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外長稱中國莫分裂歐盟、雙方不屬一個圈子 被批拖中德合作後腿

2020-12-06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奕含】「中國與德國沒有相同的價值觀,不屬於這個圈子。」

德國《商報》20日援引《星期日世界報》報導稱,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在接受採訪時警告,中國的影響力正不斷增加,建議德國與其他國家建立「多邊主義聯盟」。

報導稱,這位社民黨籍的官員近來持續倡導建立這一聯盟。「誠如俄羅斯、中國、美國在國際領域裡面各有一套。跟擁有相同價值觀的國家保持更緊密的工作關係是自然的事,」馬斯說。

報導截圖

在馬斯看來,德國是所謂自由、民主和自由貿易的代表。「我們不需要組建新的組織,像加拿大、日本、韓國和南非這樣的國家可能是『多邊主義聯盟』的首批聯繫對象。歐盟應該尋求與上述國家的進一步合作,就像我們最近與日本籤訂自貿協定一樣。」

馬斯聲稱,中國不屬於這個圈子。

觀察者網注意到,這位德國外長已經不止一次向外界警告中國的影響力。早在今年6月,路透社就曾刊文《馬斯呼籲需警惕中國分裂歐盟的企圖》。報導稱,鑑於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日益加深,馬斯對德國民眾稱,「需要一個共同的戰略應對中國的政治野心,包括抵制所有針對分裂我們的嘗試」。

而馬斯的前任,時任德國外交部長加布裡爾訪去年在訪問法國時,也提要求中國堅持一個歐盟的原則,不要分裂歐洲。

目前,中國已連續兩年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德國聯邦統計署數據,2017年,兩國間貿易額達到1866億美元。其中,中國從德國進口862億歐元產品,是德國出口商品的第三個市場。

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日前發布研究稱,將近3/4的中國人對德國持正面態度。目前有5000多家德國公司在華投資,90%為中小企業,產品在華受到歡迎。

談及馬斯對中國的評價,《環球時報》援引一名在德分析人士的話稱,一些德官員正在給德中合作拖後腿。事實上,中國正在維護自由貿易,德國卻顯露保護主義跡象。他認為,只有18%支持率的德國社民黨想靠表現「強硬」拉攏人心,不符合德國對華務實外交的思路。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俄外長痛批歐盟不友好行徑 德被指充當反俄「火車頭」
    他在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兩國外交部聯席會議上說:「原因在於歐盟一些國家非夥伴的、往往不友好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得到整個歐盟的認可。」俄外長表示,莫斯科現在考慮的不是如何同歐盟各機構打交道,而是想弄明白,是否還值得與歐盟合作。
  • 德國外長迎接黃之鋒竄訪,華春瑩怒批3個詞
    德外長馬斯不僅對其表示「歡迎」並與之見面。今天下午,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記者會上公開回應此事,質問馬斯「意欲何為」,並用上述3個詞語批評個別德國媒體和政客的做法極其錯誤,宣布已向德方提出嚴正交涉。微博認證@人民日報報導稱,馬斯對黃之鋒獲得保釋表示了「歡迎」。在9月10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中方對德國外長馬斯與黃之鋒見面有何評論?是否向德方提出交涉?默克爾剛剛結束訪華,中方是否認為德方此舉會影響雙邊關係?
  • 中德製造業合作「進入歷史最好時期」
    美的聯手庫卡被外界普遍認為是「中國製造2025」 和德國「工業4.0」深度融合的一個典型案例。中國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李新亞坦言,現在中德在製造業領域的合作處在史上最好時期,合作面是最寬的。中國目前在國外投資併購的製造業企業裡,德國企業獲得的投資總額最多,併購的企業數量最多。德國也是歐洲對華技術轉讓最多的國家。
  • 歐盟稱與土耳其分歧擴大、雙方關係「走向分水嶺」
    19日稱,隨著東地中海地區局勢惡化,歐盟與土耳其之間的分歧擴大,雙方關係「正走向分水嶺」。  當日歐盟成員國外長舉行視頻會,晚些時候博雷利對媒體通報會議情況。他表示,與會外長認為近期土耳其在賽普勒斯問題上的所作所為違反了聯合國決議,加劇了東地中海地區緊張局勢,「土耳其要認識到其行為正在擴大與歐盟之間的分歧」。  博雷利稱,歐盟如想重返期望的「積極議程」,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對土耳其的態度,「隨著時間推移,我們與土耳其的關係正走向分水嶺」。
  • 德國華人教授會商助推中德科教合作
    原標題:德國華人教授會商助推中德科教合作  新華網柏林4月19日電(記者班瑋 郭洋)中德科教合作中活躍著一個特殊的小群體——在德國高校任教的華人教授。他們近日在德國明斯特舉行了第七屆年會,會商加強兩國科教合作大計,表示願在兩國未來科教合作中扮演「智力加油站」和「搭橋人」的角色。
  • 中德合作助力中國裝備製造再升級
    絲路起點陝西安康籤約項目引人矚目中德合作助力中國裝備製造再升級——德國Privade電梯設備有限公司與普瑞達電梯有限公司舉行籤約儀式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這是安康市政府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本著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目標定位,共同打造普瑞達電梯國際品牌,促成的國際合作。據悉,這也是此次絲博會上落戶安康的首個中德合作項目。  中德兩國位於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兩端,中德合作是歷史機遇,是經濟與文化的深度交融,必將促成兩國經濟形成新的經濟體和增長極。
  • 外交部就對美實施對等制裁、印度外長稱中國違約派兵等答問
    雙方合作單位正在從大熊貓健康安全的角度出發加緊聯繫,協商確定「香香」返回中國的具體時間。我們希望也相信很快會有好消息。美國專題新聞社記者:今天是康明凱、麥可在中國被逮捕兩周年的日子。有報導稱,美國檢察官正在尋求達成一項協議,解除對孟晚舟的犯罪指控使她能回到中國。如果這發生了,康明凱、麥可兩人是否將返回加拿大?
  • 德親俄不過是假象?兩國關係升溫之際,德外長已準備對俄發起制裁
    不過就在這兩個國家關係升溫之際,德外長卻表示已準備對俄發起制裁,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德親俄不過是假象?這件事情還要從前段時間俄反對派活動人士納瓦利內「中毒」一事說起。納瓦利內曾是俄羅斯的政府顧問,前途可謂一片光明,不過他在任職期間卻做出一件讓人無法原諒的事情,那就是貪汙腐敗。於是在此之後,他就被取消了一些政治權利,不過他卻沒有因此淡化出俄羅斯政壇。
  • 希臘外長呼籲阿拉伯國家說服薩達姆與國際社會合作
    希臘外長呼籲阿拉伯國家說服薩達姆與國際社會合作   新華網貝魯特2月4日電(記者 黃靈)正在這裡訪問的希臘外長帕潘德裡歐4日說,歐盟希望阿拉伯國家能夠說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與國際社會合作,以避免一場大規模戰爭的爆發。
  • 鏈式招商引發「葡萄串」效應 常州對德合作邁入新階段
    德國是常州在歐盟地區最重要的投資來源地和貿易夥伴,從對德項目招商到對德經濟、科技、文化交流,中德(常州)創新產業園也為常州對德合作這張城市開放名片賦予了新的內涵,不斷顯現的產業集聚效應,助推城市產業布局更趨合理、優質項目加速集聚、內生動力不斷積蓄。
  • 德教研部:將持續提升德國人才的「中國能力」
    【歐洲時報12月23日白劼編譯】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在其網站刊文表示,中國是德國的戰略夥伴,兩國教育研究在環境、可持續性和生命科學等領域合作密切。未來,德國將繼續投資,提升「中國能力」。中德合力應對全球性挑戰報導稱,中國政府多年來一直對科研和創新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旨在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科學和創新國家之一,這種發展同樣可令德國科研從中獲得巨大收益。中德科研學者共同協作,能夠為應對全球挑戰找到創新的答案,也能夠為兩國未來的福祉構建基礎。
  • 外交部:對中美兩國而言,求同存異、合作共贏才是開闢未來的正道
    訪問期間,王毅外長將與阿爾法諾外長舉行會談,就中意雙邊關係和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兩國外長還將共同出席中意政府委員會第八次聯席會議。  當前,中意關係發展順利,雙方高層交往頻繁,政治互信穩固,兩國在經貿投資、科技創新、人文交流等領域務實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在國際事務中保持良好溝通與協調。
  • 力諾瑞特成中德新能源合作成功典範
    山東 2011-07-12(中國商業電訊)-- 6月28日,隨著首輪中德政府磋商活動的結束,兩國150億美元的商業合作也浮出了水面。作為我國太陽能行業唯一的中德合資企業,力諾瑞特成為中德新能源合作的成功典範。
  • 外交部回應蔡英文言論: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
    問:據報導,英、法、德外長已聯合致函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並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啟動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爭端解決機制,強調此舉旨在促伊恢復履約。中方對此有何評論?答:1月13日,外交部副部長羅照輝在莫斯科同俄羅斯副外長莫爾古洛夫舉行磋商,就朝鮮半島問題及亞太形勢進行了深入溝通。中俄雙方一致認為,延續半島對話緩和局面,符合各方共同利益,也是國際社會普遍期待。中俄雙方呼籲朝美堅持對話協商正確方向,相向而行,積極尋找打破僵局、解決相互關切的有效辦法;重申支持朝韓改善關係、推進和解合作。雙方商定繼續為推動半島政治解決進程發揮積極作用。
  • 經貿合作的「赫希曼效應」分析
    經貿關係的再分配效應可能造成國內利益受損者組成集團以對抗國外利益代言集團,但德俄貿易結構的進口替代效應較小,因此難以基於經濟利益的得失而形成反對俄羅斯利益的反對集團。因而,德俄政治關係的變化很難左右雙方經濟合作發展的現實,只是在發生「烏克蘭危機」這樣具有重大地緣政治影響的外生性事件時,德俄經濟合作才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 光谷見證中德雷射合作交流
    朱曉在會上對中德雷射領域合作的具體安排作了說明,他說,2012年3月份,武漢中國光谷雷射行業協會、湖北省雷射學會要組織湖北雷射企業到德國柏林參加柏林光博會;舉辦第二屆中德雷射論壇,挑選5家企業的老總進行交流;精選一批老總到德國進行培訓。
  • 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專家:發現了陵墓內的一個大秘密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稱帝的統治者,他生平事跡以及他死後陵墓,都成為了考古學家們所重點關注的焦點。  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進行了核磁掃描,專家表示:發現了陵墓內的一個大秘密!  中德聯合核磁掃描,竟發現秦始皇陵軍備庫  秦始皇帝陵被認為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以及結構最奇特的帝王陵墓之一。  自從1974年被發現一直到現在,對秦始皇陵的考古工作就沒有停止過,因此也不斷的有新的發現。
  • 非洲選中國合作不選美國原因?吉布地外長:為了未來,只能是中國
    自信心異常的美媒,在最近發出了疑問,為什麼許多非洲國家,都積極與中國合作,言下之意自然是,非洲國家為什麼選擇中國,而不選擇美國呢?那麼,為什麼非洲選擇中國呢?數十年來,包括非洲的前宗主國在內的西方國家,一直通過豐厚的援助,來推動達成貿易和安全協議。這是讓美國媒體非常疑惑的一點,同樣都是付出了,非洲國家卻堅定選擇中國,其中原因是什麼呢?
  • 王毅:中國—中東歐國家(17+1)合作機制為雙方合作抗疫發揮了積極作用
    大健康 2020-11-22 09:38 · 億歐 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雙方要繼續弘揚這一傳統,以開放包容的態度看待彼此的不同,照顧彼此的合理關切。11月20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應約同匈牙利外長西亞爾託通電話。王毅表示,疫情形勢下,中國—中東歐國家(17+1)合作機制為雙方合作抗疫發揮了積極作用,中方願同匈牙利等中東歐國家一道,以靈活方式開展各領域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