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重回故鄉的普氏野馬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這是6月3日在新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內拍攝的普氏野馬。 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8日電 特寫:守護重回故鄉的普氏野馬

新華社記者張曉龍、曲延函

晴空無雲,炎陽炙人,這是卡拉麥裡的6月。

一輛白色皮卡車像往常一樣,獨行在新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簡稱卡山自然保護區)。

「開到那片高坡。」副駕上的阿達比亞特是這支三人野馬監測小組組長。經驗告訴他,普氏野馬喜歡爬到坡頂沐風而憩。接到指令,駕駛皮卡車的葉爾江·哈哈爾曼掛上3擋,踩下油門。

坡頂視線豁然開朗,500米開外的山頭,一匹落單的成年野馬露出半個馬身。坐在車廂後排的木哈買提·布然汗跳下車,掏出A4紙大小的簿子和手持GPS,速記著發現普氏野馬的時間、點位、植被情況等七八項數據。

準噶爾盆地東緣,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裡的卡山自然保護區,棲息著野驢、鵝喉羚等多種珍稀野生動物,一度在此消失的普氏野馬是重點保護對象。普氏野馬距今有6000萬年進化史,是世界上唯一的野生馬種,全球僅2000餘匹。

成群的蒙古野驢在新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奔跑(6月4日攝)。 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1985年以來,我國從海外陸續引回普氏野馬進行繁育。2001年,新疆在卡山自然保護區進行27匹野馬的野化放歸試驗,普氏野馬重新回到故鄉準噶爾盆地。此後,監測員經年累月觀測,為科研人員研究野馬野化進程提供了重要參考。

設在保護區西南的喬木西拜野馬監測站是監測員大本營,這裡既是監測站,又是保護站。除日常觀測,冬季補草,夏季補水,有時工作人員還要對生病受傷的野生動物施以援手。

工作七年,記下七大本監測報告和一大摞管護日記的木哈買提說:「救助過的小馬駒,剛放歸時還能分辨,一年後就認不得了,毛色、體型總在變。」

去年底,保護區普氏野馬數量已達240匹。監測員見證著一匹匹小馬成長,自己也從毛頭小夥步入為人父母的年紀。

39歲的阿達比亞特進監測站工作足足有15年。一雙女兒調侃他說:「一年到頭不著家,天天跟著野馬走,把我們也『野化』了!」

監測員在新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尋找野生動物(6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監測員收入不高。在近乎無人區的監測站待了10年,葉爾江「每月就消費兩條煙」,剩餘工資全留給400公裡外的妻女。有的人耐不住艱苦寂寞和清貧,離開了監測站。

木哈買提打小在城市長大,又有動物醫學本科學歷,「想過離開,但看到保護區內動物越來越多,又捨不得。」

今年以來,野馬監測員已在保護區內觀測到14匹新生小馬駒,新疆境內普氏野馬數量已超過400匹。

「這是一份事業,既然開了頭,就要做下去。」阿達比亞特收起望遠鏡,一弓身又鑽進車裡。

時針走過晚九點,太陽依舊未落山,陽光灑向卡拉麥裡赤紅的巖石,把大地染得一片通紅。白色皮卡車如同一葉小舟,遊弋於紅海之上,朝著下一個觀測點遠航......

相關焦點

  • 普氏野馬,神秘的珍稀動物!
    1878年,為俄國軍隊服務的波蘭籍旅行家普爾熱瓦爾斯基來中國探險時,在新疆羅布泊附近的一塊綠洲邊,意外地發現了一群正在吃草飲水的野馬,一匹匹膘肥體壯,可愛極了。普爾熱瓦爾斯基發現追不上這些野馬,就拿槍打倒了兩匹,費了好大勁把它們拖回營地,再製成標本運回俄國。俄國的生物學家驚喜地發現,這種野馬是「世界上一切野馬之母」。俄國沙皇親自將這種野馬命名為「普爾熱瓦爾斯基馬」,簡稱「普氏野馬」。
  • 普氏野馬,馳騁在卡拉麥裡的魅影
    說到卡拉麥裡,很自然地,眼前就會閃現出普氏野馬的名字。但是,整個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的面積約有173.3萬公頃,且東部屬礫石戈壁,中部屬卡拉麥裡山,西部屬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面積之大,可以想像。所以,想在這裡看到普氏野馬的身影,也是一件很難得的事,多少人為了在荒野中一睹其「芳容」,專程驅車前往普氏野馬的棲息地附近,卻常常會無功而返。
  • 普氏野馬:我們是不幸的「幸運兒」
    陽光撒向位於中國新疆準格爾盆地的卡拉麥裡荒漠,地面上的旱生叢生小禾草在春風地吹動下輕輕搖曳,空曠的荒野中,一群普氏野馬正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休息。成年普氏野馬體長在2.8米左右,大小和野驢差不多,沒有家馬那樣高大挺拔的身材,一身土黃的毛色也不甚漂亮。在族群的外圍,首領追風一邊警惕地嗅著空氣中的氣味,一邊目不轉睛地凝視著前方,若有所思。
  • 知馬:普氏野馬
    普氏野馬(Przewalski's Horse),原產於蒙古國西部科布多盆地和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東部一帶,是世界上僅存的野馬,因人類獵殺和生態惡化已於1960年代野外滅絕。普氏野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馬,保留著地球上唯一馬的原始基因,別的物種無法比擬其生物學意義。1879年,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在新疆的準噶爾意外地發現了它們,並將其命名為普氏野馬。
  • 尋找普氏野馬雙胞胎
    2016年6月10日,普氏野馬雙胞胎姐妹路路和冉冉滿月了,兩匹小馬駒毛色較白,真像一對白雪公主。普氏野馬一般每胎只產一駒,這次產了雙駒,實屬罕見。因此,工作人員確信它們是目前世界上首例有記錄的普氏野馬雙胞胎。大家都激動萬分,把它們當作重點保護對象細心看護。我一直盼望著有機會能親眼見見這對雙胞胎姐妹,但兩次拜訪新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喬木西拜野放野馬監測站(以下簡稱監測站)都未能找到它們,讓我深感遺憾。2018年10月10日,我再次來到監測站,希望這次能夢想成真。
  • 20世紀70年代——普氏野馬滅絕
    20世紀70年代——普氏野馬滅絕普氏野馬:又被稱為蒙古野馬,亞洲野馬。普氏野馬指的是,生活在中國境內的野馬。20世紀70年代,中國宣稱普氏野馬滅絕。普氏野馬和家養馬相似。普氏野馬體長約2米,尾長0.9米,體重在400千克左右。普氏野馬也有自己獨具的特點:馬頭又長又大,頸部粗壯有力,頸上,有一列又直又密的黑色鬃毛,身體的顏色隨著一年四季而改變。普氏野馬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肅、內蒙古三省,多棲息於遼闊草原和有水源的戈壁荒漠。普氏野馬以草類植物為食,例如蘆葦,莎草,紅柳等。
  • 普氏野馬的野性春天
    普氏野馬外形似家馬,但額部無長毛,頸鬃短而直立,夏毛呈淺棕色「光棍漢」群裡投了顆「炸彈」2019年4月中旬,由於維修地下水管道,普氏野馬單身公馬群被隔離到另一場地。半個月後,單身母馬群也因同樣的緣故,被轉移到了與公馬群一欄之隔的場地內。
  • 新疆46匹普氏野馬進行「瘦身訓練」
    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供圖中新網烏魯木齊11月25日電 (張赫凡)在圍欄鐵門打開的瞬間,46匹普氏野馬奔鳴著跑向遠方,身影漸漸消失在了戈壁深處……記者25日從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了解到,該中心46匹普氏野馬開始在200餘萬平方米的區域進行半散放訓練。
  • 敦煌普氏野馬種群數量超過70匹
    敦煌普氏野馬種群數量超過70匹 2020-08-25 19: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疆:30匹普氏野馬「深度體檢」
    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17日電(記者杜剛)為更好保護世界上唯一的野生馬種——普氏野馬,新疆組織專家近期連續3日為30匹2-3歲普氏野馬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體檢,體檢項目覆蓋面和採樣基數創歷年之最。這次體檢由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聯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畜牧科學院和自治區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完成。野馬中心高級獸醫師恩特馬克介紹,體檢內容主要包括馬鼻疽、馬傳染性貧血、馬流感、非洲馬瘟檢疫,並做了血常規、血液生化檢測、寄生蟲卵檢測。
  • 普氏野馬
    2004年5月,沿著青藏鐵路,偶見夕陽下藏羚羊、野驢或縱或立的身影,而之於野馬,是2010年9月一次機緣。 普氏野馬,一種在中國境內滅絕的物種,在上個世紀,中國用野驢從歐洲換了18匹回來,半人工半野牧,隊伍逐漸壯大,目前不足二百匹,新疆、甘肅二地建有專門的基地。
  • (社會)新疆:30匹普氏野馬「深度體檢」
    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17日電(記者杜剛)為更好保護世界上唯一的野生馬種——普氏野馬,新疆組織專家近期連續3日為30匹2-3歲普氏野馬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體檢,體檢項目覆蓋面和採樣基數創歷年之最。這次體檢由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聯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畜牧科學院和自治區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完成。
  • 潛心研究,為普氏野馬回歸野化護航
    普氏野馬在人類飼養和繁育一百多年後重引入原產地,其對環境適應的重要表現是能夠在氣候、天敵、寄生蟲等生態因子脅迫狀態下具有類似本土物種化解危機的生存策略和行為。然而,冬季乾旱條件下更多的普氏野馬向人工救護點聚集,而非像蒙古野驢進行遷徙;超過同域土著種蒙古野驢和散放家馬3~5倍的寄生蟲感染常年發生於普氏野馬群體現象,均暴露出野馬野化進程中存在著諸多隱患。」
  • 敦煌:普氏野馬數量達70匹 種群不斷壯大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近日從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2010年至今,放歸在敦煌西湖保護區的28匹普氏野馬種群不斷壯大,目前已經超過70匹,根據這些年普氏野馬的繁殖量和速度來說,在敦煌西湖自然保護區放歸普氏野馬取得了成功。
  • 野馬守望者:與馬相伴19年
    在新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與普氏野馬相伴19年的阿達比亞特準備用望遠鏡觀察野馬(6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說起馬,牧區長大的阿達比亞特並不陌生,但幼時偶然聽人提過的普氏野馬,卻烙在他的心頭。   「有個遠房叔叔在國外考察時曾見過圈養的普氏野馬。當時野馬用鼻子嗅他、在他袖子上蹭了蹭,讓他心裡發酸。叔叔說這是發源於我們國家的馬,應該回到故鄉,這句話我至今也忘不了。」阿達比亞特嚴肅地說。
  • 新疆畜牧專家給普氏野馬做全面「體檢」
    天山網訊(文/記者 趙梅 圖/通訊員 張赫凡)近日,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聯合新疆畜牧科學院、新疆動物疫病疾控中心,給中心30匹抽檢野馬進行了全面的「體檢」。據悉,全面「體檢」內容包括毛髮、五官、血生化、血常規、寄生蟲卵等12項,檢疫報告預計12月初完成。這次「體檢」是為了切實做好普氏野馬的疫病防控工作,保障野馬的健康安全。
  • 上半年新增41匹 新疆普氏野馬種群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上半年新增41匹 新疆普氏野馬種群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中國新聞網 | 2020-07-09 15:11:42 記者9日從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獲悉,新疆普氏野馬種群保持穩定增長態勢,今年上半年新增41匹。
  • 寒冬降臨 普氏野馬吃上特殊營養餐
    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2日電(記者杜剛、郭燕)幾日前一場大雪降臨新疆北部準噶爾盆地,這裡的溫度也降低至零下12℃左右,生活於此的97匹世界唯一野生馬種——普氏野馬享受到特殊的冬季營養餐。這97匹野馬為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所圈養。
  • 新疆為普氏野馬製作營養餐應對寒冬
    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的圈養野馬在吃冬季營養餐。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3日電(記者杜剛、郭燕)幾天前一場大雪降臨新疆北部準噶爾盆地,這裡的溫度降低至零下12℃左右,生活於此的97匹世界唯一野生馬種——普氏野馬享受到特殊的冬季營養餐。
  • 普氏野馬數量恢復至400餘匹 歷史比大熊貓還悠久
    普氏野馬數量恢復至400餘匹 歷史比大熊貓還悠久 2017-10- 主辦方供圖   中國境內比大熊貓還古老的「活化石」 普氏野馬數量恢復至400餘匹     中新網北京10月27日電 (記者 陳溯)27日,由中國馬業協會、中國社會藝術協會聯合主辦的「與野馬同行」2017野馬公益行活動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會議公布的數據顯示,如今中國野馬種群恢復到400多匹。