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近期加大了對中方企業的制裁,更多的中國企業被列為「國家或軍隊控制下的企業」,通過一些莫須有的罪名,美國不僅斷絕了這些企業在美國的交易往來,還希望通過自己的影響力在全世界範圍內對中國的這些企業進行封殺。近日,歐盟也受到了這一影響。
近日,據《觀察者》網報導,出於對疫情防控的需要,歐盟機構採購了許多的紅外線熱成像攝像機來檢測體溫,其中歐洲議會和歐盟委員會採購的就是中國企業海康威視生產的。
此舉引發了一個國家的不滿,這個國家不是美國,而是德國。部分德國政客指責歐盟這一行為,因為海康威視是美國所列入「黑名單」中的一員,歐盟也不應當與這些被美國稱作是「侵犯人權」的企業展開合作。
海康威視
海康威視大家或許不是很耳熟,但是這家企業既然能被美國列入「黑名單」,說明其有著不亞於華為中興等企業的影響力,才能讓美國如此忌憚。
目前,海康威視不僅在國內站穩腳跟,成為當之無愧的行業巨頭。還在歐洲市場佔有非常高的比重,成為歐洲視頻監控領域的執牛耳者。
美國《財富》雜誌於今年6月通過一系列數據得出結論稱,海康威視目前是全球紅外線熱像儀市場的領導者。並且,不論是海康威視的總公司還是其在歐洲各國下設的五個子公司,都沒有被歐盟列入「黑名單」,是屬於可信任可合作的那部分企業,而德國卻如此激烈地跳出來反對,其背後的蹊蹺耐人尋味。
歐洲議會大樓
德國最近本應與美國勢不兩立才對,之前在5G項目上德國不顧美國禁令,堅持引用中國5G技術。
不久前在關係到德國命脈問題的「北溪-2」能源管道項目上,美國又從中作梗,制裁所有參與該項目的歐盟諸國。面對美國強有力的制裁,很多小國例如瑞典已經繳械「投降」,轉過身來呼籲歐盟終止項目。但是對於「北溪-2」項目,德國也不會輕易放棄的,即使是要做出什麼妥協。
所以最近明顯可見,德國已經開始在美國面前服軟了!德國外長馬斯於10月25日發表文章稱美歐是時候開啟跨大西洋關係的新起點了,外媒推測他的一系列發言有可能是在暗示德國將加入到美國「對華包圍圈」。
結合德國最近要加強印太地區經貿合作,減少對華貿易的事件來看,德國的對華態度已經發生了改變,或許是為了「北溪-2」而做的妥協,也或許是別的原因,但是其背後討好美國的意思不言而喻。
想用針對中國討好美國的行為來換取美國減輕對「北溪-2」的制裁,德國的這個主意未免有些太過想當然。川普在商業談判上很有一手,德國想在「北溪-2」這種同樣關乎美國根本利益的事情上讓他鬆口,僅僅針對中國是沒有用的,德國最有可能迎來的結果就是卸磨殺驢。
美德關係回暖
中國這些被美國視為心頭患的頂尖企業,正同時面臨著來自全世界的巨大壓力。如何頂住壓力在複雜的國際政治漩渦中生存下去,是這些公司目前的當務之急。
美國的黑名單就是中國的白名單,中國不僅僅只有華為,還有海康威視、有科大訊飛、有大華科技……中國的高科技公司擁有無限的潛力,正逐步成長為讓美國懼怕的存在,一時的制裁殺不死這些中國企業,只會讓他們更加強大!
自助的時代已來臨!為您推薦一款免費且方便快捷的德國分類信息發布平臺,沒錯,就是下面這個,速速點擊下圖,開始自主發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