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晚,在經過長達7年多的「拉鋸戰」後,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然而,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後,波蘭就出來攪局。波蘭外交部呼籲歐盟放棄對華合作,轉而投向美國旗下,並強調「讓我們的跨大西洋盟友(美國)加入進來」,而一個「好的、平衡的協議要好於一個不成熟的協議」。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中歐完成投資協定談判,美國副國安顧問曾表示,美兩黨和政府領導人對此「感到困惑和震驚」,而波蘭顯然是在迎合美國。葡萄牙總理科斯塔表示,對美國的「小情緒」不以為然。他表示,歐洲必須成為一個自主的全球參與者,若歐盟為了與美國政府協調而阻止與中國的投資協定,這將會是一個「可怕的跡象」。而波蘭的不同態度則反映出,該國與歐盟的離心離德,企圖拉攏域外大國為自己撐腰壯膽的心態。
事實上,波蘭曾多次因此而多次吃虧,可惜波蘭人依然沒有吸取教訓。歷史上,波蘭曾在東歐稱霸一時,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把俄羅斯所在地區都曾被其統治國。18世紀後,俄羅斯日漸舉起,開始取得對波蘭的優勢。此後,俄連續三次夥同普魯士,奧地利瓜分波蘭,尤其是拿破崙戰爭後,俄羅斯分得的土地最多,對波蘭人的鎮壓也最殘酷。二戰初期,蘇、德通過秘密協定,再次瓜分波蘭。二戰結束後,波蘭處在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前沿。蘇聯解體後,波蘭與諸多東歐國家一頭扎入西方陣營。相較於英法德「老歐洲」國家,波蘭對俄羅斯有著極深的恐懼。
事實上,早在2015年,波蘭就同歐盟有許多分歧。例如,波蘭認為,難民問題事關波蘭的福祉,屬於內政問題,所以拒絕接受歐盟的安排,甚至與歐盟對簿公堂。不過,波蘭仍希望通過歐盟獲得自身的經濟發展,並依靠北約保障本國的軍事安全。然而,波蘭只想從歐盟獲得利益,而不願承擔責任與義務的消極態度,讓其在歐盟中並不受待見。特別是在針對駐歐美軍問題上。在德國對美軍下達「逐客令」時,波蘭卻高調要將美軍請進來。為此,波蘭不僅將美軍基地命名為「川普堡」,而且還為美軍提供20億美元的經費。
然而,隨著美歐矛盾公開化和中歐關係增強,波蘭吸引美軍駐紮的投資將可能打「水漂」。波蘭在2020年美國選戰中,偏向於力挺川普,而最終勝利者卻是波蘭不願看到的拜登。波蘭呼籲歐盟轉投美國,明顯有向拜登獻媚的意味。不過,小小的波蘭根本無法令整個歐盟屈從於它獨自的利益訴求。同時,波蘭在中歐貿易協議中的攪局行為,將令其在歐盟內部被進一步孤立。此外,拜登上臺後,出於恢復美歐關係的考慮,也可能同波蘭保持必要的距離。
相較于波蘭發出的雜音,法德則發出不同尋常信號。法國總統馬克龍將與德國總理默克爾一道訪華,以儘快完成「中歐投資協定」的籤署。對於歐盟來說,美國可能會「軟硬兼施」破壞中歐經貿合作,而法德則希望儘快完成協定的籤署,以免夜長夢多。用路透社的話說,中國從不在政治和軍事上結盟,但在經濟上卻願意與其他國家結盟。對於歐盟來說,他們顯然希望搭乘中國高速發展的列車,這在全球都已形成了共識。
歷史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波蘭好像還沒有找準自己的歷史站位。不過,識時務者為俊傑,法德已經為它做出了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