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原創作者:凌青說歷史
歡迎來到百家號凌青說歷史,哈嘍,大家好,今天小編繼續和大家分享精彩的歷史故事,小編發現,當蘇聯表現出不斷分裂並且改革出現困難時,美國的樂觀情緒和信心得到了極大的增長。同時,由美國政府主導在天空形成新的防衛措施,有望成為奇蹟。儘管數以千計的科學家說這個方案不切實際,蘇聯政府無法面對與其競爭的成本。
在1986年,當美國轟炸機從英國起飛執行了對利比亞的懲罰性使命後,美國人感到振奮。利比亞不安分的統治者一直在支持反對美國的恐怖分子(重要的是,蘇聯對此表示的關注比許多西方歐洲人更少)。可在說服他的很多同胞相信,更有力地捍衛美國在中美洲的利益確實對他們有利方面,裡根總統並不成功。但是他仍然非常受歡迎,這一事實僅在他離職後才開始浮現:這一時期,美國一直存在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1987年,軍備控制談判的成果聚集在中程核飛彈的協議上。儘管新權力焦點的出現帶來侵蝕和大量衝擊,但核均勢長期保持足以使超級大國首次作出讓步。
無論其他國家是否追求獲得核武器,至少美蘇逐漸認識到了核戰爭來臨會造成的人類實質性毀滅的前景,並開始著手為此做一些事情。在1991年當美國和蘇聯同意大幅削減現存武器儲備時,進一步取得了重大進展。 在國際關係中這種巨大的變化與其對其他國家產生的後果是分不開的。雖然它們不得不被人為地分開講述,但是它們卻是相互影響著的。在1980年結束時,沒有理由相信東歐和蘇聯人民將會看到,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無與倫比的變化。已經清楚的是,歐洲共產主義國家發現,要保持他們曾達到的甚至最適度的增長率越來越困難。
雖然並沒有出現對1953年、1956年、1958年的裁決或者是蘇聯在東歐力量的任何挑戰,但與非共產主義世界市場經濟的比較已經對它們越來越不利。華沙條約所提供的外殼,似乎仍然能夠容納社會和政治變化長達大約30年(或許更多,如果考慮到二戰及其餘波帶來的非自願的大變化)。乍一看,東歐有一種顯著的一致性。在每一個國家黨都是至高的;追求名利的人都圍繞它來建設他們的生活,就如在前幾個世紀人們集聚在法院、贊助人或者教堂周圍一樣。
每個國家(首先是蘇聯本身)都有一個難以言明和無法查證的過去,這些過去無法被哀悼或譴責,誰重要誰就主宰著精神生活和政治決策迄今為止任何存在——正在使它們變得惡化。在東歐經濟領域,重工業投資和資本貨物產生了一股早期價值(在某種意義上比其他國家更有活力);那時與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達成貿易協定的國際體系受控於蘇聯,並且通過中央計劃調控方向使其僵化。這也造成了可怕的環境和公共健康問題上升,埋下了諸多國家安全問題。越來越明顯且不斷加劇,不斷增長的生活消費品需求不能得到滿足;當它們被從國際經濟分工的優勢條件切斷時,在西歐被認為是司空見慣的日用品在東歐國家成了奢侈品。
土地私有制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已經大幅減少,通常被一種混合的合作社國家農場所取代,儘管在這幅大體一致的圖畫裡後來也出現了不同的模式。例如,在波蘭大約有五分之四的農田甚至在共產主義政府的主導下最後返還給私人開發。然而,其產量較低;大部分東歐國家能獲得的農業產量僅有歐洲經濟共同體產量的一半到四分之三。到20世紀80年代,東歐國家幾乎全部不同程度地出現經濟貧弱,僅有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可能例外。即使在那裡,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1988年也只有9300美元,相比之下,聯邦德國達到了19500美元。
其他問題也上升了。基礎設施投資下降,因此其世界貿易份額也在下降。在硬通貨上的債務累積起來。在20世紀80年代,僅波蘭一國的實際工資水平就降低了五分之一。所有的一切逐漸被稱為「勃列日涅夫主義」,(1968年有官員在華沙發表了一次演講後)宣稱在東方陣營國家內部的發展會要求像捷克斯洛伐克那年一樣——直接的蘇聯幹預來捍衛蘇聯及其盟國的利益,反對企圖將社會主義經濟轉向資本主義的任何嘗試。然而勃列日涅夫也對追求緩和感興趣,他的主義反映了他對共產主義歐洲分離發展可能引發國際穩定危險的現實主義態度。
這些危險可以通過更加清晰的線條來加以限制。自那時起,伴隨著20世紀40年代的記憶和看似遠遠地落在身後的可能的破壞,西歐內部的變化伴隨著穩步的增長更加繁榮,為東西間的緊張關係消除了部分根基。1970年後,更重要的是1975年《赫爾辛基協定》籤署後,隨著東方陣營與西歐進行對照比較的意識增長,持不同政見集團開始出現;儘管壓制嚴厲,卻也加強了他們的地位。
漸漸地,也有少數官員或經濟專家,甚至一些政黨成員,對於詳細的計劃經濟的效率開始表露出懷疑的跡象,越來越多地開始討論市場機制的優勢。但是促成根本性改變的關鍵在別處。如果勃列日涅夫主義仍然盛行,且背後有蘇聯駐軍支持的話,沒有理由相信在任何華約成員國有這種可能。表明情況不會永遠如此的首個清晰信號,20世紀80年代早期出現在波蘭。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波蘭民族通過追隨神父而非統治者保留著集體的完整性。
作為國家的化身,羅馬天主教會對大多數波蘭人的思想和情感有著持久的控制力,而且能為他們代言一一旦一位波蘭人當上教皇,一切將更加令人信服。它曾為那些在20世紀70年代反對經濟政策的工人的利益這麼做,譴責他們受到的虐待。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大家喜歡今天的文章嗎?記得給小編點個讚哦!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