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還是合作?德國前總理給出答案:歐盟必須與中國加強合作

2020-11-29 海峽新訊

自二戰結束之後,美國就成了歐洲最親密的盟友,但歐洲並不想一直在美國的影子下發展,於是振興歐洲的口號喊出,歐盟就此誕生。隨著應該脫歐之後,歐盟的老大哥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德國。

德國雖然還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但是就目前種種跡象透露,默克爾在淡化與美國的關係。國際上德國不再無理由的附和美國,默克爾也常常在國際上反對川普蠻橫的行為。之前美伊關係極度惡化,美國想讓他的盟友都恢復制裁伊朗,美國要求德國出兵,德國也是斷然拒絕。

疫情席捲歐洲,帶來了經濟困難

新冠肺炎爆發已經快一年,但就目前情況來看,除了中國等極少數國家在合理的管控將疫情控制,全球大多數國家仍處在抗擊疫情的危急時刻,疫情帶來的並不只是對醫療水平,醫療資源的考驗,隨之帶來的是更加令人害怕的經濟危機。由於疫情影響,德國產業經濟發展得到了暫停。近日歐洲要爆發了二次疫情,更加增重德國的經濟危機。

德國在國際上以其工藝著稱,但是疫情下的歐洲,各國封城,經濟貿易也受到了挑戰,但是遠在東方的中國卻能成為德國的救世主。中國市場廣闊,並且中國已經基本控制住了疫情。德國政壇上就出現了與中國加強合作的聲音。在歐洲是和中國合作還是對抗一直都是個問題。

德國前總理稱要與中國加強合作

德國前總理在一次採訪中表示德國應該和中國加強合作,不只是德國整個歐盟都需要跟中國加強合作,德國前總理施洛德認為美國的單邊主義是荒謬的,當前國際社會還是要加強合作,而與中國合作絕對是雙贏。

中國可以幫助歐盟應對疫情甚至是全球氣候化的解決。同時施洛德還批評了美國與中國對抗的行為,同時希望歐盟和德國不要受到美國的鼓動一起對抗,而應放下偏見加強和中國合作。

實際上德國在這些年來都保持著戰略合作狀態,施洛德同時強調中國正在崛起,德國應該繼續保持與中國的戰略合作關係,從而搭上飛速發展的順風車,德國在與中國的合作中必然會獲得巨大利益。不僅是德國,整個歐洲想要擺脫美國的控制,都需要跟中國加強合作。

相關焦點

  • 歐盟新文件:要與美國聯合對抗中國,甘願做「美國的鷹犬」
    德新社11月30日稱,在川普將卸任的時刻,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正在領導制定一份改變未來全球格局的新文件。在文件上,歐盟提倡迅速結束跨大西洋貿易爭端,並向美國提出了一個共同對抗中國的新策略。青木觀察到,在拜登當選以來,歐盟及德國等成員國高層一直抱著拜登的大腿,宣稱要建立聯盟,對抗中國,甚至被觀察家批評是「美國的鷹犬」。  實際上,歐盟提出新文件有自己的「如意算盤」,主要體現三個方面。  一是,消除與美國的貿易爭端。在草案中,歐盟將向美國新政府提出了一個「積極貿易議程」。
  • ...希望與中國繼續加強各領域務實合作——訪白俄羅斯總理科比亞科夫
    新華社明斯克5月26日電專訪:白俄羅斯希望與中國繼續加強各領域務實合作——訪白俄羅斯總理科比亞科夫新華社記者魏忠傑 李東旭 李佳在國家副主席王岐山應邀訪問白俄羅斯前夕,白俄羅斯總理安德烈·科比亞科夫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
  • ...希望與中國繼續加強各領域務實合作——訪白俄羅斯總理科比亞科...
    新華社明斯克5月26日電 專訪:白俄羅斯希望與中國繼續加強各領域務實合作——訪白俄羅斯總理科比亞科夫  新華社記者魏忠傑 李東旭 李佳  在國家副主席王岐山應邀訪問白俄羅斯前夕,白俄羅斯總理安德烈·科比亞科夫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白中兩國關係快速發展
  • 放棄對華合作?波蘭呼籲歐盟轉投美國 法德發出不同尋常信號
    波蘭外交部呼籲歐盟放棄對華合作,轉而投向美國旗下,並強調「讓我們的跨大西洋盟友(美國)加入進來」,而一個「好的、平衡的協議要好於一個不成熟的協議」。值得注意的是,對於中歐完成投資協定談判,美國副國安顧問曾表示,美兩黨和政府領導人對此「感到困惑和震驚」,而波蘭顯然是在迎合美國。葡萄牙總理科斯塔表示,對美國的「小情緒」不以為然。
  • 歐盟採用中國的紅外線熱像儀,為何德國如此激烈反對?
    近日,歐盟也受到了這一影響。近日,據《觀察者》網報導,出於對疫情防控的需要,歐盟機構採購了許多的紅外線熱成像攝像機來檢測體溫,其中歐洲議會和歐盟委員會採購的就是中國企業海康威視生產的。此舉引發了一個國家的不滿,這個國家不是美國,而是德國。
  • 加強國際大科學合作
    日前,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舉行,標誌著該項目由此前成員國製造零部件的建設階段,正式轉換到裝置組裝階段。ITER計劃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由中國、歐盟、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美國7方30多個國家共同合作。
  • 歐盟為什麼要開間諜學校
    「永久結構性合作」的防務合作機制,其中一所由希臘牽頭、設立在賽普勒斯的歐盟情報學校,備受矚目。  「抱團取暖」是迫於美國壓力嗎  關於歐盟為什麼成立間諜學校,英國《衛報》認為,此舉措發生在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分別呼籲建立歐洲軍隊之後的大背景下,說明隨著川普政府對北約盟國不友好的加劇,歐盟各國在防務政策和態度上正在發生轉變。
  • 經貿合作的「赫希曼效應」分析
    從機制上看,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APA)是中德關係中最重要的遊說集團。1993年,科爾總理開始調整對華政策,希望推動德國對華出口,加強德國經濟界在中國和亞太地區的影響。幾乎與德國政府發布《亞洲政策綱要》同時,德國工業協會(BDI)等經濟利益集團參照德國經濟東方委員會促進德俄經濟關係發展的經驗,發起成立了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加強協調德國在亞洲的政治經濟利益。
  • 中德製造業合作「進入歷史最好時期」
    見習記者/ 李汶佳當地時間7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柏林共同主持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雙方一致認為,中德要深化金融財經領域合作,用好高級別財金對話等機制,加強宏觀經濟政策溝通,打造雙邊和第三方市場合作融資平臺
  • 俄羅斯拒絕美國邀請,宣布與中國加強太空合作
    據環球網7月15日最新報導,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德米特裡·羅戈津於13日公開表示,俄羅斯航天員已準備好乘中國飛船飛往太空,未來準備與中國在探索月球領域加強合作。 據中新網報導,今年5月5日我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順利點火升空,成功將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和貨物返回太空艙送入太空,邁出了建立中國太空站以及月球基地的重要一步。
  • 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發布2030國際合作戰略
    俄羅斯俄羅斯在DLR航空和航天重點研究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雙方長期以來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並將在未來進一步保持和合深化。荷蘭基於DLR與荷蘭共同運營的德國-荷蘭風洞(DNW)和雙方在歐洲單一天空空中交通管理研究(SESAR)倡議中的深入合作,荷蘭是DLR的重要夥伴之一。同時,戰略也強調DLR將加強與聯合國組織及其他國際組織的合作。
  • 以和平合作守護世界安全(鐘聲)
    美國一些人毫不遮掩其「美國優先」的強權邏輯,為了一己之私,無論是他國安全利益還是國際規則和秩序,統統不放在眼裡。然而,通過「極限施壓」等簡單粗暴手段處理複雜安全問題,特別是將國家安全利益當成「生意」做,只會造成更大的安全困境。國際社會普遍發現,依靠強權橫行霸道的做法,冒出了不少新的表現形式,但實質還是美國《大西洋月刊》所指出的,「美國一直在攻擊那些沒有威脅到它的國家」。
  • 外交部發言人就中國―東協經貿合作、中方是否將同拜登團隊接觸等...
    近年來,中國―東協各領域合作持續深化,雙方關係不斷加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和東協國家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攜手抗擊疫情,積極推動經濟復甦。  「在疫情特殊背景下,中國如期舉辦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習近平主席將發表視頻致辭,這充分體現了中方堅持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推進中國―東協經貿合作的堅定決心。」
  • 應對氣候危機需要加強綠色多邊合作
    歐盟委員會、英國、紐西蘭等發布願景或立法,確立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  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明確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中國與歐盟均是推行綠色發展的堅定倡議者與行動者,中歐領導人9月會晤時已明確表示將打造中歐綠色合作夥伴。
  • CCG研究報告 | 加強多層次國際合作,共抗全球疫情
    各方承諾採取一切措施抗擊疫情、保護生命、重振經濟,並將啟動總價值5萬億美元的全球經濟振興經濟計劃,以應對疫情對全球社會、經濟和金融帶來的負面影響,向國際社會傳遞出各國合作應對疫情、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積極信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演講,表達了中國同國際社會攜手抗擊疫情、支持多邊協調合作、穩定世界經濟的堅定決心和積極態度。
  • 如何應對中歐強強合作?川普歇斯底裡,留給拜登的時間也不多了
    在納瓦羅眼中歐洲不僅是美國的傳統盟友,還是在產業創新領域對美國競爭威脅不低於中國的強勁對手。納瓦羅的期待的「聯毆抗中」的理想場景沒有出現,現在的美國反而面臨「中歐聯手向美國發起競爭」的窘境。納瓦羅的表態折射出川普政府的深層焦慮:美國無法在市場競爭中面對中歐合作帶來的威脅和挑戰。相比於川普團隊,拜登則更為「務實」,寄希望於投資協議的最終審核生變。
  • 建設雲計算和服務數據基礎設施 德國出手維護歐盟「數據主權」
    近日,在德國多特蒙德舉行的2019年「數字峰會」上,德國經濟部正式推出了由德國倡議,旨在建設歐盟自己的雲計算和服務數據基礎設施計劃「蓋亞X」。這項被稱為「蓋亞X」的項目(蓋亞為希臘神話中的大地女神)旨在為歐洲提供「強大、具有競爭力、安全可靠的數據存儲基礎設施」。
  • 媒體專訪解振華:氣候變化問題上中國非常願意和美國加強合作
    在解振華看來,在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中,有些國家後撤了,而中國卻能提出富有創新性的建議,並為各方所接受,這就是引領作用的體現。「中國的建議還是有分量的」,他說,「因為我們有經驗教訓,知道怎麼幹才會更好,有本錢和底氣。」隨著中國作用日益凸顯,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期待也越來越高。
  • 商務部:加強國際合作,積極發展入境遊 | 每日旅訊
    商務部:加強國際合作,積極發展入境遊商務部近日印發《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其中明確要積極發展入境遊特別是中高端入境遊,促進來華留學、就醫和購物,提升生活服務業國際化水平,引導消費回流,吸引入境消費。要聚焦旅遊、運輸、金融、教育、數字貿易等重點領域。
  • 波蘭前副總理:經濟全球化不可逆 世界應相信中國
    來源:中新網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 趙建華)波蘭前副總理格澤高滋·W·科勒德克21日在北京表示,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世界應該相信中國,中國可以幫助世界。科勒德克當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不斷應對挑戰的過程中,中國建立了自己的信心。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不確定因素增多,中國人樂於同外界分享樂觀情緒。科勒德克說,中國的發展受益於經濟全球化,經濟總量佔全球的份額不斷增長。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各國的經濟、金融、貿易、服務相互聯繫在一起,給年輕人帶來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