批判也有不足!在此僅作為一個角度來說明邏輯實證主義的缺陷。
  • 毛澤東哲學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是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論,它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體。  堅持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一致、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強調哲學理論的實踐性和方法論意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同於以往一切舊哲學的——個基本特點。為了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一切舊哲學的區別,馬克思和恩格斯把自己的哲學稱為「實踐的唯物主義」,並反覆聲明他們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
  • 何穎:新公共管理理論方法論評析
    [關鍵詞]新公共管理理論;方法論;實證主義   [中圖分類號]D0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863(2014)11-0066-07   新公共管理運動是對西方國家政府有著巨大影響的行政改革運動。
  • 南哲思享 | 周嘉昕:從唯物辯證法到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批判——政治...
    對於這一情況的解釋,或許可以挪用索恩—雷特爾的自嘲來解釋:對於資產階級學者來說,柯爾施的理論太過馬克思主義,而對於蘇聯東歐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來說,柯爾施的理論又太過唯心主義。即便如此,回顧20世紀20年代的思想史發展,柯爾施有關理論和實踐的辯證法的探討,與盧卡奇的歷史辯證法一道,構成了西方馬克思主義興起的方法論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