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普氏野馬滅絕
普氏野馬:又被稱為蒙古野馬,亞洲野馬。普氏野馬指的是,生活在中國境內的野馬。20世紀70年代,中國宣稱普氏野馬滅絕。
普氏野馬和家養馬相似。普氏野馬體長約2米,尾長0.9米,體重在400千克左右。普氏野馬也有自己獨具的特點:馬頭又長又大,頸部粗壯有力,頸上,有一列又直又密的黑色鬃毛,身體的顏色隨著一年四季而改變。
普氏野馬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肅、內蒙古三省,多棲息於遼闊草原和有水源的戈壁荒漠。普氏野馬以草類植物為食,例如蘆葦,莎草,紅柳等。
普氏野馬喜歡群居,常常十數頭結群為一個群體,由一頭成年雄性野馬擔當首領。首領野馬具有諸多的特權,可以擁有多個雌性配偶。每當到了夏季,到了雄雌野馬的發情期,就會有雄性普氏野馬挑戰首領的地位,爭奪位置和配偶,常常會引發生死大戰。
普氏野馬性機警,善於奔跑。一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驚慌奔跑,擅長奔跑的普氏野馬,奔跑速度每小時可達65公裡,並且耐力十足,可以連續奔跑4個小時。
普氏野馬的繁殖。普氏野馬在夏季進行交配,雌性普氏野馬的發情期為7天,懷孕期將近1年,雌性普氏野馬會在來年的4~5月產下一頭幼崽。
普氏野馬在近代被大量的偷獵捕殺,以及外國人的偷盜捕捉,外國人把偷盜的普氏野馬運回歐洲和他們自己的國家。致使中國普氏野馬於20世紀70年代滅絕。可喜可賀的是:中國於1992年重新從國外引進普氏野馬。如今,普氏野馬已經放歸野外,獨自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