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ES: 20世紀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經濟衰退

2021-01-10 未央網

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本篇簡訊源自MISES(Ludwig von MisesInstitute,米塞斯研究所),原文作者JesúsHuerta de Soto,原文發表於2019年4月18日。

- - - - - - - - - 內容推薦 - - - - - - - - -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商業周期的最大特點是起源於中央銀行指導和協調的主動通貨膨脹政策。

戰後的幾十年,直到60年代後期,凱恩斯主義理論使人們相信,擴張性財政和貨幣政策可以避免任何危機。隨著上世紀70年代出現嚴重衰退,人們逐漸認識到這一殘酷的現實:當時的滯脹削弱了凱恩斯主義的假設,並使其失去了可信度。此外,20世紀70年代和滯脹的出現,實際上標誌著人們對奧地利經濟學興趣的重生,哈耶克正是因為對商業周期理論的研究而獲得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事實上,上世紀70年代的危機和滯脹正是一場艱難的考驗,凱恩斯主義者就此被埋沒,而奧地利學派理論家大獲認可,而後者早就預言了這場危機。哈耶克承認,他們唯一的錯誤在於最初對通脹過程持續時間的誤判。通脹過程不受舊有金本位要求的限制,而是被額外的信貸擴張延長,持續了20年。結果導致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現象:嚴重的經濟蕭條,同時伴隨高通貨膨脹率和高失業率。

上世紀 70 年代末的危機屬於近代經濟史,這裡便不再贅述。只需明確在世界範圍內進行必要的調整的代價是相當高昂的。或許在經歷這段痛苦的時期之後,隨著經濟逐漸復甦,西方金融和經濟當局本應被要求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以避免未來信貸廣泛擴張,從而避免衰退。

很遺憾,情況並非如此。儘管70年代末的危機後,在調整西方經濟體方面付出了大量努力,80年代末另一場嚴重的信貸擴張又初露端倪,先是始於美國,後遍布日本、英國及其他國家。儘管股市發出了「警告」,特別是1987年10月19日紐約證券交易所(NewYork stockExchange)「黑色星期一」(Black Monday)的崩盤(當時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指數暴跌 22.6%),貨幣當局還是慌忙向經濟中注入大量新的流動性,以提振股市指數。

在一項關於90年代早期經濟衰退的實證研究中,W.N.Butos指出,在1983年到1987年間,美聯儲向美國銀行系統提供的儲備年均增長率為14.5%(即從1985 年的250億美元到三年後的400多億美元)。這導致了巨大的信貸和貨幣擴張,它們反過來又大大助長了股市繁榮和各種投機金融活動。此外,經濟進入了顯著擴張的階段,導致資本密集程度最高的階段大大延長,耐用消費品的生產也大幅度增加。這個階段被稱為裡根-柴契爾時代的「黃金時代」,主要建立在信貸擴張的不穩固基礎之上。阿瑟·米德爾頓·休斯的一項實證研究也證實了這些事實。

此外,休斯還研究了信貸擴張和衰退對屬於生產結構不同階段(有些接近消費,有些遠離消費)的不同部門的影響。他的實證時間序列研究證實了我們的周期理論的最重要的結論。此外,這次衰退還伴隨著一場嚴重的銀行危機,由於幾家重要銀行的倒閉,特別是儲蓄和貸款部門的倒閉,美國的銀行危機變得明顯起來,許多出版物都發表了對這一危機的分析。上一次經濟衰退再次讓貨幣主義者感到意外,他們無法理解這種事情是如何發生的。然而,經濟擴張的典型特徵、危機的到來以及隨之而來的衰退,都與奧地利周期理論的預測相符。

或許上一個周期最有趣、最顯著的特徵之一,就是日本經濟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特別是在1987年至1991年的四年期間,日本經濟經歷了飛速的貨幣信貸擴張,正如理論所表明的那樣,這主要影響到與消費最不沾邊兒的工業。事實上,儘管消費品價格在此期間每年僅上漲0 - 3%左右,但固定資產價格尤其是土地、房地產、股票、藝術品和珠寶的價格卻大幅上漲。它們的價值增長到原來的許多倍,導致各自的市場進入了投機熱潮。危機發生在1991年第二季度,隨後的經濟衰退持續了10多年。生產資源的普遍不當投資已變得明顯,這在日本過去是一個未知的問題,並使日本經濟有必要開始一個痛苦的、全面的重新調整進程,在寫這篇文章(2001年)時,日本繼續參與這一進程。

關於這場世界性經濟危機對西班牙造成的影響,有必要指出,它在1992年對西班牙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經濟衰退持續了將近五年。擴張、危機和衰退的所有典型特徵再次出現在西班牙當前的經濟環境中,可能的例外是,由於西班牙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人為的擴張甚至被誇大了。此外,經濟衰退是在高估比塞塔的背景下發生的,比塞塔在12個月的時間裡不得不連續三次貶值。

股市受到嚴重影響,眾所周知的金融和銀行危機是在投機和快速致富的環境中發生的。西班牙花了幾年時間才完全從這些事件中恢復過來。即使在今天,西班牙當局還沒有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來提高經濟的靈活性,特別是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這些措施連同審慎的貨幣政策、減少公共開支和政府赤字,對西班牙迅速鞏固穩定和持續的復甦進程至關重要。最後,1997 年亞洲經濟危機之後,美聯儲在美國(以及全世界)精心策劃了信貸擴張,導致了劇烈的繁榮和股市泡沫。在這個時候(2001 年末),這種情況似乎很可能會以股市崩盤(電子商務、新技術和通信等所謂的「新經濟」中的股票已經表現得很明顯)和一場新的、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告終。

 

- - - - - - - - - 編譯者注釋 - - - - - - - - -

本文主要討論了20世紀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經濟衰退及其與信貸擴張之間的邏輯。事實上,在20世紀70年代末經濟衰退之前,凱恩斯主義盛行,凱恩斯的經濟理論指出,宏觀的經濟趨向會制約個人的特定行為,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因此,凱恩斯主義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而為了增加總需求,信貸擴張即是一個有效的手段。當經濟出現衰退時,貨幣當局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刺激消費、投資和借貸行為,同時為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刺激經濟擴張。而上世紀70年代出現嚴重衰退使人們開始質疑凱恩斯主義,1974年世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時,大多數國家的通脹卻加劇了。其中許多國家的通脹率幾乎翻了一倍,1974年和1975年美國的通脹率分別達到了10.9%和9.1%。而在此時,奧地利學派由於強調市場的自發調整,反對幹預主義,並成功預測了經濟危機,因此大受追捧。

大量實證研究表明,經濟衰退後的盲目信貸擴張並不利於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盲目信貸擴張不僅會導致股市非理性繁榮與大量金融投機活動,提高金融市場波動性,同時也會不斷孕育房地產市場、大宗商品市場價格泡沫,使得經濟運行處在不穩健的狀態。因此,在經濟衰退過後的復甦過程中,貨幣當局不應該立刻採取激進的擴張政策,而是應該相機抉擇,使得貨幣政策的使用更具彈性。例如在2017年6月的議息會議中,美聯儲公布了年內「縮表」計劃。在此之前,美聯儲已經進行了多次量化寬鬆,寬鬆的貨幣政策減少了貨幣當局應對衰退的工具,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應與經濟周期相匹配:在經濟上行時,貨幣政策需要進行調整,從而為經濟下行和衰退預留空間,而美國目前的貨幣政策狀態不利於應對新的衰退,隨著美國經濟擴張周期遠超歷史水平,美聯儲需要將利率提升到遠離零下限,同時也需要讓資產負債表遠離衰退的狀態,為未來貨幣政策寬鬆預留空間。

 

 

非常感謝您的報名,請您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沙龍分享群。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相關焦點

  • 20世紀90年代國內毛澤東思想研究回顧
    這些成果當然是在20世紀80年代的成果基礎上取得的。從歷史過程看,毛澤東著作的編輯和出版工作,自「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便開始提上議事日程。70年代末我國就編輯出版了《毛澤東選集》第5卷(1977年)、《毛澤東在一九三六年同斯諾的談話》(1979年)。80年代,國內共有6部毛澤東著作出版或再版。
  • 20世紀70年代——普氏野馬滅絕
    20世紀70年代——普氏野馬滅絕普氏野馬:又被稱為蒙古野馬,亞洲野馬。普氏野馬指的是,生活在中國境內的野馬。20世紀70年代,中國宣稱普氏野馬滅絕。普氏野馬和家養馬相似。普氏野馬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肅、內蒙古三省,多棲息於遼闊草原和有水源的戈壁荒漠。普氏野馬以草類植物為食,例如蘆葦,莎草,紅柳等。普氏野馬喜歡群居,常常十數頭結群為一個群體,由一頭成年雄性野馬擔當首領。首領野馬具有諸多的特權,可以擁有多個雌性配偶。
  • 格陵蘭島冰川融化速度是20世紀90年代的7倍
    數據顯示,格陵蘭島的冰川融化的速度是 20 世紀 90 年代的 7 倍,遠高於此前專業研究部門的預測。這意味著,海平面到 2100 年可能會上升 67 釐米,比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主要預測高出 7 釐米。到 21 世紀末,這樣的增長率將使每年 4 億人面臨洪水風險,高於原先的3. 6 億人。周二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這項發現讓 96 名極地科學家趕到十分驚訝。
  • 傑夫·貝佐斯的太空殖民地計劃,取材於20世紀70年代的科幻小說
    那麼,當我們的家園星球再也無法忍受我們的時候,人類將如何生存和成長呢?如果你問傑夫·貝佐斯,答案是生活在太空。那麼大量增加的人口將生活在哪裡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貝佐斯借鑑了70年代的科幻劇本,計劃建造先進的人類殖民地,漂浮在黑暗的太空深淵中。
  • 70、80、90年代:回不去的時光,帶不走的舊夢
    對於70、80、90年代的人來說,童年裡沒有迪士尼,沒有長隆歡樂世界。有糧票就有吃的,那個年代有公分沒糧票一樣買不到吃的70年代的香菸,你見過幾個?年代,結婚講究"三大件",加上"一響"即收音機,稱之為"三轉一響"很多人都不陌生,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上海牌手錶名噪一時那時候家裡都有這樣的夫妻老照片那時的小學語文課本
  • 從劉德華到蔡徐坤,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20年代男星審美的變遷
    從舞蹈動作而言,加入了籃球動作的部分算是比較有創意的點子,奈何籃球運動從來都是屬於比較MAN的男人運動,而蔡徐坤本身的形象和並不太標準的籃球動作就成為了最大的黑點。當然,就我個人而言,我對蔡徐坤並沒有太大的成見,但是從蔡徐坤的身上,老貓突然發現,現在男星的審美標準,已經離我們曾經的青春年代太遠了。曾幾何時,帥氣而充滿男人味幾乎是整個八九十年代男星的標準。而如今,「小鮮肉」卻成為了21世紀20年代新的流行趨勢。點解?其實我也曾想了很久。
  • 老照片:70年代繁華的臺灣
    亞洲四小龍指韓國、新加坡、香港和臺灣的總稱,這些國家或地區在20世紀60-70年代經濟飛速成長,但在這之前他們只是以農業和輕工業為主的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它們利用西方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吸引外地資本和技術,利用本地的勞動力優勢適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迅速走上工業化道路,成為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經濟火車頭,引起世界矚目。
  • 「重返90年代」:婚姻內的騷動和迷思
    前有査建英主編的《八十年代訪談錄》和北島主編的《七十年代》為人們所熟知——試圖通過一系列人物的對話或者自述,還原那兩個風雲變幻的二十年中的社會情境、主要問題及價值觀念。界面文化在2020年推出「90年代」專題,在懷念80年代的浪潮至今仍未式微之時,試圖帶領讀者從社會、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重新認識那個深具轉折意味的、塑造了我們今日生活基本樣貌的90年代。
  • 美國不同年代名稱的各種起源
    Silent Generation——沉默的一代這一代人指出生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期至四十年代初期。由於經濟大蕭條和二戰造成的低生育率,這一代人口量銳減。在1948年與作家約翰·福爾摩斯的對話中,傑克·凱魯雅克說到「垮掉的一代」指「20世紀50年代年輕人拒絕傳統社會的運動,他們喜歡禪宗、現代爵士、自由性愛和娛樂性嗑藥」。與其他年代的稱謂不同,「垮掉的一代」是一種分支文化現象,而不是指代所有人口中的一代。
  • 勃列日涅夫主義,20世紀80年代,東歐國家不同程度地出現經濟貧弱
    這也造成了可怕的環境和公共健康問題上升,埋下了諸多國家安全問題。越來越明顯且不斷加劇,不斷增長的生活消費品需求不能得到滿足;當它們被從國際經濟分工的優勢條件切斷時,在西歐被認為是司空見慣的日用品在東歐國家成了奢侈品。土地私有制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已經大幅減少,通常被一種混合的合作社國家農場所取代,儘管在這幅大體一致的圖畫裡後來也出現了不同的模式。
  • 70、80、90、00年代「臺灣第一美女」,顏值差距一目了然!
    胡因夢被譽為上個世紀70年代的臺灣第一美女,是六、七十年代出了名的大美女,氣質古典。胡因夢很特別,很個性,她說:「我不是稱職的演員,我根本無法入戲,只是憑著美貌賺取暴利,其實於心不安……林青霞上個世紀80年代的臺灣第一美女。
  • 上世紀50年代至今,春運交通工具的變遷
    從共和國成立之初到現在,綠皮火車、客車、輪船、飛機、高鐵……人們的選擇越來越多,不僅帶來極大便利,也見證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上世紀50—70年代:短途探親客車為主上世紀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物資稀缺,人口流動小,還沒有現在意義上的春運概念。
  • NBA大前鋒發展史:70年代起源,21世紀初興盛,小球時代成犧牲品
    鄧肯、加內特、韋伯、諾維斯基在當時並稱為「四大前鋒」,再加上2000年、2004年都給奧尼爾帶來了大麻煩的拉希德·華萊士和步行者核心小奧尼爾,組成了世紀初五年的「大前盛世」。到了七十年代末隨著nba戰術的豐富,強弱側轉移逐漸流行,球隊中才開始設置內線雙軸,大前鋒們也有了施展的舞臺。
  • 湖人各年代最好球員:詹皇和奧尼爾榜上無名!濃眉將統治20年代?
    就讓我們去看看,都有哪些球員上榜:70年代:傑裡-韋斯特球員時期的logo男,雖然很悲情,但也是湖人隊史上偉大的一號人物。80年代和90年代:魔術師詹森這兩個年代,魔術師都是湖人隊史最成功的球員。魔術師曾9次帶領球隊打進總決賽,5次贏得總冠軍,3次當選FMVP,還有3個常規賽MVP。他和科比,被視為湖人隊史最偉大的兩大球星。
  • 20世紀50-60年代設計最失敗的飛機
    具體來說,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人們一次又一次地試圖設計不同原理的飛機,但大多失敗了。費舍爾P-75鷹當這架飛機被設計出來時,每個人都對它寄予厚望。這架飛機是作為勝利的象徵而製造的,而「75」則是從偉大的戰爭武器法國75毫米口徑火炮中推出的。「鷹」是美國的象徵。
  • 20世紀加速度:時間和空間被壓縮,生活方式發生巨變
    它還見證了跨國公司的財富和影響力的增加。尤其是在比較工業化的地區—世界經濟的動力之源—戰後的繁榮似乎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降低了速度。接著在第六次浪潮中,經濟增長再一次得到提速。這一浪潮直到現在的21世紀初仍是洶湧澎湃。其主導技術就是電子技術和遺傳學,而其早期最驚人的影響就是將世界各部分比從前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了。
  • 70年代vs80年代,誰才是科幻電影元年
    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科幻電影的質量呈指數級增長。在這二十年裡,人們不再懼怕浩瀚的宇宙,而是選擇擁抱太空的神秘主義和存在於數光年之外的美麗。60年代的觀眾關注的是人類在地球上力量的未來,而70年代隨著《星球大戰》的加入,科幻電影再度復興。
  • 20世紀60年代是時裝界最為經典的年代,華麗的時裝成為時尚的先鋒
    20世紀60年代是時裝界最為騷動的年代,設計師們在高科技、新觀念的刺激下,都在尋找新的突破口,以期擺脫戰後產生的華麗造型時裝風格而成為時代時尚先鋒。而此時出現的卡丹、庫雷熱和瑞伯內都有很強的現代主義色彩。
  • 中金公司:美國80-90年代儲貸危機的回顧和經驗教訓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金公司美國於20世紀80-90年代爆發了儲蓄貸款協會危機(以下簡稱儲貸危機)。危機期間全美3,234家儲貸機構最終被政府成立的聯邦儲貸保險公司(FSLIC)或重組信託公司(RTC)關閉或重組了1,043家。
  • 歐洲史:20世紀60年代確確實實是現代歐洲有著非凡結果的10年
    而20世紀60年代卻不同: 那一代人對於超越自己所處的時代和他們自身的重要性了如指掌, 而這正是那個時代的一大特色。 套用「誰人」樂隊的歌詞, 在60年代的很長一段時間裡, 人們都在「談論我這一代人」。正如我們將看到的, 這倒不是完全不可理喻的自我陶醉, 但可以想見這也造成了一些視角上的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